世界银行集团
世界银行集团,俗称世界银行(WorldBank),是一个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是世界上主要的*间金融机构之一。包括5个成员组织,即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和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
中文名:世界银行
外文名:WorldBank
成立时间:1944年
地位:国际三大金融机构之一
总部:美国华盛顿
现任行长:金墉
成员数:188国
1、发展历史
1945年12月27日,世界银行在布雷顿森林会议后正式宣告成立;
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开始运行,1947年5月9日它批准了第一批贷款,向法国贷款2.5亿美元,转换后的价值这依然是世界银行提供的数额最大的一批贷款。1947年11月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一开始世界银行的目的是帮助欧洲国家和日本在二战后的重建,此外它应该辅助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一开始世界银行的贷款主要集中于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如高速公路、飞机场和发电厂等。日本和西欧国家“毕业”(达到一定的人均收入水平)后世界银行完全集中于发展中国家。从1990年代初开始世界银行也开始向东欧国家和原苏联国家贷款。
1980年,中国恢复世界银行的成员国地位,次年接受了世行的第一笔贷款。当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中方对世行准备出具的第一份经济报告颇多担心,难免怀疑世行有意识形态方面的企图。但这份报告出来后却给中方官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他们惊奇地发现,*中国的问题与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发展中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
在上世纪80年代,银行面临的宏观经济和债务问题;在以后的十年,社会和环境问题,假定的中心舞台,和越来越多的公民社会指责银行在一些高剖面项目不遵守自己的政策。针对银行业务的质量问题,该报告发布后不久wapenhans,改革步骤进行了检查,包括调查小组对银行债权的创作。然而,批评的增加,达到一个峰值在1994在马德里举行的年度会议。此后,该银行集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五个机构已工作单独和合作,提高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客户的报告是与变化,银行的服务水平,看到他们的承诺,交付和质量大致满意。比起以前,银行在全球政策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已经有效地从事与合作伙伴和客户在复杂的突发事件的冲突后工作在波斯尼亚后东亚危机援助中心在美国飓风后的清理,在土耳其地震后的支持和在科索沃和东帝汶。
2010年,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4月25日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这次改革使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韩国则将从1%提高至1.6%。自1944年成立以来,世界银行已从一个单一的机构发展成为一个由五个联系紧密的发展机构组成的集团。世行的使命已从通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促进战后重建和发展演变成为通过与其下属机构国际开发协会和其它成员机构密切协调推进世界各国的减贫事业。世行其它成员机构包括国际金融公司(IFC)、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和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重建仍然是世行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实现包容性和可持续的全球化减少贫困仍是世行工作的首要目标。
2、日常组织
世行就像是一个合作社,由188个成员国构成。这些成员国或股东国的集体代表为理事会,所有理事是世行的最终决策者。
理事一般为成员国的财政部长或发展部长,他们每年在世界银行集团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年会期间集中一次。理事把具体职责委任给25名执行董事,后者在世行总部办公。世行5个最大的股东国均委派一名执行董事,其它成员国则由20名当选的执行董事代表。
世界银行集团行长金墉主持执董会会议,并负责世行的总体管理工作。行长由执董会选出,任期为五年,可连任。执行董事构成了世行执董会。通常,他们每周至少开两次会,对世行业务进行监督,其职责还包括审批贷款和赠款、新政策、管理预算、国别援助战略以及借款和财务决策。
世行在行长、高层管理人员以及主管全球发展实践、跨部门解决方案、各地区和职能机构的副行长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日常工作。
世界银行集团行长
3、机构设置
世界银行集团由以下五个机构组成: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1945年成立;向中等收入国家*和信誉良好的低收入国家*提供贷款。
国际金融公司(IFC),1956年成立;是专注于私营部门的全球最大发展机构。IFC通过投融资、动员国际金融市场资金以及为企业和*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增长。
国际开发协会(IDA),1960年成立;向最贫困国家的*提供无息贷款(也称信贷)和赠款。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1988年成立,目的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以支持经济增长、减少贫困和改善人民生活。MIGA通过向投资者和贷款方提供政治风险担保履行其使命。
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1966年成立;提供针对国际投资争端的调解和仲裁机制。
ICSID作为秘书处运作,其秘书长由行政管理委员会选举产生,每六年换届。世界银行集团行长为行政管理委员会主席。IFC和MIGA的执行副总裁向世界银行集团行长报告。
世界银行集团五大机构
4、加入限制
世界银行有三个限制条件:
(1)只有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家,才允许申请成为世界银行的成员,贷款是长期的,一般为15—20年不等,宽限期为5年左右,利率为6.3%左右。
(2)只有成员国才能申请贷款,私人生产性企业申请贷款要由*担保。
(3)成员国申请贷款一定要有工程项目计划,贷款专款专用,世界银行每隔两年要对其贷款项目进行一次大检查。
5、运营原则
1994年7月,该行在一份题为《学习过去,拥抱未来》的报告中为世行未来的发展确定了下述6项原则:
- 提高向发展项目提供贷款的选择性;
- 加强与各类发展机构的伙伴关系;
- 认真适应借款国的需求,促进它们参与世行相关项目的设计和执行;
- 扩大贷款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总体影响;
- 消除官僚主义,讲究实效;
- 完善世行自身的财务管理。
6、业务目标
世界银行为全世界设定了到2030年要实现的两大目标:
终结极度贫困,将日均生活费低于1.25美元的人口比例降低到3%以下。
促进共享繁荣,促进每个国家底层40%人口的收入增长。
世界银行是全世界发展中国家获得资金与技术援助的一个重要来源,并不是一家普通意义上的银行,而是一种致力于减少贫困与支持发展的独特的伙伴关系。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日前宣布了世界银行集团2030年终结极度贫困的最新战略。金墉同时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新兴银行表示欢迎,称其为贫困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潜在强大盟友。
金墉是在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会议召开前夕作出这番表述的。他表示,为了实现世界银行的两大目标,即到2030年终结极度贫困和促进低收入及中等收入国家最贫困的40%人口共享繁荣,还有更多工作要做。金墉称,“如果世界上的多边银行,也包括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能够形成联盟,共同努力,支持发展来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大家都能够受益,特别是贫困及最弱势群体都能够受益”。
金墉表示,他将尽其所能寻找具有创新性的途径与这些新机构合作。他认为,新的多边银行有助缩小在基础设施、能源、水务等领域的融资缺口。金墉指出,全世界每年还需要增加1万亿至1.5万亿美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铁路、机场、电厂等。到2030年,很可能还需要增加40%的能源,并面临40%的缺水率,这种压力可能因气候变化而增加。金墉同时阐述世行关于2030年终结极度贫困最新战略。他表示,这一战略可以归纳为“增长,投资,保障”三个关键词,即世界经济需要更快、更可持续地增长,并确保大量财富中有一部分惠及穷人;要通过教育和卫生投资于人;*提供社会安全网,并建立防范自然灾害和流行病的保障体系。金墉表示,终结极度贫困有若干优先重点。“首先,必须提高农业生产率。第二,必须为提供能源、灌溉和连通市场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必须促进更多、更*的贸易。第四,必须投资于妇女儿童的健康和教育。第五,必须落实社会安全网,提供社会保险,包括防范自然灾害和流行病影响的动议。”金墉强调,终结极度贫困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但要想实现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需要*、私营部门和包括亚投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在内的多边开发银行合作伙伴之间加强合作。
7、投票权改革
2010年4月25日,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发表公报说,会议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以及增加世行资本金的改革方案。公报说,会议决定将发展中国家在世行的投票权提高3.13个百分点至47.19%。自2008年以来,发达国家已向发展中国家共转移了4.59个百分点的投票权。其中,中国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8、中国与世行
1985年9月2日至7日,由中国*与世行联合举办的“宏观经济管理国际研讨会”在重庆开往武汉的“巴山号”旅游船上召开。会议讨论了宏观经济管理理论、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经济调控手段的运用等问题,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
1985年10月25日,世行驻华代表处成立,林重庚为第一任首席代表。
1988年4月30日,中国正式签署加入世行集团所属的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协议,成为该机构第35个成员。
1992年10月21日,世行集团主要负责私营部门发展的机构--国际金融公司在华设立代表机构。
1993年,中国年度利用世行贷款突破30亿美元,并连续多年成为世行最大的借款国。
2004年5月,世行主办、中国*承办的上海全球扶贫大会成功召开,中国的发展和减贫经验受到广泛重视和关注。中国与世行合作探索减贫和发展道路、为全球减贫和发展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7年,中国*首次承诺向世行集团国际开发协会捐款3000万美元,标志着中国由单一借款国向借款国和捐款国双重角色转变。
2008年2月,世行任命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为世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这是世行首次任命发展中国家人士出任这一要职。
2010年4月,世行通过第二阶段投票权改革方案,中国投票权从2.77%上升到4.42%,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股东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