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
工笔即工笔画。亦称“细笔画”。属中国画技法类别,与“写意画”对称。工笔画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画法,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等。工笔画要求“有巧密而精细者”(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水墨、浅绛、青绿、金碧、界画等艺术形式均可表现工笔画。
1、简介
工笔
工笔画即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唐代花鸟画杰出代表边鸾能画出禽鸟活跃之态、花卉芳艳之色。作《牡丹图》,光色艳发,妙穷毫厘。仔细观赏并可确信所画的是中午的牡丹,原来画面中的猫眼有“竖线”可见。又如五代画家黄筌写花卉翎毛因工细逼真,呼之欲出,而被苍鹰视为真物而袭之,此见于《圣朝名画评》:“广政中昶命筌与其子居农于八卦殿画四时山水及诸禽鸟花卉等,至为精备。其年冬昶将出猎,因按鹰犬,其间一鹰,奋举臂者不能制,遂纵之,直入殿搏其所画翎羽。”工笔画在唐代已盛行开来。所以能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的原因,一方面绘画技法日臻成熟,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绘画的材料改进。绢料的改善而对工笔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据米芾的《画史》所载:“古画至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韩斡,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捶如银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笔。”
如陈之佛所作秋艳图。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理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与形体的完美统一。在工笔画中,无论是人物画,花鸟画,都是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注重“细节”和写实。周舫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全是现实生活,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描绘性,且富有诗意。明末之后,随着西洋绘画技法传到中国,中西绘画相互借鉴,使工笔画的创作在造型更加准确的基础上,保持了线条的流动和内容的诗情画意。
2、历史
工笔画在唐代已经盛行起来。绘画技法日臻成熟,绘画的材料也有很大改进。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初唐时期因绢料的改善而对工笔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据米芾《画史》所载:“古画至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韩斡,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捶如银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笔。”
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如陈之佛所作秋艳图。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在工笔画中,不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都是现实生活,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描写性,而且富有诗意。明末以后,随着西洋绘画技法传入中国,中西绘画开始相互借鉴,从而使工笔画的创作在造型更加准确的同时,保持了线条的自然流动和内容的诗情画意。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国工笔画沿着融合文学、书法、哲学、诗兴语言的轨迹深入发展,吸收了东西方新视觉艺术语言的元素,扩展了材料、技法的新领域,将传统工笔画的勾勒、渲染,平面表现的装饰性以及西方写实主义手法和梦幻般的意境都融入到当代工笔画中,使工笔画从传统走向当代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繁荣。这里展示的50件当代工笔画艺术家的优秀作品,是中国当代工笔画艺术的代表。
3、特点
工笔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建立了一套严整的技法体系,从而形成这一画体的独特风格面貌,其特点归纳如下: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一般用中锋笔较多。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4、主要用具
1、笔:主要分底色笔、染色笔、勾线笔三部分。笔者常用的底色笔有五寸、二寸、寸半底纹笔,底纹笔要求全为羊毫所制,笔锋柔软蓄水能力强,主要用来平涂底色。染色笔方面我一般都是采用大白云,其中填色的大白云要求狼毫成分略少一些,色易填润。染色的大白云则选择稍硬一些的,色易拖开。勾线笔上勾花头和叶子我一般采用定制的长锋兔尖美工描笔,勾线中既可婉转自如又不失轻盈灵动。勾花用新笔,勾叶可用旧笔,因笔中含胶渐多,笔锋较之新笔硬朗不少,很适合表现叶子的质感。绘制牡丹还要准备一根小号的狼毫笔,主要用来勾勒山石、枝干,局部填色之用。一支短锋的狼毫红圭也是不可少的,像花房、花蕊、芽孢这些细微处的设色都需要用小笔绘制才方便。需要注意的是,设色用的大白云要多配几支,白色、冷色、暖色、暗色最好都有相对应的笔。
2、墨:工笔画的绘制中主要用有光泽的油烟墨。乌黑而无光泽的松烟墨染色易脏,慎用。市场上出售的各类瓶装书画用墨汁因携带和使用都比较方便,用来绘制工笔也挺不错。我常用一得阁墨汁,颗粒比较细腻,色彩上也能满足墨分五彩的要求,推荐初学的朋友使用。3、颜料:工笔画绘制所采用的颜料主要是传统的国画颜色。其中属水色的有藤黄、花青、曙红、胭脂等,属石色的有赭石、朱磦、石青、石绿、朱砂等,还有近年来新开发的化学合成国画颜料酞青蓝、玫瑰红、翡翠绿、桔黄、焦茶也都可和传统国画颜料结合使用。水彩颜料因色泽鲜艳,在国画绘制中也可使用,但是要注意使用优质的才好,劣质的水彩颜料很容易褪色,不利于作品的长期保存。水粉颜料因为含胶较少,装裱时候很容易跑色,不推荐使用。
4、胶矾:胶、矾在工笔绘制中也是经常用到的。胶和矾主要用来固定画面的色彩,尤其是在打了石色为底的画面上,胶矾更是必不可少。即使是用水色来染色的部分,一般染过4、5遍以后,也要用胶矾水来固定一下,这样继续染的时候底色才不会上翻。胶一般常能买到的就是明胶,日本的鹿胶虽然透明度较高较好用,但是一是不好买,再有就是稍贵。矾则就是通常用来净化水的明矾,和胶一样,在一般的化工用品商店都可购得。需要注意的是,胶矾水配置的时候不可过浓,过浓的胶矾水刷过的宣纸很脆,很不吃色,后面的渲染就不好进行了,而且刷在颜色上也会起一层白霜,影响画面效果。
5、纸:工笔绘制一般都是采用不渗水的熟宣。熟宣宜采用厚薄适宜的为上。过厚的纸张容易吃色,也不容易过稿。过薄的熟宣大面积渲染背景的时候容易漏矾,而且设色以后纸张很容易变形起皱,不利于后期的设色和复勾,含有云母的熟宣勾线和上色都比较顺滑,很好用。有条件和耐心的话最好能将纸张打湿以后裱在画板上来绘制,勾线、设色都会顺利许多。6、调色碟:工笔和写意不一样,随用随调的情况较少遇到,市面上出售的5个一套的磁色碟很合用。大的白色碟也要准备几个,大面积设色的时候还是会用到的。
7、笔洗:国画专用的笔洗一大一小各买一个。大的专门用来洗笔,小的专门用来染色。
8、镇纸:普通硬木质、石质镇纸都可以。
9、垫手:一块洁净能吸水的白布,天热的时候用来垫在身体接触纸面的部分,免得汗水弄脏画面。
10、电吹风:商店出售的普通吹风,可加快画面色彩干燥的速度。
5、主要染法
工笔
分染:工笔画绘制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一支笔蘸色,另一支笔蘸水,将色彩拖染开去,形成色彩由浓到淡的渐变效果。
统染:在绘制工笔的过程中,根据画面明暗处理的需要,往往需要几片叶子、几片花瓣统一渲染,强调整体的明暗与色彩关系,称为统染。
罩染:在已经着色的画面上重新罩上一层色彩并局部渲染。
提染:染色接近完工时用某种色小面积、局部提亮或者加深画面称为提染。
烘染:在所描绘的物体周围淡淡的渲染底色用来衬托或掩映物体。
点染:用接近写意的笔法,一笔蘸上深浅不同的色彩在画面上连点带染,取灵动之意。处理背景或小型花卉的时候时常用到此法。
斡染:将一块色彩向四周染开。画仕女脸颊的红晕时即是采用此法,工笔牡丹的绘制中也会用到。
醒染:在罩色过后色彩略显发闷的画面上用淡淡的深色重新分染,以引出底色部分,重新使画面醒目。
接染:方法是分碟调出二至三种图案色,各色厚薄相同,多为同类色或类似色,分几枝笔将各色铺于纸上,迅速以偏干的清水笔将各色接起刷匀。或将两个在一个范围的颜色用清水衔接起来,产生自然过渡的效果。先竖后横,迅速准确,使之不露笔痕,色晕匀和。工艺绘画图案亦用此法。
衬染:在宣纸或绢的反面上色(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衬染的颜色大都和正面的相近),经过反面上色,使其正面色彩更为厚重,均匀,造成丰富的层次感。
填:留出墨线,以不透明色充填,使墨线更为突出。装饰感极强,比较适合画衣服上的装饰。
刷:以大笔或排笔涂大面积颜色,常用于画天地背景和水。
“没骨”和“勾填色”的画法特征
“没骨”花鸟画是不用墨勾线,直接用墨或颜色描绘物体形象,所以称它为没有骨干的工笔画。
除了不勾轮廓线外,其他部位的线条,如叶筋、花脉、鸟羽等,在染色之后仍要用色线勾画,并要做到线色融合一体,或是直接用色染出线的感觉来。没骨具有细致、丰富、和谐、艳丽明快而俊秀的效果。
勾填色,是没有勾物体轮廓线,而是在轮廓线内填色的一种表现形式,又称“双勾廓填”,勾填色是我国民族绘画最早、最基本的设色方法,也是工笔花鸟画从古至今运用得最普遍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已形成一种体式。在勾填色这一表现形式中,由于使用颜色色质的不同以及着染方法繁简的区别,又分为重彩法和淡彩法两种。
“重彩”又叫重着色,多以矿物质颜料如朱砂、石青、石绿等色着染。染色步骤较为复杂,经多次叠染,色彩深沉厚重,富丽堂皇,精致工整,富于装饰效果。
“淡彩”主要使用较透明的植物质色(又叫水色)着染。淡彩着染的基本方法与重彩相同,但比重彩着染要简便一些。因此,淡彩具有线条清晰,色彩明快,清新淡雅朦胧的效果。
6、基本技法
白描
工笔
以线为表现手段的画法,依靠线本身的刚柔,粗细、巧拙,方圆,疏密等变化来表现各种物象。同时线条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抽象审美效果。白描就整个中国画来讲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作为工笔白描,一般线形变化不大,细而均匀,为敷色留有余地。
皴擦:绘画里常遇到土、石、树桩等物类,用笔中常以皴增强质地和厚重感,亦是线的补充,较讲究用笔。一般要求自然而顺势,不故作姿态。擦,更加隐笔。一般只是丰富皴的技法,有时亦起修改皴的败笔的作用。
染法:有许多种,一般有平涂、分染、罩染等,平涂多在做色底及画面局部平涂颜色时用,不宜见笔痕,分染是分出物体结构的染法,有高染与低染两种,染在物中间凸起部位并造成一点立体意味的是高染,罩染是在已分染过色墨的部分罩上某种颜色,这样能产生厚重而沉着的色彩变化,烘托一般是在物之外烘染出一部分色墨,以便加强主物的塑造,实际上有染扩大的意味,月云雪边多用。
点:在绘画中点的用途极广,视所打处可为花草野卉、可为苔点、也可不计何物仅为画面的装饰用。点是小点,是扩大了的点,斯法在画作中常用。用点时一般求用笔的一致统一。
撞水撞粉:些画法灵活多变,有色粉相撞法,亦有色粉水撞法,也有互用者。一般是以含水量大的笔画出对象的形结构再以色墨粉相撞生趣,因水化不溶而发生变化,活泼生动。
褪色法:以层层积色方式,一层层上色时退出一部分,设色越多层次越多,画花鸟及草类杂物中常用。
分染:除单独使用,还常用于为罩染打底色,为平涂开醒。方法是用两支笔,一支蘸色,一支蘸清水,先用色笔从最深部位开始染起,接着用水笔轻刷使颜色逐步向外晕开,使其越越淡,不留痕迹。
罩染:罩染时,不能急于求成,要薄薄地罩,一遍不足,可以再罩,笔上含色要饱,用笔直要轻,不可来回涂抹,以免把底色搅起。
统染:笔上含色要饱,用笔要轻,防止把分染的效果破坏掉。
碰染:有两种不同颜色,从叶子或是花瓣的两端同时染色,然后在叶或花瓣中间碰到一起,使其自然衔接,形成统一整体的方法。
接染:用一种颜色趁湿接着染另一种颜色,使颜色相互渗接在一起的方法。这种方法合适在同一体面中包括几种不同颜色的情况,其特点是既省力,效果也活,有一种流动感。
平涂:涂时颜色要薄、水分要适度,要一笔接一笔顺涂,不要来回涂抹。平涂的方法,除单独使用外,还用于打底色,衬托、罩染等方面。
烘染:为了突出某些主题或表现一些特定的环境,气氛而在物象周围进行大面积的渲染的方法。
皴染、擦染:就是见笔的一种染法。多用来染石头、树干。
反衬:在渲染过程中用颜色从纸或绢的背后衬上颜色,使正面的颜色更加深厚明艳。
水注色法:多用于石头和树干。先用墨染出石头或树干的轮廓(墨色要有浓淡变化),可以把水分用得足足的,要水墨汪汪,趁墨迹未干时,注入清水或重墨,把平板的颜色冲开,产生丰富的变化。
点蕊:点花蕊在画花中是很重要的。点蕊时用尖笔蘸上饱满的颜色,在尖上一滴滴点下去,点成一个圆珠,干后,要圆、凸、大小均匀,中间陷下一个小坑为最好。
用笔方法
工笔画在勾线时行笔不要太快,要有节奏。勾画短线时执笔以腕肘着桌面,以手指活动为主;勾稍长一些的线应悬腕而肘着桌面,以腕部活动为主,手指执笔要实,使腕部活动灵活;勾更长一些的线应腕部着桌面而肘部悬起,线随腕动(不要随着手指动)。无论勾哪一种线,在行笔的过程中,都要摒住呼吸,不要太快,一气呵成。总之无论哪一种执笔方法,都应保持线条的圆浑与流畅。
每勾一条线都应该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
(1)起笔藏锋:如起笔欲向右行,先向左藏锋顿笔,然后再向右行,这叫欲右先左,反之,则欲左先右。上下行笔也是这样,欲下先上,欲上先下,这样笔与纸就有了摩擦。
(2)行笔:行笔要稳,速度要慢,对纸面压力要均匀。行笔中有各种变化,中途转向稍停为“顿”,向后折回为“挫”,顿挫时要调整笔锋方向,不使出现侧锋。中锋圆转用笔为“转”,侧锋方拐为“折”。
(3)收笔回锋:每逢收笔都要向来的方向收回,所谓“天往不回”,“不垂不缩”,使线的结尾含蓄有力。
还要注意练习用线的各种笔墨变化,如中锋与侧锋,顺锋与逆锋,以及顿挫、转折、粗细、连断、方圆、疾徐、光毛、虚实等用笔的变化,再加上浓淡、干湿等墨色的变化,以达到白描在形式美感方面的要求。
中锋、侧锋用笔
中锋用笔要执笔端正,笔锋在墨线的中间,用笔的力量要均匀,笔锋垂直于纸面,其效果圆浑稳重。侧锋用笔执笔偏侧,笔锋在墨线的边缘,笔锋与纸面形成一定的角度,用力不均匀,时快、时慢、时轻、时重,其效果毛、涩变化丰富。
用线方法
在工笔画中,线是画面的灵魂。我们在评论某个画家的工笔作品时,经常会说:“这个画家的笔力不错”。那么,究竟什么是“笔力”呢?所谓的“力透纸背”又该如何理解绘画或书法归根到底是一种“视觉艺术”,所谓“力度”其实就是画面上的线条带给人们的一种视觉联想。譬如,铁线描比游丝描感觉凝重,斧劈皱就比披麻效感觉有力,苍涩的线条就比光洁的线条感觉粗糙。各种笔力的运用来源于学习者持之以恒的训练,对纸张、颜料性能的掌握,对手中画笔的控制能力。当代画坛盛行肌理制作,这是将视觉效果的技巧步骤化、技术化而已,这种带有制作意味的技巧难度显然要低于传统的笔墨挂巧。.所以,作为一个工笔画家锻炼好自己的线条能力是必须要过的一关用线首先要中锋行笔,只有这样,笔锋才会始终在笔画的*行进,所以中锋画出的线条两边都是光洁的,线的顺滑和力量感觉都较好。侧锋的线则如图所示,一边光洁一边毛涩,其力度感觉较之‘中锋线条要单薄许多,只有在一些需要披擦的部位.才会用到侧锋线条。
古人对线条有“十八描”之说。如铁线、游丝、橄榄、撅头钉、乱柴、混描等等。我们画工笔牡丹主要用到的描法有游丝描、铁线描、钉头鼠尾描、兰叶描、撅头钉描这几类。
仿古纸和仿古绢
(1)可以用国画色中的赭石、花青、墨等色(最好是透明色)在较大的容器中调和,用排笔或板刷蘸取上层色水(把下层颗粒粗的颜料滤掉)在纸或绢上刷匀,一遍不成可刷两次,即可染成仿古画颜色。
(2)以红茶适量加水在火上煮,等把茶水煮成红褐色时,根据色调的需要调入其他色或墨,就可以刷制了。
(3)高锰酸钾是一种常用消毒剂,呈小颗粒状,加水溶解后是紫色,涂在纸上呈褐色。应注意这种溶液不宜太浓,太浓会使纸的质地变脆。
十八描
高古游丝描:用尖笔圆匀细弱描出,要有轻柔秀劲古逸之气合。易于表现娴静幽闲,典雅雍穆之情趣,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行云流水描:用笔如轻云舒卷、自如似水、转折柔和、流畅不滞。
铁线描:用中锋圆劲之笔法描出,粗细均匀,富有纪律性,无丝毫柔张之迹,宜于表现佛陀庄严肃穆之情,所以历代宗教绘画常取此法以用,以元代的《永乐宫壁画》等。
琴弦描:用中锋悬腕笔法,须留得住,心手相应而不乱,如唐代周肪的《听琴图》等。
折芦描:此由园笔转为方笔之法,仍须方中见园,可以隶法为之。
钉头鼠尾描:落笔如钉之头,似有小钩,收笔则如鼠尾,一气拖长,所谓头秃尾尖,头重尾轻,于细劲中仍见骨力。清末之三任常用此法。
橄榄描:用笔最忌两头有力而中间虚弱,应起驰极轻,中间极沉着如唐人佛家正用此笔。
蚂蝗描:柔而不弱、无雍肿断续之迹,如梁楷《八高僧故事卷》。
曹衣出水描:衣纹多用直笔紧束,所谓曹衣(即曹不兴)出水笔法,最要沉着,如唐代的阎立本《步辇图》。
战笔水纹描:战战兢兢即颤也,用笔要留而不滑,停而不滞。
阑叶描:此法用笔省轻重变化,但忌浮滑轻薄之习,唐代吴道子常用此法,多表现天女武神长裙深浅地,衣带飘舞之风姿。
混描:在浓墨的衣纹线之侧,以淡墨或色彩以衣纹复线,反之亦可在淡墨线上以浓墨复线,以增加丰富的效果,此法古人常用。
减笔描:马袁、梁楷多用此法,以少许胜人之多许,少难于多,用笔简括,一气哈成也。
撅头描:用秃笔,坚挺拔中含有婀娜之意最异粗恶,此法宋人常用之,如梁楷《六祖图》。
蚯蚓描:春蛇秋蚓,以喻作书无骨之弊,然险恶太过亦不足取,当如篆书圆笔为住如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竹叶描:视芦叶为短,半叶为长,乃介于两者之间的描法,仍用金错刀书法,以中锋写之,如李唐的《采薇图》。
枯柴描:如山水画中有乱柴皱,用笔以,刚中有柔,整而不乱为宜。黄慎常用此法。
枣核描:近似橄榄描法。
7、用纸
工笔
工笔画用熟宣纸或是熟绢,是生宣纸或生绢经过一定比例的胶矾水刷制而成。其性能是不渗水。熟宣纸目前有不少品种,如清水书画宣、冰雪宣、书画笺、蝉翼笺、云母笺等。以上熟宣纸中有薄有厚,胶矾水有浓有淡。一般来说薄者适合画淡彩,厚者适合画重彩。以蝉翼笺最薄,冰雪宣最厚,另有洒金笺以及各种染色纸都可以用来画工笔。绢为纯丝织制品,分圆丝、扁丝两种。圆丝绢又称“原丝绢”,在古代绘画中常用。常用的是扁丝绢,是在绢织成之后加以捶砸,使绢丝呈扁形,以减少绢丝之间的空隙,使绢刷上胶矾水之后不易漏矾。这种绢有白色和仿旧色等几种。
过稿裱纸
因为熟纸或熟绢不易改动,所以画工笔画一般先在图画纸上画好素描稿,然后拷贝到熟宣纸或绢上画正稿。步骤是:
(1)选好纸或绢,裁得比素描稿四周大出一至两个公分,准备以后裱纸时涂胶水或浆糊用。
(2)素描稿放在熟纸或绢的下面,用HB的铅笔轻轻地把稿子描下来,轮廓要描清楚,笔痕不要太重,以免将来勾墨线时压不住拷贝留下的铅笔线,(3)找一张普通白纸裁得同素描稿一样大,用来做衬纸,因熟纸或绢一般都很薄呈半透明状,下面衬白纸,作画时容易看清画面效果。把衬纸打湿让其完全涨开再用浆糊或胶水贴在画板上,4)待衬纸干后,把拷贝好的正稿放在上面用喷嘴或喷壶把纸喷湿,等纸完全涨开趁湿把画纸四周反面涂上一至两公分的胶水或浆糊粘牢,干后就可以作画了。
注意事项
裱纸对于画工笔画来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不注意会造成漏矾,给以后的工作带来不便。
在整个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稿用纸一定要比素描稿四边大出一至两公分,用来涂胶水或浆糊,要不然画面会变小。
(2)画板平放在桌面上,往纸或绢上喷水要适量,太多的水会冲掉画纸表面的胶矾水,还会把纸涨裂,喷水太少,纸或绢不能完全涨开,在作画时,纸面还会不平整,所用的喷壶或喷嘴喷出的水最好是雾状,这样比较均匀,水在纸面最好是薄薄喷一层,让水渗到纸里去以后,再用胶水或浆糊粘到画板上。
(3)画纸上有水时,不要用手摸,更不要用布擦或用吸水纸吸,这样会造成漏矾。
避免漏矾
在画工笔画的过程中的“漏矾”
由于熟纸或熟绢是用胶矾水多次刷制而成,所以在绘画过程中随着多次的渲染或是用水过多,胶矾会走失而造成漏矾。漏矾之后会渗水,颜色上不均匀,一块深一块浅影响画面效果。古人所讲“三矾九染”是很有道理的,要学会自己配制胶矾水,每上几遍颜色就上一遍胶矾水,既可以固定颜色,又可以防止漏矾。
8、当代革新
传统工笔画追求用笔生动、渲染层次丰富、形象细腻逼真。作为一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科目,需要艺术家们不断加以创新,这样工笔画才会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上个世纪初,欧洲绘画传入我们,对传统绘画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体到工笔画方面,主要是造型观念的改变,借鉴了西画的写生方法,人物画创作尤为突出。再有当代工笔画也融汇了水彩画的一些表现技巧,因为水彩画与工笔画从材料和工具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次,在表现内容方面,当代工笔画也突破了山水、花鸟和人物界限分明的做法,将三者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使传统的工笔画在表现内容上有了广阔的空间。工笔画最鲜明的特点是笔法细腻,表现生动逼真的物象,西方古典油画也具备这一特征,因此当代工笔画也表现出了这一特征,特别是通过细腻的渲染,表现出立体感油画的效果。在当代工笔画创新探索方面,实力派画家郭金栋、吴玉阳做了多角度的探索和实践。
9、历代名家
仇英
仇英,生于明弘治十一年左右(1498年)(注:也有人认为是1509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2年)。存世画迹有《赤壁图》、《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等。 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亦称“天门四杰”。沈、文、唐三家,不仅以画取胜,且佐以诗句题跋,就画格而言,唐,仇相接近,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他出身工匠,早年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从而业画。年轻时以善画结识了许多当代名家,为文征明、唐寅所器重,仇英的好友彭年记载:“十洲少既见赏于横翁(文征明)”,又拜周臣门下学画,并曾在著名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中见识了大量古代名作,临摹创作了大量精品。他的创作态度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每幅画都是严谨周密、刻划入微。仇英擅长画人物、山水、花鸟、楼阁界画,尤长于临摹。他功力精湛,以临仿唐宋名家稿本为多,如《临宋人画册》和《临萧照高宗中兴瑞应图》,前册若与原作对照,几乎难辩真假。画法主要师承赵伯驹和南宋“院体”画,青绿山水和人物故事画,形象精确,工细雅秀,色彩鲜艳,含蓄蕴藉,色调淡雅清丽,融入了文人画所崇尚的主题和笔墨情趣。仇英擅人物画,尤工仕女,重视对历史题材的刻画和描绘,吸收南宋马和之及元人技法,笔力刚健,特擅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至于发翠豪金,综丹缕素,精丽绝逸,无愧古人,尤善于用粗细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或圆转流畅,或顿挫劲利,既长设色,又善白描。人物造型准确,概括力强,形象秀美,线条流畅,有别于时流的板刻习气,直趋宋人室,对后来的尤求、禹之鼎以及清宫仕女画都有很大影响,成为时代仕女美的典范,后人评其工笔仕女,刻画细腻,神采飞动,精丽艳逸,为明代之杰出者。杰出作品有《竹林品古》、《汉宫春晓图》卷(配图为此画局部)、《供职图》等。仇英的山水画多学赵伯驹、刘松年,发展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院体画”传统,综合融会前代各家之长唐风格变化而来,有时作界画楼阁,尤为细密。常作上林图,人物、鸟兽、山林、台观、旗辇、军容,皆忆写古贤名笔,斟酌而成,可渭绘事之绝境,艺林之胜事。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对其评价说:仇英画“山石师王维,林木师李成,人物师吴元瑜,设色师赵伯驹,资诸家之长而浑合之,种种臻妙”。明代董其昌题其《仙弈图》谓:“仇,即保持工整精艳的古典传统,又融入了文雅清新的趣味,形成工而不板、研而不甜的新典范,还有一种水墨画,从李实父是赵伯驹后身,即文、沈亦未尽其法。”后继仇英画法者,有沈硕、程环、尤求、沈完等。
张大千
张大千,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一),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里梦一老翁送一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后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
张大千的艺术生涯和绘画风格,经历“师古”、“师自然”、“师心”的三阶段:40岁前“以古人为师”,40岁至60岁之间以自然为师,60岁后以心为师。早年遍临古代大师名迹,从石涛、八大到徐渭、郭淳以至宋元诸家乃至敦煌壁画。60岁后在传统笔墨基础上,受西方现代绘画抽象表现主义的启发,独创泼彩画法,那种墨彩辉映的效果使他的绘画艺术在深厚的古典艺术底蕴中独具气息。
自古以来,一个画家能否承前启后、功成名就,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传统功底是否深厚。张大千的传统功力,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曾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特别是他临仿石涛和八大的作品更是维妙维肖,几近乱真,也由此迈出了他绘画的第一步。他从清代石涛起笔,到八大,陈洪绶、徐渭等,进而广涉明清诸大家,再到宋元,最后上溯到隋唐。他把历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一一挑出,由近到远,潜心研究。然而他对这些并不满足,又向石窟艺术和民间艺术学习,尤其是敦煌面壁三年,临摹了历代壁画,成就辉煌。这些壁画以时间跨度论,历经北魏、西魏、隋、唐、五代等朝代。
历史上许多人临摹的画一般只能临其貌,并未能深入其境;而张大千的伪古直达神似乱真。为了考验自己的伪古作品能否达到乱真的程度,他请黄宾虹、张葱玉、罗振玉.吴湖帆、溥儒、陈半丁、叶恭绰等鉴赏名家及世界各国著名博物馆专家们的鉴定,并留下了许许多多趣闻轶事。张大千许多伪作的艺术价值及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较之古代名家的真晶已有过之而无不及。现世界上许多博物馆都藏有他的伪作,如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收藏有他的《来人吴中三隐》,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有他的《石涛山水》和《梅清山水》,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他的《巨然茂林叠嶂图》等等。师古人与师造化历来是画家所遵循的金玉良言。
在大千游历过的名山大川中,他始终把黄山推为第一,曾三次登临。大千之所以偏爱黄山,主要来自于石涛的影响,黄山既为石涛之师,又为石涛之友。大千说“黄山风景,移步换形,变化很多。别的名山都只有四五景可取,黄山前后数百里方圆,无一不佳。但黄山之险,亦非它处可及,一失足就有粉身碎骨的可能。”大千在50岁之前遍游祖国名山大川,50岁之后更是周游欧美各洲,这是前代画家所无从经历的境界。张大千先后在香港、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地居住,并游遍欧洲、北美、南美、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地的名胜古迹。所到之处,他都写了大量的纪游诗和写生稿,积累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同时为他日后艺术的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读书对画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传说有人问唐伯虎的老师周臣,为什么他画的画反不如他的学生唐伯虎,周臣说:“只少唐生数千卷书。”与其他成功的画家一样,大千也是一个用功甚苦,读书渊博的画家。他平时教导后辈:“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须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画画和读书都是大千的日常生活。过去是如此,借居网狮园后更是这样,朝夕诵读,手不释卷。在外出旅途的车中船上,大千也都潜心阅读。一次,大千从成都到重庆,友人托他带一本费密的《荒书》。到家后,大千即把路上看完的《荒书》内容、作者的见解、生平以及这位明末清初的四川学者和石涛的关系,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实在令人惊讶。因为这是一本艺术之外的学术著作。读书的习惯一直伴随到大千晚年。他常说,有些画家舍本逐末,只是追求技巧,不知道多读书才是根本的变化气质之道。大千读书涉猎很广,经史、子、集无所不包,并不只限于画谱、画论一类的书。
喻继高
喻继高(1932.7)男,汉族,江苏徐州人。别署云岭堂,1932年7月生于江苏铜山。1951年考入南京大学艺术系。195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先后入江苏省美术工作室、江苏省文化局艺术科工作。1957年参加筹备并调入江苏省国画院工作。1958年参与筹备江苏省国画院。擅工笔重彩花鸟,画风典雅秀丽,雍容豁达,富有时代气息。1959年应邀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作《孔雀图》(合作),为钓鱼台国宾馆作《牡丹群鹤》。1975年作品《牡丹银雉》入选“第一届亚洲美术作品展览”。作品《芭蕉丹柿》参加“第八届国际绘画展”,《葡萄小鸟》入选“第26届国际博览会”,《樱花小鸟》在日本展出后为名古屋博物馆收藏,《玉兰锦鸡》参加在苏联举办的“中国现代绘画展”,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荷香鸭肥》为菲律宾总统府收藏。另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有的被收入画集或单幅出版。1986年在中国美术馆办个人画展。出版《喻继高工笔画鸟画集》。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文联牡丹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国务院和江苏省*表彰的对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著有《喻继高画集》《喻继高工笔花鸟画集》《名家名画喻继高》等十部作。
林凡
林凡,一九三一年生。字翊宇。湖南益阳人。擅工笔绘画亦擅美术评论、诗词及书法。大学学历。1949年参加解放军。先后在湖南军区、中南军区、总政治部、山西省文化系和解放军艺术学院工作。历任中南军区政治部和总政治部美术编辑、记者,山西晋剧院舞美设计师,解放军艺术学院教师、研究员,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副理事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副会长,会长;艺术研究员、南开大学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协会理事。曾任全军书法比赛评委会委员兼秘书长。作品《微雨引飞泉》获全国工笔画展一等奖,《谷音》获全国工笔山水画一等奖。《张骞回京》、《春喧》、《送饭》为中国美术馆等收藏。并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为《文艺赏析大观》主要撰稿人之一.。
刘大为
刘大为,自幼随父母移居内蒙包头市,1968年从内蒙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做过工人、记者、走遍牧区草原,淳朴、善良、勇敢。1980年毕业于*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吴作人、黄胄等中国著名画家,基本功扎实,并刻意求新,工、写皆精。刘大为是全能型画家,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兼精。他的工笔人物画造型严谨,刻画入微线条流畅,刚健爽朗,风格清闲,完全摆脱了旧人物仕女画柔靡琐细的积习。近几十年来,大量作品在中国及美国、日本、法国、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地展出,获奖三十多次,是获奖最多的画家之一。是中国当前艺术成就突出,影响较大的中国画家。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何家英
何家英,男,1957年生,天津人。著名国画家。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何家英是当代中国画坛的著名工笔人物画家,被誉为“最有希望最有代表性的年轻一代画家”。他着眼于中西方绘画的相通之处,在两者的契合点上参悟因革,尊重传统而不束于旧范,问途城外而不流于追随。他的创作高扬写实精神,注重生命体验。作品刻画具微,布置谨重,人物清丽莹洁。他的写意作品也能别创新意,含蓄、虚豁、自然大方。作品注重对心灵的卓越表现和对人性的深刻关注,为中国人物画的创新作了富有成就的探索。先后到日本、韩国、印度、香港等地参加画展,已出版的画册有《何家英作品集》、《何家英画集》、《当代实力派画家——何家英》、《名家手稿——何家英》、《当代国画大师代表作品集》等。
冯大中
冯大中,号伏虎草堂主人,1949年生于辽宁省盖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辽宁省本溪市文联副主席、辽宁画院副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幼年随母亲描花绘草画人。十五岁时拜辽东名士李笑如为师。其艺术道路主要靠自学成家,专攻画虎,兼研山水及金石、书法,攻读古今画论。他笔下的虎突破了传统的表现形式,被冠上“天下第一虎”的美誉。其山水画境亦雄浑野逸,苍润博大,现自家面目。冯大中注重人品画品之修炼,追求德艺双馨,尊师重道,上交不谄下交不骄,重情谊而不攀附,颇受画界称道。喜远游,漂萍无踪,以广见闻,归而躬耕砚田,潜心治艺,穷探无止之艺境。其著作有荣宝斋出版《宋雨桂冯大中作品》,日本出版《冯大中写真集》,香港出版《冯大中画集》。作品《母与子》被收编于中国文化部主编的《中国美术五十年》(1942——1992),并且有十八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张桂枝
张桂枝1947年10月生于河北盐山。张桂枝自幼酷爱绘画艺术,曾拜金鸿钧、漙佐为师,并有幸得到欧阳中石、启功、孟繁盛、米春茂,刘金才等大师的亲授和精心指导,绘画和书法有较深的底蕴。张桂枝擅长动物、花鸟工笔画,书法以瘦金体见长,多次参加国内各级书画大赛并获大奖。现任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画院院士、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老子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文化部艺术评审委员会专家、教授、国务院中国中西部地区顾问等。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联合国人才组织授予“世界知名人士”荣誉称号,荣获“世界和平勋章”等。他的工笔画细腻生动、富贵传神,享誉国内外。其作品“春韵”、“戏猫图”、“华夏雄风”、“一览众山小”同时收入《中华书画鉴赏辞典》;长卷巨作《百虎图》、《百猫图》等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及名家高度赞誉,被联合国人才组织和国家博物馆收藏。并受邀到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举办个展或联展,岀版有《张桂枝画集》、《张桂枝工笔画集》、《中国工笔名家——张桂枝画集》。
江宏伟
江宏伟,1957年生,江苏无锡人。历任南京艺术学院讲师。现为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美术出版社)。《当代高等院校中国画名家教学系列----江宏伟课稿》(湖北美术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出版《江宏伟画工笔花鸟画》。在日本现代艺术中心举办“江宏伟展”赴欧洲七国考察。在比中友协举办双人展。1999年参加中国美协主办“跨世纪中国画名家二十一人画展”(中国美术馆)参加广州“华艺廊”举办“江宏伟工笔花鸟画展”,出版画册《华艺廊丛书—江宏伟》(广州出版社)。他着力于领悟发掘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精髓,其作品具有深沉而静穆的审美情趣以及表现出现代式的古典情怀。
蒋采苹
蒋采苹,1934年4月出生,河南省洛阳市人。1958年毕业于*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任教于山西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工笔画室主任、教授。1998年—2000年受聘为文化部教科司主办的中国重彩画高研班主持,2001年—2002年任*美术学院中国重彩画高研班导师,2003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2005年受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重彩画工作室导师。作品有《摘火把果的姑娘》、《太阳城的苹果》等。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要展览,《宋庆龄光辉的一生》等获金奖,《筛月》、《轮回》等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个人画集、文集、技法材料书籍、主编中国重彩画集等十数种。研制的“高温结晶颜料”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证书。
韦娜
韦娜,字秋,笔名秋池,斋号“宽宽堂”。1955年生于海南,现居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博研究员(正教授)。洛阳市政协委员、“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残奥会、聋奥会、特奥会爱心大使。
韦娜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1985年底调入文博系统,历任洛阳古墓博物馆馆长、洛阳都城博物馆馆长、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馆长、洛阳历史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职务。
韦娜的山水画,在水墨淡彩上,薄施青绿,风韵独具。群山盘盘,物态清明,云水浮动,意境悠远,“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韦娜女士工写兼容,把小写意状物存真,造境传神的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明.王履《华山图序》云:“意在形,舍形何所求意?”韦娜把汉魏壁画绘形简洁的雄浑气度,和宋元山水抒情述意的雅逸天趣,融为一体,形意兼优,达到了难能可贵的境界。
韦娜女士被画界誉为“实力派画家”,此言不虚。韦娜习艺艰辛,师承高古;视野开阔,天赋聪颖。韦娜画风中的秀丽品格,不仅是南国风情的流韵,师古脱俗的气度,更是研习传统文化造就的素质。韦娜女士积二十年的辛劳,穷其心力,编著出版的煌煌巨著《洛阳汉墓壁画艺术》,就是最好的证明。我想,当您展卷品读这本画册后,对这位长年献身汉墓壁画临摹工作的女士,一定会发出由衷的赞叹顾正主
顾正主,生于1962年7月,江苏盐城人。擅长中国画。1981年任部队放映员、班长。1992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1993年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留校任军务处副处长,院务部副部长,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秘书,解放军艺术学院院务部副部长,美术系副主任,上校军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总政干管局副政委.总政老*学院副院长,大校军衔,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入伍以来,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八次。其作品多以表现军旅题材为主,大量作品被*报刊杂志选登,在国内外各项展览中展出并多次获奖。作品《豆蔻年华》参加全国第八届美展,《大山的儿子》参加第三届中国当代工笔画大展,《白鸽》、《大参军》参加全军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和平》获迎澳门回归全国美展银奖,《秋韵》入选跨世纪暨建国五十周年全国山水画展获得铜奖。《重归沂山》获首届“孺子牛”杯全国书画展银奖;《决口》获“抗洪精神赞”全军美术展作品优秀奖;《献身》获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全国当代中国青年书画大展铜奖;《和平》获迎澳门回归全国书画大展银奖;《荷花清风》参加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特邀作品。其业绩被收编于《世界优秀人才大典》、《*专家成就博览(世纪珍藏版)》等。
赵金淼
又名赵军,绿野堂主人,职业画家,1978年出生于江苏盐城、男、汉族。201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导师霍春阳、张旭光、程大利等。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协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美协会员、江苏省博物馆民间收藏研究会会员、盐城市书画院特聘画师、盐城市湖海艺文社会员、盐都国画院特聘画师、盐城市江海国画院办公室副主任、盐城市盐都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国家文化部、美术馆、博物馆、名人纪念馆及瑞典东方艺术馆等收藏其力作。
李兰
李兰又名李春兰,斋号“幽兰斋”,画家,擅工笔人物、花鸟、山水,尤精没骨牡丹。
李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河南省美协人物画艺委会委员,河南省美协工笔画艺委会委员。1972年出生于郑州市。先后结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师从何家英、霍春阳、李孝萱等)和*美术学院;获教育部优秀美术教师、河南省优秀青年美术家称号。河南省委宣传部主办“中原行—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作品展”特邀参展画家。现为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
作品《走过走过》入选全国第十一届美展、2012·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浮华》获全国第二届线描展一等奖;《浮华之二》获“锦绣中原--中国画作品展”第一名金奖;《河洛逸韵》入选“2012全国中国工笔画展”。2012年9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当代名家绘画品鉴系列·李兰·《李兰中国画集》出版发行”;多幅作品刊登于美术类核心期刊《美术》《国画家》《中国书画报》等。
唐秀玲
唐秀玲(1956.1—)女,1956年生于山东淄博,山东莱芜人。198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1994年结业于*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班,1998年结业于文化部重彩画高研班。历任山东省轻工美校教师、山东淄博书画院副院长,淄博学院美术系教授,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为教育部艺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淄博市文联副主席,淄博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淄博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硕士生导师,山东省首批艺术科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蒋采萍工作室客座教授,山东省德艺双馨中青年艺术家。
王天胜
王天胜,男,汉族,别名艺涛,1946年12月生于大连市,祖籍山东省文登县(现山东省文登市)。1967年毕业于辽宁艺术师范美术专业。1968年参军,在部队从事美术创作,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曾任该院美术系副主任。副教授,现任该院美术系教授(享受副军职待遇的专家)、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中国文化传播发展促进会书画艺术博览会会长,中国田园画会副主席、北京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新华通讯社新华画院特聘高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工笔人物画、山水、走兽,对唐代人物画、两宋的花鸟画作过深入研究。创作力求形备神达,画风清新、典雅、厚重。其作品参加省以上美展五十余次,其中参加六届全国美展、七届全国美展等全国性大展二十余次。获全国性奖十余次。其中《时刻准备上战场》、《绿林》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群鹤翔天》、《雪夜》被美国格林威治艺廊收藏。《巡逻途中》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三等奖;《春晖》中国工笔画四届大展金奖;《海上丝路》中国工笔画二届大展金奖;《北疆屏障》慕天峪国际长城杯展金奖;《北疆雪夜》当代田园中国画大展金奖。作品多次赴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及香港展出。出版有《王天胜画集》、《工笔重彩牡丹画法》、《王天胜人物白描手稿》等。
王炳炎
王炳炎,男,1951年10月出生,湖南长沙市人,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现代工笔画院导师、当代水墨画研究院画家,湖南理工学院教授。
被文化部、中国文联评为97全国百杰画家称号。
中国邮票印制总局和有关单位出版了一套共十六枚《中国当代美术家——王炳炎作品》邮票集。
作品《胜似亲人》被国家教委编入全国小学第五册语言教材,并配有课文。
年被评为湖南十人中国画家当代优秀作品在全国政协礼堂展厅展出。
作品
(1)《胜似亲人》获全国第六届美展银牌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黄金路》获全国首届职工、美术、书法、摄影展金奖。
(3)《新嫁娘》获全国第三届工笔画大展铜奖。
(4)《三月三》获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铜奖。
(5)《潇湘女》获全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大展优秀奖。
(6)《山雨》入选全国第九届美术作品大展。
(7)《秋妹》入选全国第十届美术作品大展。
(8)《山雨》入选第四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
(9)《吉日》获文化部举办的爱我中华大展铜奖。
(10)《怀念》96年获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11)《民族的拯救者》获“迎97香港回归”中国书画作品大奖赛优秀奖。
论文
(1)《湘西与湖南工笔画》发表于《人民日报》2003年5月25日。
(2)《湘西银饰的艺术魅力》发表于《美术观察》2003年第6期。
(3)《论中国人物工笔画的发展》发表于《文艺报》2008年1月8日(4)《审美自然与艺术创造——再论中国山水诗画与自然美的流程》发表于《国画家》2002年第2期。
(5)《湘西银饰文化与湘西风情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之一》发表于《美术向导》2002年第12期。
出版专著
(1)《百杰画家,王炳炎》专集。
(2)名家技法优选《现代工笔人物画》王炳炎专集。
(3)《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业书——王炳炎工笔人物画精选》专集。
(4)《高等美术院校基础课程教学范本---王炳炎风景速写作品集》。
作品被编入《中国美术五十年》等各种国内外大型画集和*电视台等各种新闻媒体专题介绍。
周以鸿
周以鸿1921年出生于苏北,祖父谭祖云与大舅谭少云、二舅谭小云号称海上三潭名重一时。由于家族背景与书画界渊源极深,在家庭的全力培植下十二岁正式习画。当时许多上海名家如沈一斋、汪仲山、孔小瑜、郑午昌、张聿光、吴青霞等均为周府常客。
年在上海宁波同乡会首次个人画展,轰动了整个上海、震惊了同时在中国的国画大师张大千专程过访并结为莫逆之交。此后在上海开了八次个展。周以鸿用(昨非轩)为名号、其名延用至今从未更动过。同时期的画家胡也佛、吴光宇二位是周以鸿当时的至交。周以鸿在上海教画的学生中有张祖念、唐风、沈士风等人。
年在香港,结识港界书画名家如赵少昂、司徒奇、黄麟书和黄维昌等,并应邀在香港大会堂举行画展并在香港九龙道风山从事教画工作。一幅画在瓷片的道风山全景图(现已成为香港著名的景点),至今还挂在大门口。
年在*各地展出数次,并任职美术馆审查及典藏委员。其间与张大千国画大师在台北外双溪摩耶精舍重逢,叙旧、话家常、谈美食,品尝赵四小姐做的点心及周夫人做的美味牛筋。张大千亲笔为周以鸿画册题名,并以「周以鸿工笔展」题字相赠。
年美国旧金山首次在西方国家展出。1982年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展览。
年在泰国曼谷京华银行展出。
年代在*应邀为故宫博物院玉器厅作画十七幅,历史博物馆将周以鸿四幅春、夏、秋、冬花鸟图,制成印刷品营销数年。
年应邀参与美国南加州联合画展并获得最优作品、在西方画坛中获得传统中国艺术的肯定。1997年参加中华牛年联合展,出展美国纽约以及法国巴黎。
年在美国盖尔斯堡美术中心展出、再度在西方国家大放中国文化光彩。
周以鸿的工笔画,不仅是承继着传统,且又极具创新意识形态的一种「双钩填彩」画法独步艺坛。周以鸿画作上的用印也特别谨慎、当代篆刻名家周敬庵、张直厂、林近、关有苍、冯初光、冯康侯、罗叔重等制作大小印章约有数百方,供应画作上的需要、无论是年庚、启首、落款、压角等都发挥了中国书画极高深的艺术。
张东林
张东林:老雨,致远堂主人。安徽省蚌埠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政协委员,中国产业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毕业于天津工艺美院,先后师从赵树松、阮克敏、何家英、孙本长诸先生;主攻山水,亦涉足人物、花鸟。作品曾多次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大型画展上获奖,在《美术》、《国画家》、《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专业媒体上刊登,其画作被收录在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的《现代工笔画精选》、《当代工笔画》、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工笔画(1900-1997)》、《教学示范中国画-工笔山水画》,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一世纪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美术教材——中国画山水》等书及教材。并独立编写了由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的《中国画技法丛书·水墨山石画法》、《中国彩墨山水画法》、《中国山水画基础教程》《宋代山水点景人物》等。
喻慧
喻慧,1960年生于南京,1984年江苏省国画院毕业留院,是著名工笔画大师喻继高之女,现任国家一级美术师,花鸟画研究所所长。出版有《喻慧花鸟画集》、《新工笔花鸟》喻慧》、《现代工笔名家特殊表现》《喻慧专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