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下村修

科普小知识2022-06-01 16:02:58
...

下村修(OsamuShimomura),1928年出生于日本京都府福知山市,毕业于长崎医科大学和名古屋大学,是日本着名的化学家、海洋生物学家。2008年,时任美国麻省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实验所教授的下村修,和马丁·沙尔菲、钱永健共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二战后,本来学医的下村修于长崎医科大学完成了本科学业,之后想进入名古屋大学继续深造,于是前往该校拜访一名教授。不巧当时对方外出,因此他见到了该校另一名教授平田义正,并最终选择进入了平田的研究室。1955年,平田交给下村修一项任务,让他找出海萤被碾碎放在水里仍能发光的原因。面对这一难题,平田显然不看好他能取得突破。然而第二年,下村修从海萤体内提取一种蛋白质,发光亮度比海萤本身强3.7万倍。因为这项发现,下村修不仅被名古屋大学破例授予博士学位,晋升助理教授,还引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者弗兰克·约翰逊的强烈兴趣。1960年开始,在约翰逊的邀请下,他前往美国,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波士顿大学和麻省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实验所工作。1962年,他从一种水母中发现了荧光蛋白,被誉为生物发光研究第一人。1963年至1965年回名古屋大学任副教授,1965年返回美国继续做研究。后来在美国麻省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实验所工作,并担任波士顿大学名誉教授,与家人定居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退休后,他把实验工具搬到家中,继续研究其他发光材料。

中文名:下村修

外文名:日文平假名:しもむらおさむ

国籍:日本

民族:大和民族

出生地:日本京都府京都市

职业:教授,科学家

毕业院校:长崎大学(学士),名古屋大学(硕士,博士)

主要成就:2006年朝日奖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研究领域:有机化学,海洋生物学

1、人物简介

下村修:1928年8月27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福知山市,有机化学家、海洋生物学家,因为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而获得了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下村修

国籍:日本

获奖:诺贝尔化学奖

日语原文:下村修

假名:しもむらおさむ

罗马名字:ShimomuraOsamu

毕业院校:名古屋大学

2、生平履历

个人履历

下村修1928年出生于京都,长于长崎。1945年16岁时,原子弹在他故乡爆炸,他曾失明数周。1951年,毕业于长崎医科大学药学专门部,1960年获名古屋大学有机化学博士。1960年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约翰森实验室做博士后,63年至65年回日本名古屋大学任副教授,65年回普林斯顿继续在约翰森实验室,直到1980年。1980至2001年到麻省WoodsHole海洋生物学研究所工作、并任波士顿大学兼职教授。

科学发现

下村修1961年33岁做出重要发现(1962年发表),到1974年46岁时,全部关键实验完成。但到80岁,他几乎都是默默无闻。下村修在约翰森实验室做了近20年博士后,也没有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下村修加入生物发光研究是1955年在日本做研究生时,导师让他到另外一个实验室去开阔眼界,而那个实验室的导师介绍他做荧光素。1959年导师逝于癌症,1960年他到约翰森实验室。约翰森给他看水母发光,要他做,可是第一次演示根本没有发光。但下村修被约翰森感染了,决定做这个课题。1961年约翰森带下村修到西海岸华盛顿州的“星期五港”(FridayHarbor)实验室,那里当时盛产水母,有很多原料,他们在1961年夏做出主要发现,即绿色荧光蛋白(GFP)。

水母素应用于检测钙,是1967年由Ridgway和Ashley提出。最初下村修和约翰森只为提取水母素,而GFP是副产物。这个副产物的用途比原来的正产物还大。GFP广泛应用是在1994年以后。

2001年退休后,他继续做研究,把家里的地下室作为“光蛋白实验室”,年逾80岁的他,还用家庭地址发表文章。

3、获奖理由

在日本名古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赴美的下村修,从1981年到2001年一直是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实验所的资深科学家,实验所在2008年12月8日发布的新闻公报中称赞他是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最初发现者,“绿色荧光蛋白是当代科学和医学领域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从显微水平上照亮了生命。”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新闻公报中说,绿色荧光蛋白“已经成为现代生物科学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它的帮助下,研究人员能够看到前所未见的新世界,这包括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过程和癌细胞的扩散方式等。

当初学医的下村修从长崎医科大学毕业后想进入名古屋大学深造,于是前往名古屋大学拜访一名教授,碰巧这名教授出差,他偶遇科学家平田义正,并最终进入他的研究室。平田义正的研究室当时的课题是研究被称为“海中萤火虫”的海洋荧光动物海萤。下村修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说:“那一次的阴差阳错决定了我的命运!”

4、科学贡献

下村修有非常重要的科学贡献,但科学界多半不知道他。


水母素

在GFP领域,最重要的工作显然是下村修和约翰森做的。钱永健在两个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第三重要的是普瑞舍。

下村修做了非常原创性的工作,他的成果,人们用了很多年,没有争议,只是大多数人不知道他的个人贡献。有些生物学杂志每期都有文章用GFP,有些生物杂志每期20%的文章用了GFP,但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发现者是下村修。下村修和约翰森1962年发现水母素的文章迄今被377次引用,1974年纯化GFP的文章被引用169次,Chalfie等1994年《科学》文章被引用3349次,Inouye和Tsuji的1994年文章被引用256次。说明大多数科学工作者并不知道所用的东西怎么来的。1990年,他的合作者约翰森82岁去世时,《纽约时报》的悼文没有提GFP。普瑞舍拿到GFP基因但缺经费。Chalfie文章引用率高但专利搞砸了没多少收益。

5、个人荣誉

2004年—PearsePrize(英国王室显微镜学会)。

2005年—EmileChamotAward(美国伊利诺伊州显微镜学会)。

2006年—朝日奖(朝日新闻社?朝日新闻文化财团)。

2008年—下村修和马丁·沙尔菲、钱永健分享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6、经历及成就

下村修1928年出生在东京,1960年从名古屋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是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和海上生物实验室的名誉退休教授。

下村修1928年出生在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原子弹的爆炸曾经给少年下村修带来过伤害。1955年,他在名古屋大学读研究生时,被导师介绍给另外一个实验室的教授做助理。这位教授让他研究一种海萤被弄湿时为何会发光。

这其实是难以完成的任务。一个美国研究小组投入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什么收获。而那位教授之所以将课题交给下村修,原因之一在于下村修并非博士生,没有完成博士论文的压力。结果,下村修竟然不辱使命,发现这是一种蛋白质在起作用。名古屋大学也破例给他颁发了博士学位。

此后,下村修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弗兰克·约翰森(FrankJohnson)实验室做博士后,着手研究水母发光的秘密。1962年,两人成功分离纯化出水母中的发光蛋白水母素,并且报告了一种在紫外线下发出绿色荧光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后来被称为绿色荧光蛋白(GFP)。20世纪70年代,下村修又进一步解读了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奥秘:含有可以吸收和释放光线的化学基团。

不过,下村修和约翰森所作出的杰出研究发现一度被人忽视。1990年,约翰森在82岁时去世。而下村修也据说在普林斯顿工作时长期没有独立实验室,只能依附于其他教授。

7、获奖后

现年80岁的下村修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奖后,“有传言说是生理学或医学奖,我原以为得化学奖的可能性为零。我获奖只是偶然的幸运。”

下村向日本媒体回顾自己的治学生涯时说,每到一处新的地方,自己总能遇到名师,“运气实在太好”;此外,先研究海萤,再研究水母,也是非常幸运,如果二者研究顺序倒过来,可能现在一无所获。

下村说,作为一所地方大学的毕业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并不多,只是一名业余研究爱好者,但小地方出身也有好处,研究时没有什么先入为主的观点,不像一些知名学府,学生不敢背离导师的意见。

“重要的是要自己学东西,”下村淡淡地说。

8、评价

在同一领域的一些学者眼中,下村是一名“孤高的研究者”。与钱永健同一研究所的日本学者宫协敦史说,下村为人淡泊名利,研究风格属于“孤身奋进”一类。

后辈眼中的下村既严厉又温厚。48岁的北海道大学教授近江谷克裕曾多次聆听下村的教诲。他说,先生乍看严厉,其实为人温厚又不失幽默感。去年12月,他前往下村家拜访,离开时年近八旬的下村一直把他送到车站,15分钟后汽车进站,下村目送他上车才离开。

寄语年轻人

下村少年时亲身经历长崎原子弹爆炸和二战结束前后的混乱时局。这一体验让他对生命有另一番感受。他在获奖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经历过苦难的人,不会轻易产生畏难情绪。他寄语后进说,年轻人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但是,一旦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应该排除万难,奋力攀登。

上一篇:张海洋

下一篇:阿利斯特·哈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