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上海朱家角

科普小知识2021-07-06 15:38:27
...

朱家角位于上海市青浦区中南部,紧靠淀山湖风景区。东临西大盈与环城分界,西濒淀山湖与大观园风景区隔湖相望,南与沈巷镇为邻(2001年与之合并),北与江苏省昆山市淀东接壤。镇内小桥流水,古意盎然。朱家角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素有“江南明珠”之称。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江南水乡古镇。1991年被上海市*命名为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中文名称:朱家角镇

外文名称:Zhujiajiaotown

别:名:朱家角

行政区类别: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

所属地区:中国上海

*驻地:沙家埭路

邮政区码:201713

地理位置:上海市青浦区中南部

面:积:138平方公里(含水域)

人:口:600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北大街、放生桥、珠溪园

机:场:上海虹桥机场

火车站:上海站

1、简介


上海朱家角

朱家角地处江、浙、沪二省一市交通要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靠虹桥国际机场,北连昆山,南接嘉兴,西通平望,淀山湖下游、黄金水道漕港河穿镇而过。朱家角内36座古桥,古朴典雅,9条长街临水而建,民居宅地依水而建,一式明清建筑,古风犹存。尤其是横跨于漕港上的明代建筑五孔石拱放生桥,建于明万历年间,造型优美,极为壮观,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是朱家角十景之首。朱家角西北有马氏课植园,亭台楼阁,风格各异,布局稀疏得体,有望月楼、五角亭、逍遥楼、宴会厅、打唱台、书城、书画廊等建筑。还有城隍庙、珠溪园等处胜迹。朱家角素有上海威尼斯、沪郊好莱坞之誉,又名珠街阁,雅称珠溪,俗称“角里”,原名朱家村。坐落于青浦区,东靠虹桥国际机场(30公里),北连昆山,南接嘉兴,西通平望,“金色玉带”318国道横贯全镇,黄金水道槽港河穿镇而过,水陆交通便捷,风景优美,物产丰裕,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江南水乡古镇。1991年被上海市*命名为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2、地理


上海朱家角

朱家角镇位于淀山湖畔,东与盈浦街道、夏阳街道接壤;南与练塘镇、松江科技园区、佘山镇交界;西依淀山湖,与金泽镇相连;北与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镇毗邻。交通便利,处于上海市与江苏、浙江交界处,是上海通往江苏、浙江的重要通道。东西向有“318”国道、沪青平高速公路、沈砖公路,南北向有朱枫公路,依傍同三国道,南接沪杭高速公路,北通沪宁高速公路,村村通道路。水路交通横有淀浦河;纵有拦路港、西大盈港、朱泖河,均为6级航道,可通行100-500吨船只,直通黄浦江,并与太湖水系相通。全境总面积138平方公里(含水域),其中,耕地面积2110.84公顷。

3、历史

古镇朱家角历史悠久,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已形成村落,宋、元时形成集市,名朱家村。明万历年间正式建镇,名珠街阁,又称珠溪。曾以布业著称江南,号称“衣被天下”,成为江南巨镇。明末清初,朱家角米业突起,再次带动了百业兴旺,时“长街三里,店铺千家”,老店名店林立,南北百货,各业齐全,乡脚遍及江浙两省百里之外,遂又有“三泾(朱泾、枫泾、泗泾)不如一角(朱家角)”之说。清嘉庆年间编纂的《珠里小志》,把珠里定为镇名,俗称角里。1991年,被列为上海市四大名镇之一,也是上海地区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4、荣誉

1991年,被列为上海市四大名镇之一,也是上海地区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2001年,被上海市委、市府列为重点发展的“一城九镇”之一。2002年4月30日,总体规划8.14平方公里的中心镇建设正式启动,目前新镇区道路网格已形成,基本设施建设初具规模。2004年,古镇旅游区顺利通过国家AAAA级景区验收。2006年,先后获得上海市文明镇、“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和国家卫生镇等荣誉称号。2007年,通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评审。2008年,获得国家园林城镇、国际花园城市等荣誉称号。2009年,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上海市食品安全宣传示范街(镇)、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达标街道(乡镇)等荣誉称号。2010年,获得全国“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和国家卫生镇(复审)等荣誉称号。2011年,获得第三批“全国文明镇”称号。

5、行政区划分

朱家角镇下辖28个村民委员会(周荡、横江、盛家埭、张家圩、新旺、新华、万隆、小江、周家港、沙家埭、薛间、山湾、庆丰、淀峰、创建、山海桥、淀山湖一村、水产、安庄、先锋、沈巷、张马、李庄、建新、王金、林家、新胜、张巷村)及11个社区居委会(东井街、北大街、大新街、胜利街、东湖街、西湖新村、大淀湖、东大门、沈巷、泰安第一社区、泰安第二社区)。全镇共有20157户,户籍总人口60000人,其中:男性29269人,女性30223人,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15107人,农业人口占38.14%。来沪流动人口42986人。

6、历史变革


上海朱家角

朱家角之地,大约成陆于7000年前,淀山湖底发现有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代的遗物。唐朝以前分别隶属于由拳县、娄县、嘉兴县、信义县、昆山县。唐天宝十年(751年),分属于华亭县、昆山县。朱家角镇在宋元期间形成小集镇,名朱家村。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分属于华亭县、上海县、昆山县。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属于青浦县、昆山县。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年)因水运交通便利,商业日盛,朱家角逐成大镇。朱家村改名为珠街阁,又名珠里、珠溪,俗称角里。朱家镇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便捷的水路交通,商贸云集,往来不绝,曾以标布业著称江南,号称"衣被天下",成为江南巨镇。明末清初,朱家角米业突起,"长街三里,店铺千家",老店名店标立,南北百货,各业齐全,乡脚遍及江浙两省百里之外,遂又有“三泾(朱泾、枫泾、泗泾)不如一角(朱家角)”之说。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珠里分属于五十七个三区之二图、十一图和一区二十五图。清末实行地方自洽,本地域称珠蔚自治区,为江苏省青浦县管辖的十六个自治区之一。清宣统二年(1910年),实行地方自治,改称珠葑自治区,区董掌管地方事宜,为青浦县下辖的16个自治区之一,民国初年,仍称珠葑市,设市公所;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为珠葑市行政局;民国十八年(1929年)3月,撤销行政局,仍称珠葑区,为青浦县十三区之二区,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设第二区公所,列为青浦县八个区公所之一,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汪伪青浦县第六区,下辖珠东、珠西、珠北三镇和薛间、葑沃、张甸、张丁、安庄、沈巷六乡,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恢复第二区公所,仍辖三镇六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撤销区公所,改称区署,辖一镇二乡,即将原有珠东、珠西、珠北三镇和张丁乡合为一镇,名珠溪镇;薛间、安庄二乡合为一乡,名安庄乡;沈巷、葑沃、张甸三乡合为一乡,名葑沃乡,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2月,实行乡镇归并,全县设青东(青龙)、青西(淀泖)两个区署,珠溪镇及安庄、葑沃乡均属青西区署,1949年5月14日,朱家角全境解放,随即成立苏南行政公署松江专区青浦县朱家角市,下辖沈巷、万龙、葑沃、薛间四乡及朱家角镇。原属昆山县的东井亭、中井亭、西井亭三条街划归朱家角镇,1951年4月撤销市建制,建立朱家角区,从所辖沈巷、薛间二乡各划出三个村,组成安庄乡,遂成五乡一镇。1954年原属松江县的天心乡,划归朱家角区,同时把万龙乡的诸家村划归城厢区的城南乡,把葑沃乡的南横村划归松江县天马乡,来年夏,整编机构,撤销朱家角区。将沈巷、安庄、葑沃三乡划归练塘区,万龙、薛间、天心三乡划归城厢区。复建朱家角镇建制,直属县领导,1955年重新建立朱家角区,对原划出的六个乡全部划回,并把城厢区的盈中、万寿、城南三个乡划归朱家角区管辖。朱家角镇仍为县属镇,镇人民*改称镇人民委员会,建制不变;1957年,叶龙乡万隆片划归朱家角镇,1958年9月朱家角镇和叶龙乡合并,成立红旗人民公社,1959年改名为朱家角人民公社,961年8月朱家角公社成立城镇工作组,负责城镇工作,筹备镇社分治。1962年2月,镇社正式分设,朱家角镇恢复为县属镇,成立镇人民*,1968年镇*改名为"镇革命委员会",1980年恢复镇人民*名称,1991年,朱家角镇和朱家角乡合并成一个县属建制镇。2000年青浦区行政区划调整中与沈巷镇合并为新建制镇--朱家角中心镇,是上海目前最大的集镇。

7、农业

朱家角镇现有耕地面积49066亩(不包括各类开发区)。2009年水稻种植面积22039.6亩;蔬菜常年种植面积6000亩;葡萄、西甜瓜为主的瓜果种植面积6500亩;苗木、花卉种植面积15000亩;精养鱼塘6800亩。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优化与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全镇农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基本形成了沈砖公路以南的粮菜主产区;泖河沿线的泖荡地区种植以茭白为主的水生蔬菜主产区;主干道路沿线、地势较高的圩区种植以大棚西瓜、果树等为主的经济作物主产区和主要骨干河道的大江、大湖沿线为优质水产品主产区。全镇已注册“悦更想”大米、“泖塔”蔬菜、“塘桥”蔬种、“朱家翠皮”西瓜、“百果园”水果、“古桥”农机等农产品商标,其中巷农公司在江西宜丰基地生产的大米更是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全区一共有5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8、文化遗产

朱家角自成繁华市镇后,文儒荟萃、人才辈出。明清两代共出进士16人、举人40多人,其中有清代学者王昶、御医陈莲舫、小说家陆士谔、报业巨子席裕福、画僧语石等,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民国时期,镇上有民众教育馆、书报社、戏院、书场等文化场所,有咏珠社、韵声社等文艺结社、民间艺人活动。镇上还先后有《珠溪》、《薛浪》、《骊珠》等20多种报刊出版发行。建国后,文化事业迅速发展,先后建立了文化馆、工人俱乐部、广播站、电影院等。朱家角人又不断延续了这条悠悠文化之源,诞生出许许多多“特色角”,如京剧角、歌唱角、文学角、书画角、健身角等,比文化功底、讲文化品位、行文化消费、吮文化内涵,已经成为朱家角人的生活时尚。20世纪90年代后,群众文化活动与创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结合起来,1994年初,在全镇开展家庭读书等“庭院文化”十大系列活动,特别是朱家角的“民间藏书”,更是名扬海内外。镇上家庭藏书普及率达50%以上,民间藏书的总数10多万册,超过全区21个镇图书馆藏书的总和。

9、经济发展

2011年,朱家角镇经济和社会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4亿元,同比增长10.42%(其中:第一产业1.69亿元,第二产业26.14亿元,第三产业27.57亿元);完成社会总产值291.84亿元,同比增长11.58%(其中:第一产业3.8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3.7亿元,其中工业投入2.35亿元;税收收入12.03亿元,同比增长10.55%,预算内财力2.89亿元,同比增长6.25%;合同外资2666万美元,实到外资8365万美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47元,同比增长13.2%

10、群众文化

京剧角

成立于30年代的京剧票友组织"韵声社",其活动一直延续至今。镇上有一支老年业余京剧组,演员的平均年龄70岁,还常常"京韵袅袅绕古镇"。除传统剧目外,他们还演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选段。他们的精彩表演时时被嘉定。松江、金山等区县邀请巡回演出。

歌唱角

朱家角有喜爱唱歌者10余人,自发汇聚在一起,几年来,他们每天坚持去公园、桥头练嗓,技艺日长夜进。他们通过专家辅导训练,有的已经走上舞台。陈耀祖先生一曲高亢流水般的《我爱五指山》歌曲,1996年获得全国农民演唱一等奖桂冠,他和另一位女业余歌手两重唱,曾被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选为"星期广播音乐会"指定节目,多次代表青浦县参加比赛。其他几位歌手也硕果累累,分别在县、市级歌唱比赛中,屡屡获奖。

文学角

朱家角中学春晖文学社创立13年,已有200余人次,566篇作品在全国中学生报刊杂志上发表。仅1998年上半年又有20余篇作品分别在《作品精粹》、《优秀日记》图书中入选。

13年中,文学社员以诗歌散文小说通讯等各种体裁共创作了8200余篇习作,创刊至今的106期"春晖文学"期刊流传全国各地。该文学社在多次评比中获奖,1995年被授予"优秀校园文学社团"称号。864名春晖人从最初哺育他们的朱家角山山水水,走向祖国的大江南北。另一支"文学艺术创作组',系由朱家角镇文化馆牵头,成立至今已逾20余个春秋。这支队伍中有作者20余人,以作家、文学院创作员、微型小说会员、故事会会员居多,坚持业余,坚持笔耕,人称;古镇笔杆子。"文学艺术创作组"累计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发表作品700余篇。其中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电影剧本几乎每年见于诸报。他们还出版了《午夜星空》诗歌集,《晚霞满地》报告文学集。一批作品已通过出版社审稿,也将陆续出版。他们的作品还分别被《解放日报》、《小说界》、《青年一代》、《故事大王》等市级刊物选编结集。

"文学艺术创作组"第二个特点,坚持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20余年头,他们创作的小品、曲艺、故事、小戏,命中率相当高。曾经被上海币群众艺术馆称之为"乡村艺术家"。他们创作的评话《情深似海》获得上海市艺术文化节优秀创作奖;他们创作的故事《浴室风波》、《双母夺女》、《遗恨终天》等,曾获得上海市第九届故事会串创作一等奖、中篇通俗文学二等奖。他们创作的歌舞小品《蝶花飘飘》,96年参加上海市交流演出,获得该年度的群众文化创作、演出双连冠奖。朱家角"文学艺术创作组"现象已经引起有识人上的重视,《新民晚报》曾作过专门研究报道。

书画角

朱家角镇又一文化特色。如今书画爱好者从老到84岁的老叟,小到十几岁娃娃,由于兴趣爱好,他们自觉组成兴趣小组。以书会友,以画传情,"腹有诗书气自华",陶冶情操,有益有趣。居住在临街傍水老屋的赵福良,进门书香扑鼻来,两年来他参加全国书法大赛30次,获奖就有20余次,其中在首届"华夏杯"和"笔悟杯"书法赛中两次获得全国一等奖,一时古镇商店都留有他的潇洒笔迹。还有两位书画角成员,也在全国硬笔书法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健身角

确切地说,朱家角健身角有好几处,而街心花园旁的最为引人注目,每天清晨,一些老人早早来到这里,拍拍手,扭扭脖,踢腿打拳做早操,个个精神抖擞。特别是一批白发老太手持木兰剑,和着典雅的民族音乐,动作优美飘逸,显示了朱家角人极厚的文化素养。上海市"老体协"组办的比赛中,朱家角多次获奖,使得古镇朱家角被评为上海市体育明星乡镇。

早茶角

朱家角人有喝早茶习俗,而且喝茶还能喝出许多花样,信不信由你。每天晨雾未消,朱家角放生桥下、漕港河畔的新开茶馆里,早已欢声笑语,茶客满座。来此处喝茶者都有一席固定位子,任凭风吹雨打,位子的主人始终如一,既有进镇卖菜的老农,也有本镇的常人百姓。一副大饼油条,一碗油汪汪的浇头面,和着一壶滚烫的"红茶",虽比不上广东早茶丰盛,且也悠哉乐哉。茶客们边吃边谈社会新闻,边喝边侃镇上的生意和发展,多是探讨如今政策及生活的变化,更多的是相互交流各种各样的信息。偶尔也有些城里来的"头道客",来茶馆小坐解乏,独酌独饮,远眺隔河的秀水绿山,领略乡下浓浓的乡情乡音,这就是朱家角早茶角的"茶文化"一角。不过,如今水乡茶馆发生了耳目一新的变化,它不再是"老茶客"一统天下,很多年轻人也喜欢来茶馆"轧闹猛",他们说,朱家角的茶馆是"吃气氛"的理想场所。当然,你若有兴趣,不妨前往品尝品尝。

民间藏书

江南水乡朱家角,历史悠久,是典型的文化古镇。朱家角的"文儒"是个个惜书如命,平民百姓也以读书、藏书为乐。1991年初,首届民间藏书开发利用研讨会在朱家角古镇召开,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肯定。*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文化艺术报、农民日报、劳动报,曾作了不同篇幅的专题报道。民间藏书的开发利用列人了上海市文化年鉴,并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汇编之列。朱家角家庭藏书普及率达50%以上,民间藏书的总数逾10万册,是镇文化馆藏书总数的10倍,超过了全县21个镇图书馆藏书的总和。其中,藏书1000册以上18户;500册以上27户;300册以上的64户。藏书种类齐全,有政治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22大类、藏书者有80高龄老者,也有普通的家庭主妇和青少年,甚至有10龄童藏书者。朱家角人善于动脑筋,读好书,用好书,藏好书,在"用"字下功夫。曾先后举办全镇性的《特色家庭文化展览》、《深化利用民间藏书资源探讨会》、《新老藏书家联谊会》、《知识就是力量演讲会》等,编写了《地区民间藏书联合录》,并把读、用、藏书作为五好家庭评比条件。"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上海市图书馆专家参观了朱家角民间藏书特色家庭后,给予朱家用藏书者三顶桂冠,书痴、书翁、书迷。

诗词

《朱家角游记》

作者:醉清风

试问人间何处好?江南有个朱家角,

昔时衣被天下地,今日繁华不曾少。

三千店铺弄中立,上万舟船水上跑,

天地人和交汇处,风光物华永不老。

11、旅游景点

景点综述

朱家角镇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休闲设施闻名中外。名山名湖有淀山湖和“九峰”之祖——淀山;名园有课植园和珠溪园;名庙有朱家角城隍庙和关王庙(报国寺);名街有北大街,又称“一线街”,是上海市郊保存得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第一街;名桥有放生桥、泰安桥(何家桥)、平安桥(戚家桥)、福星桥(西栅桥)、永丰桥(咏风桥)和廊桥(惠民桥);名店有涵大隆酱园、义成泰酱园、童天和国药号和俱乐部茶馆;名胜古迹有清华阁十二景之—圆津禅院、清华阁十二景之二—慈门寺、席氏厅堂、“三泖渔庄”及王昶纪念馆、柳亚子别墅——福履绥祉等等。


慈门寺

慈门寺

即清华阁十二景中的“慈门杰阁”,为朱家角著名古刹,位于放生桥畔、漕港河边,初建于元代至正年间,原名“明远庵”。明嘉靖中毁于兵祸,隆庆五年,行脚僧“湛印”募款重修大雄宝殿,民间称为新殿。据传正殿如来佛的一对眼睛看上去像活的一样,夜里还会发光,是用“猫儿眼”宝石镶嵌,如来佛座垫下有一暗室,直通淀山通灵泉。大殿朱檐石柱、内塑十八罗汉,二十诸天于壁,凡所应有,无不毕具,寺遂成为大刹。

明万历三十九年,敕赐寺名为“护国明远慈门寺”,并赐乌斯藏大士一尊,经二十部,为此寺内特地建造观音阁和藏经阁,以珍藏这二件御赐的镇寺之宝。由此慈门寺名声大振,香火旺盛。明崇帧元年(1628年)殿左建一座钟楼,楼高六丈二尺(20米),钟重二千五百斤,撞之声闻二十余里。每当风晨月夕,钟声隆隆,震于太空,鸣鸣遥闻,闻者肃然而醒,惶然以思,止恶而兴善,于警世之教,亦深有裨益。几经战乱,慈门寺逐渐衰落,民国期间,寺被改为医院,四十年代末仅存大殿、钟楼等建筑。五十年代初在原寺址建成县人民医院,现为朱家角人民医院住院部,旧址上仅存雌雄古银杏各一株,依然挺拔苍翠。

慈门街

现慈门街是在原基础上重建的,是百年老店涵大隆酱园的后院,内有文昌阁、九碑廊、龙泉地等。现为集商业、旅游、娱乐为一体的商贸城。


珠溪园

珠溪园

珠溪园位于镇东首318国道的入口处,建于解放后,是朱家角镇上除西井街的课植园外的又一座园林。珠溪园原名共青公园,建于1956年。原为镇上富户蔡氏墓地,占地70多亩,内有池塘、小河,把墓区分成3个圩头,以小桥相通。墓区内竹林、树木成片,花卉簇拥,栽有松、柏、梅、榆、棕、铁树等名贵树木和各种花卉。

课植园

青浦区朱家角镇是上海西部水网地区的一个大镇,1991年3月被公布为上海市历史文化名镇。课植园园址建在镇西井街147号,这是一处庄园式的园林建筑,园主姓马,名维骐,自号农圃。园取以“耕读”之意,题名“课植”,俗称马家花园。民国元年(1912年)始建,历时15年,花银30万元。花园坐西朝东,正墙门面对西井街巷。沿河有船舫、河埠、石驳岸。整个庄园由厅堂区、假山区、园林区三部分组成。各种建筑200余间,占地5.3万平方米。北部为厅堂区,第一进为轿厅,其余为头厅、二厅、三厅和迎宾厅四进。二厅为二层楼建筑,楼上为马氏生活区。迎宾厅北为书城楼。围墙上饰有城垛,似小城楼。围墙中间和两旁有圆形月洞门。正南面月洞门后建一拱形旱桥。南部为假山区。假山区内有打唱台、逍遥楼、观戏厅、荷花池、藕香亭、课植桥、钓鱼台、蝙蝠亭等。园内建筑结构精巧、气势雄伟、布局优雅。登上高五层的逍遥楼顶,远眺四方,全镇景色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长长的碑廊内,有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书写的“梅花诗”等碑刻数块,文徽明“游西山诗”、唐寅、周天球的诗文石刻共12块。经过十年动乱,还能如数完好保存实在有幸。

荷花池西为园林区,亦称稻香村。内有数十亩的各种花卉树木;北部有“耕九余三堂”,西南角上是小游览区,有小假山、荷花池、九曲桥和倒挂狮子亭等。

泰安桥

泰安桥俗称何家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为单孔拱形石桥,位于漕港河口的名刹圆津禅院门前。高且陡,是全镇最陡的一座石拱桥,桥堍竖立旗竿石两块,系悬路灯所用,是往来船只的航标,桥两旁青石扶手上的"飞云石"浮雕,古朴淳厚。用于建造何家桥的材料,是青石,且雕刻的桥栏浮雕"飞云石",都酷似元代之作,桥前圆津禅院也建于元代,故对此桥的历史,造桥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清代名士曾有诗:"日落炎威退,池塘淡月中;踏歌闻市上,渔笛在溪东,蒲扇轻摇暑,蕉衫短受风;晚凉闲独步,古寺一桥通"。诗中描写日落黄昏,渔歌唱晚,经过一天酷暑,人们轻摇蒲扇,步上桥头,尽情享受晚间清凉。真是一幅生动的古代消暑纳凉图。这里写了"古寺一桥通","古寺"即圆律禅院,"一桥"就是泰安桥了。


圆津禅院

圆津禅院

圆津禅院为清华阁十二景之一,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年),系禅宗曹溪一脉,淞吴名刹,因院内供奉观音菩萨,故又名“娘娘庙”。禅院北临漕港,东傍珠溪,院舍结构小巧,佛像不多,但都精雕细刻,光彩耀目,庄严肃穆。禅院是历史上为重要的文物储藏所,明清以来,许多文人雅士慕名纷纷前来,禅院成了明清时期文人酬唱往还之所,文化底蕴深厚。清初住持语石大师擅长丹青金石,广交翰墨。此后凡七传二百余年,悉以书画名世。王时敏、王原祁以及王昶、刘墉、郑板桥、钱大昕、董其昌、徐乾学等诸多名人均来过禅院泼墨挥毫、留下诗画墨迹。其中王昶亦曾为禅院撰写碑文等,并寄存了他著作的部分书板及其他许多故物。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寺院进行了大规模修葺,修建了“亦峰居”、“漕溪草堂”、“墨花禅”、“息躬室”、”清华阁”、”航斋”诸建筑,其中以“清华阁”最负盛名,它不仅是名人文士珍藏书画之处,而且环境优美,登上清华阁远眺近望,珠溪胜景尽收眼底。西自淀山湖,南及余山。东至三汾荡,北眺西漾淀,“皆微茫见于云树之外,而村落之疏密,渔舟商舶之往来,得一览而尽之”,故有清华阁十二景之称。

圆津禅院内许多珍贵文物,部分毁于战乱,部分为寺内不肖僧徒偷出变卖。至四十年代末期,珍品已经不多,后大部分为江苏省文管会接收,收藏于江苏省及苏州市博物馆,少数保存在青浦县博物馆。五十年代初,禅院被拆,现还保留有王昶所撰“重修清华阁记”、“振华长老塔铭记”,及沈光莹撰“重修大殿记”石碑,成为禅院遗留下来的仅有文物。为了再现禅院昔日景观,在圆津禅院修复委员会的主持下,由上海云湖集团、青浦广宏房地产公司鼎助,于2000年5月动工修“三圣殿”,重建“圆通宝殿”等,同年九月竣工。

涵大隆酱园

涵大隆创建于1886年,现在墙上的店名仍是当年开业时写的。清朝中期,朱家角的酿造业发展迅速。以涵大隆为首的一批酱园作坊将酿制的酱菜畅销各地。酱菜很快就成为了朱家角价廉、味美的特色产品。涵大隆生产的各种酱油、酱菜、乳腐、酒和醋等,都有一套独特的工艺。在1915年*万国博览会上,涵大隆的玫瑰乳腐和双料酱油分别获奖,后来又在南洋劝业会和国货展览会上分别获奖。1956年,涵大隆和镇上另外几家大酱园合并,组成酒酱合作商店,总称涵大隆。

12、风景名胜

朱家角古镇位于青浦区淀山湖畔,历史悠久,村落形成于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曾在1991年被列为上海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名镇朱家角迷人的自然风光,在一山一湖。真山真水显现出江南水乡之特色,山名叫淀山,山虽不高,名气极大,为浙西天目余脉,此山为始,如登山望湖,有“淀峰晚照”一景可赏。湖,即天然淡水淀山湖,面积达62平方公里,湖东区大部分在朱家角境区,有11个杭州西湖面积大。更具古镇特色的人文景观,是一桥、一街、一寺、一庙、一厅、一馆、二园、三湾、二十六弄。


放生桥

一桥

放生桥指沪上第一石拱放生桥,也是江南地区最大的五孔大石桥,气势磅礴。站在桥顶,看七月廿七摇快船,是再好莫属,而其他三十几座古石桥之壮美也并不逊于周庄,论构筑和工艺,朱家角中和桥和西栅桥较周庄双桥更坚,而那些特色桥更是周庄无法比拟的。三步之遥的“高低桥”,“微缩景观”的课植桥,“咭咯”作响的戚家桥,“纪念国耻”的永丰桥……

一街

那是沪上第一明清街北大街,久经沧桑,还保存得如此原汁原味,那“一线天”独特构筑,令人啧啧称奇。有“长街三里,店铺千家”之称的北大街,老式店招林立,大红灯笼高挂,成为江南古镇最热闹的古老街道,是江南其他古镇所望尘莫及的。

一寺

是报国寺,为上海玉佛寺下院,寺内缅甸白玉雕成的释迦牟尼玉佛、新加坡赠送的第一尊白玉观音及千年古银杏,称为报国寺“三宝”。


城隍庙

一庙

是城隍庙,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城隍庙,青瓦黄墙,飞龙翘角,吉祥葫芦,花格落地长窗,呈现古意盎然、香烟袅绕、肃穆壮丽的景象。其中“斗拱戏台”、“木刻横梁”及“中堂画轴”(现已废)被称为城隍庙“三宝”,十分罕见。

一厅

是席氏厅堂,集江南豪门大富人家建筑之大成,特别“墙门砖雕”堪称一绝,其图案优美,雕花之精细,技法之高超,让人叹为观止。

一馆

即是“王昶纪念馆”,展出清代乾隆十九年进士、刑部右侍郎,称为“吴中七子”的王昶的蜡人蜡像、诗字画、碑刻、织布机、老式床等近百件实物展品,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品位极高。

二园

是课植园和珠溪园,一个古老,一个现代;一个庞大,一个精巧,相映成趣。课植园是一处庄园式园林建筑,占地96亩,园由马文卿建于1912年,乃寓“一边课读,一边耕植”以应园名,园内建有书城,又辟有稻香村,园中亭台楼阁,廊坊桥树,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各种建筑及生活用房200余间,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得体,构思精巧,在私人园林建筑中实为罕见。而珠溪园,则建于1956年,占地70余亩,小巧玲珑,景色优美,布置成春、秋、冬三园,各具特色,还辟有儿童乐园、餐厅、茶室、商店,为休息、进食、购物、游玩于一体的理想场所。

三湾

即:三阳湾、轿子湾、弥陀湾。人行街上,前后左右都是房,以为到了路尽头,直角拐弯,一街市面在眼前,令人产生别有洞天的奇妙感觉,这种在老街上出现奇特拐弯的景观,是其他古镇难得一见的,非朱家角不能见到。

二十六弄

二十六弄,实际是朱家角的古弄何止26条,每街每路都有弄,路通街,街通弄,弄通弄,形成网络式棋盘格局,朱家角的古弄幽巷又以多、古、奇、深,名闻遐迩,这在一般江南其他古镇上是不能相比的。穿弄走巷,如入迷魂阵,趣味无穷,寻古探幽,领略北方胡同式的情趣,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近年,“古弄旅游”越来越受到外地人和老外们的青睐,是一项颇有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处女地。名镇朱家角迷人之处还有是世人皆知的“三多”,就是名人多,明清建筑多,河埠、缆石、茶馆多。首先名人多,主要是朱家角环境幽静,气候宜人,是读书做学问的风水宝地,历来文儒荟萃,人才辈出,明清两代共出进士16人,举人40多人。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有清代学者王昶、御医陈莲舫、小说家陆土谔、报业巨头席子佩、画僧语石等。

其次,深宅大院明清建筑多。历史上许多富贵人家和文人雅士在此建园造宅,全镇古宅建筑有四、五百处之多,风火墙、石库门、墙门人家随处可见。“三泖渔庄”、“王昶故居”、“福履绥祉”,还有席氏厅堂、陆氏世家、陈莲舫故居、仲家厅堂等数十处,还有无数沿街明清建筑,飞檐翘角,黛瓦粉墙,明清风格组成一幅明清水墨画卷。

三是河埠、缆石、茶馆多。朱家角是水的故乡,水多桥多,河埠多,紧挨在一起的缆船石,也不计其数,那造型各异的水桥,那千姿百态的缆船石,布满全镇的大河小巷,这些江南水镇特有的景观,细细欣赏观察,不觉令人兴趣盎然,耐人寻味,简直是历史、文物、建筑、风情、艺术等内容构成的综合体。有凸出石驳岸的“两面河滩”,有凹进石驳岸的“单面河滩”,更有“人从前门进,河滩从屋后出”的“隐身河埠”。而那些镶嵌在水巷石驳上的花岗石浮雕缆船石更是琳琅满目,趣味无穷,有的雕成牛角,有的凿成宝剑,有的刻成怪兽,面目狰狞,有的琢成如意,呈现吉祥、古朴的美,这些已有几百年历史的雕刻艺术将古镇点缀得更具风韵。古镇茶馆,大多集中在放生桥、北大街一带,不下十几爿之多,有豪华型新辟的“放生桥茶楼”,有年代久远古老的“俱乐部茶楼”,更有古色古香的“淼趣楼”,也有排门板门面、几张桌子几条长凳,简易廉价的农家茶馆,最有趣和令人欣喜的是“茶馆开到游船”上的“游船茶馆”,分为两层,舱内顶上,均可入座茶客,茶船上还备有电视、扑克、象棋、干湿点心,在茶船上品香茗、望廊桥、看水景、听流水,煞是优哉悠哉,不亦乐乎。

名镇朱家角水之美、桥之古、街之奇、园之精,不临其境,难言其妙,不踏石板老街,不探深巷幽弄,不走拱型石桥,不乘咿呀小舟,又如何体现“船在水上行,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古镇朱家角,桥多、弄多、角多,显露出无限的水乡文化气息。朱家角因水而秀,因水而盛,数百年造就了无数豪杰,今天,朱家角人又不断延伸了这条悠悠文化之源。于是,朱家角诞生出许许多多"特色角",说是自娱自乐也罢,说是群众文化也罢,总之,"特色角"小荷才露尖尖角。比文化功底,讲文化品味,行文化消遣,吮文化内涵,已经成了朱家角人的生活时尚,犹如绿叶衬牡丹,给水乡泽国添上重重一笔。这是一笔丰厚的文化财产。

13、民风民俗

珠里兴市

农历七月初七,是旧时镇上独有的民间节日,称"泥河滩香讯",也称"珠里兴市"。为何将民间节日取名日"珠里兴市"呢?原来朱家角几百年来一直叫"珠里",朱家角不过是后来改名沿袭至今,"珠里兴市"讨个口彩,祝愿古镇生意兴隆,人气旺盛,岁岁平安。那么,珠里兴市有何热闹场景呢?用今天的通俗话来说,是旧镇上一年一度的摇快船比赛,或日赛龙舟。只不过古镇上赛龙舟非同寻常,其起源与规模系由松江、浦东一带进香船只自泥河滩三官堂进香归来,途经朱家角镇歇夜而形成。据老一辈称,几百条船汇聚淀山湖口,恰似三国曹军舟连舟,人挤人,煞是壮观。每到节日,在一星期前,各地商贾都赶来镇上,设立临时店铺,还有拉洋片、卖膏药、玩猴戏等,各种杂耍也都来此赶集。生意兴隆,盛况空前。到农历七月D六日晚上,达到高潮,是夜,松江等地进香船只留宿本镇大小客栈,四乡农民都集于镇上,外地乡民也都纷纷前来投亲赶集,街上行人如潮涌,摩肩接踵、各商铺店面灯火通明,通宵达旦,顾客盈门。沿街小吃,吆三喝四,香气四溢,令你垂涎三尺。镇上庙宇大门敞开,香烟燎绕,不少善男信女,手持香篮,或肩背香袋,双手合十,进香礼拜。整个朱家角一片歌舞升平景象。

清明放风筝

放风筝在朱家角镇上少说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也是镇上民间娱乐活动重要内容。先由镇上一些孩子,由自己扎起简易风筝,有六角形、八角形、圆形,然后再请大人们在风筝上画些西游记、梁山伯祝英台、八仙过海等人物造型,待得清明节前,田梗郊外春暖花开,全家出动一起到空旷地放风筝嬉戏。大人们也会在此时此刻,向孩子们讲些风筝面上的民间故事,给下一代从小熏陶中华民族悠久文化。自然,镇上几户头面人家放风筝又有另一种情趣。他们专门请了竹匠,劈竹扎鹞,制成硕大的百脚鹞、蜈蚣鹞、蝴蝶鹞。放飞那天,主人选择在日落西下的傍晚,先用好酒好菜请客,尔后烧香点烛三叩九跪,祈求上天保佑平安,十分虔诚,最后,主人点亮密密的鹞灯,打开自家的后园大门,慢慢将风筝放上天,让左邻右舍共同赏玩。空中,一头飞天蜈蚣张牙舞爪,翘首摇尾凌空而起,百脚鹞、蝴蝶鹞争相在空中争艳;几百纸鹞灯齐放光彩,天上地上笑语连天,掌声四起,确有一番不凡气势。

摇快船

早在清初顺治年间,定七月0七日为神诞节,泖南乡民均信焚香,先两天经朱家角,停泊舟楫相衔迤逦里许,待香市散,回朱里有彩船数十,金鼓沸腾,拨桨如飞,名"摇快船"。后成习俗,每年举行一次,"摇快船"成了民间的风俗。快船都塔起花棚,披红挂彩;前棚悬挂彩灯、插彩旗,中棚坐锣鼓手,后棚为摇橹手遮阳。前拥与中棚竖一方塔伞,顶安葫芦,每艘船有彩衣七八套,都上绣花下流苏,有鹤立鸡群、八仙过海,有绣狮、猴、娃等,装饰华丽。船上备大橹、矮槽置于船体左右,大橹旁搁跳板于舷外,伸出水面,掌橹扯绷共10人,均为身强力壮青年,穿紧身衫衣,脚蹬绣花鞋,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从三汾荡至无主堂单程1000米左右往来如梭,相互竞赛。篙橹对峙,一有机会,抢着争前,橹手犹如龙腾虎跃,把橹出跳气宇轩昂,拉绷人臂碰水面,体如飞燕掠水,有"力拔山兮气盖世"之势,时而跺脚比唱,时而猫腰挺胸,二三四合,橹手接力.把橹推艄扳艄,撑篙屹立船头,使尽绝招,点篙调向指挥自如。此时参赛之船在铿锵锣鼓声中,似飞箭出弦备勇争先,船上锣鼓响彻云霄,岸上人山人海,呐喊助威,精彩纷呈,场面壮观,无不赞声不绝。快船云集漕港大显身手,镇上各路商贾涌集大街、茶馆、饭店,顾客盈门。解放后,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1984年闹元宵和同年9月农*动会上均有摇快船表演。摇快船乃江南水乡特有的传统体育水上文化。

灯游船

适应夜晚进游,观赏夜色天空,耳听幽婉乐曲,眼看融融灯火。也可于湖中散放油灯,随波飘逝,成为水中星星,使波光流翠、彩灯摇曳、橹声咿哑、涌泻千里,慢步划行,显得清丽雅致,若在大湖中排成一字蛇行,或双卷穿绕,组成光条,由指挥船只发号,船形变幻莫测,于晚风徐来云高气爽之夜,月色澄明之时,使人恍觉进人瑶池,飘飘如仙,观灯者也为之陶醉。若在井市港河中荡漾,岸上观众亦走亦趋,赢得一片欢呼,真是优者水也、游者船也、幽者影也、丽者人也。

音乐船

古镇古色古香之典雅文化艺术的又一特征,丝竹班早在清代中叶,盛行古镇,所谓丝竹,系指二胡、琵琶、三弦、秦琴、曲笛、箫、笙等丝弦管竹乐器,具有音色清丽柔美。音响细腻典雅之特点,其代表曲目有"中花六板、三六、竹街、慢三六、慢六板、云庆、欢乐歌、四合如意",俗称八大名曲、每种乐器上均饰有龙凤彩头,银珠闪烁,五色缤纷。丝竹古有洋台打唱,每班4~6人,有一套装潢台摆,每逢喜庆节日、迎神赛会、举办婚事均应邀演奏,吹吹唱唱,气氛热烈非凡,且具民族特色。平时一般为嫁娶喜庆之助兴。在赛船上演奏增加气氛,更是锦上添花。

扎肉提香

朱家角有一种别具一格的"扎肉提香"表演。表演者先在自己的前臂上,用铁钩钩住,铁钩下面挂上香炉、铜锣,甚至挂上沉重的铁锚,显得十分坚强和英武。当然,表演"扎肉提香"非一般等闲之辈,乃是练了十几载气功者居多,铁钩钩住皮肉,居然未见滴血,实属怪也。"扎肉提香"队伍也有女性,但她们主要挂上份量较轻的香炉之类、现在这种表演已灭绝,也不可能再有这般残酷的表演了。

鲈鱼

鲈鱼体形似纺锤,巨口细鳞,两鳃膨大,头两侧各有一对红纹,故名“四鳃铲”。用其红烧、煮羹,其味都鲜美异常。鲈鱼炖鸡汤更是令人回味无穷的佳肴。“四鳃护”过去是上贡朝廷的珍品。历史上曾有“莼鲈之思”的故事,说的是西晋文学家张翰,在洛阳齐王司马冏手下任大司马东曹椽之职,为了逃避残酷的政治斗争,借口思念家乡“吴中花菜、菠菜、鲈鱼脍”,弃官而回,世人传为美谈。今天,朱家角水产养殖场对四鳃鲈作了精心培育,淀山湖所产鲈鱼,以肉质细嫩鲜美著称。唯因近年河河湖泊的水质污染,以及建闸后阻断了洄游通道,产量日渐减少。

清水大闸蟹

清水大闸蟹是淀山湖特产,周围湖中就没有,连一岸之隔、湖水相通的元荡湖出产的蟹,其形状与味道都不可同日而语。清水大闸蟹壳青、体壮、螯肥、脚细、膏多,在农历六月就见之于市,俗称“六月黄。”民谚云:“忙中忙,不能忘记六月黄”。意即不能错过这吃蟹的季节。待到金秋时节,特别是秋风一起,蟹壳坚硬,肉质饱满,有“九雌十雄之谚,意为农历九月以雌蟹为佳,十月则以雄蟹为上。1964年,陈毅副总理视察青浦,过淀山湖时诗兴大发,留有“我愿秋凉再来此,满筐大蟹醉糊涂”的美好诗句。近年,水产养殖部门开展人工放养蟹苗.清水大闸蟹产量逐步提高,价格也有所稳定。

河虾

淀山湖所产河虾体壮肉嫩,壳薄透明,身体长形,色泽青绿,头部有长短角各一对,有密排的细足,生命力旺,力道大,假如把活虾投人盆中,会向台面四面八方跳跃,因此人们把淀山湖虾称作“满台飞”。夏令时节,河虾个子大小匀净,通体水晶状,满腹虾籽,当地人叫作“水晶虾”,为虾中佳品。河虾有多种食法,如用白酒浸渍的活虾称为”醉虾”,是一道名菜。鲜食有盐水虾、油爆虾、炒虾仁、虾饼子等佳肴。由虾仁和蛋做成“虾仁拉丝蛋”,盆面松满,色泽澄黄,味美可口。也可晒成虾干,能久藏不坏,用以煮汤,则别有风味。

鳗鲡

鳗鲡身体长形,前部圆筒状、头尖皮厚,有胶汁粘液、鲜细小、埋没皮肤下。背上部灰黑,腹部白色,性喜暗怕光、昼伏夜出。淀山湖所产鳗鲡,肉质鲜嫩,肥而不腻,蛋白质、脂肪含量高,维生素A含量特别丰富,并有磷、钙、铁等元素,是上等的食用鱼鲜之一,有“水中人参”之称。白露季节的簖鳗做成红焖鳗鲡,是一道脍炙人口的名菜。

甲鱼

甲鱼学名叫鳖,是水陆两栖爬行动物。甲鱼肉质鲜美,含有高蛋白、高脂肪,用以红烧、清蒸都是酒席、宴会上的名贵菜肴,尤以淀山湖的甲鱼更是*。特别是四、五月份的菜花甲鱼,更是体肥肉嫩,久负盛名,既是一道美食佳肴,又可作为壮县补阳的滋补佳品。

银鱼

淀山湖银鱼,系太湖短吻银鱼,属小型淡水鱼类。身细长,在7-10厘米之间,银白透明无骨,肉质细洁,清明前后上市最多。银鱼可炒可蒸,或做自圆煮汤。把鸡蛋和银鱼烧成蛋饼,俗称“银鱼焖蛋”。如制成鱼圆,炒煮皆宜。也可晒成鱼干,可以入藏,用以煮汤或凉拌,为佐酒佳肴。近年来银鱼产量不断上升;除市场供应外,经速冻后,远销海外,成为非常热销的水产品。

塘鳢鱼

塘鳢鱼又称菜花鱼,四、五月份菜花盛开期间最为肥壮,故名“菜花鱼”。佐以竹笋、咸菜制成菜花鱼汤,其味鲜美无比,是一道时令名菜。

淀山湖一带的湖荡河汊和低洼地盛产水红菱、荸荠、茭白、茨菇、塘藕等水生植物,一年四季轮番上市,或作为水果,或作为蔬菜,深受人们欢迎。水红菱又嫩又甜,中秋时节应市,街上到处有叫卖声。荸荠色泽黑里透红,个大皮薄味甘。本地人常常将它风干,使之更加可口。茭白肥嫩甘甜,是炒菜的最佳配料,且有去热、通便、解毒之效。茨菇有微涩,但作为配料,做成茨菇烧鸡、茨菇烧肉,味如板栗,别有风味。塘藕食法多样,生熟两便。如中孔填塞糯米,煮透,做成糖熟藕,则是朱家角独有的一道甜点。

14、旅游信息

新水乡访古游

停车场→银杏树广场→上海远古文化馆→美周弄→戚家桥(平安桥)→大清邮局→城隍庙→廊桥→北大街→上海手工艺展示馆→稻米乡情馆→泰安桥→圆津禅院→北大街→放生桥→翰林匾额博物馆→西井街→全华艺术馆→课植园。

鱼米之乡探访游

停车场、上海远古文化馆、美周弄、北大街、稻米乡情馆、放生桥、西井街、全华艺术馆、课植园、珠里广场。

民俗风情游

停车场、银杏树广场、上海远古文化馆、美周弄、戚家桥(平安桥)、大清邮局、廊桥、北大街、放生桥、西井街、课植园。

15、交通指南

人民广场线路

(老成都路大沽路交叉口)专线——沪朱专线车程1小时45分钟到达朱家角镇。

(普安路汽车站)专线——沪朱高速快线车程1小时10分钟达朱家角镇。

(徐泾东——地铁2号线)新增线路——朱徐线车程1小时10分钟达朱家角镇。

自驾车线路

杭州出发:沪杭高速--转G150(安亭方向)--转G50往湖州方向至朱家角出口下。

南京出发:沪宁高速--转G150(新农方向)--转G50往湖州方向至朱家角出口下。

停车场:课植园停车场,G50出口右转沿珠溪路--课植园路--课植园停车场

市区--延安高架路--沪渝高速公路(原沪青平高速公路)入城段(G50公路)--朱枫公路下匝道下走朱枫公路—沪青平公路(318国道)—大转祥凝浜路—朱家角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