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县
洪洞县地处山西省南部,临汾市东北部,临汾盆地北端,现洪洞县是原洪洞和赵城两县于1954年合并而成,县治在洪洞城。洪洞县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12.3度,年平均降水量493.3毫米。总面积1563平方公里,有16个乡(镇),463行政村。
名称:洪洞县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山西省临汾市
下辖地区:9个镇、7个乡
*驻地:大槐树镇
电话区号:0357
邮政区码:041600
地理位置: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
面积:1563平方公里
人口:74万人(2012年)
方言:晋南话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火车站:洪洞站、洪洞西站
车牌代码:晋L
行政代码:141024
1、概况
洪洞县位于中国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2012年人口74万人。汉族为主,有蒙古、回、满、白等少数民族。面积1563平方千米。鲁昭公二十八年(前514)置杨县,后改为洪洞县。隋又在洪洞县北置赵城县。隋以后有变迁,至1954年与赵城县合并为洪赵县,1958年洪赵县与霍汾县合并复称洪洞县。1960年1月霍汾县析出复置。矿产有煤、铁、铝矾土、石灰石、石膏等。土特产主要有莲藕、左家沟陶瓷大缸、山头核桃。名胜古迹主要有广胜寺、洪洞明代*、古大槐树处、坊堆遗址、永一堡遗址。
2、历史沿革
洪洞县
洪洞县是原洪洞和赵城两县于1954年合并。洪洞县名的来源根据传统的说法是因城南有洪崖古洞而得名。赵城为周缪王封造父之地,后为赵简子食邑,故名赵城。
洪洞县历史悠久,在唐、虞、夏、商时代,洪洞、赵城均为冀州之域。西周时洪洞为杨侯国,古城在今县城东南18公里的范村附近。
赵城当时为赵国,今赵城东北三里简子城为故城。春秋时,洪洞为悼公之弟干的食邑,号日杨干,后为羊舌胖食邑。到鲁昭公二十八年(前514年),始为杨县。赵城为赵简子食邑之地。洪、赵均属晋国。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洪洞为杨县,治所在今范村。赵城属彘县,治所在今霍州,均属河东郡,西汉因之。
东汉阳嘉三年(134年),彘县改为永安,洪洞仍称杨县。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洪、赵属魏。正始八年(247年),置平阳郡,辖杨县、永安。西晋因之。永安县治所曾一度在今赵城东北十五里仇池。十六国时,两县均属平阳郡。北朝均属晋州总管府。北魏仍属平阳郡,洪、赵属禽昌县。隋义宁元年(617年)始置赵城县。义宁二年改杨县为洪洞县。两县均属临汾郡。洪、赵二县自隋置县以来一直沿传当代。唐时,洪、赵属晋州,赵城县治迁今赵城镇。五代十国时,设建雄军节度使,辖洪洞。赵城无考。
北宋洪、赵均属平阳府。其间熙宁五年(1072年),赵城曾省人洪洞为镇。元丰三年(1080年)又复县。金代洪、赵均属平阳府。元代洪洞屑晋宁路,赵城属霍州。明清洪赵属平阳府,府治在临汾。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霍州为直隶州,领灵石、赵城二县,州治在霍州。洪洞仍属平阳府。民国初,洪、赵均属河东道,道治在运城。抗战爆发后,洪、赵属第六专署。洪、赵沦陷后,洪洞县*驻河西韩家庄,赵城县*驻罗云、双昌。日伪时期,洪、赵归冀宁道管辖。抗战初期,*领导的八路军挺进敌后,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抗日政权,1941年9月成立太岳行晋绥九分区管辖。
日本投降后,洪、赵两县又成立**,洪洞县人民*驻师村,赵城县人民*驻兴旺峪。解放后两县*各驻县城,均属临汾专署管辖。1954年7月1日洪、赵两县合并为洪赵县,县治在洪洞,属晋南专署。1958年10月。洪赵县与霍汾县合并,称洪洞县,县治在洪洞城。1959~9月霍汾从洪洞分出,恢复原置。1971年临汾与运城分署分置,洪洞归临汾行署管辖至今,县人民*驻洪洞县城。
3、自然地理
洪洞县
地形地貌
洪洞县地势总的来说是东西高、中部低。东部为霍山,最高峰泰山顶海拔1347.6米。西部为吕梁山系,山势低缓绵长,最高峰老爷顶海拔2347米。中部汾河自北向南纵贯,平川轮廓也由北而南逐渐展宽。山地外围布有大面积的丘陵,靠东西两山自北向南连绵不断,多形成梁、垣、峁黄土地貌。全县可分山地、丘陵、山前倾斜平原、河谷阶地四种地貌单元。山地占总面积的18.9%,丘陵占32.8%,山前倾斜平原占26.7%,中部河谷阶地占总面积的21.6%。全县平均海拔430米。
气候状况
洪洞县东倚巍峨矗立的中镇霍山,西屏峰峦叠嶂的吕梁山,川流不息的汾河水由北向南纵贯其间;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12.3℃,年平均降水量493.3mm。
洪洞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多风少雨,升温快、蒸发量大;夏季降水集中,雨热同步;秋季处于夏季风向冬季风过渡时期,前期夏季气候特征占优势,后期秋高气爽,但为时较短。光热资源比较丰富,水分资源不足,气象灾害多“十年九旱,旱涝交错”。
4、行政区划
洪洞县辖9个镇、7个乡,分别是:大槐树镇、甘亭镇、曲亭镇、苏堡镇、广胜寺镇、明姜镇、赵城镇、万安镇、刘家垣镇、淹底乡、兴唐寺乡、堤村乡、辛村乡、龙马乡、山头乡、左木乡。
5、人口民族
洪洞县位于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全县辖16个乡镇,463个行政村,902个自然村,总面积1494平方公里,总人口74万,是山西省第一人口大县。
汉族为主,有蒙古、回、满、白等少数民族。
6、便利交通
洪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南同蒲铁路纵贯全县南北,在本县设有赵城、洪洞、甘亭三个客运、货运停车站,共有11条铁路专用线。公路交通主要有大运高速公路、霍侯一级路、大运二级公路、108国道、309国道等。
7、自然资源
水利
汾河自北向南贯穿中端,全长45.8公里;有12条季节性河流,河流全长332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0.87立方米;地下储水量为1.04亿立方米;泉水126处,年径流量为1.5亿立方米,其中霍泉最大,年径流量为1.3亿立方米;中小型水库9座、塘坝工程12座,总库容260余万立方米。
矿产
洪洞物产丰富,富甲三晋。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拥有煤、铁、石膏、硅石、铝钒土、石灰岩、油页岩等30余种矿产资源,其中煤炭探明储量44亿吨,具有煤质好、埋藏浅、分布广的特点,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旅游
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252多处人文名胜及自然景观,闻名华夏的大槐树,全国四大名塔之一的广胜寺琉璃飞虹塔,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明代*,都聚集在这块宝地上,历山唐尧故园、青龙山玄帝宫、兴唐寺三大旅游区和女娲陵寝、师旷陵园、皋陶陵园三大景点,景色尤为独特。
8、经济发展
洪洞县
2013年,洪洞县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出平稳向好的运行态势,发挥了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作用,得到临汾市委、市*的高度好评。全县当年生产总值完成165.5亿元,增长9.8%;财政收入完成23.5亿元,增长3.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5亿元,增长21.1%;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4.8亿元,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8.9亿元,增长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3.8亿元,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96元,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49元,增长12.1%。
项目建设
洪洞县坚持“跳起来摘果子”,积极推行“三个三分之一”招商工作法,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奖惩机制,参加了中博会、长三角、珠三角等招商活动,完成储备投资额1473亿元,签约项目20个,意向投资176亿元,落地项目43个,投资额达171亿元。坚持“六位一体”工作机制,全面落实“项目推进年”部署,组织实施了事关长远、增强后劲的结构调整、基础设施、民生固本、争取发展、惠民实事五大类105项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39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9.5亿元,实际完成161.4亿元,占投资计划的124.6%。其中,26项省市重点项目,总投资262.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103.8亿元,占投资计划的126.7%,“六位一体”综合考核位居临汾市榜首,项目建设呈现出数量多、投资大、成效快、牵动强的良好态势。
产业结构
全县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再创新高,总产达8.3亿斤;重点发展了天泽现代农业转型综改示范园,土地流转1.2万亩,种植色叶苗木4000亩,实施了皇英小镇现代农村社区建设;巩固发展了大槐树农业生态园和历山农业观光园,建成设施蔬菜5600亩,药材5300亩,果树2100亩,核桃1.9万亩;规模养殖水平逐步提高,畜禽存栏牛1万头,羊11万只,猪24万头,禽类250万只;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施了曲亭水库水毁修复工程,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5万亩、小型水库除险加固3座、渠道防渗81公里。工业新型化步伐加快,悦昌、忆隆2座煤矿完成升级改造,华翔精密制造三期、飞虹科技高功率激光器、山焦20万吨甲醇、三维3万吨四氢呋喃等项目竣工投产,山水水泥主体完工;山焦烯烃、晋能低热值煤发电等项目进展顺利。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广胜寺景区“三街三路”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广胜小区顺利入住,集*水、污水处理和河道治理等全部竣工;明代县衙景区拓展提升工程开始清理地表;筹资1900余万元,完成重点文保单位的修缮工作,净石宫、商山庙、关帝庙被录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功举办了第23届大槐树文化节、三月三等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全年接待游客372万人次,门票收入达5200万元,被评为“山西省重点旅游县”。商贸金融日益繁荣,尚客优、格林海等一批快捷酒店相继运营,晋商银行、洪都银行等金融机构入驻洪洞,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61亿元,贷款余额78.4亿元。
城乡面貌
全县“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框架工程进展顺利,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高标准完成了以城区段引河、桥梁、东岸景观公园和上游段中度治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汾河生态修复治理与保护二期工程;滨河东路贯通工程二标段率先完工,其余路段完成砂砾铺装。城乡规划逐步完善,编制完成了《洪洞县城总体规划》、15项专项规划以及12个乡镇规划。市政功能日趋完备,大槐树文化中心室内外装修进展顺利,涧南东街竣工通车,霍候一级路翻新亮化、城区路灯节能改造及桥梁夜景工程全部完成,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投入运营;新增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天然气用户6000户;安装农村太阳能路灯7360盏;全年造林3.9万亩,植树394万株,环保控制指标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城区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5天,一级天数达到78天。“六城同创”活动持续引深,继续保持对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市民行为的清理整治和规范教育,赢得全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现场会在我县成功召开;扎实推进乡村清洁工程,清理积存垃圾7.7万方,粉刷墙面1.9万平米,规划垃圾填埋点390处,顺利完成赵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城乡环境不断优化,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荣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环保模范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称号。
9、民生事业
洪洞县去年为3000余名五类特殊家庭学生发放补助200万元,完成3座乡镇中心幼儿园和10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职业中学教学楼主体封顶,高考二本以上达线1783人,连续五年创新高。同时,该县还逐步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参合率达99.4%;不断加强人口计生工作,成功申报“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在科技方面,强化科技创新,全年发明专利32件,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在社保方面,各类保险参保人数达61万人,全年实现就业再就业7505人,发放各类低保和救助金9616万元,发放低供煤20.5万吨,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1436套,分配廉租房348套,改造农村危房423户。在文化方面,重八席、娄氏胃灵散、贾氏乌金散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开展“魅力百村欢乐行”文化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国家和省市级体育赛事,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称号。
10、旅游景点
洪洞县广胜寺
广胜寺
广胜寺位于距洪洞县城15千米处霍山南麓,系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东汉建和元年(147),就已创建了这座佛寺,当时称阿育王塔院,又名俱卢舍寺。唐代大历四年(769),汾阳王郭子仪游览于此处,看到这里山青水秀,风景独特,便奏请代宗皇帝李豫敕建重修,代宗准奏并赐额“大历广胜之寺”,意为“广大于天,名胜于世”,人们简称为“广胜寺”。主要建筑有上寺、下寺、水神庙三部分。除建筑外还保存有壁画、木雕、泥塑等文物。广胜寺建筑群落布局严谨,造型别致,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名扬天下,更以璀璨夺目的飞虹宝塔,举世无双的《赵城金藏》和艺术奇葩元代戏剧壁画等珍贵文化遗产而蜚声中外。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祖辈相传,妇幼皆知。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闻名海内外的明代迁民遗址,是数亿计移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600余年来,大槐树迁民遗址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
明代(苏三)*和苏三还愿处
明代*,位于洪洞县城内旧县衙(今县*)西南隅,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一三六九年),距今已六百多年了,是我国现存的一座完整的县衙*,一九五九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正德年间(公元一五零六年至一五二一年)北京名妓苏三在洪洞县蒙冤落难囚于此监,后人遂称之为“苏三*”。*总面积为610平方米,由普通牢房、狱神庙、死囚洞、虎头牢、丈八墙、苏三井等组成。这座*的布局是研究封建社会官衙*规制的重要实物资料。
苏三还愿处(关帝庙)因苏三曾在此许愿、还愿而得名,位于洪洞县城闹市中心,创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历代均有修葺增建,现存为元、明、清三代建筑。2004年被山西省人民*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三还愿处(关帝庙)由关帝楼、《正说苏三》展厅、献殿、正殿等部分组成。关帝楼又名春秋楼,也称三真阁,高约22.7米,琉璃瓦剪边,为重檐十字歇山顶多层楼阁式建筑。展厅陈设的展览为后人从不同的层面了解苏三提供了详实的资料。献殿是进献供品的地方,献殿后方的正殿供奉的是关圣帝君。据说当年苏三曾在这里求得一签,最终如愿以偿,被后人传为佳话。
11、特色小吃
油炸馓子
油炸馓子
油炸馓子是洪洞有名的传统小吃,是洪洞县过年时独有的一种食品。
油炸莲花馍
洪洞素有莲花城的美誉,当地人把馍做成莲花形状,先蒸后炸,外面金黄,里面松软,甜香可口,充满了乡土气息。
鸡子饼
又名蛋夹饼,是洪洞地方名吃。中间是葱油饼,两面摊上鸡蛋,外黄内白,香气四溢,令人垂涎。
苏三枷鱼
洪洞有著名的“苏三*”,相传明代京都名妓苏三蒙冤落难曾囚于此处。原古槐饭庄特三级厨师靳成义,以戏剧《女起解》中苏三所戴的枷锁为形,精心烹制成“苏三枷鱼”菜肴,1984年参加山西省名厨师比赛被评为全国名菜之一。
12、名优特产
洪洞县莲藕
洪洞莲藕
洪洞县种植莲藕历史悠久,素有“莲花城”之美誉。这里生产的莲藕,质白细嫩,香脆可口,宜于存放,深受消费者欢迎。
主要营养成分:营养保健蔬菜。
功用:清肺、固肾、利气、补脾、止血、催乳。
特点:质白细嫩,藕节粗壮,口味纯正,香脆可口,宜于存放。
年产量:年产3000万公斤,外销2000万公斤。
最高获奖:山西首届农业博览会银质奖。
主产地:洪洞县。
洪洞甲鱼
洪洞县靠汾河一带盛产甲鱼。甲鱼即鳖,俗称“王八”。它保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品,又是主治阴虚、劳热、骨蒸等病症,具有活血通络、消症化积功效的名贵药材。当地人用甲鱼作成一道道风味独特的地方名菜。用甲鱼和鸡为原料制作的名菜“霸王别姬”,色鲜味美,营养丰富,深受顾客欢迎。
秦壁鞭杆葱
鞭杆葱已有近200年的栽培历史。近年来经过提纯复壮、系统选育,品质与产量显著提高。该品种植株高大,耐热耐旱,适应性强,生育期短,质地鲜嫩,味辛甘甜,高产稳产。
主要营养成分:调味辛香物质、抗霉菌消炎物质。
特点:植株高大,耐热耐旱,适应性强,生育期短,质地鲜嫩,味辛甘甜,高产稳产。
功用:调味;防治感冒、紫斑病、灰霉病、霜霉病。
亩产量:5000公斤以上。最高获奖:有近200年栽培历史。主产地:洪洞县。
13、历史人物
三国徐晃
三国徐晃
徐晃(?~227),三国时魏国名将之一,字公明,平阳郡杨县(今山西洪洞封里村)人。初为郡吏,曾跟随杨奉镇压黄巾军,以功拜为骑都尉。后因保驾汉献帝还都洛阳封为都亭侯。196年拜为车骑将军。197年投奔曹操,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与于禁、张合、乐进、张辽并称五大名将。先后被曹操拜为裨将军、偏将军、横野将军、平寇将军。他不仅骁勇异常,而且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在官渡之战中奇袭火烧袁军粮草,攻打冀州时智取易阳,渡黄河夹击关西军,汉中之战中袭击马鸣阁道蜀军,樊城战役中大败关羽。曹丕即位魏王后,以徐晃为右将军,进封逯乡侯,称帝后又晋封为杨侯,后令其镇守阳平,徙封阳平侯。一生俭朴,自律严格,死后谥壮侯。
苍鹰郅都
郅都(生卒年不详),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峻吏。西汉河东郡杨县(今洪洞)人,主要活动于文帝、景帝时期。汉文帝时,郅都踏入仕途,初任郎官,到景帝时被提升为中郎将。他性格耿直,铁面无私,很受汉景帝器重。
乐圣师旷
师旷(前600?~前530?),春秋晚期晋国著名音乐大师,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和学者。字子野,因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又称瞑臣,为晋大夫,亦称晋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