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蒲县

科普小知识2022-01-12 16:33:35
...

蒲县位于山西省境西南部,隶临汾市。吕梁山西南侧。辖4镇5乡。面积1510.61平方公里,人口10.8万。县府驻城关镇。县境有蒲子山,“相传尧师伊蒲子隐处,汉以此山名县”。地势东高西低,东、南、北三面环山,五川沟壑相通,七垣条带分布,西与中部为黄土沟壑区,东南部为土石山区。以五鹿山最高,海拔1946米;最低海拔790米。昕水河及其支流南川河、碾沟河、北小河穿流县境。矿藏丰富,临(汾)大(宁)干线公路过境。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岳庙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关旧石器文化遗址。

名称:蒲县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山西省临汾市

下辖地区:4镇5乡

*驻地:城关镇

电话区号:0357

邮政区码:041200

面积:1510.61平方公里

人口:10.8万

方言:晋南话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

火车站:蒲县站

车牌代码:晋L

地理位置: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南端西麓

1、简介

蒲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的薛关镇龙王庙细石器遗址发掘证实,远在1.2万年以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相传唐尧时期,尧的老师蒲伊子曾隐居于此,为尧讲道,县名由此而来。《吕梁英雄传》的作者西戎和原国家计委副主任、经济学家、书法家段云都是蒲县人。

蒲县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素有“晋西锁钥”之称,是临汾通往隰县、大宁、永和等西山几县乃至吕梁市的石楼、交口等县的门户,临午一级公路贯穿全境,40分钟可通达临汾市区。随着中南部铁路及以县城为中心的两条南北高速引线的开工建设,蒲县将成为西山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最大的煤焦集散地,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蒲县资源富集,开发前景广阔。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铝矾土、油母页岩、石灰石等20余种,尤以煤炭为最,含煤面积136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0%以上,地质储量约108.73亿吨。现主采2#煤,煤质为肥气煤、1/3焦煤、肥煤,属特低灰、特低硫、高Y值的世界稀有优质煤种。全县土地总面积226.9万亩,其中耕地34.5万亩,林地146万亩,基本农田25.7万亩。农产品种类较多,以玉米、马铃薯、蔬菜为主,小杂粮有莜麦、荞麦、豆类等,干鲜果以核桃、苹果为主。

蒲县环境优美,宜商宜居宜业。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现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08处。自然景观有五鹿山*自然保护区、梅洞山天然林保护区,人文景观有*文物保护单位柏山东岳庙、真武祠、段云书艺馆、蒲子文化宫等。全县森林覆盖率42.5%,城镇化率38%,县城海拔960米,是临汾市海拔最高的县城,平均气温比尧都区低3-5℃,是度假避暑的好地方。

2、历史沿革


蒲县

蒲县历史悠久,据境内薛关龙王庙细石器遗址发掘证实,远在一万二千年以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相传唐尧时期,尧的老师蒲伊子曾隐居于此,县名由此而来,古有蒲国、蒲阳、蒲子之称。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置石城县(县治今黑龙关村)。北周初置石城郡,大象元年(579)废郡为蒲子县(县治今古县村)。

隋开皇九年(589),置蒲川县(县治在今城关)。隋大业元(605),改蒲川县为蒲县。

唐武德二年(619),改为昌州。唐贞观六年(632),废昌州,复置蒲县。

五代时期,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所属。

金兴定五年(1221)正月,蒲县升为蒲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废县,并入隰川县(今隰县),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七月,复置蒲县。

明洪武二年(1369),隶山西省平阳府。

清顺治二年(1645),隶山西省平阳府。清雍正二年(1724)改隶吉州。清雍正九年(1731),又归隶隰州。

民国元年(1912),蒲县属山西省直领。民国4年,归隶山西省河东道。民国26年,隶山西省第六行政区。民国27年,隶山西省第七行政区。民国29年,蒲县升中心县,隶山西省第十三行政区。民国34年,改隶山西省第十行政区。

民国35年(1946)11月27日,蒲县第一次解放,隶晋绥边区吕梁分区第九专区。民国38年2月,改隶晋西南行政区隰县专区。1949年10月,*成立后,改隶晋南专区。

1951,改隶临汾专区。1954年,改隶晋南专区。1958年10月,蒲县并入吕梁县。1959年10月,复置蒲县。2000年11月1日临汾撤地设市,隶临汾市。

3、自然概况

方位

蒲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南端,县境似海棠叶状。地理座标:北纬36。东径110。东与洪洞接壤,西与大宁毗邻,南与吉县、临汾相连,北与隰县、汾西交界。县境东起太林乡孔家坡,西至山中乡丰台村,东西48.5公里;南起黑龙关镇屯里南山怀,北至克城镇泰山梁,南北49.4公里。总面积1510.61平方公里。境内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与洪洞、临汾平原地区相差600米左右,海拔最高为克城镇五鹿山主峰,绝对高程1946.3米;最低为薛关镇皮条沟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处,海拔790米,相对高差1156.3米。

地貌

属中山地带。境内由山、塬、墚、峁、岭、川地形组成,地貌支离破碎,黄土覆盖面积大,地层发育简单。地形总廓是:东部高,西部底,自东向西逐渐倾斜,东、北、南三面群山环绕,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西部与中部为黄土沟沟壑区,石骨土皮,留存许多带状残塬,沟谷深切达200余米,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东部与北部中山、丘陵之间,为土石山区,土壤脊薄,山墚陡险,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

气候

蒲县属温带大陆气候,受季风影响,春季多风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温度8.7度,无霜期171天,隆水量586毫米,风速2.6米/秒,年均日照时数2557.2小时,大于0度的年积温为3624.5度,大于等于10度的有效积温为3065.3度,年蒸发量为1877.8毫米。

4、行政区划


蒲县

蒲县辖4个镇、5个乡:蒲城镇、薛关镇、黑龙关镇、克城镇、山中乡、古县乡、红道乡、乔家湾乡、太林乡

蒲城镇:城东社区、城西社区、城关村、桃湾村、碾凹村、曹家庄村、木家庄村、枣林村、荆坡村、刁口村、南耀村、茹家坪村。

薛关镇:薛关村、略东村、梁家庄村、布珠村、天泉村、劝学村、古绎村、福联村、常家湾村、井沟村、刘村、刁坪村、乔子滩村。

黑龙关镇:黑龙关村、刘家庄村、邱家窑村、菩萨凹村、黄家庄村、碾沟村、西沟村、寨子村、化乐村、宋家沟村、黎掌村、武家沟村、前庄村、中朵村、肖家沟村。

克城镇:克城村、下柳村、河北村、许家沟村、夏柏村、张公庄村、阁老掌村、马武村、梁路村、公峪村、连捷山村、东辛庄村、北辛庄村。

山中乡:白家庄村、堡子河村、川南岭村、山中村、军地村、金定村、枣家河村、山口村、马店村。

古县乡:古县村、白村、曹村、仁义村、好义村、文城村、盘地村、下刘村。

红道乡:古坡村、蒙古村、太夫村、百店村、韩店村、红道村、耳里村、牛旺头村、西坪垣村、堡子村。

乔家湾乡:乔家湾村、南峪村、后堡村、井上村、冯南庄村、马如河村、前进村、前堡村、尚店村、曹村、木坪村、小洼村。

太林乡:太林村、东河村、碾沟村、高阁村、辛窑村、河底村、蒲伊村、西开府村、东开府村。

5、交通

全县公路总里程520KM,主要公路干线有临大公路连接东西,从蒲县腹地穿过,罗南、赵克公里纵贯南北,乔三路直达洪洞。境内县乡公路、乡村公路、矿区公路纵横交错,形成网络,目前全县9个乡镇全部开通油路。从县城出发,当日即可到达北京、太原、石家庄、西安等大中城市,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6、自然资源


蒲县

土地资源

全县土地总面积226.59万亩,其中,耕地39.68万亩,占总面积的17.5%(基本农田22.9万亩);林地107万亩,森林覆盖率42.5%;牧草地12万亩,占总面积的5.5%;可供开发利用的“四荒”地59万亩。

矿产资源

蒲县境内地下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工业发展潜力较大,现已探明的有原煤、铁矿石、铝矾土、油母页岩、石膏、耐火粘土、白云岩、石英、天然气、矿泉水等二十余种,其中以煤为最,全县含煤面积136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81.7亿吨。其中霍西煤田含煤面积49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33.5亿吨,可采煤种为2#、9#、10#、11#,现主采2#肥气煤(1/3焦煤),属低灰、低硫、高热值的世界稀有煤种。河东煤田含煤面积87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约148.2亿吨,因储藏较深,目前正筹划开发利用。位于河东煤田东南部的刁口煤田,以焦煤为主,面积110平方公里,平均深度400到500米,煤层厚度在0.8到3.5米间,储量约5.82亿吨。

蒲县境内金属矿主要有铁、铝、镁、铜、银等。

铁矿储量为1.2亿吨,其中褐铁矿分布在克城镇及太林乡石灰峪等地,储量4000至5000万吨;赤铁矿分布在蒲城镇刁口等地,储量750万吨,赤褐铁矿分布在太林乡官庄村一带,储量780吨。

铝矿矿层在山西式铁矿上部,矿层厚度2--4米,储量600至1000万吨。方铝矿分布在化乐峡村等地。铝矾土分布在克城镇西部和西北部。

油母页岩:断续分布面积50平方公里,储量约1亿吨。可提炼页岩油,作石油代用品,加氢裂解精制后,可得汽油、煤油、柴油、石腊等。综合利用能回收化工产品(如酚、吡啶、合成氨等)。

耐火粘土:分布在县东部及东北部,产生于煤层底部,呈灰色、白色、粉红色或微黄板泥状,主要用于制作陶瓷器具。

白云石:分布在乔家湾后山上,矿层厚2米,面积60000平方米,储量1000万吨,是生产金属镁的主要原料,并可制作肥料。

钾长石:分布在五鹿山脉底部,为精细陶瓷器具的主要原料。

天然气:分布在薛关、井沟、常家湾一带。

瓦斯气:广泛分布于河东煤田,含量高,埋藏浅,境内薛关井沟村为最佳开采点。

天然矿泉水:蒲县境内天然矿泉水水源较多,现已初步勘察评价过的有解家河矿泉水、太林乡东河矿泉水等,其中解家河天然矿泉水水源曾由权威水分检测单位北京地下水资源管理中心进行了包括水期、枯水期在内的全面分析及光谱分析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了GB8537--87饮用天然矿泉水要求。

旅游资源

蒲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甚多,旅游资源丰富,尤其以奇峰异洞、大峡深谷、古老文物建筑、遗址多而闻名,现有文物保护单位74处,其中*文物保护单位1处,尤以柏山之巅的东岳庙最为著名,相传为东岳大帝的行宫,集唐、宋、元、明、清古建筑艺术之大成,庙外有绵延数公里的苍松翠柏,两景相互掩映,景色十分壮美。

自然景观:五鹿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梅洞山天然林区、峡村峡谷、柏山景区。

人文景观:东岳庙、真武祠、薛关龙王庙古石器遗址、蒲伊广场、段云书艺馆。

水利资源

境内有河流涧溪35条,均系黄河水系支流。主要河流有昕水河、南川河、北川河、黑龙关河、中垛河、乔家湾河、克城河、西后河、堡子河、有枣河等,年来水量9085万立方米。有泉水800余处,总流量500立方分米/秒。地下水总贮量1.4亿立方米,可开采量430万立方米/年。

动植物资源

蒲县东北部环五鹿山地带为吕梁山重要林区之一,树木以辽东栎、油松、白皮松、白桦、侧柏为主。境内野生植物有山丁子、山楂、沙棘、山桃、山杏、酸枣、黑木耳、蘑菇等,年山果采集量度500万公斤,木耳、蘑菇采集量1.5万公斤;药用植物有枸杞、地黄、沙参、甘草、白赤芍、猪芩、连翘、荆芥、麻黄、柴胡、大黄、知母、五味子、地 皮、薄荷等270余种,年收购量5.2万公斤。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杂粮、荞麦、土豆、烟叶、豆类等为主。年产玉米8000余万斤、小麦773万斤、土豆800余万斤、烟叶110万斤、豆类200余万斤,县西果树生产已初具规模,栽培树种有苹果、梨、桃、杏、核桃、枣等12个科22个树种,年果品产量200余万斤。

蒲县陆栖脊椎动物有70余种,主要是金钱豹、花面狸、猫狸、青羊、野猪、原麝、野兔、喜鹊、百灵、乌鸦、鹌鹑、锦鸡、褐马鸡、金雕等。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山西省省鸟褐马鸡,分布在五鹿山的针阔混交林中;国家二类保护动物金钱豹主要分布于豹子梁、太山一带。原麝主要活动于太山、明山、石头山等地;国家三类保护动物青羊主要分布于南、北两山的针阔混交林内;金雕主要活动于人迹罕至的荒山河旁。

7、民风民俗


东岳庙会

山西蒲县东岳庙会

蒲县东岳庙坐落在城东两公里处的翠屏山顶端。庙依地势而建,坐北朝南,占地89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殿宇楼阁280余间。据清光绪六年(1880年)《蒲县志》言其“庙祀相传已久,莫考其始,自唐贞观年间以来屡加修建。”在庙中现存的献亭前右角的覆盆柱础上有题记:“蒲县西关施主杨喜……泰和六年五月重五日工毕,本县郭下石匠李霖。”泰和为金代章宗年号,泰和六年即1206年,这为我们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说明东岳庙距今800年前就已存在。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即东岳大帝的诞辰之日,举行祭祀活动。自明清以来成为临汾及周边县市群众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庙里的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碑刻《重修东岳庙记》就这样描述:“每岁三月二十八日,邑之众社虔诚报□然。不特邑人先期,而四方不分贵贱、商贾,远近香火,雾庙云集,肩摩踵接,不胜其多。”庙会时香客的活动除了上布施之外,还有担刀还愿的,不过这只是香客们的个人自主活动,东岳庙会最为有名的还数“四醮朝山”的风俗。

“四醮朝山”是一种有组织有秩序的团体祭祀活动,即在县城东西南北方各建一醮,每年轮流进行朝醮活动。“四醮朝山”活动具体起始于何时,碑石文献中无从查考。据东岳庙碑刻,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胜会碑记》云“庙日,东岳威灵显赫,各省咸于三月二十八日,岁岁进奉香火,在建设清醮囗,而千千而万万,自问世以来,真不可胜记。”这可以说是现存碑刻中有关建醮的最早记载。因此,究其有关轮流朝醮最晚始于明末,也可能更早一些。

8、旅游景点

柏山东岳庙

东岳庙位于蒲县城东二公里的柏山之巅。这里环山十多里皆为松柏丛林,鸟语柏香,峰峦耸翠,景色宜人。

来到东岳庙所在地,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影壁上的“蒲县胜景”四个大字。东岳庙创建年代不详,金泰和五年(1325)已有,历代修葺。由此北上,沿长虹磴道,经土地祠、将军祠、“御马厅”、“莲云厅”,便可远远望见山门。穿山门往上望,可见登仙桥,它是凌霄殿通往天堂楼的唯一通道。凌霄殿的神龛塑像是黄滚夫妇,即黄飞虎的父母双亲。在乐楼背后的通道口有一幅醒目的对联,它是蒲县的一个知县写的,上联是“伐吾山林吾勿语”,下联是“伤汝性命汝难逃”。大概是因为有这幅对联的原因,柏山的树木保护得很好。从乐楼下到看亭里,南望是正面乐楼,再看东、西两侧还各有一乐楼。显然这里过去可以同时演出三台戏,其热闹景象可想而知。正面乐楼横楣有精致的木雕,其内容为人物故事,左为“渔樵”,右为“耕读”,中间是“八仙庆寿”,并有花卉穿插陪衬。工艺细致精巧,深受游人赞赏。

龙王庙细石器遗址

位于薛关镇薛关村西南约1Km处,遗址面积4.4万平方米。1964年,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周明镇教授在此发现人工石片和石器。1979年、1980年山西考研究所先后两次发掘石制品及哺乳动物化石多件,经鉴定为细石器晚期遗址,距今约1.2万年。

峡村峡谷自然风景区

峡村峡谷自然风景区北为太山,海拔1732米;南为明山,海拔1615米。峡谷相对高差约300余米,长约3500米,宽约200米。谷底九曲十八弯,山环水绕,两旁悬崖,刀劈斧削,岭上危岩,鬼斧神工。峡长谷幽,山青水碧,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置身峡谷谷底,陡峰绝壁,壁立千仞,山欲倾倒,惊心动魄。站在峰顶,眺望远处,山外有山,群山茫茫;俯瞰谷底,云萦雾绕,烟波浩淼,恍如梦境。深秋观山峡,霜叶红于二月花,遍野如虹亦似霞,碧绿松柏作背景,恰似名家妙手画。仙山分太明,灵木皆柏松,天然去雕饰,秀色本天成。这里可开发攀岩运动,登山旅游等独特项目,让游人感受大自然奇特雄伟壮丽磅礴的气势。


蒲县

梅洞山自然风景区

梅洞山自然风景区位于县城西南20公里处。梅洞山亦称石头山,俗称老虎圪洞,主峰海拔1740米,峻岭横峙于南,方圆百里,天然人工林相间,针叶阔叶树混交,乔木、灌木、草类、藻类叠生,多种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被誉为“高山生物园”。这里松柏翠碧,林木茂密,山青峰秀,风光迷人。梅洞山主峰有国务院所立吉县、大宁、蒲县三县分界石碑,界碑处一步跨三县,意趣盎然。主峰处有真武庙遗址。梅洞山阳春山花烂漫,犹如自然花园;夏日蜂蝶飞舞,凉爽宜人,是消夏避署之胜地;秋季天高云淡,漫山红叶,杜梨黄了,山楂红了,山果熟透了,野雉翩翩飞过,油松透出深绿,白桦林片片白色,杨树林青黄晶莹,野果鲜红欲滴,沙棘硕果累累,远远望去,群锋山峦叠障,红白黄绿相间,如同一幅浓抹重彩的山水油画。来这里游览,车在山中行,人在画中游,松涛惊起浪,百鸟闻啼鸣,文人涌诗意,墨客欲丹青。游览梅洞山使人心爱心醉,流连忘返。

五鹿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五鹿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又称五龙山,位于县城北20公里,面积10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961.6米,为吕梁山南段最高峰。这里原始森林气势独特,青山绿水、钟灵毓秀,植被丰富、草木茂盛,主要生长白皮松、辽东栎,还有侧柏、龙柏、桦树、杨柳等树种,形成针、阔叶混交林。盛产木耳、猴头、蕨菜等山珍野味。有褐马鸡、青羊、原麝等珍禽异兽70余种,是全省三大自然保护区之一。五鹿山群山起伏,蜿蜒绵长,林木茂密,原始清幽。经断层和风化溶蚀自然造就的巍峨峻拔、层峦叠嶂,奇特的天然溶洞、千峰竞秀,浓荫蔽日的丛林风光,构成别致的自然景观和优美环境。漫山遍野的油松,碧绿沁心房,雨后更鲜亮,岁寒满山雪,松色郁青苍。由树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使人感到空气清新,呼吸顺畅;感觉心旷神怡,心胸舒展;感悟山水灵性,尘念俱消。五鹿山建有五鹿庙,相传是为祭祀春秋时期晋国五鹿大夫狐突所建。庙内石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庙内正北有五龙洞,四合院式,建筑40余间,面积2976平米为明代建筑。深约20余米,高3米多,内有五龙圣母雕像5尊,西侧有一洞深不可测,民间传言可通陕西,洞内湿润滑腻,最高处的钟乳石上滴落着涓涓水珠。据说水珠多少可以预测天气阴晴,五鹿山还建有五龙圣母祠,每年农历五月十八日为祭祀日,届时庙内会搭台唱戏,来庙拜祭的四方邻客络绎不绝,此处“龙母灵崖”为蒲县古八景之一。

真武祠

位于蒲县城内昕水河南岩翠屏山山腰,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该祠堂建筑工地为砖雕仿林结构,座南向北,依山势而建。正殿面阔一间,进深9.45米,单檐歇山顶,檐下施砖雕斗拱,五铺作,转角斗拱一攒,后部紧靠黄土山,故大部埋在土中,。殿前斗拱下有莲花垂柱四根,普拍枋下为砖雕莲花栏额,垂柱之间砖雕雀替相连。外观整体建筑工地浑厚精巧,庄严宏伟,正殿采用无梁殿结构图,平面图为八角形制,上部为八卦攒角顶,志士墙体高约4米,每角补间铺作一攒,二层无角拱,施补间铺作现攒,三层角拱下有莲花垂柱,补间铺作一攒,一至三层斗拱五铺作,四层至五层均施角拱,四铺作,顶部为八卦藻井。整个建筑结构设计院独具匠心,别有特色。正殿两边各有不同一小窑洞相连,深不足两米,看似应为配殿,下面观看与正殿呈“山”字形,衬托的正殿愈加壮丽、威严。

9、著名人物


西戎

王居正

王居正(1715—1773),字季方,号贞斋,别号鹿樵山人,城关人,生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三月廿五日。居正自幼聪颖,博学强记。墓志铭记其“生而歧嶷,神骨隽异,读书惊考,过目成诵”。

雍正七年(1729),居正15岁入学读书,20岁选入国子监就读,乾隆元年(1736)乡试中名列榜首。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开蒲邑进士及第之天荒。任翰林院编修期间,参与纂修《大清会典》、《五朝实录》。以“博学能文,兼工书法,名噪京师”。

西戎

西戎原名席诚正,一九二二年生于山西省蒲县。一九三八年参加革命,一九四〇年冬到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附设*班学习,1944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一九四二年开始发表作品。历任保德县第四区抗日联合会文化部长、《晋绥大众报》编辑科长、*文学研究所学员、《川西农民报》编辑部主任、《川西文艺》主编、山西省文联副主席,《火花》、《汾水》主编。是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山西分会主席、名誉主席,山西人大常委会第六、七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名誉委员。1992年*山西省委、省*授予其“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著有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合作),短篇小说集《宋老大进城》,散文集《寄语文学青年》,电影文学剧本《叔伯兄弟》、《扑不灭的火焰》(合作)、《黄土坡的婆姨们》等。一九七九年,西戎又选出以往发表过的部分短篇,辑成《宋老大进城》一书出版。

段云

段云(1912—1997),原名段连荣,县城北关人。青少年时期,创建《蒲光学社》,组织县内群众同贪官劣绅斗争。1939年山西省法学院毕业后,赴日本明治大学经济系深造。留日期间,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斗争,成为“山西留日同乡会”、“明治大学中华校友会”、“中华留日学生联合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主要著作和作品有《段云书法作品选》、《旅踪咏拾》、《段云选集》等。曾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名誉副会长,在日本东京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

刘虎明

克城镇下刘村村支书刘虎明十几年如一日,带领村民修桥、铺路,使村里旧貌换新颜;发展胡麻种植、柳树育苗等特色种植,带领村民们走上致富路。

10、城市荣誉

蒲县地处吕梁山脉南端西麓,全县总面积1510.61平方公里,辖4镇5乡、93个行政村,总人口10.8万,其中农业人口8.5万。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7亿元,财政总收入14.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75元。先后荣膺“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试点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全省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和上海大世界基尼斯“垒石坑填土植树数量最多县”等荣誉称号。

上一篇:伊春市汤旺河区

下一篇:东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