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便于行政管理而分级划分的区域。因此,行政区划亦称行政区域。
1、概况
中国宪法规定,*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在历史上和习惯上,各省级行政区都有简称。省级人民*驻地称省会(首府),*人民*所在地是首都。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乡镇是中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自治地方,它们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国家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此外,为了便于行政管理和经济建设,为了加强民族团结,国家可根据需要对行政区划作必要的调整和变更。香港和澳门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已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成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成立了澳门特别行政区。
目前,全国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见下表)。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 |
香港 |
澳门 |
* |
2、中国历史政区
夏商周 | 国家的出现分封制九州 |
春秋战国 | 县、郡的出现 |
秦 | 郡县制郡的名目内史 |
汉 | 郡(国)、县(侯国、邑、道)刺史部《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 |
东汉末年、三国 | 州、郡、县三级制 |
西晋 | 郡县开始分等第 |
东晋、南北朝 | 侨置政区:侨州、侨郡、侨县 |
隋 | 州(郡)县二级制 |
唐 | 郡的消失道、府的出现节度使辖区(镇) |
五代十国 | 军监 |
宋 | 路 |
辽、西夏、金 | |
元 | 行省 |
明 | 布政司总督、巡抚辖区的出现《明史地理志》 |
清 | |
中华民国北洋军阀*时期国民*时期 | 市 |
3、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
第一条为了加强行政区划的管理,根据《*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行政区划应保持稳定。必须变更时,应本着有利于*现代化建设,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国防的原则,制订变更方案,逐级上报审批。
第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撤销、更名,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决定。
第四条下列行政区划的变更由国务院审批: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省、自治区人民*驻地的迁移;
(二)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设立、撤销、更名和隶属关系的变更以及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人民*驻地的迁移;
(三)自治州、自治县的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县、市的行政区域界线的重大变更;
(四)凡涉及海岸线、海岛、边疆要地、重要资源地区及特殊情况地区的隶属关系或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
第五条县、市、市辖区的部分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审批;批准变更时,同时报送民政部备案。乡、民族乡、镇的设立、撤销、更名和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乡、民族乡、镇人民*驻地的迁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审批。
第六条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的撤销、更名、驻地迁移,由依法批准设立各该派出机关的人民*审批。
第七条变更行政区划向上级人民*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变更的理由、范围,隶属关系,政治经济情况,人口和面积数字,拟变更的行政区域界线地图,以及县级和县级以上人民*(含行政公署)的报告或意见等。
第八条各级民政部门分级负责行政区划的管理工作。各级民政部门在承办行政区划变更的工作时,应根据情况分别同民族、人事、财政、外事、城乡建设、地名等有关部门联系洽商;在承办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区划变更的工作时,应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和有关民族的代表充分协商拟定。各级民政部门,应建立完整的行政区划档案。
第九条本规定由民政部负责解释。
第十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