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追日
夸父追日是一个神话故事。它讲得是上古时期,神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被太阳烤死的事情。夸父是中国上古时期汉族神话传说人物之一,在中国神话传说及东方神话之父袁珂所著《中国神话传说》中非常精彩。古籍《山海经》对此有详尽描述:“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相传在黄帝王朝时代,夸父族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躯化作夸父山。夸父追日是神话故事,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和为后人造福的精神,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1、故事典故
典故之一
夸父与日逐走①,入日②;渴,欲得饮③,饮于河、渭④;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⑤。未至⑧,道渴⑨而死⑥。弃⑩其杖,化为邓林⑦。
典故出自于——《山海经·海外北经》
典故之二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③,赴饮河、渭。河、渭④不足,将走北饮大泽⑤。未至⑧,道渴⑨而死⑥。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典故出自于——《列子·汤问》
典故简介
夸父追日
这是中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奋力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夸父追日的神话,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向大自然竞胜的精神。《山海经》记载这个神话时说他“不量力”,晋代陶潜在《读山海经》诗中却称赞说“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夸父神话故事主要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和《大荒北经》。《列子·汤问》在手杖化桃林的细节上稍有不同,说夸父“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关于邓林,据清人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山海经·中次六经》所说“夸父之山,……北有……桃林”的桃林。此夸父之山,郝懿行说一名秦山,与太华相连,在今河南灵宝县。后代以“夸父”名山的还有一些地方,其中也多有与夸父追日相联系的传说。
2、文法解释
古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翻译意思: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很渴,想要喝水,在黄河、渭水边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就到北方的大湖去喝水。还没有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他丢弃了他的手杖,手杖化作了一片桃林。
成语
词目:夸父逐日
拼音:kuāfǔzhúrì
解释:夸父:古传说中的人名。夸父拼命追赶太阳。褒义: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贬义:自不量力
出处:《山海经·海外北经》
近义词:夸父追日
用法:作宾语、定语.
示例:南朝·宋·僧愍《戎华论折顾道士夷夏论》:“真谓~,必渴死者也。”
课文
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原文:夸父与日/逐走①,入日②。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③;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④。未至⑤,道/渴而死⑥。弃/其⑦杖,化为/邓林⑧。
翻译:夸父与太阳竞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很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边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就到北方的大湖去喝水。还没有到,就在路上因口渴死了。夸父将他的手杖丢弃了,化作了一片桃林。
夸父追日
注释:
逐:角逐;
逐走:竞跑,赛跑;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于:到。
河.渭:黄河和渭水;
不足:不够;
北:向北
大泽:大湖。传说其大横纵千里,在雁门山山北。
至:到;
道:名词作状语,在半路上;
而:表因果;
道渴而死: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其:代词(代夸父);
邓林:桃林。
3、典籍传说
记载
夸父追日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4、传说故事
远古时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伟、高耸入云的高山。在山林深处,生活着一群力大无穷的巨人。他们的首领,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孙儿,“信”的儿子,名字叫做夸父。因此这群人就叫夸父族。他们身强力壮,高大魁梧,意志力坚强,气概非凡。而且还心地善良,勤劳勇敢,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日子。那时候大地荒凉,毒物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让本部落的人们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
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抓在手上挥舞,引以为荣。有一年的天气非常热,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在大地上,烤死庄稼,晒焦树木,河流干枯。人们热得难以忍受,夸父族的人纷纷死去。夸父看到这种情景很难过,他仰头望着太阳,告诉族人:“太阳实在是可恶,我要追上太阳,捉住它,让它听人的指挥。”族人听后纷纷劝阻。有的人说:“你千万别去呀,太阳离我们那么远,你会累死的。”有的人说:“太阳那么热,你会被烤死的。”
夸父心意已决,发誓要捉住太阳,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为大家服务。他看着愁苦不堪的族人,说:“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告别族人,怀着雄心壮志,从东海边上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迈开大步追去,开始他逐日的征程。太阳在空中飞快地移动,夸父在地上如疾风似的,拼命地追呀追。他穿过一座座大山,跨过一条条河流,大地被他的脚步,震得“轰轰”作响,来回摇摆。
图片描述
"夸父追日"奇石图册夸父跑累的时候,就微微打个盹,将鞋里的土抖落在地上,于是形成大土山。饿的时候,他就摘野果充饥,有时候夸父也煮饭。他用三块石头架锅,这三块石头,就成了三座鼎足而立的高山,有几千米高。夸父追着太阳跑,眼看离太阳越来越近,他的信心越来越强。越接近太阳,就渴得越厉害,已经不是捧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但是,他没有害怕,并且一直鼓励着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经过九天九夜,在太阳落山的地方,夸父终于追上了它。红彤彤、热辣辣的火球,就在夸父眼前,他的头上,万道金光,沐浴在他身上。
夸父无比欢欣地张开双臂,想把太阳抱住。可是太阳炽热异常,夸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黄河边,一口气把黄河水之水喝干;他又跑到渭河边,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夸父又向北跑去,那里有纵横千里的大泽,大泽里的水足够夸父解渴。但是,夸父还没有跑到大泽,就在半路上被渴死了。
夸父临死的时候,心里充满遗憾,他还牵挂着自己的族人,于是将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顿时生出大片郁郁葱葱的桃林。这片桃林终年茂盛,为往来的过客遮荫,结出的鲜桃,为勤劳的人们解渴,让人们能够消除疲劳,精力充沛地踏上旅程。
5、现实寓意
图片描述
夸父为何要去追赶太阳?杨公骥先生认为,夸父逐日的故事有其极为深记得的寓意。它说明“只有重视时间和太阳竞走的人,才能走得快;越是走得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虚,这样才能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不妨将水当作知识的象征);也只有获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时间竞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间”。杨先生这一观点被编入《中国文学》一书,受到许多同志的赞同。
另外,文学家萧兵先生在其《盗火英雄:夸父与普罗米修斯》一书中称:夸父逐日是为了给人类采撷火种,使大地获得光明与温暖。夸父是“盗火英雄”,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萧先生的看法,颇有几分浪漫色彩。还有人把夸父逐日看成是自然界的一种争斗,夸父代表“水”,而太阳代表“火”。水神、火神相争,水火不容。夸父逐日的故事,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如何理解这个故事,已不仅仅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而它积极的意义在于,人们以各自不同的理解,去认识这个世界,去实现自己美好的追求。
6、作品鉴赏
《夸父逐日》是神话故事,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和为后人造福的精神,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问题剖析
(1)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通过神话,表现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与大自然竞争不断奋斗的精神,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2)如何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的结尾?
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出一种勇敢追求,为人类造福、死而后已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
(3)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夸父?
夸父是一个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答案不一,可存有歧义)
(4)本文表现了夸父什么样的精神呢?
表现了夸父为追求光明顽强不息坚持不懈,勇于献身,舍己为人的精神。(答案不一,可存有歧义)
(5)如何理解"夸父与日逐走"这一壮举的?
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
(6)现在的夸父逐日的意思是?
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的主题思想即古代先民企图超越有限生命的束缚以及对生命永恒的渴求。
远古先民,通过幻想、想象与逐日等神话来表现他们对生命——时间——生命的思考:有限的人类生命,强烈地向往永恒的时光。有限的个体生命,“饱尝”时光流逝带来的痛苦。人类为追求永恒的生命,不息作出卓绝奋斗。
故事来源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曰凶犁土丘。应龙出南极,杀蚩尤与夸父。”
《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山海经》对夸父的描述虽然简单,但关于夸父的死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说是渴死的;一说是被应龙杀死的。在同一本书中,却有这样矛盾的说法,郭璞认为:“死无定名,触事而寄,明其变化无方,不可揆测。”显然对此表示无法理解,后来的学者或认为是错简,或认为有两个夸父,总之,很难给出令人满意的答复。
夸父逐日动机与夸父之死
用后人的眼光来看,夸父对太阳的追逐是不可理喻的,所以《大荒北经》说“夸父不量力”,显然,“夸父不量力”这句话不是神话本身所包含的,而是《大荒北经》的作者自己对夸父的评价。神话有着古老的传承,但是到了《山海经》撰写的那个年代,人们已经无法理解夸父逐日的动机了。
对于夸父逐日的动机,当代学者有人认为是先民对光明的追求,夸父类似于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也有人认为夸父可能是远古时代的一个巫师,逐日只是一种巫术仪式,夸父死于一次祈雨的巫术活动。从神话的传播特征来看,第二种解释可能比较接近神话的本意。
故事中的夸父应该是一个部落而不是一个具体的、简单的人(夸父也可能是一个部落首领的名字)。从故事的表面来看,夸父是先逐日,然后口渴。而实际情况呢?可能恰恰相反,夸父应该是先口渴,然后才逐日。很多学者都认为,夸父时代一定是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干旱,就像后羿射日故事中“十日并出”所描述的情景一样,作为一个逐水而居的部落,寻找新的水源是部落生存的先决条件。于是,夸父开始了一场寻找水源的大迁徙,只是这次的迁徙并不成功,夸父(或者他的部落)消亡在了迁徙的途中。
夸父逐日
夸父是渴死的、同时又是被应龙杀死的,这看似矛盾的记载曾经让我们纠结了上千年。然而,仔细分析,这两个死因并不矛盾。杀死夸父的是应龙,应龙是黄帝的下属,他所管辖的恰恰是水。从《山海经》的“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可知,应龙在哪里,哪里就有充沛的水,夸父是被控制水的人(或神)杀死的。应龙控制了水,夸父得不到水,所以渴死,当然也就可以说是应龙杀死了夸父,而其真实的含义是:应龙部落打败了夸父部落。第一种死因,夸父是因为失去水源而死的,第二个死因是说明让夸父失去水源的人是应龙,两者其实一点也不矛盾。
根据《山海经》的描述,应龙是先杀死蚩尤然后才杀死夸父的,那么,应龙是怎样杀死蚩尤的?蚩尤是炎帝的残部,黄帝与蚩尤曾经在涿鹿发生过一次大战,《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这是一次非常激烈的战役,《山海经》的描述也非常精彩,通过这个神话,我们可以看到应龙的作战方式是“蓄水”,这很有意思,“蓄水”不是水攻,而应该是截断水源,否则,很难理解“蓄水”如何用于作战;而蚩尤的应对则是“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从两者的攻防可以看出,蚩尤只不过是通过祈雨来解决饮水问题,以此来瓦解应龙“蓄水”的图谋。最后,黄帝派了天女魃,魃是何方神圣?魃是旱神,所过之处“赤地千里,滴水全无”,这样蚩尤的降雨也断了(雨止),所以最终蚩尤大败。
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抽丝剥茧,渐渐显露出其本来面目,不过是水源的争斗:应龙蓄水;蚩尤降雨;魃致使干旱无雨;最终蚩尤无水而败。所以说,应龙杀死蚩尤,蚩尤也是渴死的,这与应龙杀死夸父、夸父也是渴死的一样,所以《山海经》才将两件事情一并提起。至此,夸父之死已经真相大白,夸父的两个死因只是同一事件的不同描述而已。应龙先后战胜蚩尤与夸父两个部族,使用的是同样的方法。回过头来,再看看夸父逐日的故事,很明显,夸父追逐的应该是水、而不是太阳了。
7、各方评价
追日原因
《夸父逐日》故事,寓意深刻,说明“只有重视时间和太阳竞走的人,才能走得快;越是走得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虚,这样才能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不妨将水当作知识的象征);也只有获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时间竞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间”。
——杨公骥
夸父逐日是为了给人类采撷火种,使大地获得光明与温暖。夸父是“盗火英雄”,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萧先生的看法,颇有几分浪漫色彩。还有人把夸父逐日看成是自然界的一种争斗,夸父代表“水”,而太阳代表“火”。水神、火神相争,水火不容。夸父逐日的故事,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如何理解这个故事,已不仅仅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而它积极的意义在于,人们以各自不同的理解,去认识这个世界,去实现自己美好的追求。
——萧兵
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长距离的部族迁徙,是一次很有胆略的探险。但是,由于他们对太阳的运行和中国西北部地理状况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最终悲壮地失败。
在远古时期,任何一个部族在一个地方定居了相当长时间,其原始的,破坏性的劳动,必定会使那里的资源受到破坏并趋于枯竭。土地肥力下降或盐碱化,狩猎和捕鱼范围增大而获得的数量却减少,诸如此类都是不可避免的,能获得的食物和其它物资只会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种选择,部族必须迁徙,移居到新的,更好的地方。
夸父遇到这个问题时的决定是:向西,去太阳落下的地方——禺谷。
对夸父族内陆部族来说,作出这个决定却是正常的。大地是球形的,地球绕太阳运转以及中国西北部的地理状况,他们一无所知。他们最多可能从靠近黄海、渤海的部族那里知道:东面,就是大海,太阳从海中升起。至于西面,尽头是禺谷——太阳落下的地方。
——新华网
上一篇:百鸣
下一篇:幼儿园2020年鼠年对联精选大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