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孝直镇

科普小知识2022-04-21 17:09:15
...

阿胶之乡-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是一座历史古城,年代久远,声名远播。春秋时期为谷邑,曾为齐相管仲之食邑;秦代称谷城(相传,此地古代盛产五谷,神农氏曾尝五谷于此,故而得名);明朝洪武八年始为东阿县驻地。

1、1孝直镇

位于平阴、肥城、东平三县市交汇处,是济南市的南大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因恪守孝道,忠厚信直而得“孝直”之名。自古以来,即商贾云集,贸易繁荣。全镇93平方公里,辖3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6万人口,耕地5.7万亩,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915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56元。

2、2乡镇概况

地理优越

该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通讯设施现代化,有着发展外向型企业的良好条件,105国道、济菏高速公路贯穿南北,39个村都通上了柏油路,交通、通信条件日臻完善,投资环境良好。

3、3风景名胜

境内西部山区是当地著名的风景区。这里群峰叠翠,沟深洞幽。碧波荡漾的黑石崖水库、东山水库环抱着起伏的群山,闻名遐迩的拔剑泉、马跑泉,令人留恋忘返、心旷神怡的“黄花洞”悬挂在九峪山腰,泉洞遥相呼应,青山、碧水、蓝天相映成画,加上空气清新,气候适宜,是避暑消夏的理想之地。夏秋之际,漫山遍野的中华寿桃、凯特杏、油桃、日本甜柿等尽显风采,成熟的果实象红宝石般耀眼,万绿丛中点点红,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4自然资源

该镇自然资源丰富,西部山区,有储量大、质量好的石料资源,石子、白灰等石料产品畅销河北、聊城等省市。林果是该镇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林果面积近万亩,年产500万公斤。东部平原上有全县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和玫瑰花生产基地,近万亩桑园和玫瑰园为孝直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无限的生机。

5、5经济发展

近年来,镇党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信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农业上确定了“南桑北菜西林果”的格局,“孝直”牌大白菜被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工业上走“改、引、放”的路子,优化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吸引了日本、*、港澳、北京、江苏、广西等海内外客商,并取得良好效益,初步形成机械加工与制造、纺织印染、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四大工业群体。占地1500亩的工业园区“四通一平”,*挂牌保护,实行“有税无费”的优惠政策,已吸引数控机床厂、缸体厂、轴瓦厂、衬套厂等企业入园。

第一产业建国初期粮食平均亩产80公斤,总产30万公斤。1950年2月,由田庆俊、张怀泗分别带领7户、8户村民成立了互助组;1952年,全村办起了初级社;1956年,成立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粮食亩产达到200公斤。


孝直镇

1970~1978年总共投资6万余元,投工15万个,动土石方20万立方米,将10公顷沟地、150公顷丘陵地改造成平整良田,打大口井20眼,修水渠2000多米,极大地改善了生产条件,并选用优良品种,推广使用化学肥料和各项农业新技术,使亩产突破了400公斤大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逐年提高。1988年,粮食亩产达到700公斤,比1978年增加300公斤。

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自1989年至2000年全村共打机井29眼,铺设节水低压输水管道2.5万米,购进喷灌设备10台套,彻底改善了水浇条件。1991年建起了农业综合服务站,实行耕、播、收、打、浇统一管理。1999年全村统一购进优质小麦种。2000年又大面积推广种植了优质小麦8901。1996年以来,还不断推广配方施肥,示范使用生物菌肥,逐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无公害农业。2000年粮食单产达到800公斤,总产3000吨。

1991年以来,先后发展起以韭菜为主的蔬菜大、中棚150多个,共发展蔬菜500多亩,每年向市场供应新鲜蔬菜2500吨。1998年以来和农业科研单位取得联系,每年为他们繁育大面积的小麦、玉米良种,既增加了村民收入,又提高了村民科学种田的思想意识。200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25万元。

第二产业工业:孝直村的工业始于60年代末,1968年村里建起了以红炉、油房、修配、粮食加工为主的综合企业--五七工厂,从业人员110人,年收入3万元,由于种种原因,五七工厂于1976年停产解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5年新一届村领导班子上任以后,党支部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于1987年5月投资30万元建起年产红砖1800万块的第一个大型砖厂,而后又于1992年、1998年、2000年相继建起了4个大型砖厂。1991年以来,制定许多优惠政策引进各路人才,先后建起铆焊厂、铸造厂、机械制造厂、轴瓦厂、齿轮厂、衬套厂、缸体厂、预制件厂和数控机床厂等14家集体企业,初步形成了汇九企业集团。

从1997年起,轴瓦厂、齿轮厂、砖厂、机械制造厂等几处村企业都吸收企业员工和村民入股,逐步转成股份制企业。几年来所有村办企业都蒸蒸日上,特别是联合企业齿轮厂的产品,销往济南轻骑集团和“大长江”,衬套产品销往“时风”和“巨力集团”,数控机床厂刚投产不久其产品就销往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缸体厂的产品直销天津本田公司,轴瓦系列产品更是销往省内各地和全国十几个省市。个体私营企业也不断涌现,现已有建材厂、蜂窝煤厂、面粉厂、汽修厂等较大的私营企业10余家。2000年全村工业从业人员1200人,实现工业总产值4100万元,创利税520万元。

建筑业:孝直村建筑队成立于1986年,隶属于平阴县建委。2000年底从业人员200人,实现总产值500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50万元,创利税80万元。

第三产业建国初,只有几家私营个体杂货铺,1952年由村民入股,办起了供销合作社,之后又陆续办起了磨房、油房、挂面房、豆腐房等,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党支部为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的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利用本村是农村大集、镇驻地,又紧靠105国道的优越条件,把沿105国道两侧的开发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并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沿街都建起了上宅下店的二层楼、三层楼,把105国道的优势幅射、延伸到村内,把村中心建成了具有3纵5横8条大街的集贸商业区。1992年,投资80万元在东山公路与105国道的交汇处建起了2800平方米的商贸楼,租赁给了30多户经营。到2000年底全村仅大小饭店就有30多家,加上其他经商服务业,全村从事第三产业的户数,达到了360户,从业人员800多人,年创收近300万元。

6、6蔬菜产业

近年来,平阴县孝直镇积极引导广大菜农运用先进农业技术,精心打造有机蔬菜生产基地。

蔬菜住进“蚊帐”里。针对菜青虫、小菜蛾、蚜虫等多种害虫处于高发期的现状,孝直镇投资20万元,给30亩的蔬菜罩上了防虫网。防虫网有两大好处,除可以将虫蛾全部隔离、减少农药用量外,还能调节湿度,可以一年四作四收、五作五收,实现蔬菜优质、无污染生产,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益。

蔬菜大棚用上“反应堆”。为了提高大棚菜的质量,孝直镇蔬菜技术推广协会在盛屯村推广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即把农田废弃的作物秸秆经专门菌种处理后,埋入大棚,然后再种植蔬菜。该技术主要通过生物分解作用,直接把秸秆变为作物可以吸收的有机肥料,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来提高蔬菜的品质。大棚采用该技术,可提高地温,增加二氧化碳浓度1-2倍,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50%,增产幅度可达20%以上。如今,盛屯村200个大棚都采用了这项技术,每个棚增收近1000元。

土壤吃上了“营养餐”。为加大肥水管理提高蔬菜的产量质量,孝直镇与县土肥站联合搞了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先后在10个村500多户进行了追加施肥试点,并且注重了配方施肥和有机肥的投入,有效地控制了菜农对化肥的滥用,不仅每亩降低投入100多元,而且还提高了蔬菜产品的质量。通过推广这项技术,土豆亩产由4500斤增至6000斤,部分地块亩产达到了7000斤,大白菜的产量也达到了1.4万斤以上,群众受益大大增加。

7、7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功能齐全。以105国道为骨干,村村实现道路水泥化,户户吃上了卫生、安全的自来水,程控电话、有线电视、无绳电话传输网络齐全,镇中心中学教学楼、实验楼、电教楼设施先进,配齐了微机室、语音室、多功能教室。镇卫生院投资500多万元,新建了门诊楼、病房楼,购进了美国螺旋CT、CECR机,技术设备先进,达到了乡镇级的医院省市级的医疗水平。工商、*、税务、交通等行政部门设置齐全,服务一流。镇驻地初步形成政务区、商贸区、文化娱乐区、工业区、居民区的小城镇格局。

105国道、济菏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并留有出入口),交通便利,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2005年,孝直镇被规划为济西工业园南区,全年引进项目15个,其中明昱秸秆饲料有限公司、鲁信科技有限公司、汇九泵业有限公司、汇源齿轮有限公司、大同机械有限公司等投资均在千万元以上,利用镇外资金1.8亿元。全镇机械加工类企业达到30家,形成了摩托车、汽车轴瓦、缸体、衬套、水泵等产品生产链,机械加工群体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发展迅速,30000亩蔬菜成为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蔬菜生产专业村达20个,新发展畜牧小区11处。尤寨山庄集休闲娱乐、种植养殖、观光旅游为一体,成为省、市山区开发的亮点。实现了道路村村通,并投资100万元修建了10公里的“学生专用路”,被作为全市村村通道路现场会的观摩现场。2005年被授予“平安济南”建设先进单位、市绿化造林先进单位、“省级文明镇”等荣誉称号。镇驻地孝直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称号。

8、8大事记

1937年农历九月十一日,孝直村遭日军扫荡,多名村民被残害,财产损失无数。

1945年7月,*孝直村第一届党支部成立,刘树田任书记。

1947年,全村有60名青年参军参战。

1950年2月,张怀泗、田庆俊分别组织7户和8户村民成立了全镇第一批农业生产互助组,走上了互助合作道路。

1957年3月,建起了以建筑为主的“副业股”,该村有了第一个副业项目。

1968年,建变电室1处,安装100千伏安变压器1个,使全村90%的户通上了电。

是年,建起了以红炉、油房、粮食加工为主的第一个综合企业--五七工厂。

是年,组建了正式的建筑队。

1987年5月,建起了年产1800万块红砖的第一砖厂。

是年,全村安装上了自来水。

是年,投资50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教学楼。

1991年,建起了农业综合服务站,购买了大型拖拉机及配套机具,实现了耕、种、收、脱系列服务。

12月,建起了玛赛克厂。

1991年至2000年,全村村庄规划建设共拆迁房屋1700间,通街道21条,全长2.75万米,并完成了路面硬化,沿街绿化,320户村民建起了住宅楼,其中有100多户为上宅下店住宅经商楼。

1992年4月,在东山路和105国道交汇处建成综合商业楼。

5月,建起了铸造厂和机械制造厂。

1993年2月,孝直村党支部改为孝直村党总支委员会。

1995年7月,兼并了镇轴瓦厂。

是年,建起了“人才楼”。

1996年,孝直村建成了小康村。

10月,建起了齿轮厂。

是年,建起了高标准的幼儿园。

是年,塑立了“孝侄铜像”。

1997年,建起了旨在弘扬正义震慑邪恶的正义厅。

5月,*山东省委副书记韩喜凯和济南市委书记孙淑义来孝直村视察,并召开座谈会。

是年,又建起了缸体厂,衬套厂。

1998年10月,轴瓦厂、齿轮厂和村委综合办公大楼建成使用。

是年,全村为长江、松花江流域水灾灾民捐款6.88万元。

1999年,投资120万元建起了秸杆气化站。

2000年,建起了数控机床厂。

9、9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建国以前,群众的文化水平很低,科学技术更是极其落后,学龄儿童入学率20%。建国后,在各级*的关怀扶持下,逐步改善办学条件,每年都对危房教室、办公室进行翻盖维修,到1965年,3处小学的40多间教室、办公室都进行了翻修、并新建了部分教室,配置了课桌凳,达到了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套。1987年投资50万元建起了高标准教学楼,1996年投资40多万元建起了高标准幼儿园楼,并且都配置了卫星电视和微机等先进教学设备。2000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50年来先后有150多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大本17名,大专43名。

十几年来,为了全面提高村民素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村两委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又抓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开展了独具特色的五好家庭评选活动。通过五好家庭评选,以及多方面的教育学习,使村民的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村民都自觉地为别人做好事,遇到意外情况都见义勇为,并且还积极地为集体,为社会做贡献。建幼儿园村民捐款11.1万元,塑“孝侄”铜像捐款11万元,建正义厅村民捐款30万元,街心公园捐款36万元。1998年长江、松花江流域水灾,全村捐款6.88万元。

人民生活建国前大多数村民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0元,人均粮食仅66公斤。建国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人均纯收入180多元,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巩固落实,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00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100元,人均年末存款余额3500元,近50%的村民已住上了小康楼。全村拥有各种车辆510辆,其中个人拥有480辆,各种摩托车300辆,程控电话800多部,电视机1000多台,其中彩色电视机760余台,并全部实现闭路化。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庄建设散乱,原有的东西、南北两条大街,方向不顺、高低不平、宽窄不一,窄地方仅有3米宽,村内磨盘路、死胡同到处都有。村民住房以土、石、木结构为主,人均居住面积5平方米。建国后逐渐以砖石结构代替,70年代后,大多利用钢筋、水泥预制件和砖进行建房。改革开放以后,按照“功能分区、相互配套、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采取先合理调整,后进行改造的原则,将村庄规划分为居民生活区、工业区、文化娱乐区、社会公益区。制定了每个五好家庭户补助4万块砖的优惠政策,鼓励村民在居民区内建楼房。1992~1999年共建住宅楼320处,建筑面积4.976万平方米,拆迁350户,拆除旧房屋1700余间,利用节约出的土地建村内公用建筑、村民娱乐活动场所12处,计1.2万平方米,开通硬化柏油路面21条,其中,仅村中心集市商贸区就3纵5横8条大街。商贸区以西是村中心公园,业已投入筹建。

为了体现孝直村来历,又弘扬敬老尊贤的传统美德,于1996年投资11万元,在商贸区以西、街心公园内塑立了“孝侄”铜像。1997年又投资80万元在街心公园内建起了“正义厅”,旨在弘扬正气,震慑邪恶,让村民及子孙后代都能敢于扶正压邪、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以保孝直村的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正义厅下面是1500多平方米的广场,是人们搞文体活动的好场所。2000年全村人均住房面积50平方米,1992年被山东省委、省*命名为“村镇建设明星村”。

集体福利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民福利也逐步提高。1987年投资30万元安装了自来水,1993年投资25万元安装了闭路电视。对考入中专的学生奖励200元,对考入大学的学生一次性奖励500~800元。鼓励村民拆旧房建新房,凡“五好家庭”户建楼房者每户补助4万块砖,1991年以来,村民应上交村的“三提”免收,只交土地承包费顶镇上的五项统筹。1997年以来每年的老人节,对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一份礼品。对于五好家庭户,建立了175万元奖励基金,每年按贡献大小进行分红,前几年每年每户均分红100多元,从1999年起每年每户均分红800多元。

10、10组织建设

*地方组织建设1945年4月,田西山、郝德仲等10人第一批加入中国*。是年7月成立了第一届村党支部,刘树田任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全村有60名青年参军参战,50多名民工参加了支前。1950年建立了全镇第一批农业生产互助组,1950年*地方组织全部公开,全村共有党员19名。1993年2月成立*孝直村党总支,殷景玉任党总支书记。2000年党总支委员会下设砖厂、轴瓦厂、建筑队3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全村共有党员84名。从1993年起村党总支、村委会换届实行了直选,进一步实现了*。多年来,党总支牢记党的宗旨,重视加强自身建设,诚心为村民办实事,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连续10年被评为济南市、平阴县先进基层党组织,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示范点”,1998年6月被中组部授予为“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党支部”称号。1999年9月被*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称号。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38年3月,平阴三区抗日**成立,几年之后孝直村农民协会、农救会、自卫队、青救会、妇救会相继建立。解放战争时期,村政权带领群众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支援前线。1957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设立孝直生产大队,唐吉奎任大队长,下设18个生产小队。1968年成立孝直大队革命委员会,李庆田任主任。1981年建管委会,李庆田任主任。1983年11月建立孝直村民委员会,设委员7人。李庆田任主任,下设12个村民小组,1985年调整班子后由殷景玉任村委会主任,1987年取销12个村民小组长,各项工作由村委成员分工实行直线职能,全村统管。2000年孝直村民委员会由7人组成,主任殷景玉,副主任王泽香,委员刘广胜、李开军、王胜华、李丙申、孙秀海。民兵连长、治保主任李丙申,调解主任孙秀海,妇女主任王泽香。1987年以来,分别被省市县各级*授予“先进妇代会”“农村工作先进村”“先进治保会”“村镇建设明星村”“模范村委会”等多项荣誉称号。

11、11人物简介

殷景玉1949年10月3日生,初中文化,1970年1月任12生产队队长。1971年1月任村治安主任,是年2月加入中国*。1974年1月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改革开放以后,村领导班子于1985年进行了调整,他担任了村委会主任。之后,他带领村委会一班人,对人心涣散,村风日下的孝直村进行了综合治理整顿,于1987年为全村安上了自来水,建起了教学楼,架上了动力线,还建起了第一砖厂。1989年1月他又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带领全村走上了发展经济、强村富民的道路。自1989年起,一方面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独具特色的五好家庭评选活动,一方面抓住机遇大上村办企业。从1987年建第一砖厂开始,10余年中,先后建起了玛赛克厂、缸体厂、铸造厂、机械制造厂、轴瓦厂、齿轮厂、衬套厂、缸体厂、数控机床厂等14个村办企业,初步形成了汇九企业集团。到200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9875万元,集体固定资产2500万元。1992年被选为济南市十一届人大代表,1993年被济南市委、市*授予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分子,1994年被评为省优秀*员,1997年被济南市委、市*授予劳动模范。1992年起连续两届任*平阴县委委员,1998年4月被推选为代表,参加了第七次山东省党代会,1997年被选为县人大常委会常委,1998年6月代表全省被*表彰的村级先进党组织进京参加会议并受到胡*、尉健行等**的接见,是年被山东省委、省*授予省劳动模范称号。

上一篇:洪范池镇

下一篇:烈山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