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踏莎行·春色将阑

科普小知识2021-10-26 17:19:25
...

《踏莎行·春色将阑》是北宋诗人寇准的作品。这首小令以细腻而优美的笔触刻画暮色景物的衰残、画堂风光的孤寂,进而透露人物内心的惆怅和迷惘,显示出婉约词派高度的艺术技巧。

作品名称:踏莎行·春色将阑

创作年代:宋朝

作品出处:《寇莱公集》

文学体裁:词

作者:寇准

1、原文

踏莎行

春色将阑①,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掩余香袅②。

密约沉沉③,离情杳杳④。菱花尘满慵将照⑤。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2、注释

①阑:晚,尽。这里是说春光即将逝去。

②屏山:屏风。袅:指炉烟缭绕上升。

③沉沉:这里意为长久。谓二人约会遥遥无期。

④杳杳:幽远。指别后缠绵不断的相思情意。

⑤菱花:指镜子。

3、白话译文

春色将要衰残,黄莺的啼声也渐渐变老,时至晚春,青梅尚小,而花瓣已然落尽。

高堂华美,寂无人声,只有细雨蒙蒙,飘落庭院。屏风半遮闺房,沉香尚未燃尽仍炊烟袅袅。

惜别时的约言尚遥遥无期,只有绵绵不断的相思情意依旧深藏心中,因为懒于拿起镜子镜梳妆,镜匣上面已经积满灰尘。

倚楼望远只能更添哀愁,眼中只见暗淡的长空和连绵不绝的芳草。

4、作品赏析

文学鉴赏

这首小令以细腻而优美的笔触刻画暮色景物的衰残、画堂风光的孤寂,进而透露人物内心的惆怅和迷惘,外在与内在交汇,情怀与物象相通,激荡回旋,错综交织,谱写成一首伤春念远的闺怨心曲,委婉有致,真切动人,活画出独守空闺的这位女性对于羁旅天涯、久客不归的心上人的无限思念和一片深情,显示出婉约词派高度的艺术技巧。


《踏莎行·春色将阑》书法作品

上片着力所在其实是伤春自怜的孤寂心境。

时序暮春,美好的春景很快就要残尽,黄莺的啼声日渐老涩,再也不是“莺初学啭尚羞簧”那么稚嫩清脆、悦耳动听。先前斗艳争妍、缤纷烂缦的红花,纷纷辞谢枝头,飘零殆尽。绿叶成荫的梅树上竟已悄悄结出了小小的青果。这是十分精彩的景物描写。“莺声”、“红英”、“青梅”,仅仅三项事物,由于极富春的特征,足以将无边春色展示具体。“色”与“声”,“青”与“红”,“老”与“小”,对照映衬,生动鲜明,炼字工巧,耐人寻味。“将阑”、“渐老”、“落尽”而“小”,更是次第分明,动感强烈,春事阑珊的衰残变化,足以惊心动魄。妙在虽不言情而情自见:春光易逝,无可奈何,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一旦有此感触,自然也应该是“春色恼人眠不得”了。

户外如此触景生感,华美的厅堂里一片冷静,更无伊人相伴,只有迷茫密布的春雨下个不停,催促春光更快地消逝。画着山水图案的精美屏风,半开半掩,可谁还有心肠去理睬它,香炉里燃了许久,即将燃尽的一缕余香,轻轻飘散,摇荡着,缭绕着,弥散在冷寂的画堂里,仿佛幽远的思绪一样连绵不绝。“半掩”、“濛濛”、“袅”、“静”,用词精当,刻画入微,生动地展现出一个华丽精美然而冷落空虚的画堂环境,巧妙地折射出闺中独守、百无聊赖的郁郁情怀、沉沉幽怨,完美地构成了环境与心境的和谐统一。

下片着力所在分明是伤别怀远的深沉离恨。

闺中愈是孤寂,愈加怀念伊人。想当年,花前月下,海誓山盟,依依惜别,密约归期,千般叮咛,万般嘱咐,情意何等深沉。可谁知到如今望不到伊人寄来的音信,盼不见伊人归来的身影。“沉沉”、“杳杳”,巧用叠字,突出离别情思的幽暗深远与辽阔无际。既然如此,谁还有心情去对镜梳妆,“菱花尘满”,细节突出。“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所以听凭菱花宝镜积满了灰尘,也懒心无肠地不去拂拭它了。思念伊人,情不能已,还是再到楼头去看看罢,说不定能盼望到伊人意外归来的行旌哩!可是事实无情,依然只有失望,沮丧之余,哑然无语。但见万里长空,一片阴沉,恰似闺中的心境;唯有芳草连天接地,一直延伸到伊人所在的远方。借景抒情,造语自然;芳草怀远,巧于用典。“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当离情别恨使人伤感至极时,真好象魂魄离体而去一般。凄惋之情,溢于言表;不尽之意,更在言外。

总之,全词上片写景,情由景生,景中有情;下片写情,寄情于景,以景结情。于是情经景纬,织成天机云锦。

名家点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忠愍诗思凄惋,盖富于情者。”

黄苏《谬园词选》卷一:郁纾之思,无所发泄,惟借闺情以抒写。

5、作者简介

寇准(961—1023),北宋大臣。字平仲,华州下邽(属今陕西渭南)人。公元980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公元994年(淳化五年)为参知政事,其政治才能深得宋太宗常识。后因刚直不阿,被排斥出朝廷。宋真宗即位后,召寇准回朝。公元1004年(景德元年)拜相,时值辽兵进攻,他力排众议,坚主抵抗,反对南迁,促使真宗往渲州督战,与辽订立澶渊之盟。后因受王钦若的挑拨,渐失宋真宗的信任,公元1007年(景德三年)罢相任地方官。公元1019年(天禧三年),再度被起用为宰相,不久罢为太子太傅,封于莱,故世称寇莱公。后遭副相丁谓诬陷,被一再贬逐,直至雷州(今广东海康)司户。后死于贬所。著有《寇莱公集》、《寇忠愍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