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处暑养生食谱,处暑养生怎么对付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时间点为公历8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19处暑养生食谱,处暑养生怎么对付。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处暑养生食谱
1、木耳粥
制作原料:黑木耳30克,粳米10()克,大枣3~5枚,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黑木耳温水浸泡半El,洗净后待用。粳米与大枣同煮,煮沸
适宜人群:适用于痰中带血、慢性便血、虚劳咳喘、痔疮出血及眼底出血者等。禁忌:腹泻之人少食用。
木耳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木耳可凉血止血,治疗各类出血病。木耳中所含的同醇类成分具有维生素D的作用,有利于钙的吸收,可预防小儿佝偻病和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木耳含有多糖类和磷脂等营养成分,可补脑强心,义可防治血管硬化、高血压病等。此粥有益气养胃、滋阴生津、润肺止血、补脑强心的功效。
2、鸡蓉鹌鹑蛋
制作原料:鹌鹑蛋20只,鸡胸肉150克,火腿10克,鸡蛋3只,鸡汤500毫升,料酒30克,味精1克,精盐2克,湿淀粉50克,食用油80克。
制作方法:鹌鹑蛋煮熟剥去壳,鸡蛋去黄留清,鸡胸肉洗净剥去筋打成蓉泥,放入碗中,用料酒、精盐1克、湿淀粉15克、蛋清和30毫升清水搅匀调成鸡蓉。净锅置火上,注入鸡汤,放入鹌鹑蛋、精盐、味精1克烧开,用35克湿淀粉勾芡;把鸡蓉徐徐倒入搅匀,待鸡蓉受热稠浓时放入油渗进鸡蓉,盛入大平盆,撒上火腿末,即成。
适宜人群:适用虚劳赢瘦、中虚少食、消渴者。中老年人常食,能抵抗衰老。
处暑养生怎么对付
1、祛湿多开窗通风
俗语称,“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此时虽已入秋,但暑去仍需一段时间。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阶段,温度仍较高,加上时有秋雨,湿气较重,湿热并行,所以有“秋老虎”之说。另外,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变幻,稍不注意容易伤风感冒,陈年旧疾多有复发。
祛暑湿先要做到多开窗通风,尤其是一早一晚,正所谓凉来暑自消。留滞在身体里的暑湿,可用捶背的方法开宣肺气,开启身体的肃杀之气来祛湿。
具体方法是:端坐,腰背自然直立,双目微闭,放松;两手握成空拳,捶脊背*及两侧,各捶30次。捶背时,要从下向上,再从上到下,先捶脊背*,再捶左右两侧。这种方法可畅胸中之气,通脊背经脉,健肺养肺,以祛除身体的湿气。
2、祛乏需调整作息
处暑天气由热转凉,此时天地间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也相应地随之转换。另外,处暑后人体出汗渐渐减少,代谢较夏季逐渐减慢,机体开始进入休整阶段,此时人们往往容易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疲乏,也就是常说的“秋乏”。
调整好起居作息可让人远离秋乏。首要的是晚上增加睡眠一小时,另一方面要保证有质量的午觉,以养精神。
除了充足睡眠,还可以从饮食上来调理,百合银耳粥(百合50克,银耳10克,大米100克,冰糖适量,煮粥食用)就是不错的选择。百合有清心润肺、滋阴宁神的作用,可减轻心悸、烦躁和失眠等症状。
银耳味甘淡性平,归肺、胃经,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适用于虚劳干咳、少痰和痰中带血丝、口燥咽干、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等症,两者共食正是祛除秋乏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