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科普小知识2022-06-13 17:26:04
...

大师们的命题作文,八位电影大师用各自的手法为我们解读了时间的含义。贝纳多•贝托鲁奇在印度寓言中寻找答案,10分钟恋爱、结婚、生子,生活如水;迈克尔•菲吉斯将屏幕分成四块,让灵魂回望10分钟,把楼梯作为生死通道;伊利•曼佐的镜头下,老去的电影明星回顾黑白电影的片段,10分钟,已是好几个人生;......最后,让•吕克•戈达尔选择了10个“最后的几分钟”,试图告诉人们时间的真相,也让人思索,时间的几分钟会是什么样子?

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克莱尔·德尼/迈克·菲吉斯/让-吕克·戈达尔/伊利·曼佐/迈克尔·莱德福/沃尔克·施隆多夫/伊斯特凡·萨博

编剧:贝纳尔多·贝托鲁奇/Augustinus/克莱尔·德尼/迈克·菲吉斯/E.MaxFrye/伊利·曼佐/安-玛莉·米耶维勒/迈克尔·莱德福/伊斯特凡·萨博

主演:瓦莱丽亚·布诺妮-泰特琪/AmitArroz/MarkLong/AlexandraStaden/多米尼克·威斯特

类型:剧情/爱情/科幻/歌舞

制片国家/地区:英国/德国/法国

语言:英语/匈牙利语/法语/德语

上映日期:2002-09-03

片长:95分钟(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146分钟(意大利)

又名:十分大师-大提琴篇/十分钟后:提琴魅力/十分钟,年华老去(下)

IMDb链接:tt0318742

1、影片信息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面对时间流逝的玄奥意旨(影片的两个部分“大提琴篇”和“小号篇”分别采用了印度教经典《毗湿奴书》和古罗马皇帝、斯多葛派哲学家马克·奥勒留的《沉思录》中的选段作为题记)和“十分钟”的刻板限制,每个导演还是做出了自己独特的沉思和表达。但人类可表达的关于时间的意义终究是有限的,所以这些片段或也可以被归入不同的主题。

2、剧情简介

本片包括关于时间、哲思与生命的8个故事:

《水的寓言》

  一些阿拉伯人准备偷渡到德国,途中走散,一位老者请一个年轻人去找点水喝,年轻人在路上遇到了一位骑摩托车运啤酒的女郎,他帮她修好了失灵的摩托车,并来到她开的小酒店,这才得知自己来到的是意大利。他和女郎相爱随后结婚,在婚礼上,已经怀孕的女郎羊水破了。他们有了两个孩子,生活幸福,还买了一辆新汽车。但是,汽车失事掉进了河里,幸好他们都平安无事。他从桥上跑下去,在树林里看见那位一起偷渡来的老者。老者问他:“你去找水怎么这么长时间?我等了快一天了。”

《一瞬》

  影片开始,是一位穿着休闲服装的胖老头躺在午后的果园中。他是位老演员,在黑白片时代英俊潇洒,风度翩翩,此后一直纵横影坛,扮演了多姿多彩的角色,工人、士兵、凶手、贵族……在影片的结尾,伴着钢琴琴键重重的敲击,演员的脸孔从青年到老年一下下地变化,原来这就是人的一生。

《十分钟之后》

  似乎是周日的黄昏,一个平凡的中产阶级家庭。女主人在等待丈夫归来,她已经准备好了一顿美餐,有红酒,有面包。门铃响了,酒气熏天的丈夫被两个朋友送了回来,他已经喝得神智不清,进门后就莫名其妙地大发脾气,妻子无论怎样也不能让他安静下来。他摔烂了杯盘,打翻了食物,最后开始粗暴地殴打妻子。在哭泣声中,妻子失控地拿起餐刀,刺进了丈夫的腹部。救护车把丈夫送往医院,随后是两名警察,他们抓住情绪激动的妻子,让她复述事件的经过。

《走近南希》

  影片从始至终是法国哲学家让•吕克•南希与一名非法国裔姑娘的对话,间或插入了几个沉默的有色人种人物的剪影。在十分钟里,让•吕克•南希滔滔不绝地述说,核心问题大概有两个,一个是区分“一体化”与“同化”的概念,另一个是从此引申出的法国的外来移民增多趋势。他似乎对“外国移民入侵”这样的说法感到愤怒,对法国人的文化优越感持批评态度,因此,他也反对那位外国裔姑娘迫切希望成为“法国人”的念头。

《教化》

  一位怀孕的姑娘,为了向家人介绍她的非洲裔男友,带着他前往家族的野营地。影片中还出现一位在海边泛舟的老人,一个垂钓的少年。在影片的结尾,姑娘的父亲因为挥舞烤肉的铁铲驱赶蚊子,不慎搭上了天线,而触电倒地。那只蚊子则因趋光,被发热的灯泡烫死。施隆多夫为蚊子写出了生命纪年,是蚊子纪元的364-430年。

《第二次》

  镜头的四等分内似乎是四间屋子,而这四间屋子可能是一个男人的不同的记忆瞬间。第一个房间是男子在写自传,第二个是一位少年在玩二战的玩具,第三间是一女子弹奏钢琴,一男子唱着老歌,第四间是一位老者看电视,屏幕上则是一位老太婆,双方似乎在交谈。

《追星》

  宇航员托马斯驾驶飞船从银河系以外飞行了80亿光年的距离后返回了地球,在他心中最迫切地就是见到自己的亲人。此时地球的纪年是2146年,欢迎他的是一位机器人女性。地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一边洗澡,就可以用手指在虚空中点出自己的经济状况、银行存款。医生的身体检查告诉他,和他从地球出发时相比,他的身体仅仅老化了十分钟。但是,当他见到自己的儿子,发现他已是龙钟的老人。在震惊和伤感之下,托马斯决定离开地球,向茫茫星际飞去……

《黑暗时光》

  包括爱、恐怖、历史、思考、电影、死亡等十个最后瞬间。这一系列最后瞬间令人痛苦,比如被投入焚尸炉的犹太人,脸部被炸开花的儿童,被人用火烧烤双手的囚徒……在“历史的最后瞬间”,银幕上是阴暗而模糊的影像,几个人似乎在扶起一个古怪的偶人,慢动作伴随着极具震撼力的轰然音乐,突然散发出一种无法言传的魔咒般的力量,那是敬畏、惊恐、庄严、忧伤等复杂情感的神奇混合。

3、幕后揭秘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面对时间流逝的玄奥意旨(影片的两个部分“大提琴篇”和“小号篇”分别采用了印度教经典《毗湿奴书》和古罗马皇帝、斯多葛派哲学家马克·奥勒留的《沉思录》中的选段作为题记)和“十分钟”的刻板限制,每个导演还是做出了自己独特的沉思和表达。但人类可表达的关于时间的意义终究是有限的,所以这些片段或也可以被归入不同的主题。

集锦片的共同特点就是水准参差不齐,即便全部由大师操刀也不例外。这套15位*文艺片导演的短片集分两部分,本片是第二部分为“大提琴”,片头音乐则为大提琴。每段以十分钟作为长度限制、时光流逝作为共同的主题,由各导演发挥自己的诠释和风格。第一部分。副标题为“小号”,并以小号为片头音乐。

4、导演简介

贝纳多·贝托鲁奇于1940年3月16日出生于意大利的帕尔马。早在24岁时,他便导演了轰动一时的影片《革命前夕BeforetheRevolution》(1964),并因之而奠定了他的事业基础。

贝特鲁奇擅于把富有家庭气息的浪漫情节和内蕴的心理批判作为表现的核心,并结合一些政治、社会内涵,形成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1968年,由他执导的影片《同伴Partner》就颇具当时兴起的新浪潮电影的特质。此后,他在影片中开始探索那些具有心理困惑的人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深厚魅力并在《蜘蛛的计划TheSpider'sStratagem》(1970)一片中首获成功。

1971年,贝特鲁奇导演了影片《TheConformist》。在该中,他表达了跳舞是一种暗喻的创作主旨。两年后,在其导演的


导演

《巴黎的最后探戈LastTangoinPARIS》(1973)中他又再度表露了这种创作思想。1977年,贝特鲁奇更是以大手笔制作了颇具史诗气息的《1990》。该片讲述了两个出生背景不同的男人在世纪交替的45年间的友情与斗争,并以此折射出了广阔的社会内容和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获得了评论界的交口称赞。不久,贝特鲁奇又拍摄了《Luan》(1979)一片,口碑不菲。

进入80年代,贝特鲁奇更是佳作迭出。先是1981年导演了《一个荒唐男人的悲剧TragedyofaRidiculousMan》,该片讲述了一个父亲寻找亲生儿子的曲折经历,影片以其内含的深遂思想广受好评。1987年,他更是推出了力作《末代皇帝TheLastEmperor》。影片以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古老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王溥仪的情爱与政治生活,极具哲理、人生意味。该片获得了九项国际大奖,它无疑成了贝特鲁奇导演生涯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92年之后,贝特鲁奇着手执导了一个三部曲《L'-esppitEdl'exil》(1992)、《DeDomeininDitvoor-st》(1993)和《TheTrueLifeofAntonio》(1994),并在1994年导演了影片《LittleBuddha》,都有较好反响。贝特鲁奇总是喜好把一个简单的情节与相对不令人满意的戏剧性结局相结合并以此来阐述他的创作主旨。在1996年导演的新片《偷香StealingBeauty》中,他精心构建了一位19岁美国少女孤身去意大利找寻生父的故事情节。影片透过抒情表象表达了包容性较大的思想内涵,倾倒了诸多影迷。

5、影片评价

在十五位*导演的《十分钟年华老去》中,片首出现马可·奥利里乌斯的《冥想》:

时间是一条河流。一切创造物不可抵挡的浪潮。事物一旦映入眼帘便瞬时消逝然后被取代。它们的出现仅仅是为了被冲刷殆尽。

《狗没有地狱》只是其中一篇。同其余十几篇一样,时间的隐喻贯穿其中。除此之外,这部仅仅十分钟的短片,有人说他带着强烈的政治意象,指向个人命运在历史中的渺茫;也有人看到了这个“没有过去的男人”和他的情人分别多年之后于这10分钟相遇的动人,于冷冷的叙述中透出隐隐的热情;还有人将其看作一个长篇小说被截去的结尾,拿过来直接拍摄成电影,而其所留下的大段空白令人体味到想象的曼妙。总之,导演考里斯马基带着他的老班底,创造了一部延续自己风格的短片。

以上其实都不是我想要说的,因为这短短的十分钟过去以后,我的头脑里只出现了一句话:欧洲人拍的电影真难懂。于是倒回去,继续从头开始看。终于,在结尾处两个已不再年轻的人儿望着窗外火车行驶的画面中,我找到了暑假坐车离家的场景。影像的重叠,让我的感觉起来微妙的变化。

男人对女人说:“你看外面。”

“怎么了?”女人用一直的平淡而略带紧张感的声音问道。

“漆黑一片。”

“那又如何?”这时女人的脸在若隐若现的灯光下呈现出细密的皱纹。

“我们却在这里面。”

这段特别简短的对白结束以后,我越发清晰地回忆起那天的火车,当时外面如同短片里一样漆黑一片,我昏沉沉的想睡觉,因为刚刚离家怀有特殊的孤独感,也因为外面什么也看不见,车厢里却有暗淡的灯光而感到安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年龄,电影,没有过去的人,影像,现实,真实的我,因为这漆黑的夜空被交错起来,又绵延到一个玄妙的世界里。

到了这时我已经满足了。我的体会也就到此为止。缺乏对这部电影深厚背景的了解,我想我很难参透背后的所有深意。估计这十五个“十分钟年华老去”的短片,也只有陈凯歌的我能看得比较清晰。曾经有一个老师对我们说:“读任何文学作品而落泪,大约都是因为它触发了你本身的哀伤。”我想电影也是如此。现在打开百度,输入“狗没有地狱”或者“dogshavenohell”,都能出现一大堆网页,上面或相同或不同地告诉你影片的背景,导演的介绍及对电影的评论。实不相瞒,我的演讲之前出现的“有人说”此类字眼,这个“有人”都来自于网络那头某个素不相识的人,他或者复制粘贴或者原创地表达了对“狗没有地狱”这部短片的感受,令我们不用看影片,就可以不偏不倚的直视电影的核心。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些文字无一例外的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带着评论去观看,我们或者努力地在其中寻找与政治相关的线索,而放弃了电影本身带来的快乐。换句话说,我们渴望感知的心被蒙蔽了。

我们为什么看电影呢?又为了什么听音乐,看画展,读书?因为那巨大的感染力吧,当然也不止如此。而那些正经八百的评论们使我们的头脑准确而机械地指向某些角度,让我们无时不受到它的吞噬。对这部“狗没有地狱”,大家一定有不同的感觉。汇集起来,又是一卷色彩斑斓的图画。我们的思想是我们自己的,它不受任何人左右。自豪的宣称吧!

上一篇:易传

下一篇:无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