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旬
子旬即盘庚,甲骨文作般庚,生卒年不详,子姓,名旬,商王祖丁之子,阳甲之弟,商朝第二十位君主。阳甲死后,盘庚继位,是商朝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决心再一次迁都,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史称“盘庚迁殷”。盘庚迁殷后,整顿商朝的政治,发展经济,使衰落的商朝出现复兴的局面。盘庚病死后葬于殷。
1、帝王档案
盘庚 在位起讫:公元前1401年-公元前1374年。
生卒年:公元前?-公元前1374年。
出生地:邢(今河北省邢台市)。
立都:奄(今山东省曲阜县)。
迁都:殷(今河南省安阳县小屯庄)。
年号:盘庚元年(庚子,公元前1401年)
2、人物简介
盘庚,甲骨文做般庚,名旬,生卒年不详。祖丁子,商王阳甲之弟,汤第九代孙。阳甲死后继位。商代第20位国王,根据《夏商周年表修正》,在位28年(前1300-前1277年在位)。
《尚书·盘庚》就是他在迁殷前后的的讲话记录。他还提倡节俭,改良风气,减轻剥削,终于安定了局面。奴隶的血汗劳动,使殷发展成为一个十分繁荣的都市,此后270多年,商的都城一直在这里,商朝也被称为殷朝殷商。他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国王。病死,葬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县小屯庄)。
在盘庚以前,商王朝政局混乱,统治阶级豪华奢侈,王朝的统治出现了危机。盘庚继位以后,决定把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遭到贵族的反对。但是盘庚决意迁都,并作书告谕,违者重惩。
盘庚
公元前1298年迁都以后,执行比较开明的政策,人民安居乐业,文化发展,社会富足繁荣,商王期从此中兴。故商又可称为殷或殷商。迁到殷后,他又以强硬手段制止了贵族们搬回旧都的企图。
3、政治统治
商王盘庚时期,对商朝管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把中朝管制分为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於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另外有:掌占卜、祭祀、记载的“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祷鬼神的祝,掌记载和保管典籍的作册(又称守藏史、内史),武官之长的师长,乐工之长的太师、少师。王朝高级官吏统称卿士。三公,则是因人而设的一种尊贵职称、并不常设。内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最高的政务官,是协助商王决策的“相”,又称“阿、保、尹”。
内廷事务官是专为王室服务的官员,主要是总管的宰和亲信的臣。臣管理王室各项具体事务,有百工之长的司工,掌粮食收藏的啬,掌畜牧的牧正,掌狩猎的兽正,掌酒的酒正,掌王车的车正,为商王御车的服(又称仆、御),侍卫武官亚,卫士亚旅,掌教育贵族子弟的国老,掌外地籍田的“畋(音‘田’tian/)老”。外服官主要有方国首领的侯、伯,有为王朝服役的男、有守卫边境的卫。
商王盘庚时期,商朝政治制度的根本特点是内服与外服的划分,生活在商周之际的周公曾经在《酒诰》中这样概述其情况:“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君)。”
内服是商王盘庚时期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是由邦伯所管辖的地区,这些邦伯分为侯、甸、男、卫几种,其中许多很可能是方国部落首领而臣属于商者。卜辞所载的侯有近50个,最著名的有仓侯、舞侯、犬侯、侯告、侯专、杞侯等。甸,卜辞称为“田”,“多田(甸)”即指许多甸职官员。男,在卜辞中称为“任”,著名者有而任、戈任、名任、卢任等。卫,作为一种武职,在卜辞中多称为“多射卫”、“多马卫”、“多犬卫”等,亦有单称为“卫”者。
4、经济改革
商王盘庚时期商朝经济比夏朝有很大发展的表现:商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是用海贝,骨贝,玉贝和铜贝等作货币。商王盘庚时期,商代使用的农具,考古学界一般认为仍以石、骨及蚌制铲、斧、镰、刀等为主,偶尔也发现有一些铜锸、铜铲等青铜工具,但不一定用于农业生产。农业生产规模一相当大,种植的农作物有粟,黍,稻,麦等。畜牧业发达,饲养六畜,祭祀用几百甚至上千头家畜。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很发达。
商王盘庚时期铸造作坊商代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比农业更为突出。其中,青铜冶炼技术和青铜器制造工艺的高度发展,更集中反映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和时代的特点。在殷墟和郑州商城遗址,都发现有为王室所专用的青铜器铸造作坊。当时,在这些作坊中都有比较细致的分工,有世代从事生产擅长专精技艺的工匠。生产规模之大和技艺水平之高,是当时世界所罕见的。
这些田地主要分布在都邑附近,由商王和诸侯国君直接占有,也有分配给近亲贵族。其他贵族在封邑内也同样经营这样的田地,不过规模要小一些。在国都以外,商王经常派臣民到比较边远的地方去开垦土地。
商王盘庚时期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在各个生产部门内部分工日趋巩固和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商代的商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周灭商后,据周公说在殷民中有一部分人是“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这些人就是从事长途贩运贸易活动的商贾。
甲骨文的田字,表明在广平的原野有整治得整齐规则的大片相连的方块熟田。甲骨文“疆理”的“疆”字,象征丈量和划出疆界的田地,“田畴”的“畴”字,像田间按行垄犁耕往返转折,这样的田畴当然不会耕作得很粗放。这些经过疆理整治规则耕作较好并配合有灌溉沟渠的方块田,就是后来的井田。
5、迁都安阳
盘庚时期殷商都城(复原图)
从那时候起,经过三千多年的漫长日子,商朝的国都早就变为废墟了。到了近代,人们在安阳小屯村一带发掘出大量古代的遗物,证明那里曾经是商朝国都的遗址,就叫它是“殷墟”。从殷墟发掘出来的遗物中,有龟甲(就是龟壳)和兽骨十多万片,在这些龟甲和兽骨上面都刻着很难认的文字。
盘庚
经过考古学家的研究,才把这些文字弄清楚。原来商朝的统治阶级是十分迷信鬼神的。他们在祭祀、打猎、出征的时候,都要用龟甲和兽骨来占卜一下,是吉利或是不吉利。占卜之后,就把当时发生的情况和占卜的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这种文字和现在的文字有很大的不同,后来就把它叫做“甲骨文”。现在我们使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过来的。
由于盘庚坚持迁都的主张,挫败了反对*,终于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在那里整顿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没有迁都。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
从那时候起,经过三千多年的漫长日子,商朝的国都早就变为废墟了。到了近代,人们在安阳小屯村一带发掘出大量古代的遗物,证明那里曾经是商朝国都的遗址,就叫它是“殷墟”。从殷墟发掘出来的遗物中,有龟甲(就是龟壳)和兽骨十多万片,在这些龟甲和兽骨上面都刻着很难认的文字。
考古工作者还在殷墟发掘了殷商奴隶主的墓穴。在安阳武官村一座商王大墓中,除了大量的珍珠宝玉等奢侈的陪葬品之外,还有许多奴隶被活活杀死殉葬。在大墓旁边的墓道里,一面堆着许多无头尸骨,一面排列着许多头颅。据甲骨片上的文字记载,他们祭祀祖先,也大批*奴隶做供品,最多的竟达到二千六百多个。这是当年奴隶主残酷迫害奴隶的罪证。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我们对殷商时期的社会情况有了比较确凿的考证。所以说,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经过考古学家的研究,才把这些文字弄清楚。原来商朝的统治阶级是十分迷信鬼神的
甲骨文
。他们在祭祀、打猎、出征的时候,都要用龟甲和兽骨来占卜一下,是吉利或是不吉利。占卜之后,就把当时发生的情况和占卜的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这种文字和现在的文字有很大的不同,后来就把它叫做“甲骨文”。现在我们使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过来的。
6、家庭成员
- 父亲:商王祖丁
- 哥哥:商王阳甲
- 弟弟:商王小辛、商王小乙
7、史籍记载
尚书·商书·盘庚
尚书·商书·盘庚上
盘庚五迁,将治亳殷,民咨胥怨。作《盘庚》三篇。
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率吁眾戚出,矢言曰:“我王来,即爰宅于茲,重我民,无尽刘。不能胥匡以生,卜稽,曰其如台?先王有服,恪谨天命,茲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矧曰其克从先王之烈?若颠木之有由薛,天其永我命于茲新邑,绍复先王之大业,厎绥四方。”
盘庚斆于民,由乃在位以常旧服,正法度。曰:“无或敢伏小人之攸箴!”王命眾,悉至于庭。
王若曰:“格汝眾,予告汝训汝,猷黜乃心,无傲从康。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王用丕钦;罔有逸言,民用丕变。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非予自荒茲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予若观火,予亦拙谋作,乃逸。”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积德。乃不畏戎毒于远迩,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
汝不和吉言于百姓,惟汝自生毒,乃败祸奸宄,以自災于厥身。乃既先恶于民,乃奉其恫,汝悔身何及!相时憸民,犹胥顾于箴言,其发有逸口,矧予制乃短长之命!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恐沈于眾?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则惟汝眾自作弗靖,非予有咎。
迟任有言曰:‘有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予敢动用非罚?世选尔劳,予不掩尔善。茲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作福作災,予亦不敢动用非德。
“予告汝于难,若射之有志。汝无侮老成人,无弱孤有幼。各长于厥居。勉出乃力,听予一人之作猷。无有远迩,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邦之臧,惟汝眾;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凡尔眾,其惟致告:自今至于后日,各恭尔事,齐乃位,度乃口。罚及尔身,弗可悔。”
尚书·商书·盘庚中
张英豪作品《盘庚迁都》
今予将试以汝迁,安定厥邦。汝不忧朕心之攸困,乃咸大不宣乃心,钦念以忱动予一人。尔惟自鞠自苦,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尔忱不属,惟胥以沈。不其或稽,自怒曷瘳?汝不谋长以思乃災,汝诞劝忧。今其有今罔后,汝何生在上?今予命汝,一无起秽以自臭,恐人倚乃身,迂乃心。予迓续乃命于天,予岂汝威,用奉畜汝眾。
予念我先神后之劳尔先,予丕克羞尔,用怀尔,然。失于政,陈于茲,高后丕乃崇降罪疾,曰‘曷虐朕民?’汝万民乃不生生,暨予一人猷同心,先后丕降与汝罪疾,曰:‘曷不暨朕幼孙有比?’故有爽德,自上其罚汝,汝罔能迪。
“古我先后既劳乃祖乃父,汝共作我畜民,汝有戕则在乃心!我先后绥乃祖乃父,乃祖乃父乃断弃汝,不救乃死。茲予有乱政同位,具乃贝玉。乃祖乃父丕乃告我高后曰:‘作丕刑于朕孙!’迪高后丕乃崇降弗祥。”
呜呼!今予告汝:不易!永敬大恤,无胥绝远!汝分猷念以相从,各设中于乃心。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茲新邑。
往哉!生生!今予将试以汝迁,永建乃家。”
尚书·商书·盘庚下
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乃正厥位,绥爰有眾。曰:“无戏怠,懋建大命!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罔罪尔眾,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
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尔谓朕曷震动万民以迁?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乱越我家。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肆予冲人,非废厥谋,吊由灵各;非敢违卜,用宏茲贲。
呜呼!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尚皆隐哉!予其懋简相尔念敬我眾。朕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敘钦。今我既羞告尔于朕志若否,罔有弗钦!无总于货宝,生生自庸。式敷民德,永肩一心。”
8、历史探密
看盘庚迁殷挽危亡
数千年前,先民们从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器时代,虽然生产力有了一定提高,但征服自然的能力仍比较弱。也正因此,那时的国家经常为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所侵袭,四处迁徙,这也是商朝多次迁都的原因之一。都城安定,才能使王朝的统治安定。正是商王盘庚的英明抉择,才有了流传千古的“盘庚迁殷”故事。漫步在具有3000多年历史积淀的安阳街头,我们追寻着“盘庚迁殷”的足迹,力求借助手中的笔和镜头,再现令人惊叹的殷商文明。
挽危亡盘庚迁殷
2009年11月初的一天,踏着前人的足迹,记者找到位于安阳小屯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拜访原安阳市文物工作队队长孟宪武先生,聆听考古专家对盘庚迁殷的最新考证。
商朝从建国到灭亡,历经500多年。《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商王朝自盘庚迁殷后,经过273年被周取代。而最后的270多年定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市),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有时候也称为殷商或者商殷。商朝定都于殷是从盘庚开始的,盘庚是商汤的第九代孙、商朝的第十九个王。
孟宪武先生介绍,盘庚决定迁殷,是经历了一番斗争的。太甲以后,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奴隶们不堪忍受折磨大批逃亡。在统治者之间,对王位的争夺也十分激烈,他们为私利把国家搞得混乱不堪。商朝统治被阶级矛盾和奴隶主内部的矛盾削弱,国力日渐减弱,有些小国和少数民族也起来反叛,加上水涝、干旱等等自然灾害,内外交困使得商朝这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到了崩溃的边缘。
正在这个时候,商朝的第十八个王阳甲死了,阳甲的弟弟盘庚继位。盘庚是个很有智慧的人。他看到这种情况,觉得国家不能再照老样子维持下去了,应当想出一个根除弊病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挽救商王朝的衰亡。盘庚找人考察到殷地的土地比较肥沃,自然环境和当时的都城“奄”比起来,有利于建设都城,更有利发展农业生产。迁都以后,王室、贵族特权将会受到消弱,阶级矛盾就可以得到缓和。同时可避开周边**的攻击,有利于加强巩固统治地位,遂决定把都城迁到殷。
可是不少人反对迁都的决定。但盘庚是个意志十分坚定的人,他把奴隶主贵族召集起来,告诉大家迁都到殷的好处。他说:“我要效仿先王关心臣民的样子,关心你们,保佑你们,带着你们去寻求安乐的地方。你们如果怀有二心,先王的在天之灵便要降下灾难,惩罚你们!”同时,他非常强硬地告诫那些反对迁都的奴隶主贵族,规规距距地服从迁都命令,否则要受到严厉的制裁。
可见盘庚是想通过迁都来打击一部分没落贵族。迁都之后,盘庚重申:“无有远迩,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即不管与商王血缘的远近,造罪就处死,立功便封赏。并宣称自己有权“制乃短长之命”。这说明通过迁都,镇压了异己,商王的权威上升了。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普遍认同的“王位纷争”说对商代前期都城屡迁的解释是比较合理的。
兴帝业盘庚建国
经过一段时间的斗争,盘庚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终于完成了迁都的计划。可是斗争并没有结束,老百姓到了一个新地方,好多方面不适应,纷纷要求迁回老家。奴隶主贵族就趁机捣乱,煽动大家要求迁回老家去。当时盘庚针对时局发表了一篇训话,再次用强硬的态度,警告奴隶主贵族不要捣乱,否则必遭严惩。就这样,局面才安定下来。
盘庚迁殷以后,商王朝政权得到巩固。之后,又经过武丁时代的繁荣发展,到了殷代中后期,这里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都城之一。殷墟考古资料证明,殷代晚期,这座商代都城面积已达三十平方公里左右,人口达十万以上。
商代后期,手工业的发展是十分突出的。包括制陶、制玉、制骨、纺织、制漆制作、酿酒、青铜制造等方面技术大大提高,商代的青铜冶炼和青铜器铸造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考古资料反映,在殷墟发现的铸铜作坊遗址就有多处,其中铁路苗圃北地铸铜作坊遗址、孝民屯村铸铜作坊遗址规模宏大,面积都在三万平方米以上。遗址内出土铸造铜器所残留的陶范、陶模数千块,还出土有工匠们所使用的生产工具铜刀、锥、钻扶手等。工匠们所居住的简陋半地穴式房基就发现一百多座。这些说明,在商代晚期,铸铜手工业在祭祀和对外战争等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部门。
盘庚迁都,使得殷商这个奴隶制国家,摆脱了困难的处境,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生产力、生产技术、制作工艺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商代晚期是我国文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而也使我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文明大国。
9、盘庚的都城之谜
“殷墟者,殷商之故都也”。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曾赋诗云:”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作为殷商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殷墟曾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长期稳定的都城,青铜器时代中期东方的一个极其独特的世界性大城市。那么商代哪一个王开始在此建都呢?殷墟就是盘庚所迁的都城吗?对此,不少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有不同的猜测。
1998年春,考古队在紧邻殷墟的洹北花园庄、韩王度、屈王度附近开始集中钻探。历经8个月艰辛调查,在殷墟东北发现了一座面积达4.7平方公里的都城遗址,并将它命名为“洹北商城”。
孟宪武先生向记者展示了殷墟外围族邑分布图及洹北商城位置图。他说,洹北商城的发现,解决了武丁以前盘庚、小辛、小乙迁往地点的疑问。洹北商城的始建年代应在中商二期,其中有部分建筑基址始建于中商三期,“盘庚迁殷”即迁到洹北商城。而《史记·殷本纪》记载:“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所。”这里所说的“盘庚渡河南”与“盘庚迁殷”中的殷地并非两地,同指洹北商城。根据现有对洹北商城遗址研究成果看,洹北商城的时代大致处于商代中后期,并可分为早晚两段,早段即洹北商城的勘察、选址和筹建时期,晚段即洹北商城的使用时期。洹北商城考古学文化的早期遗存,是洹北商城建城初期人们留下来的遗存。这个时期盘庚政权并未正式迁至殷地。洹北商城考古学文化晚段遗存应该才是盘庚政权迁往殷地后所留下的文化遗存。
孟宪武先生介绍,根据现有资料显示,洹北商城使用年限不会太长,由于盘庚、小辛、小乙三帝政权是兄弟传承,估计三人年龄不会相差太大,三帝在殷地执政时间大概不会超过三四十年。《古本竹书纪年》关于盘庚迁殷的地点,最初可能在安阳洹河北岸今京广线两侧,也同指洹北商城。武丁即位以后,国力隆盛,方迁至现在所知的以小屯为中心的殷墟。(大河网记者马锐丁玲)
10、循循善诱话盘庚——一位很有作为的商王
在商代出现的众多杰出人物中,盘庚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商王。盘庚是成汤十世孙,继其兄阳甲为商代第二十代王。盘庚迁都于殷,承上启下,对商王朝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中丁到阳甲,商王朝的发展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史记·殷本纪》云:“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王位继承的纷争加上自然灾害不断,造成商王朝国势衰微,失去了诸侯的拥护。盘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接过其兄阳甲的王位,也接受了历史赋予他复兴商王朝的使命。盘庚复兴商朝的重要举措就是迁都,面对习惯于旧都的生活,不愿意迁移的贵戚旧臣,盘庚作了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展现了其高超的语言艺术。
盘庚所面对的是对于迁都之举很有抵触情绪的一批贵戚旧臣。这些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要说服他们一起历经艰难跋涉迁都,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为此,盘庚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说服工作。商代贵族特别注重先祖,于是盘庚就格外强调商朝先王和贵族们先祖的关系。他对贵族们说:“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以前我们的先王,也是一心考虑任用旧臣,与他们共商国政)。盘庚还引用著名的上古贤人迟任的话:“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意思是说,用人要寻求贵戚老臣,这和使用器具求其新的原则是不一样的。这些言语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商代重神,凡事都要通过占卜而求知神意。盘庚利用这一点有针对性地强调,如果他不率众迁都,先王就会责备他“曷虐朕民”(为什么虐待我的民众);如果这些贵戚旧臣不随他同心迁都,那么他们的先祖就会责备他们“曷不暨朕幼孙有比”(为什么不与我的幼孙亲善友好)。于是这些贵戚旧臣的先祖就会告诉先王“作丕刑于朕孙”(给其子孙以重大刑罚)。盘庚最终成功说服了贵族一同迁都。其说服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明显成效,跟他采取的有针性的辞语有直接关系。通过这些话语,既拉近了双方关系,又讲明了利害,让贵戚旧臣心悦诚服。
如果说有针对性地进行说服教育工作,是盘庚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那么,善于采用贴切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讲明道理,则是盘庚语言艺术的另一重要特色。
11、盘庚个人语录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就像网结在纲上,这样才会有条不紊。就像农夫耕田劳作,这样才会获得丰收。)
恐沈于众,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就像烈火燎原,人们不得近前,怎能将它扑灭?)
予告汝于难,若射之有志。(我告诉你们迁都的困难所在,就是要大家像射箭认准靶心那样,为克服困难而努力。)
尔惟自鞠自苦,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你们只是自寻烦恼,就好比乘船,你们不设法渡过去,而是让船上的东西腐朽烂掉。这样的话,怎样能够达到目的呢?)
予若观火,予亦拙谋,作乃逸。(我洞察事物虽然如同观火一样,但有时候也会糊涂,由此便放纵了你们。)
若颠木之有由蘖,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绍复先王之大业,厎绥四方。(就像被伐倒的树木发出新芽,我们这次迁都,是上天让我们在新的都邑里延续我们的生命、广大先王基业。)
这些语言,比喻得体,言简意赅,易于被人们接受,取得了很好的说服效果。盘庚用以比喻的现象与事情,皆为商代人所习见,从中悟出的正确道理亦是亲切而可信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条不紊”、“洞若观火”、“枯木再生”等成语,皆源自盘庚的这篇诰辞,并一直为后世沿用,表现了盘庚语言的长久魅力。
一位卓越的政治家绝不是只靠语言艺术就能成就大业的,但是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缺少循循善诱的语言艺术,就会事倍功半。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对于政治家而言,当属正中肯綮。而卓越政治家的语言艺术,还必须建立在他所具有的远见卓识的基础之上,必须建立在与民众同心同德、为民众造福这一理念的基础之上。盘庚堪称这样一位典型的古代政治家。
盘庚恰逢商朝“乱世”,是一位富有忧患意识的商王,他敏锐地看到了民众的疾苦,并想方设法加以消除。盘庚自觉吸收先王的治国经验,“古我先后,罔不惟民之承保。”他认为商之先王都是把民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重视并体贴民众的意愿。盘庚认为统治好民众,就是要与其共享欢乐与康宁,“承汝俾汝,惟喜康共”,他还要求贵戚旧族也要摒弃私心,给民众施以实惠。在选拔与任用官吏的时候,盘庚也以能否养护民众为取舍标准。“朕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对于那些聚敛财宝的人,一概斥用,而对于爱护民众之人,则给予重用。他对官吏总的要求就是“无总于货宝,生生自庸。式敷民德,永肩一心”,要求官吏不能聚敛财宝,而要永怀一颗爱民之心,向民众布施恩德。
作为一代商王,盘庚深谋远虑,完成了商都最重要的一次迁徙。根据《史记·殷本纪》记载,盘庚迁殷之后,又“涉河南,治亳,行汤之政”,出现了“百姓由宁”、“诸侯来朝”的盛况,彻底扭转了商朝自中丁以来“比九世乱”的局面,实现了“殷道复兴”。其高超的语言艺术,是与之相得益彰的重要辅助。盘庚死后,其弟小辛立,“殷复衰,百姓思盘庚”,说明他的业绩和品格,深受后人崇敬。(本段来源:《光明日报》)
"俺"字从哪来源于商王盘庚时代
在山东、河南等省的许多地方,您知道人们为什么都把自家称呼为“俺”吗?您或许觉得不屑一答,不就是方言吗,有什么稀奇?您如果耐心看看下边的解读,就会觉得,“俺”字的来历还是满有意思的。
关于“俺”字的生成,说来话长。长到什么程度?长到距今三千三百多年以前,那可是华夏始祖生活的远古年代,够远的了吧?而且它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曲阜有关。提起曲阜,人们往往会想到孔子的出生地,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其实,再往远里追溯,曲阜曾经是商代先王盘庚的故都。
经过九世之乱的商朝,国运式微加上天灾频仍,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盘庚是个有作为的国王,他即位后的第三年,为了挽救颓势,决定选择一个有发展前途的福地重振雄风。当他得知当今河南安阳一带土肥水美,于是就决心迁都于殷。从曲阜到安阳,在今天看来不算太远,但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大规模移民的难度可想而知。举国之众长驱于漫漫古道,拖家带口,携镬备炊,行囊辎重,舟车劳顿,病患时发,天候难测,那情景无论怎么想像都是难以备叙的。故土难离,自古皆然。地理上的跨度、路途中的艰险还在其次,心理上这道坎更加难以逾越。无权无产的奴隶只能认命,而那些贵族大户们就不肯干了,他们采取聚众闹事等方式予以抗拒和抵制。为了动员搬迁,盘庚曾多次发表过晓以大义、鼓舞人心的演讲。成语“星火燎原”、“有条不紊”,就是根据他的演讲内容提炼出来的。这件事《尚书.盘庚》中有记载,毋庸赘述。
盘庚西迁后,披荆斩棘,垦荒筑城,发愤图强,终于让一个全新的殷商王朝在这片处女地上赫然崛起。好日子大约过了有三百年时间,到得纣王后期,昏庸无道,暴敛重刑,民怨四起。其兄微子多次劝谏未果,只好远走他乡。那个曾平定东夷、播中原文化于江淮流域、奠定中国统一规模的纣王,最终败战于牧野,*于鹿台。周公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微子于宋地以代殷后,殷商的遗民也纷纷迁来归宋。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宋微子乃孔子的远祖。传至孔父嘉为公卿时,在贵族纷争中被华督所杀害,其曾孙孔防叔为避华氏迫害逃奔到鲁国。所以,孔子生前念念不忘自己是“殷人也”。
转了一圈,殷人的部分后裔又回到了曲阜。曲阜在盘庚时期的地名为“奄”,所以又称“奄国”。“奄”字加上立人旁就是“俺”。按照许慎《说文解字》的释例:俺,从奄,从人。由此可以推定:俺者,奄人也。奄人的始祖便是盘庚。遍及鲁豫的盘庚后裔,为了不忘根本,牢记自己的血脉源自于“奄”,所以都以“俺”自称。(本段来源:香港文汇报王兆贵)
12、后世评价
盘庚恰逢商朝“乱世”,是一位富有忧患意识的商王,他敏锐地看到了民众的疾苦,并想方设法加以消除。盘庚自觉吸收先王的治国经验,“古我先后,罔不惟民之承保。”他认为商之先王都是把民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重视并体贴民众的意愿。
《史记·殷本纪》记载,盘庚迁殷之后,又“涉河南,治亳,行汤之政
盘庚
”,出现了“百姓由宁”、“诸侯来朝”的盛况,彻底扭转了商朝自中丁以来“比九世乱”的局面,实现了“殷道复兴”。其高超的语言艺术,是与之相得益彰的重要辅助。盘庚死后,其弟小辛立,“殷复衰,百姓思盘庚”,说明他的业绩和品格,深受后人崇敬。
盘庚认为统治好民众,就是要与其共享欢乐与康宁,“承汝俾汝,惟喜康共”,他还要求贵戚旧族也要摒弃私心,给人民施以实惠。在选拔与任用官吏的时候,盘庚也以能否养护民众为取舍标准。“朕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对于那些聚敛财宝的人,一概斥用,而对于爱护民众之人,则给予重用。
他对官吏总的要求就是“无总于货宝,生生自庸。式敷民德,永肩一心”,要求官吏不能聚敛财宝,而要永怀一颗爱民之心,向民众布施恩德。作为一代商王,盘庚深谋远虑,完成了商都最重要的一次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