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拗症
违拗症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特别是紧张型精神分裂症时的木僵状态下,还见于反应性精神病、抑郁症和智力障碍的患者中。И.Π.巴甫洛夫曾用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常相来解释这种现象,即兴奋性的刺激却引起了抑制性反应,或反之。
1、医学心理学
*意识障碍*睡眠障碍*梦游症*感觉障碍
*知觉障碍:错觉,幻觉等。
*注意障碍
*记忆障碍:遗忘症,错构症和虚构症,似曾相识症和旧事如新症等。
*智力障碍:智力落后,痴呆等。
*情感障碍:焦虑
*意志障碍
*思维障碍:违拗症,妄想等。
*强迫状态
*言语和语言障碍:口吃,缄默症,失语症等。
*人格障碍:精神病态
*性行为异常:同性恋
*心理防御机制*紧张状态
*心理治疗:暗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格式塔疗法,行为疗法,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代币奖励,生物反馈,催眠疗法,气功疗法等。
2、康复心理学
*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儿童期心理卫生,青年期心理卫生,成年期心理卫生,老年期心理卫生,群体心理卫生等。
*健康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病理心理学*心理生理医学*心身医学*护理心理学*临床神经心理学*针刺镇痛的心理学研究
*缺陷心理学:盲人心理学,聋哑心理学等。
3、其他相关
一种对他人的要求或指令表现出抵制或反抗的症状。又称抗拒症。临床上将其分为两类:①主动违拗症。或称命令性违拗症,指患者的行为与周围人对他所要求的正好相反,如让他张口而他却把嘴闭得更紧;②被动违拗症。指患者抗拒要求他做的事,如医生弯曲他的肢体时,患者紧绷肢体不动。给予的外界力量越强,其抗拒行为也越明显。有的抗拒行为,反映在生理活动方面,如不进食、不吞咽、唾液外溢或不排便等所谓生理性违拗。精神分析学派认为这是“恋母情结”的表现。K.克莱斯特根据违拗症患者在好转后多诉说胸前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而认为它与焦虑、恐惧有密切关系。有的学者认为,违拗症在许多儿童身上有所表现,正常儿童可有这种违拗表现的阶段,而低能儿童的表现则更为突出和持久。也有人认为,违拗症是指对各种外来干扰的无意识对抗,因而不能把有目的、有意识的拒绝与不合作行为误认为是违拗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