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骏
宋孝武帝刘骏(430年―464年),南朝刘宋第五位皇帝。字休龙,小字道民,宋文帝刘义隆第三子。初封武陵王,素不得宠,屡镇外州。453年,太子刘劭弑帝之后,刘骏亲率大军讨伐,很快便击溃刘劭的*,夺取了皇位。改元"孝建",史称"宋孝武帝"(453年-464年在位)。宋孝武帝刘骏在位期间,政治上,推行了系列改制举措,削弱士族权力,大力提拔寒门,并通过改置州镇和设立典签加强对地方和宗室的控制,进一步加强了*集权;经济上,他推行土断,赦免奴婢和军户,抑制兼并,限制士族封山占水,设立台使,改革税制,并改铸钱币;军事上,他于大明二年(458年),以颜师伯为青州刺史,又重用殷孝祖、卜天生等将领,击溃魏军,取得了宋魏第一次青州之战的胜利,收复了济水以北的失地,并进行了军制改革;文化上,他尊孔崇佛,恢复礼乐。但统治末年,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奢侈无度,导致民生凋敝,致使其在位前期形势出现好转的刘宋,在其执政末年又走向衰败。同时为巩固帝位,他大肆诛杀刘宋宗室,为其死后十几年间刘宋宗室进一步内斗直到灭亡埋下隐患。大明八年(公元464年)五月,在位十一年的宋孝武帝刘骏病逝,享年三十五岁。庙号"世祖",谥号"孝武皇帝",葬于景宁陵。
1、为政举措
政治
宋孝武帝即位后实施了一系列加强*集权,强化皇权的举措。他通过撤除“录尚书事”职衔,并开始以中书舍人戴法兴、巢尚之等人处理中枢机要事务,由士族担任的尚书令、尚书仆射只剩下在公文上签名的权利,形成了后代所谓“寒人掌机要”的政治局面,孝武帝的集权化统治也被史书称为“主威独运,官置百司权外假”。孝武帝同时重用江东寒门沈庆之与伧荒北人柳元景,依照两人的功绩,先后提拔为三公,开启吴兴沈氏与河东柳氏攀升为南朝高门的起始之路,并开创南朝寒门、寒人以军功升为三公的先例。此外,孝武帝还提拔孤寒衰微的袁粲为员外散骑侍郎和侍中;拔擢寒门出身的颜师伯、颜竣成为高官重臣;重用卜天生、鲍照、宗越、徐爱等寒门士人。
宋孝武帝极为重视人才的选拔,其用人不论门第,孝武一朝许多寒门士人广泛参与朝政。孝武帝在位期间多次下诏:“四方秀孝,非才勿举,献答允值,即就铨擢”,各地士人孝子,没才能的不举荐,对答中肯的,立即擢用。若没有什么长处,只赐名誉;如有收受贿赂,举荐中弄虚作假的,削职为民,永不启用。大明六年,又下令各地奖赏才能卓著的人士,确有真才实学,品德高洁,淡漠名利,不攀权贵,或学贯古今,能经邦纬国,正直廉洁奉公,在百姓中德高望重的,都登记姓名报上朝廷。孝武帝重用的寒人如袁粲、柳元景、薛安都、颜师伯、卜天生、鲍照、宗越、徐爱等,皆为一时英杰。
刑律方面,孝武帝对审讯制度作出两项重要的规定。第一,对凡是判处死刑的案件,郡太守必须亲自参加审讯,并且“若两千石不能决,乃度廷尉。神州统外,移之刺史,刺史有疑,亦归台狱。必令死者不怨,生者无恨。”第二,鉴于魏晋以来,刺史、太守皆带军职,甚至不少县令也带“将军”的称号,他们往往跋扈一方,“大辟之罪皆自己决”或借口执行军法任意杀人,而不顾正式的刑律,导致刑法制度紊乱“法不责众”的局面频繁出现,孝武帝于大明七年四月下诏:“如果不是战场作战,不能再擅自杀人。如罪大恶极该当处死的,也应该遵循国家的法律条文先行上报,有关衙门要严加督察。再有违犯者以杀人罪论处。”这条诏令的颁布在当时是有十分重要的进步意义的。王夫之曾高度评价孝武帝此诏,解决了三代秦汉以来诸侯官吏恃权专杀不能革除的问题,称赞孝武帝此举“法乃永利而极乎善”。又在大明三年下诏说:“廷尉对于远近疑案,本应作判决,但一遇到疑难案子,动辄要过很长时间,百姓为此困苦,官吏乘机徇私情。从今日起,犯人押到,卷宗文书送到了就通报,我要仔细审理,不积压案件。如果文案繁杂,证据不足,必须亲自审查,以弄清真相。从今以后依旧听诉讼”;大明七年,诏令重申“简约法律,要考虑到有利于百姓”。
政区方面,孝武帝通过改置州镇的办法削弱地方*,他即位初,将扬州分为扬州及东扬州二州;将东晋以来废置不常的湘州(治今湖南长沙市)最后稳定地设立起来,分统原荆州所统长沙等八郡;后又分荆州、湘州、江州、豫州共八郡置郢州(治今湖北武汉市),横跨数州之间;东晋以来,雍州侨置于荆州之内,无实际统治区域,宋文帝曾分荆州襄阳等五郡归雍州统辖,治襄阳(今湖北襄阳市),刘骏又进一步分荆州郡县充实雍州无实土的侨郡县,使雍州重镇形成,荆州因此再也不能发挥其昔日威胁建康朝政的影响。此外孝武帝还提高府州传递文书的官员——典签(签帅)的地位,通过委任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士人担任州镇军府掌管文书的典签,使其往来于朝廷与州府之间,让他们负责传递州镇各项要务上报给*审核,同时负责监督,传达*命令和辅助地方州镇长官处理事务,并拥有随时将情况直接报告朝廷的权力,州镇起兵反抗朝廷的可能性大大削弱。
官制方面,鉴于魏晋以来,由于朝政官僚皆为士家大族所垄断,负有“掌督司百僚”职责的御史中丞之职始终不受重视,几乎沦为摆设。宋孝武帝为此设立御史中丞专道制度以提高和恢复御史中丞的地位,加强对吏治的整顿。同时,他削弱东宫官属、加强皇宫禁卫,设置二吏部尚书,取消五兵尚书,将人才官员的铨选大权彻底收归皇帝手中。魏晋以来郡县官多为士家大族把持,而且一任六年,时间很长,不仅加剧了官员分配的紧张,而且往往导致一些大族得以在地方不断壮大和扶持*,刘宋初年曾对此进行改革,地方的郡县官开始增加了一定的寒门比例。孝武帝对此进行了进一步改革,诏令郡县官的任免应以实际才干为主,取消郡县官任免的入仕年限的门槛并缩短其任期,将郡县官的一任六年改为三年,同时重申刘宋武帝以来的官员选拔机制。
经济
一、劝课农桑,减免赋税。孝建元年,宋孝武帝下诏说“农业是国家的根本,选贤任能是强国的必由之路。内难未平,政令不通,衣食浪费,国无栋梁之才,我内心愧疚,睡梦中都忘不了。各地官员,要认真根据以前的法规,督导百姓勤劳耕作以尽地利。致力耕田擅于储藏的,为他扬名。”大明三年,孝武帝又下诏说“旧租旧债,一律免除。勤劳耕作的百姓,量才录用。孝悌仁义之士,赐爵一级。孤老贫疾者,每人赐谷十斛。督百姓耕作的官吏,全都有赏。百姓缺粮种,随时贷给。有办法劝导百姓勤耕细作的官吏,提升官职。”大明二年,下令各地赈济因豪强兼并,造成困窘和缺衣少食的百姓,同时又诏令地方官吏要好好体贴百姓。大明三年对京城管辖内的贫困之家,减免一年租税。又因荆州饥荒,下令免除荆州之前的租税。大明四年,诏令:“节气不顺,染病者众多,想到百姓的疾苦,很伤感。可派使臣安抚慰问,并给他们药物,逝去亲人的家庭,适当给予赈济。”大明五年,诏令“自此以后,鳏夫贫民残疾老人,一一上报减免租税”,同时“穷困之家,赐给柴米”。大明六年,先后下令免除南兖州、徐州、南徐州、雍州等地的租税。大明七年,诏令“对贫困的家庭,开仓给以赈济”,又诏令“派使臣巡视慰问,了解百姓疾苦,鳏寡、孤老、病残难以自存的,赐给粟帛,年迈的另赐给羊酒”。
二、罢免侨户,实行土断。宋孝武帝即位后,为解决元嘉年间以来版籍混乱,南渡侨民不注户籍沦为流民的人数增多致盗贼蜂起,而南方土著居民依附于大族的人数也日渐增多的情况,采取撤并侨州郡县,罢免侨户,将流民和土地结合起来以统一侨户和土著的户籍的措施。于大明元年(457年)和大明五年(461年)先后撤雍州各侨郡县,合并新旧侨郡,并将无实土的侨郡县并在有实土的郡县上,将新旧侨户合籍并将流民落籍于实土郡县。
三、抑制兼并,限制士族封山占水。为解决元嘉中后期以来的士族豪强“熂山封水,保为家利”的巧取豪夺,大肆兼并使国家丧失大量户籍人口的局面,孝武帝于孝建元年(454年)和孝建二年(455年)先后颁布条例,限制士族封山占水,诏令官府与平民百姓交易,一定要公平合理。对官家占有的江海田塘,一律开禁。对皇亲显贵逐利,也一律禁止。对豪强大族的各园苑圈占面积太大,妨碍商业活动的尽量开放,给予贫民经营。后又于大明七年(463年)再次在全国诏令:“以前我曾下诏江河湖海山川,百姓可以捕鱼狩猎。但没过几年,不少地方就不遵诏令。名山大川,又多被重新圈占。有关衙门要严加清查,重申原来的规定。”
四、赦免兵户和奴婢,改铸钱币。魏晋以来,兵户和奴婢沦为一种为人所不耻的贱户。宋孝武帝于大明二年(458年),下诏军户免除军籍成为平民。大明三年(459年),又下诏,对正在服无期徒刑、官吏奴婢中的老弱病残者全都恢复*。鉴于元嘉末年因北魏南侵造成刘宋社会经济萧条,财政危机凸显,货币流通混乱,流通量减少,导致民间流通中的钱币的重量不断减轻,孝武帝于孝建元年(454年),改铸钱币,铸四株钱。这就是有名的“孝建四铢”。一方面整顿钱币流通混乱的局面,解决因经济衰退导致民间对钱币流通量的需求,另一方面则试图将财政大权收归*以集中财权。
五、改革税制,宋孝武帝统治期间,对当时的税制也进行了改革。东晋时期的赋税和租调十分沉重,名目更是多得惊人。刘宋前期曾多次进行整顿和精简。到宋孝武帝即位后,又对两晋时期的租调“九品相通”的税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即不再分九品,转变为完全按照财产的多少纳税,孝武帝甚至实行占山格以进一步限制豪门大族避税,即“皆依定格,条上赀簿”,自当条上赀簿,一体纳税。孝武帝时的税制方法是以户为单位,按民户的贫富分等征税:资产多的多征;反之,则少征。总之,到宋孝武帝时的赀税已经完全具有了财产税的性质,这对财产少的贫苦百姓来说,确实减轻了负担。
六、颁布“占山格”。魏晋以来,士族豪门兼并土地,占山护林,屡禁无效。因晋末战乱的创伤,门阀士族遭到重创,故刘宋初期,多次下令严禁,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自宋文帝元嘉中后期以来,在社会逐渐安定,经济生产也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豪强士族大肆兼并、占山护林,不许普通百姓进入的问题又频繁出现,且越来越严重,当时所谓“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针对此孝武帝一方面推行政策继续加以制止,另一方面于大明七年,从羊希之议,废除壬展之科,改革山泽产权管理制度。颁布“占山格”的律文,规定官僚贵族及百姓可按品秩高低占有山泽,诏令先占不足者的普通百姓,可依法占足山泽,“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同时规定若有违反和超过限额,依律治罪。以限制当时士族封山占水而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的严重现象。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从此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缓和了社会矛盾,进一步推动了南方的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军事
宋孝武帝刘骏在位的十一年中,在对外军事成就上,可圈可点,以大明二年的青州之战最为显著,此次战役刘宋不仅击溃了魏军,而且顺势收复了元嘉北伐期间被北魏侵占的济水北岸的失土,是刘宋自元嘉三次北伐失败以来,对北魏取得的首场大胜。据《宋书》,《南史》,《资治通鉴》记载,宋孝武帝刘骏在位的十一年期间,除在大明二年的青州之战外,在清口,沙沟,北阴平,无盐等地,也有击败魏军侵扰的记载(如大明四年,杨归子率军在北阴平击败北魏)。虽然除大明二年的青州之战外,其他基本属于击败北魏小规模侵扰,属于小胜,但仍可见孝武一朝的军事较元嘉年间已有所好转。此外,孝武帝还进行了军制改革,早在大明二年(458年)就诏令罢除军户,后又于大明七年(463年),诏令废除世袭军职和世戍边防的制度(世兵制),汉末兴起的“世兵制”从此退出了南朝的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征兵制”和“募兵制”则开始复兴。孝武帝任内大力恢复秦汉以来的“征兵制”以逐步取代“世兵制”。
同时,孝武帝也有意经略北方。首先他经常巡阅军队,“练莞训旅”;其次,奖励养马,孝武帝鉴于元嘉末年刘宋北伐惨败的教训,有意训练骑兵,滋养战马,以加强军备。于孝建三年五月,“制荆、徐、兖、豫、雍、青、冀七州统内,家有马一匹者,蠲复一丁”。再次,他排除众议,接受垣护之的建议,决定把原在东阳的青州州治前移到位于第一线的历城与冀州并置,对北魏形成双侧压力,此举意义正如垣护之所言:“青州北有河、济,又多陂泽,非虏所向。每来寇掠,必由历城,二州并镇,此经远之略也。北又近河,归顺者易,近息民患,远申王威,安边之上计也。”
文化
一、建造孔庙,恢复礼乐。孝武帝刘骏即位初年,就下诏说:“孔子的思想恩泽天下,周朝的维持、汉朝的兴隆全依靠孔子思想。历朝历代,都很推崇。而我朝却没有祭祀。国家灾难深重,奋力为国的忠勇之士,就是孔子学说教导出来的。应时刻记着孔子的恩泽,不要忘记。建造孔庙,用诸侯之礼祭祀他。”同时,“立明堂,造五辂”,又使“六官修亲桑之礼”,以恢复礼乐制度。大明七年,又下诏:“尊奉周礼,到盛唐祭九疑,往勃海祀蓬莱,是历朝的垂训,前贤的遗教......可派使臣前往祭奠。”《宋书.志.第八.礼》明确记载:“旧有充庭之制......晋江左废绝,宋孝武大明中修复。”
二、支持佛教,整肃沙门。宋孝武帝在位期间对佛教比较支持,他善待高僧,整肃佛教不正之风,对佛教的建康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孝武帝即位后,遣使征高僧僧导,僧导欣然应诏,来到京师中兴寺,孝武帝亲自出宫迎接他进京。僧导因孝武帝刚刚登位,三纲更始,缅怀往昔,感慨万端,悲不自胜。孝武帝也是哽咽良久,僧导于瓦官寺开讲《维摩诘经》,孝武帝亲往听讲,公卿大臣无不必集。此外,孝武帝统治时期,对于僧团的混乱局面,曾诏令整肃沙门。在《宋书》第九十七卷对此事有记载:世祖大明二年,有昙标道人与羌人高阁谋反。上因是下诏曰:佛法讹替,沙门混杂,未足扶济鸿教,而专成逋薮,加以奸心频发,凶状屡闻,败乱风俗,人神交怨。可付所在,精加沙汰,后有违犯,严加诛坐。于是,设诸条禁,自非戒行精苦,并使还俗。孝武帝礼敬高僧,整肃佛门,对佛教的正本清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历史评价
总评
首先必须公正评价宋孝武帝刘骏在其统治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中如罢免侨户和推行土断之策,改善了版籍混乱的局面,使国家编户有所增加。又如限制士族封山占水和抑制兼并,在经济层面打击了豪强兼并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负担。还比如,大力提拔和全面起用寒人担任要职,进一步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特权,将宋武帝时开始出现的寒人参与执掌机要之职的局面,推向了极致。南朝以后的君主,往往起用或倚仗寒人执掌机要。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敏锐指出宋孝武帝时全面形成的寒人掌机要的局面,对整个魏晋南北朝历史的转折意义。同时,刘骏统治期间也曾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减免赋税,振济穷人和灾民。此外,宋孝武帝在位期间,滋养战马,加强军备,实行青冀并镇,多次击溃北魏侵犯,并收复了济水以北的失地,孝武一朝的军事较宋文帝时已有所好转。
但是到他统治末期则一改前期息兵简政之风,开始居傲自满,大兴土木,好酒奢靡,滥用民力,奢侈无度,又恰逢大明末年发生大面积旱灾,导致民生出现凋敝,致使其在位前期形势出现好转的刘宋王朝,在其执政末年又走向衰败,因此他又是一个“前明后暗”的君主。
历代评价
颜延之:虽天子有才华者,汉武帝,魏太祖,魏文帝,魏明帝,宋孝武,皆负世议。
沈约:①观大明之世,其将尽民命乎!虽有周公之才之美,犹终之以乱,何益哉!②江南之为国,盛矣。……自此以至大明之季(孝武帝统治中期),年逾六纪,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刘勰:孝武爱才,英采云构。
裴子野:“世祖率先九牧,大雪冤耻,身当历数,正位天居,聪明绚达,博闻强记,威可以整法,智足以胜奸,君人之略,几将备矣。一时之风流领袖,则谢庄、何偃、王彧、蔡兴宗、袁顗、袁粲,御武名将,则沈庆之、柳元景、颜师伯、宗悫、殷孝祖,或洁清以秀雅,或骁果以步类,因以轨道,廓之中方,知向时之士,若颜竣之经纶忠劲,匪躬谅直,虽晋之狐赵,无以尚焉。夫以世祖才明,少以礼度自肃,思武皇之节俭,追太祖之宽恕,则汉之文景,曾何足云!”
萧子显:宋孝武帝好文章,天下悉以文采相尚,莫以专经为业。
李延寿:①“帝,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甚美,雄决爱武,长于骑射。”②“外内服其神明,莫敢弛惰。”
陆时雍:宋孝武菁华璀璨,遂开灵运之先。
王夫之:①自魏、晋以来至于宋大明之世,而后权移于近臣。戴法兴、戴明宝、巢尚之皆赐爵掌中书事。前此者,权归大臣,天子虽有所宠信而不能伸,孝武以疑忌行独制,义恭等畏祸以苟全,于是而其法始变。春秋之季,世卿执国,非其族属,则谓之嬖大夫。以孔子之圣,位至下大夫而止,弗能为卿也。魏、晋以后,流品重,世族兴,而非门阀以进者,谓之幸臣;即人主之所委任,弗能登之三事也。乃以其时考之,春秋篡弑相仿,晋、宋权臣继攘,上用一人,而下远之也若将污己,雠之也若不两立,人君孤立,而兴废死生不能自保。盖嬖幸之名立,以禁锢天子之左右,流俗之稗政,夺攘之祸媒也。②夫子业不道,而孝武恩在人心,人未忘也。③“得之于悲壮而不疏不野,大有英雄之气。”
严耀中:宋孝武帝是一个能以自己的政策开辟时代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有着过人的精力和才能的皇帝,他对当时大族*与君权在政治结构中的彼此消长起着关键作用,可以说南朝“寒人掌机要”之形成正是宋孝武帝一系列集权政策所导致的。孝武帝比诸秦皇、汉武、曹操、杨坚等专制君主有着相似的出众才能,既有励精图治的抱负,而又好大喜功,并且残忍,只是没有他们幸运,在历史上保留的是一个很坏的形象。这是因为一则孝武帝虽然凭手中的政权来压抑大族,然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历史却大多是通过操在世家子弟手中的笔才记载下来的,所以对他的怨恨和诅咒的文字不绝于我们眼前;二则沈约的父亲沈璞为刘劭卖命而被宋孝武帝所杀,而他的事迹又有仇家沈约来整理记载,只好听任咒骂,对孝武帝来说,这实在是个悲剧。
3、轶事典故
乱伦争议
宋孝武帝刘骏因在一些史料上留有与生母乱伦的传闻,而使他在历史上的名声一直不太好。最早关于刘骏乱伦的记载,源于北魏的官方史书,魏收所著的《魏书》载“骏淫乱无度,蒸其母路氏,秽污之声,布于欧越。”
但对于《魏书》的记载,历来有争议。《魏书》作为北魏官方正史,以北朝鲜卑族为正统,对南朝帝王极尽诋毁抹黑。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其著作《史通》中,为刘骏辩诬说:“魏收党附北朝,尤苦南国,承其诡妄,重以加诸。遂云马睿出于牛金,刘骏上淫路氏。可谓助桀为虐,幸人之灾。”北宋司马光亦赞同此说。
对此,南齐沈约所著《宋书》指刘骏因常于路太后所居显阳殿中临幸宫女,因停留时间过久,以致民间谣传其间有不可告人之事。但同时也指“宫掖事秘,莫能辨也”,并说刘骏天性好色。由于《宋书》成书于《魏书》前,一向“尤苦南国”的《魏书》可能是为进一步凸显《宋书》指的刘骏天性好色的形象,在具体内容上进一步进行了加工和抹黑。此外,对于《宋书》指刘骏天性好色,也有人认为《宋书》作者沈约的父亲沈璞因曾支持刘劭弑君,而被孝武帝刘骏所杀,为泄杀父之仇,沈约在《宋书》中对刘骏多有咒骂讥嘲的不敬之语,对孝武帝的许多正面事迹一律简写,而对孝武帝身上的帝王大多皆有的一些劣迹则刻意夸大,大书特书。与沈约同时代的萧子显,就曾指出沈约在编著《宋书》中“多载孝武诸亵黩事”。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也说:“沈氏著书,好诬先代,于晋则故造奇说,在宋则多出谤言,前史所载,已讥其谬矣。”(另有人认为《宋书》中对孝武帝颇失公允的评价和不敬之语,可能与宋明帝刘彧上台后,为证明自己一系得位的合法性有关)近代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也认为一些史料记载的“宋、齐两代诸帝之荒荡不经”,“其事令人难信”。近代史学家吕思勉认为《宋书》成书于南齐,其作者沈约身为南齐的史官,可能为了讨好南齐皇帝,同时其父又是孝武帝所杀,因此故意将刘宋自孝武帝开始的皇帝一律抹黑贬低,以证明南齐取代刘宋的合法性。
此外,对于一些史料指刘骏与南郡王刘义宣诸女乱伦,并册封其中一位为殷淑仪之事,同样遭到后世不少史家质疑。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其著作《资治通鉴考异》中,认为殷淑仪为刘义宣之女并无任何江左史料作旁证。同样地,《宋书》与《建康实录》均没有记载殷淑仪是刘义宣之女,更没有记录刘骏与刘义宣诸女乱伦之事。连与刘骏有着杀父之仇,并对刘骏多有讥嘲的沈约都没有在《宋书》记录此事,可见此事应属抹黑讹传。
志欲中兴
刘骏在讨刘劭时,曾在建康城的西南边的新亭修建营垒。后来平定刘劭,即帝位于建康,一时满怀壮志,即位伊始,再次经过建康的西南边的新亭时,心血来潮,遂改建康“新亭”名为“中兴亭”,改新亭一带的“新亭寺”名为“中兴寺”,以表达自己中兴国家的愿望。
亲临审讯
据载,宋孝武帝刘骏对审理邢狱十分关心,他在登位不久就亲临听讼。当时一般皇帝所谓的亲临听讼,不过是在宫殿里摆摆样子,搞搞仪式罢了。可宋孝武帝刘骏却打破常规,经常穿便服到溧阳、永世等建康城以外的县去亲自参加审讯囚犯,以致许多地方县令都不敢怠慢邢狱审讯,唯恐出错,这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是第一个。
聊笑玄谟
大明元年(457年),王玄谟以雍州境内所统“侨郡县无有境土,新旧错乱,租课不时”为由,上表请求土断,整顿侨郡,为此侵犯了很多侨姓的豪强大族的利益。雍州境内的许多侨姓的豪强大族因不愿属籍,于是散发流言,说王玄谟打算*,一时内外舆论沸扬。王玄谟急忙上表孝武帝,向孝武帝解释,告以真相。孝武帝并不相信王玄谟*一事,并派吴喜前去抚慰,告诉王玄谟说:“已经是七十岁的老翁了,谋反想要得到什么呢?你我君臣之间,足可以相互作保。姑且把这当作个笑话看吧,别整天愁眉苦脸了。”王玄谟生性严肃,从没有随随便便开过玩笑,所以,孝武帝就借此事跟他开玩笑。
非常士也
据《南史》记载,元嘉末年,北魏太武帝大举侵宋,当时刘骏镇守彭城,魏军迟迟无法攻克彭城,拓跋焘遂遣尚书李孝伯前往宋军帐营,刘骏命长史张畅与李孝伯交涉,自己却穿上普通士兵的军服,在一旁观视李孝伯。李孝伯在与张畅交涉过程中不时地看着张畅身旁穿着士兵便服的刘骏,等从宋军帐营出来的时候,对身边的随从说:张畅身侧站着的那个风骨魁奇的人,真“非常士也”。
晚年无礼
刘骏晚年奢侈无度,在大明六年(462年),曾经毁掉宋武帝刘裕住过的屋子,在那里兴建了玉烛殿,和手下大臣一起前去观看,旧屋床头上还有一截土墙,墙上挂着麻葛灯笼和麻线蝇拂。侍中袁顗看完,盛赞武帝刘裕节俭朴素的品德。孝武帝没有回答什么,自以为名士派头,瞧不起没文化的祖父刘裕,批评说:“田舍公得此,以为过矣!”(意为“庄稼汉得到这种享受已经是很过分的了”)
4、个人作品
宋孝武帝刘骏诗文造诣相当高,陆时雍评价他的诗文“菁华璀璨,开灵运之先”,王夫之评价刘骏《登作乐山》说:“得之于悲壮而不疏不野,大有英雄之气。”《全宋文》录其文二卷。可见刘骏其实也有内心深处的另一面。《文心雕龙·时序》称“孝武多才,英采云构”。他的乐府诗写得清新自然,有《乐府诗集》、《玉台新咏》、《丁督护歌》等。如《丁督护歌》“闻欢去北征,相送直渎浦。只有泪可出,无复情可吐。”
有人说他开创了帝王写民歌的先河。刘骏的赋今存数篇,如在《伤宣贵妃拟汉武帝李夫人赋》中写道:“流律有终,心情无歇。徙倚云日,徘徊风月。”其情之深,其意之切,足令天下文人折服。可见刘骏其实也有内心深处的另一面。其诗作主要有:
宋孝武帝刘骏诗文造诣相当高,陆时雍评价他的诗文"菁华璀璨,开灵运之先",王夫之评价刘骏《登作乐山》说:"得之于悲壮而不疏不野,大有英雄之气。"《全宋文》录其文二卷。可见刘骏其实也有内心深处的另一面。《文心雕龙·时序》称"孝武多才,英采云构"。他的乐府诗写得清新自然,有《乐府诗集》、《玉台新咏》、《丁督护歌》等。如《丁督护歌》"闻欢去北征,相送直渎浦。只有泪可出,无复情可吐。"
有人说他开创了帝王写民歌的先河。刘骏的赋今存数篇,如在《伤宣贵妃拟汉武帝李夫人赋》中写道:"流律有终,心情无歇。徙倚云日,徘徊风月。"其情之深,其意之切,足令天下文人折服。可见刘骏其实也有内心深处的另一面。
《登作乐山诗》
修路轸孤辔。竦石顿飞辕。遂登千寻首。表裹望丘原。屯烟扰风穴。积水溺云根。
汉潦吐新波。楚山带旧苑。壤草凌故国。拱木秀颓垣。目极情无留。客思空已繁。
《咏史诗》
聂政凭骁气,荆轲擅美风。孤刃骇韩庭,独步震秦宫。
怀音岂若始,捐躯在命终。雄姿列往志,流声固无穷。
《北伐诗》
表里跨原隰,左右御川梁。月羽皎素魄,皇旗赩赤光。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金翠暗无精。思君如日月,回迁昼夜生。
《离合诗》
霏云起兮泛滥。雨霭昏而不消。意气悄以无乐。音尘寂而莫交。
守边境以临敌。寸心厉于戎昭。阁盈图记。门满宾僚。
仲秋始戒。中园初凋。池育秋莲。水灭寒漂。旨归涂以易感。日月逝而难要。
分中心而谁寄。人怀念而必谣。
《游覆舟山诗》
束发好怡衍,弱冠颇流薄。素想终勿倾,聿来果丘壑。
层峰亘天维,旷渚绵地络。逢皋列神苑,遭坛树仙阁。
松墱含青晖,荷源煜彤烁。川界泳游鳞,岩庭响鸣鹤。
《登鲁山诗》
解帆憩通渚,息徒凭椒丘。粤值风景和,升高从远眸。
纪郢穷西路,湘梦极南流。杳哉汉阴永,浩焉江界修。
《济曲阿后湖诗》
宵登毗陵路,旦过云阳郛。平湖旷津济,菰渚迭明芜。
和风翼归采,夕氛晦山嵎。惊澜翻鱼藻,赪霞照桑榆。
《与庐陵王绍别诗》
连岁矜离心,今兹幸良集。信宿穷晨暮,开颜披所戢。
未尽欢娱怀,已伤歧路及。舳舻引江介,飞旌背尔邑。
悄扰徒旅戒,团栾流景入。迟迟分手念,泫泫登路泣。
《幸中兴堂饯江夏王诗》
送行怅川逝,离酌偶岁阴。阴云掩欢绪,*起别心。
《拜衡阳文王义季墓诗》
昧旦凭行轼,濡露及山庭。投步矜履蹈,举目增凄清。
轺路灭归轸,沦闼负重扃。深松朝已雾,幽隧晏未明。
长杨敷晚素,宿草披初青。哀往起沈泉,追爱恸中情。
竹帛凭年远,世范随伏倾。
5、家庭成员
父母
- 父亲:宋文帝刘义隆
- 母亲:昭太后路惠男
后妃
- 文穆皇后王宪嫄
- 陈淑媛
- 阮容华
- 徐昭容
- 何淑仪
- 史昭华
- 殷贵妃
- 何婕妤
- 谢昭容
- 江婕妤
- 史昭仪
- 江美人
- 杨婕妤
- 杜容华,生刘子悦
- 安陆王子绥、庐陵王子舆并出继。
子女
儿子
- 长子前废帝刘子业,母文穆皇后王宪嫄
- 次子豫章王刘子尚,母文穆皇后王宪嫄
- 三子晋安王刘子勋,母陈淑媛
- 四子安陆王刘子绥,母阮容华
- 五子刘子深,母徐昭容,未封,早夭。
- 六子寻阳王刘子房,母何淑仪
- 七子临海王刘子顼,母史昭华
- 八子始平孝敬王刘子鸾,母殷贵妃
- 九子永嘉王刘子仁,母徐昭容
- 十子刘子凤,母何婕妤,未封,早夭。
- 十一子始安王刘子真,母谢昭容
- 十二子刘子玄,母江婕妤,未封,早夭。
- 十三子邵陵王刘子元,母史昭仪
- 十四子齐敬王刘子羽,母殷贵妃
- 十五子刘子衡,母江美人,未封,早夭。
- 十六子淮南王刘子孟,母杨婕妤
- 十七子刘子况,母江婕妤,未封,早夭。
- 十八子南平王刘子产,母徐昭容
- 十九子晋陵孝王刘子云,母殷贵妃
- 二十子刘子文,母殷贵妃,未封,早夭。
- 二十一子庐陵王刘子舆,母杨婕妤
- 二十二子南海哀王刘子师,母殷贵妃
- 二十三子淮阳思王刘子霄,母江婕妤
- 二十四子刘子雍,母谢昭容,未封,早夭。
- 二十五子刘子趋,母何婕妤,未封,被宋明帝所杀。
- 二十六子刘子期,母江美人,未封,被宋明帝所杀。
- 二十七子东平王刘子嗣,母谢昭容
- 二十八子刘子悦,母杜容华,未封,被宋明帝所杀。
女儿
- 山阴公主刘楚玉,母文穆皇后王宪嫄
- 安固公主
- 临汝公主
- 安吉公主
- 临淮公主刘楚佩,母文穆皇后王宪嫄
- 皇女刘楚琇,母文穆皇后王宪嫄
- 康乐公主刘修明,母文穆皇后王宪嫄
- 县公主(被前废帝赐死),母殷贵妃
6、史书记载
《宋书·卷六·本纪第六》
《南史·卷二·宋本纪中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