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悟
李悟,本名李寮,唐宪宗之子。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封为文安郡王,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进封绛王。
中文名:李悟
别名:李寮
国籍:中国(唐朝)
民族:汉
逝世日期:826年(宝历二年)
职业:文安郡王、绛王
主要成就:任代理监国
父亲:唐宪宗
1、绛王李悟
绛王李悟(?—826年),本名李寮,唐宪宗李纯第六子,母不详。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封文安郡王。元和元年(806年),进封绛王。七年,改名李悟。宝历二年十二月八日,刘克明与苏佐明等共同谋害死十八岁的唐敬宗李湛。后苏佐明等矫制,让唐敬宗的叔叔绛王李悟代理监国。枢密使王守澄、中尉梁守谦率禁军讨伐刘克明和苏佐明,诛杀绛王李悟,拥立唐文宗李昂登基为帝。
长子李洙,太和八年,封新安郡王。第二子李滂,封高平郡王。一女封寿安公主,开成(837年)二年,唐文宗下诏,寿安公主下嫁成德军节度使王元逵。
2、相关史料
《旧唐书卷十七上本纪第十七上》
李昂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讳昂,穆宗第二子,母曰贞献皇后萧氏。元和四年十月十日生。;长庆元年封江王。初名涵(李涵)。宝历二年十二月八日,敬宗遇害,贼苏佐明等矫制立绛王勾当军国事。枢密使王守澄、中尉梁守谦率禁军讨贼,诛绛王,迎上于江邸。癸卯,见宰臣于阁内,下教处分军国事。甲辰,僧惟真、齐贤、正简,道士赵归真,并配流岭南,击球军将于登等六人令本军处置。宰臣百僚三上表劝进。乙巳,即位于宣政殿。丙午,上赴西宫成服。丁未,宰臣百僚上表请听政,三表,许之。道士纪处玄、杨冲虚,伎术人李元戢、王信等,并配流岭南。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绛王悟,本名寮,宪宗第六子也。贞元二十一年,封文安郡王。元和元年,进封绛王。七年,改今名。宝历二年冬遇害。
长子李洙,太和八年,封新安郡王。第二子李滂,封高平郡王。
《新唐书卷八十二列传第七》
绛王悟,始王文安,进王。敬宗崩,苏佐明等矫诏以王领军国事。王守澄等立文宗,王见杀。二子:洙王新安,滂高平。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元逵,其次子也。识礼法,岁时贡献如职。帝悦,诏尚绛王悟女寿安公主。
元逵遣人纳聘阙下,进千盘食、良马、主妆泽奁具、奴婢,议者嘉其恭。其后刘稹叛,武宗(唐武宗)诏元逵为北面招讨使。诏下,即日师引道,拔宣务壁,破援军尧山,攻邢州降之,累迁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稹平,加兼太子太师,封太原郡公,食实封户二百,进至兼太傅。大中八年死,年四十三,赠太师,谥曰忠。
子绍鼎(王绍鼎)袭,字嗣先,累擢检校尚书左仆射。其为人淫湎自放,性暴,厚裒敛,升楼弹射路人以为乐。众忿其虐,欲逐之。会病死,赠司空。
3、相关报道
关中唐十八帝陵:一部唐史的活化石
据凤凰资讯2016年5月26日报道,走过一座座帝陵,如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年轮,历史沧桑巨变让千年后的我们从中领悟到厚重的历史文化精髓。
“江南才子山东将,陕西黄土埋皇上”,陕西是帝陵之乡,关中地区就有70余座帝陵,这个被称作“东方帝王谷”的地方埋葬着周秦汉唐等多个朝代的帝王。近日,人民网记者走访了分布在陕西关中地区唐长安(今西安)周边的唐朝十八位皇帝的陵墓。
唐朝公元618年由唐高祖李渊建国,公元907年灭亡,历经289年。共有21名帝王20座帝陵,除唐末两帝昭宗李晔的和陵和哀帝李柷的温陵分别在河南偃师和山东菏泽外,其余都葬在长安以北的塬上。唐代帝陵依山为陵,气势雄伟,呈扇形环绕在京都长安周围。
唐十八陵分布长安以北六县:三原县的唐高祖李渊献陵、唐敬宗李湛庄陵、唐武宗李炎端陵;礼泉县的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唐肃宗李亨建陵;乾县的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乾陵、唐僖宗李儇靖陵;泾阳县的唐宣宗李忱贞陵、唐德宗李适崇陵;富平县的唐中宗李显定陵、唐懿宗李忱简陵、唐代宗李豫元陵、唐文宗李昂章陵、唐顺宗李诵丰陵;蒲城县的唐睿宗李旦桥陵、唐玄宗李隆基泰陵、唐宪宗李纯景陵和唐穆宗李恒光陵。
【唐高祖李渊献陵】
献陵地处陕西省三原县永合村,是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陵寝。公元635年李渊驾崩,葬于献陵。唐太宗李世民依东汉光武帝原陵之规格修筑了献陵,献陵修建之初没有陵邑,分为内、外二城,坐北朝南,封土为陵,陵区范围地跨三原、富平两县,规模宏大壮观。是唐十八陵中距离京城长安最近的帝陵之一,现存陪葬墓67座。献陵石刻具有浓郁的初唐艺术风格,是研究唐代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现存石虎硕大威武,高近2米,四肢强健有力,形象栩栩如生。
李渊出身官宦之家,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北周时被封为唐国公,父亲为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母亲独孤氏与隋文帝独孤皇后是姊妹。李渊7岁即袭祖上爵位唐国公,曾任隋朝谯、陇、岐三州刺史,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后又任太原留守,屡战突厥,战功卓著。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渊趁机攻入长安,拥立隋炀帝孙杨侑为恭帝,执掌朝政。公元618年隋恭帝*禅位于李渊,李渊即皇帝位于长安,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在位9年。武德末年,由于没有妥善处理好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致使统治集团内部争斗加剧,最终导致“玄武门之变”发生,李渊*传位于次子李世民,自称太上皇。
【唐太宗李世民昭陵】
唐太宗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东北的九嵕山上,昭陵陵园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200余座,主要有长孙无忌、程咬金、魏征、房玄龄、李靖、尉迟敬德、韦贵妃等墓。被誉为“天下名陵”,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昭陵依九嵕山峰,凿山建陵,开创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
唐太宗李世民是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乾陵】
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梁山上,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气势雄伟壮观。乾陵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多少人为了留名,费尽心机自己树碑立传。而在乾陵有武则天为自己立下的一块无字碑,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死后并未留下墓志铭,用无字的空白留给后人去评述,功过是非留给历史去填补。
【唐中宗李显定陵】
定陵位于陕西富平县凤凰山上,据记载,陵区石刻造型高大雄伟,艺术精湛。和乾陵等陵的石刻群一样,是唐代艺术宝库中的精华。可惜多已无存,经战乱及附近居民盗石材凿器,陵园及四门石刻几乎被洗劫一空。石狮、石马都残破不堪。
唐中宗李显是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05年2月20日是神龙元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发动兵变,逼迫女帝武则天退位,复国号为唐,武周朝终结,史称神龙政变。
【唐睿宗李旦桥陵】
位于陕西蒲城县北丰山的桥陵是唐睿宗李旦之墓,桥陵以山为冢,在山腹开凿地下宫殿,在地面上绕山筑城,四面各开一门,陵园周长约13公里,因建于开元盛世,各种设施十分崇厚,现存的石华表、石鸵鸟、石马、石人、石狮等依然眉目清晰,生动自然。石雕排列成行,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堪称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览馆,被誉为“中国最恢宏的十大帝王陵墓”,反映了盛唐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
李旦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第四子,唐玄宗李隆基的父亲,先后两次登基,在位八年,虽无建树,但能洞察形势,在险恶的政治斗争中激流勇退,三让天下,成就了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和唐明皇,为唐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唐玄宗李隆基泰陵】
地处陕西省蒲城县东北金粟山,是关中唐十八陵最东边的一座皇陵、泰陵以山为陵,山腹中建造墓室,四周绕陵筑墙。这里长眠着曾经励精图治赢得开元盛世的唐朝第六代皇帝李隆基。泰陵规模浩大,陵内封地方圆达38公里,设置分内外两城,布局酷似京师长安。现存石刻华表、天马、鸵鸟、石翁仲、石狮等刻工细腻,形象逼真,线条流畅。
李隆基是唐睿宗的第三个儿子,在除去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政治对手之后,公元712年李隆基登基即位,唐玄宗在执政初期励精图治、大刀阔斧地进行政治改革开创了中国封建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开元盛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唐肃宗李亨建陵】
建陵位于礼泉县北12公里的武将山上,陵区因山而筑,封域20公里。建陵营造于战乱末年,即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历时十一个月,建制仍依前朝,其规模相当宏伟。因沿山沟壑纵横,交通不便,游人较少,为现存唐关中十八陵中保存陵饰石刻最多、最完整、雕凿最细腻的一座唐陵。目前建陵陵区现存石刻约30余件。
安史之乱发生之后,李亨在兴平马嵬驿与与唐玄宗分道而行,在灵武即位。李亨在位六年,其在位期间主要功绩就是任命郭子仪等人平定安史之乱。公元757年郭子仪率军收复长安和洛阳,取得战略反攻的重大胜利。但由于唐肃宗本人缺乏军事才能、错误估计形势,轻信谗言、猜忌郭子仪等,将军政大权交给鱼朝恩、李辅国等人,坐失良机,致使战争进入持久状态。肃宗晚年,过度宠信宦官李辅国和张皇后,纵容他们干预朝政。公元762年唐玄宗去世,唐肃宗悲伤患病,因李辅国和张皇后矛盾致使李辅国带兵入宫,肃宗惊吓致死。
【唐代宗李豫元陵】
李悟
位于陕西省富平县的西北的檀山,依山而筑。元陵陵区周长二十多公里。东北距唐文宗章陵3公里,东南距唐中宗定陵5.5公里。元陵陵寝建制已经大不如先帝,反映了唐朝的政治、经济每况日下的状况。元陵陵园的石刻与唐肃宗建陵相同,制造也比较粗疏。目前元陵所存遗迹较少,石刻仅存十余件,且多残毁。
唐代宗李豫系肃宗长子在位17年。马嵬驿兵变之后随父肃宗李亨北上灵武,肃宗即位后任命李豫为兵马元帅,统帅郭子仪等诸将与叛军作战,收复两京。肃宗被吓死后,李辅国拥立李豫为皇帝,是为代宗。代宗即位后朝政大权掌握在李辅国手中。代宗李豫在面对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吐蕃入侵、回纥勒索等棘手问题无能为力,便一心向佛,倡导佛教,希望从佛教中得到解脱。
【唐德宗李适崇陵】
唐崇陵位于陕西泾阳县安吴镇蒙家沟村北的嵯峨山,陵园范围横跨泾阳、三原两县。崇陵依山为陵,玄宫所在山峰,在嵯峨山主峰东边,海拔955米。陵园依山势构筑夯土城垣,东西长,南北窄,平面呈不规则矩形,内城平面面积约424万平方米。城垣四面各辟一门,以四神命名。东西二神门相距2500米,南北二神门相距1670米。
崇陵神道自南而北依次排列华表、翼马、鸵鸟、仗马、翁仲及清代陕西巡抚毕沅书“唐德宗皇帝之陵”碑等36件石刻造像。崇陵的石刻虽大多遭破坏,但大部分仍存,十分雄伟壮观,堪称唐陵石刻文物之佳品。
唐德宗李适为代宗长子,公元779年即位,在位26年。即位后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废除租庸调制实行两税法。在赋税改革的同时,唐德宗试图削弱藩镇力量,加强*集权,由于措置失宜引发*,唐德宗连续奔逃,史称"奉天之难"(又称二帝四王之乱)是晚唐败落的标志事件之一。奉天之难后,唐德宗开始对藩镇采取姑息迁就的政策。
【唐顺宗李诵丰陵】
位于陕西省富平县东北20公里的虎头山上,海拔851米,园区依山而筑,封域20公里。丰陵制度略如崇陵,如今陵园遗迹所存无几,石刻仅余几件。顺宗丰陵是在德宗崇陵竣工2个月之后开始修建了,在间隔如此短的时间内修建规模如此大的两座帝陵实属不易。
唐顺宗系德宗李适长子,公元780年为被立为皇太子。公元805年正月带病即位。顺宗对肃宗以来形成的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以及其他弊政颇为不满。执政后重用王叔文等人进行改革。王叔文与刘禹锡、王伾、柳宗元等人进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由于改革触犯宦官和藩镇的利益,迫于宦官和藩镇*的压力顺宗因身体中风等原因*退位,在位一年。
【唐宪宗李纯景陵】
景陵位于蒲城县城西北7公里的金帜山上,景陵因金帜山主峰而筑,坐北朝南,封域20公里。据史料记载,宪宗驾崩后,其子穆宗即位,以宰相令狐楚为山陵使开始在金帜山上为唐宪宗修建景陵。金帜山为青石结构,开凿地宫难度较大,但是整个陵园修建工程仅用四个多月时间。
唐宪宗为顺宗长子,其在位十五年期间,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是大唐后期一位比较有作为的中兴皇帝,开创了大唐的“元和中兴”。但是宪宗在取得成绩之后,开始虔诚信佛,佛教*有所发展。此外,宪宗也开始轻信方士,追求长生不老的“仙丹”,结果造成性情变化无常,引起宦官不满,最终被宦官所杀。
【唐穆宗李恒光陵】
李恒是唐宪宗的第三个儿子。穆宗即位时,“元和中兴”的成果已经荡然无存,社会问题日益突出,藩镇割据、朋党之争、边境少数民族入侵等问题困扰着日暮西山的大唐王朝。即位初期,穆宗试图有所作为,长庆元年在大昭寺与吐蕃结盟,树立“唐蕃会盟碑”,任命韩愈为京兆尹,有效地治理了帝国的局部地区。执政不久后,由于对社会问题深感无能为力,穆宗开始纵情声色犬马,因打马球受惊吓而意志消沉,因追求长生不老食丹药而亡。
【唐敬宗李湛庄陵】
唐敬宗庄陵,位于陕西省三原县东北十五公里陵前乡柴家窑村东250米。庄陵陵墓堆土而成,东南距端陵5公里,北距简陵21公里。目前,陵区石刻20余件,多已残破。
敬宗李湛为穆宗李恒长子,十六岁即位,在位期间,唐帝国内部的朋党之争和宦官专权十分严重,朝政实际掌握在宦官和朝政手中。敬宗整日游宴无度,荒于国政,宠信宦官,贪图安逸,击球玩乐,留恋女色,不问朝政。还迷信道士,企图长生不老。曾派宦官往湖南、江南等地采药;派道人杜景先往淮南、岭南等州求访异人,甚至还在内宫修山建观,专门供奉20多人讲解道术。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敬宗夜猎还宫,入室更衣,就在这时,殿上蜡烛忽然熄灭,在黑暗之中,这位年仅18岁的皇帝被刘克明等人合谋杀死于内室,终年18岁,葬庄陵。
【唐文宗李昂章陵】
章陵位于陕西富平县城西北15.3公里的雷村乡与齐村乡交界处的天乳山之阳,如今章陵陵园破坏严重,石刻已丧失殆尽。唐文宗李昂是穆宗第二个儿子。刘克明杀死敬宗后,伪造遗诏,威胁绛王李悟入宫为帝。两天之后,宦官杀死李悟,将18岁的李涵推上帝位,改名为李昂。文宗即位时,宦官不仅掌握了军队更能废立皇帝,左右朝政。文宗从下层官僚中提拔官员利用党争逐渐铲除宦官。无奈在铲除宦官仇士良时,失败引发“甘露之变”导致文宗被软禁,最终抑郁成疾病亡。
【唐武宗李炎端陵】
唐武宗端陵位于陕西省三原县东北17公里徐木塬桃沟村北。为封土陵,因而工程量较大。园区现存石刻20余件,石刻保存尚好,具有比较强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武宗即位之后,比较注重维护皇权,即位之初采用仇士良建议,杀死了文宗所立的太子李成美,又回过头来杀死仇士良。任用李德裕为宰相整顿朝纲。限制藩镇*,平叛藩镇*。抗击回鹘侵扰,裁撤冗官。武宗执政期间施行了灭佛运动,没收寺院土地十万顷,扩大了*税源,使得唐帝国出现了新的转机。武宗后期,由于迷信道教,喜食丹药,生活上纵情声色、荒淫无度,致使身体逐渐虚弱,会昌六年二月二十三日病死于大明宫,终年33岁。
【唐宣宗李忱贞陵】
贞陵位于咸阳城北50公里处泾阳县白王乡崔黄村的仲山之上,陵区跨泾阳、淳化两县。贞陵石刻保存较多且比较精美。
贞陵位于咸阳城北50公里处泾阳县白王乡崔黄村的仲山之上,陵区跨泾阳、淳化两县。贞陵石刻保存较多且比较精美。
唐宣宗李忱为唐宪宗十三子。武宗病死后,宦官马元贽将其迎入宫,立为皇太叔,勾结军国政事,翌日继承皇位。宣宗即位后一反武宗做法,下令兴复佛教。贬李德裕,恢复武宗时淘汰的冗官,抓住吐蕃、回鹘衰落的契机,收复包括河西在内的大片失地。宣宗未能抓住有利时机推动大唐重新崛起而是加重剥削激化社会矛盾引发多地兵变。宣宗后期听信方士建言,服用金石,最终病死,时年五十岁。
【唐懿宗李漼简陵】
简陵位于富平县西北三十公里长青乡虎头山,懿宗的陵寝就在主峰下。简陵修建时由于农民起义已经开始,唐朝进入混乱时期,因而园陵修建相对比较粗糙,目前陵区仅存石刻十余件。
李漼为唐宣宗长子,在位14年。宣宗本欲立三子李滋为太子但遗诏尚未写好便病死了。宦官将宣宗长子李温迎入宫中,改名李漼。李漼在位时唐朝处于晚期,社会矛盾尖锐。但是懿宗只图享乐,不思变革,生活奢华。据史料记载懿宗每月都要举行十几次大宴,外出游玩随从人员多达十万余人。由于懿宗荒淫无度、巧取豪夺,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引发了浙东、徐泗等级农民起义,从而拉开了唐农民起义的序幕。公元873年,唐懿宗病死于长安城,终年41岁。
【唐僖宗李儇靖陵】
唐僖宗李儇的靖陵位于咸阳市乾县铁佛乡南陵村,为封土陵,目前陵区残存华表、石狮、牵马人十余件,除华表外其余大多已经残损。
唐僖宗李儇为唐懿宗第五子,12岁即位,为唐代即位年龄最小的皇帝。唐僖宗即位后朝政由宦官田令孜操纵。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王仙芝和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爆发,公元880年黄巢攻破长安城,唐僖宗逃往成都,一年之后僖宗组织官兵收复长安并将黄巢起义镇压下去。公元885年唐僖宗回到长安又遇秦宗权*。同年十二月李克用进逼长安,宦官田令孜挟僖宗逃往凤翔,次年二月又还长安,几次奔波唐僖宗身心憔悴,于公元888年死于长安城武德殿,终年27岁。
走过一座座帝陵,如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在帝陵的神道碑前驻足,唐十八陵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地面建筑虽然已经荡然无存,但现存的华表、石刻依然屹立田间,仍以帝陵气势恢宏的姿态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唐十八陵见证着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昌盛唐帝国的兴衰,这一座座帝陵是当代人们了解唐帝国的一扇窗户,是一部唐史的活化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