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亮
李大亮,唐初的将领。唐朝开国功臣,陕西泾阳人。为人忠诚谨厚,外表看起来好像不太会说话,但内心个性刚正义烈,不能要求他去做他认为不正义的事,对皇帝争论是非,都不会转弯屈服。甚至妻子儿女都没见过他怠惰的样子,对兄嫂更是以礼相待,闻名于世。他地位通达显赫,但居住的地方狭小简陋。知恩图报!
1、人物介绍
李大亮
贞观年间,历任交州都督、凉州都督、西北道安抚大使、剑南道巡省大使、左卫大将军、工部尚书,晋封武阳县公。贞观八年(634年),领兵击败吐谷浑。贞观十五年(641年)击败薛延陀番将,受封行军总管。李大亮从金州总管晋升到行军总管,对唐朝初年稳定政局贡献极多。唐太宗征讨高句丽,留李大亮协助房玄龄驻守长安,不久去世,年五十九,家无余资,甚是清贫,太宗恸哭不已。追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号懿,陪葬昭陵。
2、人物生平
《贞观之治》中的李大亮形象
李大亮的先祖本是陇西狄道人,世代为当地有名的大姓。是北魏度支尚书李琰之的曾孙,北魏南岐州刺史李纲的孙子,隋朝朔州总管、武阳郡公李充节的儿子。李大亮本人于公元586年(开皇六年)出生,他从小就具有文武才略。隋朝末年,李大亮在庞玉的行营任兵曹。
公元617年(大业十三年),当瓦岗军李密进攻东都时,庞玉的军队被李密军打败,包括李大亮在内许多人被俘虏。李密的大将张弼见到李大亮“异之”,于是,张弼把与李大亮一起俘获的一百多人全部就地斩杀,而唯独留下李大亮不杀。在与李大亮长谈之后,两人成为至交,留在幕下。
土门县令
李渊起兵进占长安,建立唐朝以后,李大亮投奔了唐朝。
公元618年(武德元年),唐高祖授他为土门县令。当时,正赶上当地闹饥荒,县境出现许多盗贼。作为县令的李大亮对逃荒的老百姓,“招亡散,抚贫瘠”,甚至卖了自己乘坐的马,帮助百姓,劝大家垦田,当年该县粮食果然丰收,他又出击平息了盗贼,秦王李世民到北境巡视时,下书奖劳,赐马五乘(有说一匹),帛五十段。
后来,突厥又来进犯,李大亮考虑自己一个小小的县城没有力量相拒,于是,他大胆地单骑出城赴敌营,说服其豪帅,突厥兵感服,李大亮又杀掉自己的马与之宴乐,自己徒步返回土门,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唐高祖特别高兴,升任李大亮为金州总管府司马。后又奉命出兵荆襄一带,当时,割据*王世充派其兄之子王弘烈占据襄阳,唐高祖下诏李大亮前去安抚樊、邓。李大亮率军进击,下十余城,高祖下书安勉,升李大亮为安州刺史。在出使广州巴东至九江时,遇上辅公祏反叛,李大亮设计生擒其将张善安,又被升为越州都督。在越州,曾写书百卷,调任后,他都留给越州都督署。
李世民画像
公元627年(贞观元年),唐太宗任命李大亮为交州都督,封他为武阳县男。后召回京城封为太府卿。之后,又任命其为凉州都督,在任期间,李大亮以惠政闻。有一次太宗派遣台使者去凉州,看见李大亮有一只名鹰,这位台使就让他献给皇帝。
李大亮秘密向唐太宗奏道:“陛下谢绝打猎已经很久了,而使者要猎鹰,如果是您的意思,我照办;如果是使者擅自要求,我认为是使者不称职。”唐太宗回书称赞李大亮:“有臣子如此,朕还有什么忧虑的呢?
”于是赐胡酒一瓶,并赐荀悦《汉记》一部。
当时,东突厥被攻灭,唐太宗就想安抚各地的胡人,投降的各部,每人赐一领袍、五匹帛,首领授予将军、中郎将官职,位列五品官职的有百人。又把投降的胡人安置在黄河以南。太宗下令任命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出使安抚大度设、拓设、泥熟特勒及七姓种落未归附的部族,在碛口准备好粮食救济他们度过饥荒。李大亮上书说:“我听说想安抚远方的人一定要从安抚近旁的人开始。中原是天下这棵大树的根,各地的胡人是枝叶。损害根本,优待枝叶,来求得国家安定,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况。我认为那些自愿请求归附的部族,应该牵制利用他们,让他们留守塞外,敬畏您的威望,感怀您的恩德,永远做守卫国家的边臣。黄河以西的大片地区,多年来被胡人困扰,州县萧条,加上因为隋末的动乱,财力损耗得厉害。臣的愚见是停下安抚未归附的部族的工作,减少劳役,使边地的百姓能从事农业生产,这才是有利于国家的事。”太宗接受了他的建议。
总管灵州
公元634年(贞观八年)李大亮被任命为剑南道巡省大使。同年十二月,吐谷浑侵犯凉州,唐太宗命尚书右仆射李靖为西海道大总管,统帅凉州都督李大亮等五位行军总管,各率军出击吐谷浑。李大亮与李靖都出北路,“涉青海,观河源”,与吐谷浑战于蜀浑山,大败吐谷浑,俘获其名王二十人,斩杀数千,并获杂畜二十万。其首领伏允逃走,其妻被唐军俘虏。吐谷浑的侵扰被平息,另以该部慕容顺为西平郡王。但是,唐太宗怕慕容顺不能服众,于是,还派李大亮率数千兵为之声援。此次战争之后,李大亮被晋爵为武阳县公,拜右卫大将军。
公元641年(贞观十五年)冬十月,北方的薛延陀以同罗、仆骨、回纥、靺鞨二十万之众(一说八万),渡过大漠,屯兵白道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大举南下。唐太宗任命营州都督张俭统所部压薛延陀东境;任命兵部尚书李勣为朔州道行军总管统兵六万、骑千二百,屯羽方;任命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治回乐县,今宁夏吴忠市境内)道行军总管统兵四万、骑五千,屯灵武,分道以御薛延陀。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晋王李治被立为皇太子,李大亮兼任太子右卫率,又兼工部尚书,身兼三职,宿卫两宫。每次到李大亮值勤时,常常不脱衣帽只是坐着打盹。太宗慰劳他时说:“有你在,我能睡个安稳觉。”因为张弼曾经让他免去一死,到他显贵时,总想着如何报答张弼。当时张弼担任将作丞,躲避不见大亮,大亮找不到张弼。有一天,大亮在路上认出了张弼,就拉着张弼哭起来。把自家的财产全都推让给张弼,张弼拒不接受。大亮就对太宗说:“我能够侍奉陛下您,全是张弼的力量啊,我愿意把自己的官职爵位全让给张弼。”唐太宗因此升任张弼为中郎将、代州都督。世人都称赞大亮能知恩图报,而且赞扬张弼能够不夸耀自己。
大将逝世
公元644年(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御驾到洛阳时,下诏李大亮为房玄龄副手,房玄龄对李大亮非常称赞,他对太宗说:“李大亮有王陵、周勃的气节,可以将大事托付给他。”这一年,唐太宗正准备征高丽,当时,李大亮患病,唐太宗前往探视,亲自给李大亮药物,十分关怀。临终前,李大亮还上表给唐太宗,苦谏唐太宗不要再进行远征高句丽的战争了,希望他重点把“京师宗庙所在”的关中经营好。但是,唐太宗没有采纳。李大亮不久就去世了,终年五十九岁。为他穿衣入棺时,家里拿不出珠玉给他含在嘴里,只能在棺中放了五斛米、三十端布。太宗悲痛大哭,赐予他谥号懿,并赐他在昭陵陪葬。
3、性格特征
李大亮品德高尚、为官清廉,早在唐初平辅公祏的战争中,李大亮因为战功,唐高祖特赐给他奴婢一百人,李大亮却把他们全部都释放了。高祖知道以后,对他特别表示赞赏,重新赐给他“俚俾”二十人。后来破吐谷浑再赐奴婢一百二十口,李大亮全都给了亲戚。他还帮助宗族无后者葬亲人三十多人。他死后,原来他养育的孤姓为他送葬如所亲者达十余人。李大亮去世,将要入殓时,他的家中却“无珠玉为含”。
4、历史评价
李世民:“以卿兼资文武,志怀贞确,故委籓牧,当兹重寄。比在州镇,声绩远彰,念此忠勤,无忘寤寐。”“卿立志方直,竭节至公,处职当官,每副所委,方大任使,以申重寄。”“有臣如此,朕何忧!”
房玄龄:“有王陵、周勃节,可倚大事。”
吴兢:“太宗皇帝好悦至言,时有魏徵、王珪、虞世南、李大亮、岑文本、刘洎、马周、褚遂良、杜正伦、高季辅,咸以切谏,引居要职。”
曾巩:“当房、杜之时,所与共事则长孙无忌、岑文本,主谏诤则魏郑公、王珪,振纲维则戴胄、刘洎,持宪法则张元素、孙伏伽,用兵征伐则李勣、李靖,长民守土则李大亮。其余为卿大夫,各任其事,则马周、温彦博、杜正伦、张行成、李纲、虞世南、褚遂良之徒,不可胜数。”
《旧唐书》:“大亮文武兼才,贞确成性。卖马劝农,是为政也;投身谕贼,略也;放奴婢从良者,仁也;因鹰谏猎,临终上表,忠也;论伊吾之众,智也;葬五叶无后,报张弼恩,义也;侍兄嫂如父母,孝也;不死妇人之手,礼也;无珠玉为唅,廉也。房玄龄云,大亮有王陵、周勃之节,名下无虚士矣!迥秀谄事权幸,爰至台司,余不足观,清风替矣。”赞曰:“大亮才德,陵、勃名随。迥秀托附,实污台司。”
《新唐书》:“大亮性忠谨,外若不能言,而内刚烈,不可干非其义。对天子争是非,无回挠。至妻子未始见惰容,事兄嫂以礼闻。位通显,居陋狭甚。在越州写书数百卷,及去,留都督署。”
5、家族成员
长辈
曾祖父:李琰之
祖父:李纲,北魏南岐州刺史
父:李充节,隋朝朔州总管、武阳郡公
后辈
子:李奉诫,湖州安吉县令。
孙:李如璧,监察侍御史,因直言被谪为硖州宜都县尉。
曾孙:李强友,字刚克,为处士,兄弟八人。开元七年五月十七日卒
6、历史传说
李大亮是一个文武双全的武将,就是*台南,供奉的五府王爷,李大亮是京兆泾阳人士,文武双全,与其结拜兄弟:池梦彪,吴孝宽,朱叔裕,范承业之中,李大亮为大哥,五人辅助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李大亮不但忠君爱国、体恤百姓,也赋有君在臣在、君亡臣亡的伟大情操,随着唐高祖李渊驾崩后,李大亮则追随唐高祖于黄泉之下。
玉皇大帝得知李大亮一事,他被如此伟大的爱君爱国情操所感动,敕封李大亮为代天巡狩,驻守人间,拥坐王船,巡狩四方,以驱疫除瘟,圣称为大王李府千岁,四月二十六日为他的圣诞千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