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艾劳会战

科普小知识2021-10-17 20:10:47
...

艾劳会战也翻译成埃劳战役,是拿破仑战争时期一次重要的战役,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与第四次反法同盟作战,深入东普鲁士,和莱昂蒂·莱昂蒂耶维奇·本尼格森指挥的俄军在艾劳进行会战,在会战中,双方都展现了难以置信的英勇。法军还上演了拿破仑战争中最壮观的一次骑兵方阵大冲锋,但还是被俄军正面击退。这次不分胜败的战役是拿破仑流血最多的战役之一。

名称:艾劳战役

地点:艾劳村

时间:1807年2月8日

参战方:法军,俄普联军

结果:双方均损失惨重,未取得决定性战果

参战方兵力:法军4.5万人,俄普联军6.7万人

参战方兵力:俄普联军6.7万人

伤亡情况:法军2.5万人俄普联军2万人

主要指挥官:拿破仑,本尼格森

战役总评:惨烈的一场大*,无果而终

别名:埃劳战役

1、背景

1806年10月,拿破仑率法军在耶拿战役中击溃普鲁士王国军队主力,在占领柏林后继续向东推进,与援助普鲁士的俄国军队相遇。1807年1月,本尼格森率领约7万俄军和8000普鲁士军队从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出发,进攻米歇尔·内伊和贝尔纳多特率领的法军,而拿破仑也调集约7万军队希望抄袭俄军后路。本尼格森得知法军动向后,返军艾劳,迎战法军。

2月7日,巴格拉季昂率领的俄军后卫部队同法军相遇,成功阻击了法军的进攻,使得俄军主力得以占领普鲁士-埃劳城北高地,从容设立坚固阵地。次日两军决战,法军达武部冲击俄军左翼、奥热罗部冲击俄军*、苏尔特部则对俄军右翼进行牵制进攻。战役打响后,奥热罗部受到俄军密集炮火攻击,损失惨重,拿破仑投入缪拉骑兵部队加以支援方才使其免于失败。达武在战斗初期取得一定进展,但俄军右翼对左翼进行了及时的支援,击退了法军进攻,当晚战斗结束,双方伤亡惨重,但均没有取得决定性的战果。


艾劳战役地图

2、战役全程

第四次反法同盟

这场战斗的缘由还要追溯更早的战事。1806年前,普鲁士王国在大部分时间内对大革命后建立的法兰西*和帝国采取和解政策。但随着法国*在欧洲的扩展,主战派逐渐得势。在1805年组成的第三次反法同盟中,法国的两个死敌——奥地利和俄罗斯企图拉普鲁士入伙。不料,普鲁士尚未完成军队的动员工作,拿破仑已于1805年12月2日取得了著名的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从而彻底粉碎了这次反法联盟。见风使舵的普鲁士立即同法国讲和,还乘机占领了德意志北部的汉诺威,法国早些时候刚刚占领了这块英王的世袭领地。这使得法普两个继续维持友好关系难以为继。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拿破仑正在急剧地改变着欧洲的政治版图,他终结了神圣罗马帝国(长期由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成员充当皇帝)这个已经维系千年的松散政治实体。取而代之的是“莱茵联邦”,是由德意志西部诸小邦组成的联合体,受法国控制。这无疑是法国对德意志内政的严重干涉。法国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不断东扩,对德意志两大邦国——奥地利和普鲁士形成严重威胁,拿破仑随后又严令普鲁士将汉诺威归还英国。这令普鲁士实在难以容忍,只有诉诸战争。1806年9月,以俄普为中心、由英国提供经费的第四次反法同盟最终形成。随后,普鲁士向法国宣战。而俄国却依仗广阔的领土和充足的人力,答应全力援助普鲁士。不幸的是,普鲁士没有等到俄国援军的到来就在耶拿-奥尔施泰特之战战败。

虽然普鲁士在短时间内战败,但是俄军却在边境城堡基地中集结待发。随后,拿破仑希望以一次决定性的胜利来结束战争的想法也没能达成,只好令大军先宿营过冬。他花费了大量时间试图改善自己部队的后勤状况,为每个军都划定征集粮秣和补给品的区域,但这项安排却会使法军遍布波兰全境,从而削弱了全军的战斗力。拿破仑试图重整他的军队,为来年春天的战争做准备,但俄国人不想给他喘息之机。1807年1月中旬,俄军已开始进行战术移动。在艾劳进行的一场冬季大战就要开始。

俄军突击

当时,战区南界是维斯杜拉河、纳累夫河和布格河的交汇处。1806年底的零星战斗大多发生在这一区域,因此双方都在此集结大量兵力。西界是南北流向的维斯杜拉河,它屏障着法军一直向西的交通线。在更远的北面,一支普鲁士部队正在坚守但泽,他们已被法军团团包围。东面的约翰尼斯堡森林和一系列湖泊则构成了战区的东界。东北面是柯尼斯堡,它是普俄军队的重要基地和供应中心。

1807年1月8日,本尼格森将军从陆军元帅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卡缅斯基手中接过了指挥权。本尼格森在俄罗斯帝国此前对波兰、土耳其和波斯等邻国发动的战争中表现优异,因而在俄军中声望较高。他手头共有大约11.5万人,其中10万为俄国人,其余是莱斯托克将军指挥的普军。本尼格森的作战计划是在其前任布克斯格夫登侯爵协助下制订的,主要内容是离开华沙地区北进,在法军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并发起奇袭。为达到这个目的,他把全军分为两部分:在正面的华沙前线,他只留艾森将军的约1.8万兵力进行牵制并掩护主力侧翼;他亲自率领近9万之众的主力担负突袭任务。在两支部队中间,还有支约8000人的小部队负责保持两军的联系。


莱昂蒂·莱昂蒂耶维奇·本尼格森

俄军计划的第一阶段实施得非常顺利。本尼格森以约翰尼斯堡森林和斯伯尔林格湖作掩护,成功避开了法军巡逻骑兵的侦察。1月18日抵达预定的反攻阵地。他已经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法军对敌方主力部队的调动浑然不觉。随后,他准备引兵迅速西进,以实现以下目标:摧毁贝尔纳多特元帅的法国第1军;解除但泽之围,或夺取维斯杜拉河下游的各渡口;取得更好的粮秣补给地,以度过冬天剩下的时间;保卫柯尼斯堡这座仍在他的普鲁士盟军手中的唯一的大城市;巩固他对军队的控制一一作为一名新指挥官,他急于有所作为,并以此证明自己是称职的。

法军反击

拿破仑方面的部队由于1806年秋天作战的消耗,各部兵员都不充足。可投入战斗的兵力总计在10-11万之间。因此,他在兵力数量上略占优势,但不是压倒性的。

第一场小战发生于1月19日的斯希派拜尔。米歇尔·内伊手下的一支骑兵遭到俄军进攻,在遭受轻微损失后被赶跑了。本尼格森率军继续前进,于21日与莱斯托克的普军会合。但在随后的两整天中,他却按兵不动。他为何如此处置,一直是兵家争论的话题,但此举毫无疑问是个错误。不可否认,已在冬季的冰天雪地中跋涉两周之久的俄军的确需要休整,但俄军驻留的最佳时期应该是与法军发生接触之前。

在与俄军遭遇之后,内伊急忙把自己分散的兵力集中起来,开始后撤。他还派通信兵提醒贝尔纳多特。当本尼格森重新开始向前推进时,贝尔纳多特已集结9个步兵营和11个骑兵中队共计6500人赶到莫龙格地区,并于1月26日成功地档住了俄军的进攻,守住了阵线。再加上法军杜邦师的及时赶到,贝尔纳多特终于免遭一场大难。双方在这场战斗中各损失约2000人,贝尔纳多特随后率军南撤。

莫龙格遭遇战意义重大,因为它最终提醒了拿破仑,使他意识到了危险。此前,拿破仑一直无视内伊的警告,认为斯希派拜尔之战仅仅是一场由于内伊擅自离开补给区域而引发的前哨战。直到莫龙格战斗后,拿破仑才急忙从大本营发出了一系列命令。他很快制订出了详细的反击计划,并以其独有的眼光发现了本尼格森作战计划中的缺陷:正在西进中的俄军正把自己的左侧翼暴露给法军。他迅速划定了两条进军路线,从而展开了一场钳形攻势:奥尔特尔斯堡—比乔弗斯堡—比乔弗斯坦;阿伦史坦—古斯塔特—海尔斯堡。法军各部队将沿上述两条路线向敌侧后实施大迂回,切断敌军退路,然后加以合围歼灭。老近*作为总预备队,淮备随时随地进行增援。贝尔纳多特则将为这个陷阱扮演诱饵角色,如果俄军继续进逼,他将退到维斯杜拉河,有可能的话就向攻击部队的左翼靠拢。


拿破仑·波拿巴

眼看契机正转入法国人之手,两个问题却几乎同时产生了:第一个是拿破仑下达给贝尔纳多特的那些命令被本尼格森截获。本尼格森获得这一情报后,迅速作出了巧妙的应对。他命令部队立即在容科沃地域集结。这一来,拿破仑即将面对的就不是一支分散且对敌情毫不知晓的敌军,而是正在迅速集结并企图发起攻击的大军。如果不是情报落入俄军指挥官之手这样不走运的事情发生的话,拿破仑的进攻无疑会取得巨大胜利。此前,本尼格森已经把自己的军队散布在超过40英里长的战线上,并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正在追击的法军已被彻底打败。约米尼后来评论说:“他(本尼格森)已经一头撞进了陷阱,正在盲目地匆匆走向毁灭。”后来在俄军中服役的一位英国军官罗伯特·威尔逊爵士也评论道:“本尼格森本应预料到这一情报的,却还是被亲眼所见吓了一跳。”法军的第二个问题就是道路的状况。拿破仑已经选择了上述两条主要的南北走向的大道作行军路线,但它们的路况一向不好。法军沿着泥泞的道路行进,在急行军过程中大受其苦。

2月2日,内伊和缪拉已分别率部逼近容科沃,而本尼格森已在那里集结了实力很强的后卫部队。已经感到有些不对劲的拿破仑命令部队停止前进一天,并派苏尔特从侧翼东进。3日,尼古拉·苏尔特进攻弗里德堡未果,战至天黑也未取得进展。感到己方交通线受威胁的本尼格森率军再次掉头北进。

2月4日,本尼格森已将属下所有的部队集结完毕,但莱斯托克的普军没到。拿破仑已派统率左翼攻击部队的内伊前去追击莱斯托克军。内伊做的很好,不仅击溃了对手的掉头反攻,还抓获了2000俘虏。在主战场,6日,两军在霍夫再次爆发后卫战,这是战役开始以来规模最大的遭遇战。俄军米哈伊尔·波格丹诺维奇·巴克莱·德·托利将军档住了紧追的法军。战场局势异常紧张。双方在这次战斗中各损失了约2000人。但本尼格森成功地率俄军主力脱离了战场,于2月6日-7日抵达艾劳。


法国骑兵

同时,拿破仑命令内伊继续追击莱斯托克,令达武从另一侧向泽尔巴伦地区疾进。但形势的发展令拿破仑越发懊恼:他的主力部队人数在不断减少,贝尔纳多特部仍未出现在战场上。后者直到2月3日才收到皇帝的新命令,他离主力部队还有两天的路程,注定赶不上参加即将到来的战役了。已离开的内伊仍在继续追击莱斯托克,他虽然干得很出色,却也没能紧咬住敌人。拿破仑随后与达武取得了联系,井令他迅速来与自己会合。拿破仑亲自指挥的部队,仅剩下近*、奥热罗军、苏尔特军和缪拉的骑兵预备队,共约4.5万人。拿破仑一贯倡导集中兵力进行决战,这次却由于求胜心切、企图把俄军逼入预定战场而分散了兵力。结果决战开始时,拿破仑的兵力在数量上处于劣势。与此同时,本尼格森也在集中兵力。他此时已有6.5万-7万兵力可资使用,正在寻战。拿破仑主力部队实力的削弱,为俄军提供了一个取胜的良机。

接触战

看过艾劳会战地图的人都不禁要问:这么重要的一场战役,为什么要会在此地打响呢?这里没有足以为一支大军提供隐蔽地的场所。本尼格森部队的两翼都一览无余地暴露在旷野中,只有一些矮树丛、小高地和河流作屏障。该地区到处分布着小的林地,但它们无一足以阻碍部队的机动。最大的丛林位于克莱因佐斯加滕和安克拉彭之间。还有一些小湖泊,但都已完全封冻,上面还覆有积雪。军队可倚靠的屏障不过是一些小村庄,如泽尔巴伦、克莱因佐斯加滕、安克拉彭、兰帕斯赫、斯赫洛迪滕和斯赫莫迪滕。艾劳是该地区最佳的防御阵地。这个村庄与它的教堂和墓地一起构成了一个战术据点。村外不远处,一系列西北—东南走向的小山岭提供了有利的地势。对俄军而言很不幸的是,2月7日,经过一阵短促的战斗,法军已抢占了艾劳周围的山岭。

从地图上标示的道路网看,本尼格森有两种选择——要么北进柯尼斯堡,要么转向东面的俄波边境。东进意味着弃普鲁士盟军而不顾,而北上也无太多把握。而对如此艰难的抉择,手下大部分军队已经集结完毕的本尼格森决心孤注一掷,就地抵抗追兵,以图挽回战局,艾劳是他找到的最佳战场,结果他几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7日的序战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苏尔特的步兵先头部队和缪拉的骑兵把俄军追进了艾劳村。战斗一打响就很快升级。法军于下午5时完全占领了村庄,但俄军于下午6时又反攻进村。双方竭力争夺,激烈的战斗持续到晚土7时,零星从交火则持续到10时。双方各损失了约4000人、这样的伤亡对一场遭遇战而言是相当惨重的,这预示了第二天战斗的惨烈程度。

拿破仑曾告诫奥热罗,这样的争夺战是对兵力的浪费,可俄法两军士兵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都想拿下艾劳,然后进村躲避暴风雪。占领了村庄的法军就在艾劳及附近的山岭停了下来,当晚,法军就睡在村中的雪地中,一些人则干脆露宿在墓地的墓碑旁。


双方战役序列

拿破仑的战役目标部分受到了环境制约。一开始,他准备用手上的兵力打一场决定性的战役。等达武军到,他就用这支生力军发动反攻,一举扭转战局,达武军的战术机动将切断本尼格森大军的退却道路和通向俄国的交通线。然后法军将一鼓作气向西横扫到海边,完全摧毁俄军。内伊将负责掩护拿破仑的左侧翼,并在必要时提供支援。拿破仑将以4.5万兵力和大约200门火炮执行这一计划。再加上可能赶到的达武和内伊的援军,拿破仑的军队最终可达7.5万之众。

在艾劳的法军从右到左布阵如下:苏尔特军的1个师,奥热罗军,苏尔特军的另2个师,一支轻装骑兵掩护部队。由近*和缪拉的4个骑兵师组成的预备队配置在阵线的*偏右位置,用来作最后关键性的一击。

这个计划略带乐观主义色彩。要保证计划完全实现,每个环节都不能出丝毫问题。更重要的是,拿破仑直到7日凌晨8时才派人向内伊传送命令,他8日能否赶到战场还是个未知数。

本尼格森部署的特点是*阵线兵力强大。他的大部分预备队和炮兵群都集中在这一地段。从他的部署推断,他的计划很可能是以后备部队和庞大的炮兵群为支撑,在前沿强行发起攻击。俄军庞大的炮兵部队集中为3个炮兵群:第一群70门火炮处于阵线*位置,第二群60门炮放在右翼,第三群40门炮掩护左翼,另有60门由马牵引的火炮留作后备。其部署如下:

左翼——普拉托夫将军的哥萨克骑兵;拖尔斯脱公爵(中将)的1个步兵师,以及巴戈武特少将的步兵分队;巴赫兰少将的轻骑兵部队。*——2个步兵师,分别由艾森中将和萨肯公爵(中将)率领;季米特里·加里森王子(中将)的骑兵部队。右翼——图奇科夫中将的1个步兵师;马尔可夫少将的步兵分队;科尔普夫少将的骑兵部队。*阵线总预备队——3个步兵师,分别由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多赫图罗夫中将所其夫中将和卡门斯基将军率领。

可以看出,俄军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阵线*,侧翼稍显薄弱。但值得称道的是,本尼格森对炮兵部队的部署很富技巧性。

奥热罗的溃败

2月8日凌晨8时,俄军炮兵首先开火,艾劳战役开始了。法军立即开炮还击,炮战持续了近1小时。随后,拿破仑命令部署在左翼的苏尔特军的2个师——勒格朗师和勒瓦尔师——发动进攻,他们很快与图奇科夫指挥的俄军右翼缠斗在一起。这是拿破仑惯用的开战手法,意在进攻旨定计划中的的一个非关键性地段,以吸引敌方预备队离开法军将要实施决定性突破的地方。就这场战役而言,拿破仑准备等达武援军一到,就以法军右翼发起决定性的突击。

上午9时,达武军先头部队1个师开始抵达战场。他们很快就把驻泽尔巴伦的俄军赶出村外,但有强大炮火掩护的俄军退而不乱。由于兵力有限,法军没能继续推进。9时半至10时,由于正面有俄军步兵,侧翼又有2个俄军.骑兵团夹击,勒格朗师*大幅后撤,几乎退进艾劳村。虽然勒瓦尔师稳住了战线,但拿破仑的左翼不断遭受俄一军猛烈炮击,损失不断加重,右翼也未能取得进展。

现在,法军可谓出师不利,而拿破仑的下一步行动更显得光怪陆离:他命令奥热罗军的2个师——休德莱师和德让尔丹师——发起强攻。同时让苏尔特军的最后1个师——圣海拉尔师前出,与已占领泽尔巴伦的法军一道负责掩护奥热罗军右翼。


皮埃尔·弗朗索瓦·夏尔·奥热罗

奥热罗病得很重,只能勉强上马。但他仍迅速将部队列成两线展开。第一线1个旅排成散兵线向前进攻,第二线1个旅列为方阵紧随其后。但事实证明,这一安排是灾难性的。由于天气恶劣,排成散兵线的法军前进异常困难;而方阵更是俄军强大炮兵绝好的活靶子。

猛烈的暴风雪遮住了奥热罗军士兵和军官们的视线。他们很快迷失了方向,不知不觉中整个部队都偏向了左前方,与俄军*阵线的萨肯部队遭遇。奥热罗军先是遭受己方炮火的误击,随后又迷茫地陷入到俄军架在山岗上的70门大炮的火网中。俄军处于顺风位置,他们对法军实施了猛烈轰击。一场令人毛骨悚然的大*立即开始。德让尔丹师长阵亡,奥热罗和休德莱师长也都负了伤。在如此不利的处境下,奥热罗军在最后全线崩溃前仍坚守阵线近30分钟之久。法军事后称有929人阵亡,4271人受伤。但有人指出这个伤亡数字被大大缩小了,因为当晚整点全军时,早上进攻时有1.2万兵力的奥热罗军,仅剩3000人可以作战。

骑兵冲锋

随着奥热罗军已为数不多的残兵退回,拿破仑又面临着新的灾难,本尼格森正派出预备队反击法军。圣海拉尔师虽未遭受奥热罗军那样的重创,却也在苦苦支撑、步步后退。更糟的是,一支4000-6000人的俄军正直逼艾劳,并逼近了拿破仑所在的位置。此时拿破仑身边仅有近*步兵(4个团)和缪拉的骑兵预备队。然而,拿破仑却镇静地命令缪拉率部前进,从而开始了法军在本次战役中最为出色和宏大的骑兵冲锋。


若阿尚·缪拉

缪拉的重骑兵部队共有4个师、80个中队,计1万兵力。他明白,自己战败就意味着“大军团”的灾难。对干此次冲锋,史家描述不一。但法军骑兵取得了两个重大突破:俄军左翼骑兵被打垮;在*阵线,法军骑兵冲破了俄军多克图罗夫步兵师的阵列,然后继续前进,击溃了萨肯师,粉碎了俄军加里森部骑兵的反冲锋。但俄军步兵迅速在法军骑兵的后方集结,成功地切断了他们与其它法军部队的联系。在此紧要关头,贝西埃尔元帅率近*骑兵赶到,与缪拉会合。然后他们转马后退,再次冲破了俄军阵线,并一路用马刀赶杀俄军步兵。


法兰西近卫骑兵冲锋

这次骑兵突击成了战役转折点。本尼格森为抵挡这次冲锋,几乎调动了所有部队,致使俄军各部(包括炮兵)都蒙受了损失。拿破仑不惜长时间置身于炮火之下以激励士气,并趁机将退回的苏尔特军和奥热罗军重新布成了基本连贯的阵线,赢得了坐等达武军增援的时间。缪拉虽损失了大约1500骑兵,但本尼格森的神经却被摧垮了。当天他再未发起大规模攻击,只是消极被动地应付着法军的一次次突袭。

从中午12时到下午1时,战场上出现了短暂的平静。随后,达武的3个师全部赶到战场。他的部队是迄今唯一未参战也未受损失的生力军,法军能否取得战役的最终胜利,全系达武一军。

达武死战

在下午的战斗中,达武军的进攻虽然进展缓慢,却给俄军带来巨大压力。本尼格森把一切可用的部队都调来阻滞达武的进攻。俄军各部队相互混杂,建制全被打乱,战场指挥十分困难。到下午2时半,法军已占领了泽尔巴伦和克莱因佐斯加滕。至下午5时,达武军已占领了安克拉彭和库茨奇坦,切断了本尼格森军退回俄国本土的道路。这一来,本尼格森要*撤退的话,就只有退回柯尼斯堡一条路了。


路易斯·尼古拉斯·达武

此时,俄军阵线已开始断裂,士兵们也被分割包围起来。如果拿破仑此时还有后备部队,这正是全歼俄军的大好时机。但拿破仑除负责直接保卫统帅部的8个营的近*步兵外,已再无多余的部队可用。已近乎绝望的本尼格森却得到了一支生力军,下午1时半,莱斯托克的普军(约9000人、30门火炮)已赶到了战场的西北角。本尼格森命令他们立即支援左翼,抵抗达武军的进攻。

至下午5时,一切准备就绪的普军发起了全力以赴的进攻,经过3次冲击,又夺回了库茨奇坦。达武军对俄军*部队的进一步攻击也受挫,随后又遭到俄军两翼骑兵和普军的夹击,*后撤至克莱因佐斯加滕附近的高地上。此时,达武对战士们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勇士将找到他光荣的归宿,而懦夫将腐烂在西伯利亚荒野!”法军士气大振,终于顶住了俄军的进攻。达武将所有炮兵都集中起来,用极富杀伤力的榴霰弹猛轰敌军的密集队形。俄普联军的3次进攻均未奏效。炮击直到晚上10时才渐渐停止。俄国人最终没能撼动达武军这座大山,*率先撤离了战场。

内伊回援

内伊直到当天下午2时才接到拿破仑的命令,此时战斗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令人惊异的是,他竟没有听见从战场传来的震耳欲聋的炮声。加之路况太差,内伊军直到晚7时才赶到,在那里他击败了普军的后卫部队。闻讯赶到的俄军5个掷弹兵营发起一次反击,却惨败而归。随着枪声的稀疏,内伊率军暂退,他一向鲁莽,这次却表现得很谨慎。由于天黑,交通不便,战局晦暗不明,这不失为明智之举。

晚上10时,艾劳战役全面结束。

3、战役总评

本尼格森的计划从一开始就存在漏洞,执行情况更糟。他在进行战术机动时向法军暴露了自己的位置,随后还按兵不动达2天之久,致使本可能被优势俄军分割歼灭的内伊和贝尔纳多特两军成功逃逸。拿破仑制定的相应的反击计划可谓技高一筹,却因给贝尔纳多特的命令被俄军缴获而功亏一篑,拿破仑*把兵力分散开来寻歼俄普军,为此后陷入被动埋下了伏笔。

由于兵力不足,拿破仑几乎输掉了艾劳之战。他本计划在艾劳打一场防御战,阻止俄军夺占艾劳,但实际却打成了进攻战。8日早上的进攻全是法军发起的,他派奥热罗军实施攻击更令人匪夷所思:此时本尼格森尚有充足的后备军,因此奥热罗军进攻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奥热罗军遭到重创,意味着拿破仑在后来的战斗中再无预备队可用。当然,如果拿破仑坐等本尼格森进攻,他也只能调奥热罗军抵御俄军。也许他试图用一次主动进攻来达到防御战的目的。

本尼格森在重创奥热罗军后迅速发起反击是英明之举,如果对手是个庸将,他很可能得逞。但拿破仑不愧为一代军事天才,他的反应既迅速又镇定,下令缪拉抢在奥热罗军被歼前发起勇敢的反冲锋,结果不仅稳住了战局,还将俄军主力——*部队牢牢牵制住,为达武军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次战役中,达武再次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或者不客气的说,在艾劳,达武挽救了拿破仑的军事声誉。

有些评论认为,下午5时法军占领库茨奇坦后,拿破仑已胜利在望,这与当时的实情不符。拿破仑除8个近*步兵营外已无后备军,而本尼格森还有莱斯托克的普军充作预备队,并试图以它抵挡达武军的推进。在拿破仑时代的战斗中,哪方剩下的可用于再战的兵力更多,哪方就应被视为胜方。拿破仑已经竭尽了全力。因此,晚上7时的本尼格森比下午5时的拿破仑更接近胜利的边缘。但无论从人力还是决心而言,本尼格森都无力击败拿破仑。因此,这场大*落得个以僵局终场。

由于俄军退出了战场,拿破仑得以宣布取得了最终胜利。随后,最终成为战场主人的法军以缪拉率领少数骑兵实施了象征性的追击,在埋葬了死者和疏散完伤员后,法军也匆忙撤离了战场。

关于这次战役的伤亡人数,众说纷纭且差异很大,但一种比较可信的说法是俄军和法军分别死伤1.5万和2.5万人。俄军另有2500人被俘,23门火炮被缴获。法军也有约1200人被俘。鉴于双方先后投入战场的兵力(法军8万,俄军7.3万),无论从战略还是战术角度看,这场大*只不过是一次非决定性战役。(拿破仑在随后的弗里德兰战役中彻底击败对手)

对于艾劳之战,内伊元帅战后巡视战场时的感叹为它下了最好的注脚和评价:“多惨烈的一场大*啊。但却无果而终!”

上一篇:三皇同盟

下一篇:偷袭珍珠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