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特湾海战
莱特湾海战(英文:BattleofLeyteGulf,日文:レイテ冲海戦),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上菲律宾莱特岛附近的一次海战。以两军投入战场的军舰总吨位而言,莱特湾海战堪称是历史上最大的海战,也是最后一次航母对战,彻底摧毁了日本的航母力量。海战进行的时间从1944年10月20日持续至10月26日。在六天之内,日军与盟军投入船舰总吨位超过两百万吨,其中盟军舰队多达133万吨,日本海军则达73万吨。21艘航空母舰、21艘战列舰、170艘驱逐舰与近2000架军机参与了战斗。日军虽居劣势,但在塞班岛、马里亚那群岛等战役皆失利后,若再丧失菲律宾或*,其帝国“南线”资源输送本土的命脉将断绝,在东南亚与中国、朝鲜、本土的联系将被切断。日本因此决定孤注一掷,企图击退盟军在莱特岛的登陆部队,并打败其海上力量。而盟军几经考虑后,放弃攻打*而先从菲律宾登陆,并决心以优势军力掩护登陆,并一举击溃前来支援的日本帝国海军。结果如所预料,数量上远居于劣势的日本联合舰队战败。巡洋舰以上重型军舰13艘被击沉,日本在菲律宾一带海基与陆基航空力量被消灭,严重打击了日本全局的实力,从此日本联合舰队在太平洋战争中,不再是一个战略力量。此战役也为后来美军成功攻下菲律宾群岛、冲绳岛等地打下基础。由于战局无望,日本此役第一次有组织地发动神风特攻队自杀攻击。
名称:莱特湾海战
地点:菲律宾莱特湾
时间:1944年10月23日-10月26日
参战方:日本,盟军
结果:盟军获胜
主要指挥官:哈尔西,尼米兹,金凯德,栗田健男,小泽治三郎
1、战役地点
莱特湾海战是发生在菲律宾莱特湾(莱特岛东部和萨马岛南面)附近的一次海战。
2、交战各方
以美国为首的盟军
指挥官:威廉·哈尔西、托马斯·金凯德
兵力:17艘航空母舰,18艘护卫航空母舰,12艘战列舰,24艘巡洋舰,141艘驱逐舰,其它舰只、鱼雷艇、潜艇和约1500架飞机
日本
指挥官:栗田健男中将、小泽治三郎中将
兵力:4艘航空母舰,9艘战列舰,19艘巡洋舰,34艘驱逐舰,约200架飞机(另有驻菲律宾、*的约500架陆基飞机提供支援)
3、意义
日本企图击退或消灭盟军在莱特岛的登陆部队,结果是数量上远远占劣势的日本联合舰队战败,此战严重削弱了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实力,从此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不再是一个战略力量。此战役也为后来美军成功攻下日占的菲律宾群岛打下基础。有海军历史学者认为莱特湾海战是历史上最大的海战。在莱特湾海战中日本第一次有组织使用神风特攻队。
4、结果
海战进行的时间是从1944年10月20日至10月26日。在六天之内,日军与盟军投入船舰总吨位超过两百万吨,有约35艘航空母舰、21艘战列舰(主力舰)、170艘驱逐舰与近2,000架军用飞机参与了战斗。
日军虽居劣势,但在塞班岛、马里亚那群岛等战役皆失利后,若再丧失菲律宾或*,其帝国“南线”资源输送本土的命脉将断绝,在东南亚与中国、朝鲜、本土的联系将被切断。日本因此决定孤注一掷,企图击退盟军在莱特岛的登陆部队,并打败其海上力量。而盟军几经考虑后,放弃攻打*而先从菲律宾登陆,并决心以优势军力掩护登陆,并一举击溃前来支持的日本帝国海军。
结果如所预料,数量上远远占劣势的*海军联合舰队战败。巡洋舰以上大型军舰13艘被击沉,日本在菲律宾一带海基与陆基航空力量被消灭,严重打击了日本全局的实力﹐从此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不再是一个战略力量。此战役也为后来美军成功攻下菲律宾群岛、冲绳岛等地打下基础。
由于战局无望,日本此役第一次有组织的发动神风特攻队自杀攻击。
1944年10月21日澳大利亚所属巡洋舰澳大利亚号被重创,似乎显示特攻有些效果。
从1944年10月25日起,日军开始有组织的对盟军舰艇大规模进行自杀式攻击。
5、战略背景
1944年的太平洋战场上,盟军在攻克了马里亚纳群岛和比阿克岛等战略要地后,开始考虑他们的下一步作战计划。
海军上将切斯特·威廉·尼米兹建议进攻*,将日军阻挡在菲律宾。这样盟军可以控制联系日本和南亚的海路,切断日本与它南亚的驻军的联系。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主张在菲律宾登陆,菲律宾也位于日本的生命线上,将菲律宾让给日本对美国来说是一个丢脸的事,而且麦克阿瑟1942年逃离菲律宾时曾经发誓重返故地。
最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做出最后决定,他决定在菲律宾登陆。日方对盟军的步骤也很清楚。联合舰队最高长官丰田副武制定了四个方案:捷1号作战方案是针对菲律宾的重大海军作战方案,捷2号作战方案是针对*的作战方案,捷3号和捷4号作战方案分别是针对琉球群岛和千岛群岛的作战计划。所有四个计划都是孤注一掷的、复杂的和大胆的行动计划,它们将日本所有的力量都投入一次决定性战役。
美国海军进攻菲律宾的登陆点在莱特岛。托马斯·金凯德海军中将的第七舰队的旧式战列舰以及护航航空母舰用于支持登陆部队。威廉·哈尔西海军上将的第三舰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用于掩护两栖作战并寻歼日本舰队。
1944年10月12日尼米兹的航母对*进行了一次空袭来保证那里的飞机无法介入在莱特岛的登陆。日本因此开始执行捷1号作战方案。一波再一波的飞机被投入对美国航母的战斗。在此后3天中日本损失了600架飞机,这几乎是它大部分的空军力量。这使得它的海军基本丧失了空军保护。按捷1号作战方案小泽治三郎中将的机动部队使用显然易被打击的航母将美国第三舰队从其应该保护的登陆力量引走。
美国登陆力量在丧失其空中掩护后受到从西方开入的三支日本舰队的打击:驻扎在文莱的粟田健男中将率领第二舰队进入莱特湾消灭盟军登陆力量。西村祥治和志摩清英中将的舰队组成第五舰队作为运动攻击力量。这三支舰队没有航母和潜艇,完全由水面舰只组成。
显然这个计划的结果是这四支舰队中至少一支要被消灭。战后丰田对美国调查者是这样解释的:“假如我们丧失菲律宾,而舰队幸存下来,那么我们南北之间的海道就被割断了。假如舰队呆在日本领海的话,那么它得不到燃料补给。假如它呆在南海的话,那么它就得不到武器弹药的补给。因此假如我们失去菲律宾的话,那么保存这支舰队也没有意义了。”
6、战役过程
概述
1944年10月20日﹐美军一支两栖部队进攻菲律宾群岛中部的莱特岛﹐这是莱特湾战役的开始。同一天﹐日军一支部队从莱特岛东南部进入阵地﹐美军的第七舰队的潜水艇发现日军第一攻击部队。栗田的舰队于1944年10月24日进入莱特岛东北的锡布延海。在锡布延海海战中他受到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武藏号战列舰被击沉。栗田调头撤退,美国飞行员以为他就此退出战场,但晚间他再次调头进入圣贝纳迪诺海峡并于清晨来到萨马岛。
西村中将的舰队于1944年10月25日清晨三点进入苏里高海峡正好撞到美军的作战舰队。在苏里高海峡海战中扶桑号战列舰和山城号战列舰被击沉,西村战死,他的剩余力量向西撤退。
哈尔西上将接到小泽的航空母舰舰队到达的消息后于1944年10月25日派他的航空母舰追击,在恩加尼奥角海战中四艘日本航空母舰被击沉,小泽的剩余力量逃往日本。
栗田的舰队于1944年10月25日清晨六时到达萨马岛。此时哈尔西正在追击小泽,在栗田的舰队和美国的登陆舰队之间只有三支美国护卫航空母舰和它们的驱逐舰组成的编队。在萨马岛海战中美国驱逐舰绝望的鱼雷攻击和无情的空中攻击,以及天气的不利使栗田以为他面临美军主力,因此他转身撤出战场。
整个海战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部分。
锡布延海战
栗田最强大的“*舰队”由五艘战列舰组成(五艘战列舰:大和号、武藏号、长门号、金刚号和榛名号),加上10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和15艘驱逐舰。栗田的舰队企图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攻击莱特湾内的登陆舰队。
1944年10月23日子夜后栗田的舰队经过巴拉望岛水域,他的舰队被美国潜艇海鲫号和鲦鱼号发现。虽然大和号上的电报员发现了两艘潜艇报告他们发现这支舰队的电讯,日本舰队没有采取反潜行动。06:43,海鲫号(SS-247)首先发动攻击,在1000米距离上对准重巡爱宕和*各射出6枚鱼雷,爱宕号命中4雷沉没,*号中2雷重伤,06:56摩耶号重巡洋舰则被鲦鱼号命中4雷沉没。*号重巡洋舰被鱼雷击中在两艘驱逐舰的保护下返回文莱。美国潜艇尾随着它,10月24日由于海鲫号搁浅*被放弃。栗田将他的旗舰移到大和号上。
1944年10月24日约08:00美国无畏号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发现这支舰队进入狭窄的锡布延海。哈尔西命令集结第三舰队的三支航空母舰分舰队集中攻击栗田的舰队。从无畏号和卡伯特号航空母舰和其它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共260架飞机约于10:27开始不断攻击这支舰队。醒目的大和号和武藏号成为美军主要攻击的目标。妙高号重巡洋舰首先中弹,舰尾被命中1雷,负重伤返航。武藏号、大和号和长门号相继中弹,武藏号在六波攻击*命中鱼雷19枚,炸弹17枚(另有近失弹18枚)后沉没,大和,长门均受伤,航速下降至24节,金刚、榛名轻伤,轻巡矢矧中弹,驱逐舰滨风、清霜受伤返航。由于己方缺乏航空掩护,15:30栗田下令他的舰队转头开出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范围。他等到17:15,然后再次转头开向圣贝纳迪诺海峡。他的舰队并无携带航空母舰。普林斯顿号被一枚穿甲炸弹击中起火。15:30其后弹药库爆炸,当场有229人阵亡,236人受伤,其它附近船只也被损坏。17:50普林斯顿号沉没。该分舰队负责向北边警戒任务,导致无暇派飞机搜索北方水域,16:35小泽的诱饵舰队才被美军飞机发现。
苏里高海峡海战
西村的南路舰队由战列舰扶桑号、山城号以及最上号重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组成。
1944年10月24日他们遭到空袭,但未受伤。由于南路舰队和中路舰队严守无线电静默,西村无法与栗田和志摩协调他们的步骤。当他于02:00进入苏里高海峡时,志摩在他后面约40千米,而栗田还在锡布延海,离莱特岛的海岸还有好几个小时。
他们刚刚开过帕纳翁岛就闯进了美国第七舰队为他们设置的圈套。杰西·奥尔登多夫少将的六艘战列舰(从西向东,分别是宾夕法尼亚号、加利福尼亚号、田纳西号、密西西比号、马里兰号、西弗吉尼亚号)、八艘巡洋舰(从西向东,分别是:什罗普郡、博伊西、菲尼克斯(以上3艘编成右翼巡洋舰群,面向南方);哥伦比亚、丹佛、明尼阿波利斯、波特兰、路易斯维尔号,以上5艘编成左翼巡洋舰群)、29艘驱逐舰和39艘鱼雷艇已经严阵以待。
由于美军缺乏在夜间作战的飞机,故只能用装备雷达的鱼雷艇来提供信息,20:50,美国鱼雷艇发现西村舰队,22:52—02:13期间,美军13个鱼雷艇分队分别向西村舰队发动鱼雷攻击,无一命中,美军鱼雷艇PT-493触礁沉没,但为第七舰队提供了大量情报。03:00,美军第54驱逐舰中队第一部分3艘驱逐舰在7000—8000米距离上向西村舰队发起鱼雷攻击,共射出27枚鱼雷,1枚鱼雷击中扶桑号中部,扶桑号即刻落伍,随之右回转后撤,8分钟后全舰失去动力。03:09,第54驱逐舰中队第二部分也发射了鱼雷,前导驱逐舰山云号首先中雷,随即发生大爆炸沉没,朝云号前主炮下方中弹,舰艏折断,航速下降至12节,命中战列舰山城和驱逐舰满潮相继中雷受伤,山城号前后命中2枚鱼雷,中后部主炮无法工作,但仍坚持前进。03:45,落后的扶桑号中部燃料舱和3,4号主炮塔弹药舱发生大爆炸,舰体断裂,舰艏部分于04:20沉没,舰尾部分在1个多小时后也沉没。战后谁也不知道扶桑号上发生了什么,因为全舰无一幸免,阵亡人数在1400—1600之间。
03:50,美军战列舰、巡洋舰编队采用海军炮战经典战法,排成两列T字横队(战列舰在后,距离20000米,巡洋舰在前,距离14000米),用全正面交叉火力在雷达引导下共发射大口径主炮炮弹245发,巡洋舰发射炮弹4000多发,第56驱逐舰中队也对其进行鱼雷攻击,共命中鱼雷2枚,顷刻间,山城号剧烈燃烧并发生爆炸,舰桥崩塌,并于04:19沉没,西村中将以下除10人被美军救起外,其他均随舰葬身鱼腹(作为对比,整个海战西村舰队损失的战舰上,幸免的合计仅有26人)。最上号也中弹多处,其中防空指挥所被直接命中,舰长,副长,航海长等几乎所有的高级军官全部被炸死,只好由炮术长荒井大尉代理指挥。时雨号驱逐舰也有5处受创。04:25志摩的那智号和足柄号重巡洋舰以及八艘驱逐舰到达战场。志摩以为他看到的那两段残片是西村的两艘战列舰的剩余(实际上它们是扶桑号的两段),他认识到通过海峡是毫无希望的因此下令转身撤退。在混乱中他的旗舰那智号与焚烧的最上号相撞,丧失机动能力而落后的最上号第二天被飞机击沉。志摩舰队在撤退过程中,受到美军舰载机的追击,轻巡阿武隈号和驱逐舰不知火号相继沉没。
苏里高海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发生在战列舰之间的海战,是海战史上组织最成功的战例之一。美军以1艘鱼雷艇为代价,获得了击沉2艘战列舰,1艘重巡洋舰,3艘驱逐舰,伤1艘重巡洋舰1艘驱逐舰的骄人战绩(轻巡阿武隈号和驱逐舰不知火号不作为战果统计)。
恩加尼奥角海战
小泽的舰队由四艘航空母舰:瑞鹤号、瑞凤号、千岁号、千代田号、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建造的战列舰改装成的两艘航空战舰:伊势号、日向号、三艘巡洋舰:大淀、多摩、五十铃和八艘驱逐舰组成。瑞鹤号是最后一艘参加过珍珠港事件幸存至此的航空母舰。日向号和伊势号的后部炮塔被改成机库、跑道和起飞机构。但这两条船都没有带飞机。小泽一共只有108架飞机。一直到1944年10月24日下午16:40小泽的舰队才被发现。此时美军正在对付栗田的舰队和吕宋岛来的空袭。1944年10月24日晚小泽获得了一份美国电报说栗田撤退了(这个消息是错误的),但20:00丰田下令所有舰队继续进攻。
哈尔西看到他有机会消灭所有日本在太平洋上的航空母舰,这样美国可以无忧虑地进攻日本本土。他相信栗田已经在锡布延海战中被击退,因此他于子夜后带领所有的三队航空母舰和威利斯·李上将的战列舰(根据哈尔西的命令,为守卫圣贝纳迪诺海峡临时编成第34特混舰队。命令是个预案,在后来造成理解的混乱。)开始追击小泽。虽然美国侦察机发现了栗田开向圣贝纳迪诺海峡,但哈尔西认为金凯德的第七舰队足以对付它,未加理会。
美国舰队的数量比日本舰队多得多。哈尔西拥有9艘航空母舰(无畏号、大黄蜂号、富兰克林号、列克星敦号、邦克山号、黄蜂号、汉考克号、企业号、埃塞克斯号)、八艘轻航空母舰(独立号、普林斯顿号、贝勒伍德号、科本斯号、蒙特利号、兰格利号、卡伯特号、圣哈辛托号)、六艘战列舰(亚拉巴马号、依阿华号、马萨诸塞号、新泽西号、南达科他号、华盛顿号)、17艘巡洋舰、64艘驱逐舰和1000多架飞机,但他将登陆点让给了几艘护卫航空母舰和驱逐舰。哈尔西被小泽的诱饵给引诱出来了。
1944年10月25日早,小泽下令75架飞机起飞攻击美军,但这些飞机没有造成多少损失,大多数飞机被美国战斗机击落,少数飞往吕宋岛。哈尔西亲自率领第34特混舰队的战列舰急速前进,准备用大口径舰炮直接去对付小泽舰队前卫的战列舰以及在舰载机空袭中掉队日舰。清晨,在还没有确定日军的精确位置的情况下,美军就起飞了180架飞机,直到7:10侦察机才找到了北路舰队。08:00美军战斗机摧毁了保护舰队的30架日军飞机,他们一共进行了857架次袭击,小泽舰队的航空母舰纷纷中弹(千岁号和秋月号驱逐舰沉没,瑞鹤号、千代田号和多摩号轻巡洋舰丧失机动能力)。小泽将他的旗舰改到大淀号巡洋舰上。
这时萨马岛战斗的消息传来。美军登陆军的情况紧迫(第七舰队的护航航空母舰因为栗田的舰队突然出现,而不断的发报向哈尔西求援。连坐镇珍珠港的尼米兹也给哈尔西发了一份简短的电报:“第34特混舰队,在哪里?”,但负责电报加密的军官,随意添加了一句“全世界都想知道”,哈尔西的译码军官误以为是正文未加删减,这使哈尔西怒不可遏),哈尔西下令南下,他只留下了两个航空母舰大队以及一小支由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舰队来收拾小泽的残余船只。
下午在击沉几艘日本航空母舰后空袭击集中在两艘改装的战列舰上,但它们密集的防空火力有效地抵挡了空袭。空袭一直到傍晚,小泽舰队作为诱饵的全部航空母舰(瑞鹤、瑞凤、千岁、千代田),还包括一艘轻巡洋舰(多摩)、两艘驱逐舰(秋月、初月)被击沉。“诱敌部队”取得了出色得成功。由于通讯不畅,小泽发出诱敌成功的电报,栗田却没有收到。不过这再次使栗田的舰队免遭全军覆没。
萨马岛海战
萨马岛之役粟田舰队击沉美军两艘护卫航空母舰,三艘驱逐舰,护卫舰1艘。日军损失三艘巡洋舰,三艘主力舰受重创。
栗田的舰队于1944年10月25日凌晨进入圣贝纳迪诺海峡,凌晨03:00它们沿萨马岛的海岸向南进发。于黎明时分发现美国舰队。
金凯德中将有三支舰队来阻挡它,每支舰队由六艘护卫航空母舰和七或八艘驱逐舰组成。每艘护卫航空母舰带约30架飞机,一共有500多架。护卫航空母舰比较慢,装甲薄,对付战列舰它们没有多少胜算。
金凯德错误地以为威利斯·李的战列舰还守护在圣贝纳迪诺海峡,因此从那里没有危险,但李被哈尔西调走去对付小泽去了。当日本舰队在萨马岛出现时美军大吃一惊。哈尔西的舰队已经被诱敌战术调走远离莱特湾,但是栗田对此却一无所知。栗田错误地将那些护卫航空母舰当作了美国的航空母舰舰队,他还以为整个美国第三舰队在他的18英寸炮口前呢。美国护卫航空母舰立刻向东后撤,希望坏天气可以影响日本炮的精确度,同时立即发报请求支持用甚至用明码发报。美国驱逐舰企图分散日本战列舰的注意力来取得时间。这些驱逐舰自杀般地对日舰发鱼雷,吸引日舰火力。为了躲避鱼雷,日舰不得不打散自己的队形。大和号被两条平行的鱼雷逼迫背向而行,无法转身,怕被它们击中,这样损失了足足十分钟的时间。三艘美国驱逐舰和一艘护卫舰被击沉,其它受伤,但它们为航空母舰获得时间让它们的飞机起飞。这些飞机没有时间转装穿甲炸弹,因此它们只能带着它们正带着的弹药起飞(有时甚至是深水炸弹)。美军航空母舰继续南逃,而战列舰的炮弹不断在它们周围爆炸。一艘航空母舰被沉,其它受伤。
由于栗田舰队未完成整编队形便发动进攻,加上美军驱逐舰的攻击将他的队形打破了,各战队散乱在广阔的海面上。他丧失了对战事的战术指挥,三艘他的重巡洋舰被集中的海上和空中的袭击沉没。栗田于09:20下令北转整理队型。躲过栗田的舰队袭击的护卫航空母舰遭受的打击并没有结束,被“神风特攻队”自杀飞机击沉一艘,另两艘遭到重创。
不久栗田的舰队改变航向,驶往莱特湾。就在日本计划就要得逞的时候,栗田再次北转撤退。他感觉美军支持舰队正向他包围过来,因此他感觉参战的时间越长,他遭到美国强大空袭的可能性就越高。在不停的空袭下他向北,然后向西穿过圣贝纳迪诺海峡。往返航行300海里的第三舰队于26日日出后,派舰载机对栗田舰队的掉队舰只进行了袭击。
栗田舰队的长门号、金刚号和榛名号受重创。他带五艘战列舰进入战场,当他回到日本时,只有大和号还有作战能力。
7、双方战序
日本联合舰队
第二舰队
司令长官:栗田健男中将 参谋长:小柳富次少将 总旗舰:爱宕号巡洋舰→大和号战列舰
第一游击部队第一部队
第一战队:司令官:宇垣缠中将
战列舰:大和号、武藏号、长门号
第四战队:司令长官直率重巡洋舰:爱宕、*、摩耶、鸟海
第五战队:司令官:桥本信太郎少将重巡洋舰:妙高、羽黑
第二水雷战队:司令官:早川干夫少将 轻巡洋舰:能代。
第二驱逐队:司令:白石长义大佐驱逐舰:早霜、秋霜。
第三十一驱逐队:司令:福冈徳治郎大佐驱逐舰:岸波、冲波、朝霜、长波。
第三十二驱逐队:司令:大岛一太郎大佐驱逐舰:浜波、藤波、岛风。
第一游击部队第二部队
第三战队:司令官:铃木义尾中将战列舰:金刚号、榛名号
第七战队:司令官:白石万隆少将重巡洋舰:铃谷号、熊野号、利根号、筑摩号
第十战队:司令官:木村进少将轻巡洋舰:矢矧号
第十七驱逐队:司令:谷井保大佐驱逐舰:浦风、矶风、雪风、浜风、清霜、野分
第一游击部队第三部队(西村舰队)
第二战队:司令官:西村祥治中将战列舰:山城号、扶桑号重巡洋舰:最上号
第四驱逐队驱逐舰:山云、满潮、朝云
第二十七驱逐队驱逐舰:时雨
南西方面舰队第二游击部队(志摩舰队)
司令长官:志摩清英中将重巡洋舰:那智号、足柄号轻巡洋舰:阿武隈号驱逐舰:曙、潮、不知火、霞
第三舰队(小泽舰队)
司令长官:小泽治三郎中将 参谋长:大林末雄少将 旗舰:瑞鹤号航空母舰(战殁)→大淀号巡洋舰
本队:
第三航空舰队:司令长官直率航空母舰:瑞鹤号航空母舰:千代田号、千岁号、瑞凤号
第四航空舰队:司令官:松田千秋少将战列舰:伊势号、日向号
巡洋舰舰队:司令官:多摩舰长山本岩多大佐指挥轻巡洋舰:多摩、五十铃
第一驱逐队:司令官:江戸兵太郎少将轻巡洋舰:大淀驱逐舰:槇、杉、桐、桑
第二驱逐队:第六十一驱逐分队:初月、若月、秋月第四十一驱逐分队:霜月
其他日本航空兵力
10月24日
第二航空舰队(*)395架
特别攻击队(南九州,西南各岛)100架
第三航空舰队(本土)70架
第一航空舰队(菲律宾)50架
实际出动了三分之二
盟军方面
太平洋舰队司令官:尼米兹上将(驻檀香山)
第三舰队司令官:威廉·哈尔西(Adm.WilliamF.HalseyJr.)上将
总旗舰:战列舰新泽西号(依阿华级战列舰)
第三舰队第38航空母舰特遣队司令官:马克·米切尔中将
旗舰: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号(LexingtonCV-16)
第一特混大队:司令官:约翰·麦凯恩中将旗舰:航空母舰大黄蜂号(HornetCV-12,载CVG-11大队)
航空母舰:大黄蜂号(HornetCV-12)、黄蜂号(WaspCV-18,载CVG-14大队)、汉考克号(HancockCV-19,载CVG-7大队);
轻型航空母舰:考朋斯号(CowpensCVL-25,载CVG-22大队)、蒙特雷号(MontereyCVL-26,载CVG-28大队);
重巡洋舰三艘(后增至五艘):威奇塔号(CA-45,第6巡洋舰大队),波士顿号(CA-69,第10巡洋舰大队),堪培拉号(CA-70,10月15日因伤调离,第10巡洋舰大队),彭萨科拉号(CA-24),盐湖城号(CA-25),切斯特号(CA-27),后三舰原属于第5巡洋舰大队,于10月16日由TG30.2调来;
轻巡洋舰三艘(后减至两艘):休斯敦号(CL-81,10月15日调离,第10巡洋舰大队),圣迭戈号(CL-53,第10巡洋舰大队),奥克兰号(CL-95,第10巡洋舰大队);
驱逐舰21艘:
第46驱逐舰中队12艘(DD589,DD581,DD582,DD587,DD588,DD651,DD650,DD652,DD653,DD544,DD547,DD546);
第12驱逐舰中队3艘(DD488,DD435,DD460);
第4驱逐舰中队6艘(DD384,DD385,DD370,DD365,DD372,DD375)。
第二特混大队:司令官:杰拉尔德·博根少将旗舰:航空母舰无畏号(IntrepidCV-11)
航空母舰:无畏号(IntrepidCV-11,也译作勇猛号,载CVG-18大队)、邦克山号(BunkerHillCV-17,载CVG-8大队);
轻型航空母舰:独立号(IndependenceCVL-22,载CVG(N)-41大队)、卡伯特号(CabotCVL-28,载CVG-29大队);
战列舰:依阿华号(Iowa,BB-61,第7战列舰大队)、新泽西号(NewJersey,BB-62,第7战列舰大队,兼总旗舰);
轻巡洋舰2艘:文森斯号(CL-64,第14巡洋舰大队),迈阿密号(CL-89,第14巡洋舰大队)
驱逐舰17艘:
第52驱逐舰中队4艘(DD535,DD537,DD538,DD539);
第104驱逐舰中队4艘(DD673,DD674,DD675,DD676);
第50驱逐舰中队5艘(DD686,DD797,DD658,DD687,DD796);
第106驱逐舰中队4艘(DD683,DD684,DD540,DD541);
第三特混大队:司令官:弗雷德里克·谢尔曼少将旗舰:航空母舰埃塞克斯号(EssexCV-9)
航空母舰2艘:列克星敦号(LexingtonCV-16,载CVG-19大队)、埃塞克斯号(EssexCV-9,载CVG-15大队);
轻航空母舰2艘:普林斯顿号(PrincetonCVL-23,载CVG-27大队),兰利号(LanglyCVL-27,载CVG-44大队);
战列舰4艘(10月23日后减为1艘):华盛顿号(Washington,BB56,太平洋舰队直属,10月23日后归TG38.4)、马萨诸塞号(Massachusetts,BB-59,第8战列舰大队)、南达科他号(SouthDakota,BB-57,第9战列舰大队,10月23日后归TG38.4)、亚拉巴马号(Albama,BB-60,第9战列舰大队,10月23日后归TG38.4);
轻巡洋舰4艘:第13巡洋舰大队(圣菲号(CL-60),莫比尔号(CL-63),伯明翰号(CL-62),雷诺号(CL-96));
驱逐舰14艘(后减至9艘):
第50驱逐舰中队5艘(DD668,DD669,DD670,DD671(10月23日调离),DD672);
第55驱逐舰中队5艘(DD682,DD792,DD793,DD794(10月23日调离,归TG38.4),DD795);
第110驱逐舰中队4艘(DD558,DD559,DD560,以上三舰10月23日归TG38.4,DD561)
第四特混大队:司令官:拉尔夫·戴维森少将旗舰:航空母舰富兰克林号(FranklinCV-13)
航空母舰:富兰克林号(FranklinCV-13,载CVG-13大队)、企业号(EnterpriseCV-6,载CVG-20大队);
轻型航空母舰:贝勒伍德号(BelleauWoodCVL-24,载CVG-21大队)、圣哈辛托号(SanJacintoCVL-30,载CVG-51大队);
战列舰3艘(10月23日自TG38.3调来);
重巡洋舰1艘:新奥尔良号(CA-45);
轻巡洋舰1艘:比洛克西号(CL-80),10月22日归TG38.2;
驱逐舰11艘(后增至15艘,来自TG38.3):
第6驱逐舰中队4艘(DD400,DD401,DD380,DD388);
第12驱逐舰中队4艘(DD389,DD386,DD392,DD390);
第24驱逐舰中队3艘(DD441,DD442,DD443);
第三舰队第34特混舰队,司令官:威利斯·李(WillisA.Lee)中将,由第38航空特遣舰队抽出一部编成:
战列舰6艘:BB61,BB62,BB56,BB59,BB57,BB60;
重巡洋舰2艘:威奇塔,新奥尔良;
轻巡洋舰5艘:文森斯,迈阿密,比洛克西,圣菲,莫比尔。
驱逐舰18艘
潜艇舰队:4艘
第七舰队及皇家澳大利亚海军
第七舰队南西太平洋方面军指挥官:托马斯·金凯德海军中将
第70特混舰队:
第70.1特混大队:鱼雷艇39艘(PT127,128,129,130,131,132,134,137,146,150,151,152,190,191,192,194,195,196,320,321,323,324,326,327,328,329,330,331,489,490,491,492,493,494,523,524,526)。
第77特混舰队
第77.2特混大队
战列舰6艘:
第4战列舰大队:密西西比号(Mississippi,BB-41)、马里兰号(Maryland,BB-46)、西弗吉尼亚号(WestVirginia,BB-48);
第2战列舰大队:田纳西号(Tennessee,BB-43)、加利福尼亚号(California,BB-44)、宾夕法尼亚号(Pennsylvania,BB-38);
重巡洋舰4艘:路易斯维尔,波特兰,明尼阿波利斯,澳大利亚(属于澳大利亚海军);
轻巡洋舰4艘:丹佛,哥伦比亚,菲尼克斯,博伊西。
驱逐舰28艘:
第56驱逐舰中队:驱逐舰9艘
第24驱逐舰中队:驱逐舰6艘
第54驱逐舰中队:驱逐舰7艘
另有6艘驱逐舰(暂时未知其所属部队*)
第77.4特混大队:
第一分遣舰队/塔菲一:护航航母6艘(其中只有4艘参加战役),驱逐舰3艘、护航驱逐舰5艘
第二分遣舰队/塔菲二:护航航母6艘,驱逐舰3艘,护航驱逐舰5艘;
第三分遣舰队/塔菲三:护航航母6艘,驱逐舰3艘、护航驱逐舰4艘;
第78特混舰队(北方登陆部队)
战列舰3艘(第4战列舰大队编成);
第78.1特混大队
驱逐舰8艘(第49驱逐舰中队4艘,第50驱逐舰中队4艘);
步兵登陆舰3艘。
第78.2特混大队
驱逐舰2艘,船坞登陆舰2艘,武装人员登陆舰4艘,武装油船1艘;
第78.3特混大队
步兵登陆艇,坦克登陆艇;
第78.4特混大队
驱逐舰1艘,船坞登陆舰1艘;
第78.6特混大队
驱逐舰1艘。
第78.7特混大队
驱逐舰4艘。
第79特混舰队(南方登陆部队)
战列舰3艘(第4战列舰大队编成);
驱逐舰6艘,武装货船1艘,武装人员登陆舰1艘,船坞登陆舰2艘。
第79.1特混大队
船坞登陆舰1艘;
第79.2特混大队
两栖登陆指挥舰1艘(落基山号);
第79.3特混大队
驱逐舰1艘,两栖登陆指挥舰1艘(阿巴拉契亚号),武装人员登陆舰1艘;
第79.4特混大队
驱逐舰2艘;
第79.11特混大队
驱逐舰3艘;
第79.14特混大队
坦克登陆舰12艘。
潜艇部队:北部攻击特遣TF-78,南部攻击特遣TF-79
8、战役结果
美方损失
美国:
航空母舰3艘:普林斯顿号轻型航母(神风特攻),甘比尔湾号护航航母(舰炮击沉),圣洛号护航航母(神风特攻);
驱逐舰2艘:约翰斯顿号(DD-557),霍尔号(DD-533)
护航驱逐舰1艘:罗伯茨号(DE-413)
损失飞机162架,伤亡3000人。另有4艘航空母舰、2艘驱逐舰、护卫舰3艘、潜艇1艘负伤。
日方损失
日本:
航空母舰4艘:舰队航母瑞鹤号,轻型航母瑞凤号、千岁号、千代田号,均沉没。
战列舰3艘:武藏,扶桑,山城沉没。
重巡洋舰6艘:爱宕,摩耶,鸟海,最上,铃谷,筑摩被击沉,
轻巡洋舰4艘:能代、阿武隈、鬼怒、多摩沉没。
驱逐舰11艘:
若叶/初春1944.10.24在莱特湾海战中被美舰载机炸沉
山云/朝潮1944.10.25在苏里高海峡之战中被美驱逐舰“麦克德莫”号击沉
朝云/朝潮1944.10.25在苏里高海峡之战中被美巡洋舰“丹佛”号击沉
满潮/朝潮1944.10.25在苏里高海峡之战中被美驱逐舰队击沉
秋月/秋月1944.10.25在恩加诺角东北被美舰载机炸沉
初月/秋月1944.10.25在恩加诺角东北被美舰队炮火击沉
早霜/夕云1944.10.26在民都洛东南被美舰载机炸沉
野分/阳炎1944.10.26在吕宋岛的Legaspi东南被美舰队击沉
藤波/夕云1944.10.26在萨马岛海域被美舰载机炸沉
浦波/吹雪1944.10.26在圣伯纳蒂诺海峡被美舰载机炸沉
不知火/阳炎1944.10.27在民都洛以北被美舰载机炸沉
另有潜艇7艘、损失飞机288架,伤亡约1万人。
战列舰中的大和、长门、金刚、榛名、伊势、日向均不同程度受伤,返航途中,金刚号沉没。
重巡洋舰6艘*,妙高,熊野,那智,利根,羽黑均不同程度受伤,其中*,妙高,熊野受伤较重,均再未恢复战力,熊野号、那智号于1个月后在马尼拉附近被击沉。
后果
日军损失占珍珠港事件以来日本损失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日本海军除了在保卫本土方面还能起点次要作用外,再也没有什么大作为了。由于在战役末期神风攻势起了一定的效果,日军开始大量使用神风战法。
9、战役评价
莱特湾海战是太平洋战争中最后一次大海战,也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战。这场海战消灭了日本的海军力量,除了陆上基地的飞机外,日本海军几乎已不存在了,美军取得了绝对的制海权。小泽在战后受审时说:“在这一战之后,日本的海面兵力就变成了绝对性的辅助部队,除了某些特种性质的船只以外,对于海面军舰已经是再无用场可派了。”
10、人物评价
哈尔西
哈尔西的个性被形容为一个海上的乔治·巴顿,一个会出风头和*的好战者,这个评价基本不错。但是在他的军功里,完全没有一件事可以和媲美巴顿的那些战绩:在西西里的进军、急行军解巴斯托尼之围、势如破竹地横扫德境。哈尔西更多的是一位报纸上的虎将。在莱特湾战役中,他差点让绝对优势的美国海军败给了弱得多的日本人。在这场战役后,不少人要求他引退。但是由于尼米兹的保护,他留任了下来并让他的舰队遇到两次台风,导致的舰艇和人员损失不下于打了一次大败仗。
对于此战哈尔西过失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中了小泽的诱敌之计和听凭圣贝纳里诺海峡无人防守。
在他的回忆录中,哈尔西做出辩解。对于第一个指责,哈尔西坚持认为他的决定是正确的。他认为,这些航母上的飞机会通过菲律宾机场和航母甲板构成穿梭轰炸,这样会给他的舰队带来巨大的威胁。所以他决定摧毁小泽而不是在原地挨炸。至于小泽在战后有关诱敌的证言,他认为是受审时撒谎。对于第二个指责,他归咎于金凯德。他认为他已经通知了金凯德整个登陆掩护交给第7舰队,是金凯德的玩忽职守导致圣贝纳里诺海峡无人防守。
他的辩解是很难说得通的。
首先,有关穿梭轰炸这次战役从来就没有出现。有关日军飞机的威胁倒是的确存在,也击沉了普林斯顿号航母。哈尔西的考虑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如果以怕挨炸为借口离开他应该防守的圣贝纳里诺海峡和他勇猛的性格完全不合。当初他就是以日空军力量已经十分薄弱为理由要求提前进行莱特湾战役,又改口强调起日空军的威力了。更何况经过*空战后,他完全了解日军空中力量的现状。以他几百架舰载战斗机的实力,日军能炸沉普林斯顿号已经是侥幸了。实际上,哈尔西中了诱敌之计并不是因为他过高的估计了日军轰炸的威力,而要更多的归咎于他的“斯普鲁恩斯情结”以及他过于热衷于速战而不能冷静地分析问题的性格。
其次,他把责任推给金凯德实在是太没有风度了。保卫圣贝纳里诺海峡本来是他的责任,他又是第一线将领中级别最高的。如果他真的要把这个责任交给金凯德,他至少应该把事情说清楚,如果向尼米兹请示一下就更好。当时有足够的时间可以用来说明,可是哈尔西自始自终只发了一封措辞含糊的电报。
最后,假想一下,如果哈尔西把部队分成两路,分别迎战小泽和栗田的话会怎么样。南边,一个航母编队加上4艘战列舰绝对可以拿下栗田,更何况还可以指望赶回来的麦坎恩分舰队的帮助;北边,米切尔指挥的两个航母编队共8艘航母可以不受影响而毫无后顾之忧的持续追击小泽舰队而不是三心二意的只打了一天,这样小泽将受到更严重的打击而不会大部安全返航。但是哈尔西的鲁莽冲动让他的许多舰只在莱特湾战役的唯一作为就是全速向北疾驶300海里,加上油再向相反方向狂奔300海里,未发一枪一炮。这种对兵力的完全浪费使得小泽和栗田两只日军舰队都有很大一部分逃出生天,按上述分析美军本来是可以全歼他们的。仅此一点,哈尔西上将就难辞其咎。更何况战局明显后如果他反应迅速、兼程赴援的话,他本来是有可能抓住逃走的栗田舰队的。
栗田健男
栗田健男是日海军的老将,中途岛战役时他就负责指挥登陆部队,那一次由于海战失利他不得不还没有发挥作用就撤退了。这一次他同样的在发挥真正的作用之前就撤退了,但是这一次的责任在于他自己。
关于栗田奇特的临阵撤退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主要包括
其一、状态不佳。他有患有登革热一直没好,中途落水又加重病情,加上3天3夜没有好好休息,无法作出清晰判断。
其二、情报和通信太差。他没有得到小泽诱敌成功的报告,也不知道南方部队的全灭。他完全不了解具体的战场局面,所以对敌人的空中打击有着过多的担心。
其三、日军的虚报战果。在和斯普拉格的战斗中,日军报告的战果是击沉航空母舰4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3艘。一方面这让栗田确定他攻击的是第3舰队,这意味着哈尔西就在附近,他进入莱特湾意味着失去退路。另一方面让他觉得不虚此行,战果已经足够。
其四、对补给部队的轻视。他认为时间过晚,麦克阿瑟的登陆基本结束,滩头阵地已经稳固,炮击威胁不大。这是一个军人常见的倾向,他们重视和敌实战部队的交战而轻视对补给部队的攻击。
其五、误报。在栗田准备进入莱特湾时,他得到一个报告,这个报告表示在北方100海里有敌人航母舰队活动。栗田于是被吸引过去了,结果这个消息完全是误报。
这些理由都很有道理,但是最关键的就是栗田健男中将根本没有理解这个”捷一号”计划的真谛:一次自杀性计划,而计划的全部目的就是摧毁麦克阿瑟的登陆部队。栗田舰队付出了重大牺牲来到莱特湾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不是来确认麦克阿瑟滩头阵地是否稳固!他应该突入莱特湾去攻击麦克阿瑟的运输船,必要时不惜同归于尽。这就是整个计划赋予栗田的使命,也是栗田、小泽、西村和志摩舰队乃至整个日本联合舰队付出重大牺牲所要达到的目的。栗田完全无视整个日本海军以重大牺牲换来的机遇,而是自己作出判断:“牺牲整个第一游击舰队去攻击几艘可能卸完货的运输船是没有意义的”。栗田完全没有想过,如果他摧毁了莱特湾里的船只和美军沿岸临时搭建的机场,即使麦克阿瑟已经完成了登陆,美军庞大的登陆部队也会暂时陷入失去补给、增援以及空中掩护的被动局面。从而岛上的守军将有可能全歼美登陆部队,至少会给予美国人重大伤亡。
不过假想一下,如果栗田当时进入了莱特湾并且按计划重创了登陆部队的话,结果会怎么样。在随后赶到的哈尔西和金凯德的飞机和大炮的打击之下,栗田舰队所有的舰只一定都会在莱特湾被击沉,再加上美军登陆部队的损失,那么整个战役的伤亡人数至少将会增加5倍以上。但是这样大量的人员伤亡又会对战争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就兵力而言,美国人可以轻易弥补这些损失,而日本人却将丧失全部的海战能力。就心态而言,美国人将会在硫磺岛战役前就认识到占领日本所需要付出的重大伤亡,但是这并不会使他们放弃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要求。最多也只能让美国对苏联作出更大的让步以换取其对日作战,这样日本也许将会失去比北方四岛更多的领土。所以从整个战争的角度看的话,栗田的撤退大大减少了这场战役的伤亡,避免了许多完全不必要的牺牲。这种结果要比那些计划这场巨大的神风攻击的军国主义者所希望的要好得多。但是就军人而言,栗田中将自做主张地放弃计划是完全错误的,他应该做的就是执行命令。
客观的说,由于栗田并不是一个*的军国主义将领,尤其是在战争后期日本露出败相之后,他更不想“为国捐躯”了,从战后对他的采访可以清晰的感觉到。他与跟其他将领碰杯绝决抱着必死之心发起进攻的西村不同,他很清楚大本营制定的计划对他和舰队意味着什么。太平洋战争当时已进入最后阶段,日本海军乃至整个日本的失败不可挽回,且海陆两军关系糟糕,因此从作战一开始他考虑的就是如何减少伤亡,尽可能把人和船带回去,而不是不顾伤亡对美军进行打击。当他找到了合适的借口并撤退时,舰队爆发出来的是“万岁!回家!”这样的态度,而不是“玉碎!”的声音。军队在潜移默化中容易受带有领军将领风格,因此他的舰队的态度一方面能反映出栗田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这也能说明人心之所向。
尼米兹
美军指挥权不统一的局面多多少少要归咎于尼米兹以及美陆海军对立的传统,尼米兹也多多少少要为哈尔西的错误负上一些责任。这也许就是他事后袒护哈尔西的原因吧。当然如果不是哈尔西愚蠢地带走了整个第3舰队的话,尼米兹的安排本来也是无懈可击的。但是作为整个太平洋战区海军的最高统帅,负责任总比推卸要来得正确。
丰田副武
山本五十六生前就提到过,最好不要让丰田副武担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但是日海军已经将星凋零了,起用丰田也是不得已的办法。莱特湾战役开始前,哈尔西北上攻击*一带的日陆基机场。结果丰田误以为美军是想攻占*,结果投入了手头全部空战兵力并损失惨重。这使得日航母舰队几乎完全丧失攻击能力,而且陆基航空兵的战力也损伤大半。他要为莱特湾战役中日军完全丧失制空权的争夺能力负责。如果能把有限的海空战力集中投入莱特湾战场,日军想必不会完全被动挨打而会有更多选择和机会吧。
金凯德
金凯德成功的完成了他的作战任务。他不但守住了苏里高海峡,而且让入侵的敌军受到惨重损失。不是所有人都能把兵力优势发挥出来的,金凯德至少做到了这一点
小泽治三郎
整个战役中,小泽的表现最为抢眼。他成功的完成了诱敌任务,让栗田有机会安然通过圣贝纳里诺海峡。他的舰队本来就是准备牺牲掉的,但是小泽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如果不计算目标巨大又很脆弱的航母的话,出击的小泽在美军空中、海上和海下三面打击中带着2/3以上的舰只安然返回。何况如果不是杜博斯的谨慎,小泽有可能会在劣势中抓住重创美军的唯一机会。
西村祥治和志摩清英
虽然日军的通讯状况只能用可悲来形容,这也不构成这两位中将之间毫无联系的理由。他们毕竟相距不到40海里呀!为了人事上的矛盾而不顾及整个作战计划以及自己和下属的生命,完全是自暴自弃的愚蠢行为。就具体战局而言,如果这两位中将不是主动求战而是担起牵制和吸引的工作或者能把自杀进攻的时间稍稍拖后,栗田就有可能会拥有更大的活动空间。这样栗田将有希望轻松的消灭斯普拉格并进入莱特湾。比较一下小泽的诱敌成果,西村和志摩的作战只能用“失败”两个字来总结。当然如果他们的确没有接到改变计划的通信,那他们的失败就更多的要归咎于丰田副武愚蠢的硬拼计划。
福留繁和大西泷治郎
日本的陆基航空兵战力早就被丰田的愚蠢断送了,福留繁手头实在没有多少棋子可用。他拒绝为栗田护航而是直接攻击哈尔西是明智的决定,这个举动不但牵制了谢尔曼空袭栗田而且为日军取得了本次战役最大战果——普林斯顿号航母。大西是首先使用神风战术的日本将领,他用这种战法也有所斩获——圣洛号护航航母,而且他也牵制了第7舰队舰载机对栗田的攻击。总的说,他们在劣势条件下尽可能的为栗田的突进制造了条件,基本完成了任务。
斯普拉格
挽救了哈尔西名誉的就是这位克利夫顿·斯普拉格少将。栗田最后放弃了突进莱特湾的原因有许多说法,但是谁也无法否认斯普拉格的重大功劳。他牵制了栗田6个小时——追击2个半小时、整队3个半小时,这是决定整个战局的6个小时。栗田担心美陆军登陆滩头已经牢固、担心哈尔西和金凯德掉头的反击、担心没有时间通过圣贝纳里诺海峡逃走……这些担心都是因为时间的紧张而导致的。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斯普拉格不是缠斗而是转身分散逃走的话,他的舰队一定会全灭而且栗田一定会进入莱特湾面对正在登陆的美军。美国人在整个战场都处于优势,在萨马岛海面却是绝对的劣势,但是攻守莱特湾的决战正是在此展开的。而正是斯普拉格在劣势中的奋勇作战,挽救了整体战局。
11、其他
哈尔西因为带走了威利斯·李的战列舰去追逐小泽的航空母舰,以及在收到金凯德的第一次求救后,没有立刻将这些战列舰派回而受批评。战后他这样解释他的决定:
我的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在1944年10月24日下午发现了日本的北路航空母舰,这样一来敌军所有的海军舰队都被发现了。对我来说坐守在圣贝纳迪诺海峡是可笑的。我在晚间集中了我的力量,在清晨对北路舰队开火。我以为中路舰队在锡布延海已被重创,对第七舰队不再是任何大的威胁了。
在萨马海的美军指挥官克利夫顿·斯普拉格上将对此提疑义:
我们没有接到任何情报说北边的入口不再被防守,因此我们以为我们的北翼不会被暴露在任何危险中。
海军历史学家萨缪尔·莫里森评论说:
假如李的战列舰在收到金凯德的求救电后立刻返回的话,假如它们没有等驱逐舰用两个半多个小时的时间加油的话,那么在当时海军最有经验的李的指挥下,六艘新式战列舰可以及时到达圣贝纳迪诺海峡来对付栗田的中路舰队……虽然海军作战总有意外,但我们完全有理由设想李可以摧毁栗田的中路舰队。
12、花絮
填料事件
尼米兹询问哈尔西,那支幽灵一样的特遣部队究竟在哪里?为了迷惑敌方破译人员,一个通讯少尉在电报的开头和结尾加上“填料”:
“火鸡下水。急。太平洋舰队司令……”
“第三十四特遣舰队究竟在哪里(重复)……哪里。RR全世界都想知道……”这封电报在金凯德的明电之后不久抵达哈尔西的旗舰“新泽西号”。打字员伯顿·戈尔茨坦明白“火鸡下水”是“填料”,把它删掉了,然而末尾的“全世界都想知道”,尽管前面已有RR两字断开,但读起来好像讲得通,便认为是电报本文的一部分。他的上级(一个中尉)也认为是电报本文,于是就把电报送到舰桥上。哈尔西一看“全世界都想知道”这句话(“我好像挨了一记耳光”)便勃然大怒,把帽子往甲板上一扔。卡尼抓住他的胳膊说:“别这样!你究竟怎么啦?要镇静!”哈尔西怒冲冲地把电报递给他。切斯特·尼米兹怎么能发来“这样侮辱人”的电报?
祥瑞舰
在此战中,日军两大祥瑞舰雪风号,时雨号同时参战。在大量友军被击沉时,雪风号毫发无伤,还救起了大量落水人员。野分号沉没。战后,雪风与僚舰“浦风”号护送战列舰“金刚”回国途中,在*海峡被遭遇美国潜艇“海狮”号偷袭。金刚与浦风中鱼雷沉没,雪风安然无恙,轻车熟路地打捞起两艘沉舰的水兵安全回国。
诈敌
志摩舰队尚未逃出飞机攻击范围,就遭到攻击。在舰上无线电通讯室里,出生在檀香山的龟田中尉把发报机调至敌人的波长,用英语广播说:“哈罗,查理——,哈罗,查理——。日寇舰基飞机正在攻击我们。放弃你们这次任务,立即返回基地。”
在舰桥上,志摩看见那些正飞来的美国飞机都突然掉转机头。朝北面飞回去。
诱爆
最上号巡洋舰在此次海战中被撞击和击中,发生了火灾前头的火灾,在3、4号炮塔附近并波及到机枪弹药包、高射炮弹药包,连续诱爆,消防工作变得很困难。乘员怕诱爆鱼雷,打算抛弃全部鱼雷,但最终还是诱爆了5条。可是,这个诱爆反而幸运,由于诱爆的爆炸气浪,火灾变成小火,消防工作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