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源汇区
源汇区位于河南省中南部,隶属于河南省漯河市,是漯河市最早最老的中心城区,元朝始为商埠重镇,清末民国时期牛行街誉满中外。这里还是历代军事要冲,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故里。全区总面积201.6平方千米,辖5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09个行政村,18个城市社区,人口增加到32万,目前是漯河市的商贸、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国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中文名称:漯河市源汇区
所属地区:河南省漯河市
面积:201.6平方公里
人口:32万
电话区号:0395
邮政区码:462000
方言:中原官话
车牌代码:豫L
气候条件:暖温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
1、概况
源汇区
发展迅猛,实力强劲。近年来,尤其是新的区划调整以来,源汇区委、区*紧抓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河南省打造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和漯河市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以大开放吸引大投入,以大投入培植大产业,以大产业加快大发展,促进了整体实力不断壮大。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32.6亿元,增长16.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096万元,增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亿元,增长7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亿元,增长1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22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3955元,增长11.5%。在漯河市2005年度县级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中,源汇区荣获全市两县三区第二名,处于县区发展前列。漯河市源汇区历史悠久,古老而年轻。古老,是因为源汇区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五帝时代就建有隐阳城,唐朝中期称隐水镇,明朝永乐年间发展成为贸易重镇,称螺湾渡,清朝咸丰二年修建源汇寨,民国初年改称漯河镇。1948年设立县级漯河市。年轻,是因为源汇区是1986年县级漯河市升格为省辖市后成立的,特别是2004年底漯河市新的行政区划调整,使源汇区发生了新的变化,现辖5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09个行政村,18个城市社区,面积扩大到201.6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32万,是漯河市的商贸、经济、文化中心。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作为中原内陆城市漯河市的主城区,这里具有连接南北、承启东西的区位优势。境内交通发达,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南漯高速公路及规划中的郑州至武汉高速客运专线穿境而过,漯宝铁路、漯阜铁路横贯东西,漯河火车站为全国一级编组站,北距郑州国际航空港不足一小时行程,是豫中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更是商家必争之宝地。
环境优美,功能完备。漯河市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是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并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源汇区是漯河三区之中唯一位于沙、澧两河之间的城区,城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0%,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源汇区还是漯河三区之中唯一拥有大型体育场馆、四星级宾馆、图书馆、千亩森林公园和高等院校的城区,基础设施完善,服务设施一流。
资源丰富,能源充足。区内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是全国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淡水资源充足,年过境水量27亿立方米,年均可用量达2500万立方米;地下水质良好,澧河水质达到直接饮用标准,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供应充沛。距全国能源基地平顶山仅百里之遥,辖区有豫中南最大的供电枢纽,年售电量近20亿千瓦时,煤电供应充足。区内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适宜发展各类劳动密集型产业。
产业突出,优势明显。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以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板材加工、医疗化工、棉纺等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特别是食品加工产业发达。区内以汇通集团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快速崛起,三剑客奶业公司、豫汇集团等一批食品加工骨干企业迅速发展。尤其是汇通集团已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肉类加工企业50强,年产值突破20亿元,产品远销俄罗斯、香港、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市场健全,商贸繁荣。这里商贸传统厚重,历史上素有商埠重镇、陆陈集散地之称,古人用“舟行此焉簿,贾客南来多;江南百货萃,此处星辰罗”描绘了当时的繁华景象。特别是2004年底区划以后,源汇区商贸物流业在漯河三区之中独具优势,承担着漯河市打造豫中南商贸物流中心的重要任务。全区拥有各类商品市场23个,形成了日用百货、服装鞋帽、蔬菜批发、南方家俱、建材灯具、汽车农机、种子农药等种类齐全、与省会郑州遥相呼应、辐射周边10多个地市的专业市场体系。2005年,源汇区规划建设的总投资12亿元、总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的小胖统领百货、温州国际商贸城、家·盛世国际生活广场、中汇广场、新天地商业步行街、中国名吃休闲一条街、开源花卉市场等七个规模大、档次高的重点市场,已相继开业迎宾,今年五一期间将全部开业。随着这些新型市场的运营繁荣和4.6平方公里的商贸物流园区的开工建设,源汇区豫中南商贸物流中心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和加强。
改革超前,开放领先,活力无限。作为省*确定的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城区,源汇区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发展思路上,提出了打造豫中南商贸物流中心和建设生态宜居城区两大定位,深入实施“商贸立区、工业强区、科教兴区、兴农富民、外向带动”五大战略,到十一五末实现全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双翻番”,重点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和市场商品交易额均“超百亿”的宏伟目标。在具体工作中,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战略,全区企业全部完成了转机建制,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区经济总量的90%以上。把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一号工程”,按照市委、市*加快漯河西扩的要求,规划建设了占地4.6平方公里的工贸园区和总面积6平方公里的文景新城,工贸园区内标准厂房建设项目、文景新城内行政办公楼和学校、基础设施等项目将全部采用市场化手段运作。源汇区西部成为漯河市最具开发活力和升值潜力的黄金宝地。把服务引导作为主要手段。对国内外来我区投资的企业,实行领导代理服务制,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两个零接触政策,并把部门职能和服务承诺向社会公开,区*带头支持企业发展,仅2005年,财政就为企业提供担保募集资金达6000多万元,以优质的服务建立了*支持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吃亏就是解放思想,让利就是转变观念”的服务理念,竭诚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互惠互利,实现双赢。对前来投资的企业,视投资规模,实行不同的土地出让价格,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经营期限10年以上的项目,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土地出让金地方受益部分90%可由财政返还;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且年均税收达到每亩5000元以上的企业租地,生产期内可免收土地租金;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用更加优惠的办法解决企业用地。同时,根据投资额,在规定年限内可以按企业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一定比例予以扶持,以优厚的汇报使源汇区成为中原地区最佳投资宝地。
2、行政区划
漯河市源汇区行政区划图
漯河市源汇区辖4个街道、1个镇、3个乡:老街街道、马路街街道、顺河街街道、干河陈街道、大刘镇、阴阳赵乡、问十乡、空冢郭乡。区人民*驻老街。
老街街道 面积:1.59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12418人 代码:411102001
位于漯河市中心城区,东至京广铁路,西到五一路,南至马路街,北临沙河堤。2006年,辖4个社区:滨西社区、新华街社区、老街社区、受降路社区。
马路街街道 面积:2.6平方千米 人口:2.7万人 代码:411102002
位于友爱街北段,辖区北至马路街,南至湘江路,东至京广线,西至五一路。原辖5个社区、1个行政村。2006年,辖5个社区:马路街社区、八一路社区、交通路社区、友爱街社区、建设路社区。
马路街社区 辖区:五一路以东,火车站以西,马路街以南,勤俭街、*路以北。总人口2982人。
友爱街社区 辖区:五一路以东,交通路以北,勤俭街、*路以南,人民路以北。总人口1571人。
建设路社区 辖区:五一路以东,文化路以西,人民路以南,湘江路以北。总人口8763人。
交通路社区 辖区:交通路以东,京广线以西,人民路以南,湘江路以北。辖区总人口5653人。
八一路社区 辖区:交通路以东,京广线以西,人民路以南,湘江路以北,辖区总人口7889人。
顺河街街道 面积:1.95平方千米 人口:35618人 代码:411102003
位于漯河市区中西部,东起五一路,西至澧河畔,南临湘江路,北傍沙河堤。原辖5个社区、1个行政村。2006年,辖5个社区:五一路社区、泰中路社区、东大街社区、建西社区、戏楼街社区。
干河陈街道 面积:24平方千米 人口:73655人 代码:411102004
位于漯河市区西南边沿,南与西平县接壤。2006年,辖4个社区、15个村委会:湘江中路社区、干西社区、双龙社区、柳江路社区、东吴村、挂刀营村、何王庄村、闫庄村、圪瘩刘村、南关村、毛寨村、丁庄村、马夫张村、干河陈村、丁湾村、小村铺村、大荆庄村、姬崔村、三里桥村。
大刘镇 面积:47.6平方千米 人口:3.5万人 代码:411102100
位于漯河市区西15千米。2006年,辖23个村委会:大刘村、南王村、杜庄村、小曹村、蔡庄村、大陈村、周庄村、闫魏村、陶庄村、师庄村、殿后曹村、皇玉村、前陈村、赵庄村、台头村、塘河北村、板桥村、西刘村、东王村、湾王村、徐庄村、白寺村、彭李村。
阴阳赵乡 代码:411102201
2006年,辖31个村委会:阴东村、阴西村、姬东村、姬西村、大张庄村、二甲刘村、天官村、台坡魏村、李庄村、后寨村、下亭村、前寨村、水坑赵村、下魏村、湾赵村、代庄村、程庄村、大楼魏村、尹庄村、沙郭村、占李村、张王于村、刘湾村、和庄村、顿庄村、大吴庄村、西河村、杨庄村、胡庄村、古城村、井李村。
问十乡 代码:411102202
位于漯河市区西23千米,南接西平,西连舞阳。原辖16个行政村。2006年,辖15个村委会:问十村、董庄村、武庄村、小河王村、前李村、西师村、后李村、宋庄村、陶桥村、宁庄村、望天村、黄李村、骆坡村、曹店村、前问十村。
空冢郭乡 面积:49.3平方千米 代码:411102203
位于漯河市区西部。2006年,辖25个村委会:翟庄村、空冢郭村、大庙王村、大曹村、王官村、寺西杨村、前朱村、西朱村、半坡村、关庄村、邵堂村、李岗村、王会朝村、小于村、洼董村、前袁村、后袁村、杨店村、叶岗村、赵岗村、崔岗村、马店村、指挥寨村、陈岗村、潘庄村。
3、历史沿革
漯河市源汇区成立于1986年5月。
1986年,源汇区辖5个街道、4个乡:老街街道、沙北街道、马路街街道、天桥街街道、顺河街街道、后谢乡、翟庄乡、孙庄乡、干河陈乡。
2000年,源汇区辖4个街道、4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304105人,其中:天桥街街道45041人、马路街街道31074人、老街街道16574人、顺河街街道28889人、干河陈乡67746人、孙庄乡54069人、翟庄乡37635人、后谢乡23077人。
2004年9月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69号):将源汇区的孙庄乡划归郾城区管辖,天桥街街道、翟庄乡、后谢乡划归召陵区管辖;将原郾城县的大刘镇、阴阳赵乡、问十乡、空冢郭乡划归源汇区管辖。调整后,辖干河陈、空冢郭、大刘、问十、阴阳赵5个乡(镇)和顺河街、马路街、老街3个街道办事处,102个行政村、17个社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源汇区辖5个街道、1个镇、3个乡:老街街道、马路街街道、顺河街街道、天桥街街道、干河陈街道(新增);大刘镇;空冢郭乡、问十乡、阴阳赵乡。
4、农业经济
漯河市源汇区
源汇区位于沙河南岸,京广铁路以西,西与舞阳县相临,南与西平县接壤,辖四乡、一镇、三个街道办事处,109个行政村,人口32.2万,总面积2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2万多亩;农业人口17万余人,人均耕地1.3亩。该区是一个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工、商、农各业并举,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城区。
近年来,我区在市委、市*的正确领导下,高扬“二次创业”主旋律,大力弘扬“精诚团结、攻坚克难、创新争先、和谐奋进”的源汇精神,成立了由区四大班子领导参加的源汇区农村经济合力团。认真贯彻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总目标,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和对农村的投入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2007年,我区农业整体上实现了全面突破,亮点纷呈。大棚建设、经济作物种植呈现强劲发展态势,全年新建蔬菜大棚1210座,新增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1.6万亩,新增烟叶种植面积3100亩;“双汇产业化工程”畜禽规模养殖迅猛发展,新发展规模养殖基地24个,全区生猪出栏量达100.3万头(止2007年11月底);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共开展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1552人,引导性培训3400人,新建沼气池4100座;科技服务日益深化,农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农民现金收入4120元,同比增长26%。市委靳书记、市*祁市长曾多次来我区视察新农村建设、“双汇产业化工程”、生态林业建设、春季麦田管理等工作,对我区农业农村发展的蓬勃态势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全市畜牧兽医管理*现场会、河南省农广校漯河分校国家助学金发放仪式等相继在我区召开,我区的“阳光工程”培训*电视台曾作了典型报导。
5、工业发展
区划调整以来,漯河市源汇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工业强区”战略,按照“抓大育强、扶小促壮、调整创新、膨胀总量”的思路,深入实施“重点工业超百亿工程”,促进了全区工业的快速膨胀。基本形成了以食品加工、医疗化工、机械制造、纺织、造纸、制革制鞋六大主导产业结构合理,主导产品突出,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竞争力较强,充满生机与活力且富有源汇特色的工业发展新格局。截止2007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1家,从业人员达到8000多人,固定资产达到17亿元。
2007年工业具体发展情况如下:
(一)工业经济高速运行。
2007年以来我们加大对全区整体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把握运行态势,正确预测经济走势,针对不同时期工业运行特点,及时发现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并组织实施,全区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指标不断攀升,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2007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4亿元,增长20%,高出市定目标5个百分点,位居全市县区第一。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2亿元,增长35%,高出市定目标9个百分点,位居全市县区第二。实现利润11.2亿元,增长70%,高出市定目标40个百点,位居全市县区第一。实现利税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21%,高出市定目标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2%,超出市定目标2.05个百分点。全区上报工业投入(含商贸)达到30.7亿元,占市定目标的438.6%。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分别为:南王面粉厂、方达冶金有限公司、建泰玻璃有限公司、保东工贸有限公司、欧风洁具有限公司、笑仙乳业有限公司、汇河彩砖厂、漯河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预制构件分公司、正齐肥料有限公司、诚利建材制品厂。
(二)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
从强化服务、加大投入入手,不断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努力提高企业规模化生产经营水平。以汇通集团、三剑客奶业、石磨坊面业等为龙头的骨干企业群体规模不断壮大,促进了全区工业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2007年年初,在对全区工业企业认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筛选出了8家及17家重点企业分别列入市定“重点工业超千亿工程”和“区定重点工业超百亿工程”,并提出工作实施意见,下发了“重点工业超百亿工程”目标责任通知,对纳入的重点企业进行了目标分解,并且强力推进,加大督导力度,做到一月一总结,一月一汇报,目前两大工程进展顺利。列入全区重点工业超百亿工程的17家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58.5亿元,增长62%,占目标任务的117%;8家市定重点工业超千亿工程培育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52.4亿元,增长65%,占市定年度目标的116%,位居全市县区第一。
(三)食品工业主导地位突出。
区划调整以来,源汇区围绕漯河“中国食品名城”建设,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食品工业,使全区食品工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以粮食加工、肉类加工、面食加工、果蔬加工、饮料制造和包装材料六大行业为主导的加工基地,食品工业已成为全区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2006年、2007年我区相继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和省*食品办授予“全国食品工业强区”和“河南省食品工业强区”荣誉称号。围绕“中国食品名城”和“全国食品工业强区”的品牌优势,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着力在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食品工业项目上下功夫,雪源面粉、中原五谷粮等食品工业企业的相继开工建设,进一步壮大了食品骨干企业群体。目前,全区食品工业企业已超过14家,其中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8家,2007年全区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完成增加值15亿元,同比增长53%,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70%以上,食品工业作为我区主导产业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同时不断加大名牌产品的培育力度,我区涌现出了一大批名优产品。全区食品工业获得省级以上优质产品7个,其中,汇通牌高温火腿肠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汇通牌鲜冻猪分割肉获河南省名牌产品,三剑客牌产品获得河南省优质食品,河南省“知名商品”,“汇通牌”火腿肠、速冻系列食品、豫汇牌冷冻分割鸡肉获河南省优质产品和*重点禽类加工企业称号;石磨坊面粉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公认为“放心面粉”和河南省免检产品;程翔面粉厂被省质监局评为用户满意品牌和双优产品。
(四)园区建设形势良好。
针对区划调整后我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工业发展缺乏载体的状况,我们不断加大园区建设力度。一是高标准规划并建设了占据漯河西南门户4.6平方公里的沙澧产业集中区。通过配套基础设施,健全,优惠政策,完善服务理念,创新招商策略,吸引了一大批项目相继入驻园区。目前,沙澧产业集中区内签约项目达到34个,总投资50.4亿元。其中,曙光医疗器械、方达冶金制造、金利涂装生产等5个项目已竣工投产,*纺织工业城、路桥重工等项目正在建设。二是着力打造乡镇工业园区。重点抓好了干河陈乡毛寨工业园、空冢郭乡雷鸣工业园、大刘镇工业园的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沙澧产业集中区为龙头、乡镇工业园区为支撑的园区经济新格局,为全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科技事业
漯河市源汇区
漯河市源汇区委、区*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积极推进“科教兴区”战略,不断深化科技*改革,逐步建立起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新机制。科学技术在推动新技术产业发展,加速科技进步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促进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科技工作领导与管理职能不断加强。区委、区*对科技工作高度重视,一是每年都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技术创新和科技发展工作,并听取科技工作情况汇报。通过采取重点工作合力团,推行*职工蹲点驻企业和承包科技示范田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科技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二是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目标责任制,制定年度重点工作目标和工作台帐,有效地推动了全区科技与经济的健康发展。三是加强科技工作管理职能,根据职能设置了源汇区科技局,成立了科技服务中心,调整了各级技术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了全区技术创新工作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机构,为源汇区科教兴区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技术创新卓有成效,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围绕“工业兴区、三产兴区、科技强区”的工作思路;强力实施“工业50亿振兴计划”,规划成立了金山工业园、汇东工业园、钛白工业园、民汇工业科技园,引进了一批科技项目和科技型企业。全区限额以上工业企业27家,有11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17家企业分别与26家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系,4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2家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基本形成了食品加工、化工生产、纺织印染、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农业科技创新稳步发展,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效显著,推动了全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发展。全区已规划建成了5处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总面积700亩,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285座,引进推广农业新产品120多个。依靠科技,大力发展养殖业。全区养殖业专业村达到19个,规模养殖大户4000多户,形成生猪、肉鸡、奶牛、水产四大养殖基地,7个养殖专业小区。源汇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1年、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分别达到117261万元和130076万元,比上年增长11.5%。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城区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1150万元和1220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分别为9290元和9577元。2001年、2002年第三产值分别达到53529万元和59318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分别为12.3%和10.8%。全员劳动生产率2001年人均50741元,2002年人均62923元;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分别为7%和19%。
科技进步推动了源汇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2001年、2002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611元和6439元。全区小学校共有33所,在校小学生分别为19341人和19980人,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升学率均达到100%。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区级卫生机构8个,个体医疗卫生服务网点遍布社区,万人拥有医护人员数分别为278人和303人。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覆盖率均为100%。工业三废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均达到排放标准,2001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2.25%、100%和93.3%;2002年“三废”综合治理率分别达到93.1%、100%和95.7%。城区环境质量达到二级以上标准,为市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技成果硕果累累。本级科技三项费用投入占年本级财政决算支出比例2001年的1.12%,2002年1.12%;本级科技三项费用决算增长比例分别为20%和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比例分别为1.72%和1.83%;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均为48人;获得上级*科技进步奖励项目分别为2项和1项;10万人专利申请数分别为4.37件和4.86件;高科技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分别为17.8%和18.2%;规模以上工为企业中通过ISO9000系列认证的比例分别为3.7%和14.8%。
科学技术普及和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取得新成效。两年来,组织实施了多项科普和技术传播项目,先后将30多项实用技术和短平快项目送往农村和基层。每年分别组织三次送科技下乡活动,认真组织了第一、第二届科技活动周、组织实施了节水灌溉、奶牛冷配人工授精、吊架西瓜温室栽培、胚胎移植、沼气工程等农业新技术。在城区认真组织开展了“科技道德进社区、科普知识进万家”活动。这些形式的活动普及了科技知识,倡导了科学方法,传播了科学思想,弘扬了科学精神。
7、教育事业
漯河市源汇区学校一角
区划以来,在区委、区*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漯河市源汇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94年顺利通过省*“两基”验收,2001年被省*评为“两基”工作先进单位。从“一无所有”到“六配套”建设,从集资建校到校园“四化”,办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师资水平大幅提升,在职教师学历全部合格,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由原来的5%提高到目前的32%,40%的教师获得了中级职称;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区各校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开展教学实验,目前全区学校已普及了计算机和英语教学,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
8、城区建设
漯河市源汇区
近年来,漯河市源汇区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宜居新漯河这一大局,锐意进取求发展,务实重干创新篇。立足辖区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要点,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区环境质量,建设特色城区,使城区内居民建设管理、背街小巷硬化、绿化、亮化、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项职能日臻完善。塑造出我区城市建设工作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
区划调整后,源汇区掀起“二次创业”的高潮,面对新的城区建设工作,源汇区注重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先导性,精心组织国内知名专家高标准编制了“源汇区2006—2020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规划”,14平方公里的“源汇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0.3平方公里的“行政中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形成了“一区、两片、二带三廊、四心、王轴、多园区”的规划布局。同时,科学编制了大刘镇、阴阳赵乡等小城镇规划和挂刀营村、东吴村等城中村综合改造规划,以及干河陈、冢郭村、邵堂村、大刘村、程庄村等13个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为我区城乡建设大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
居民区背街小巷硬化,一直是源汇区为民办实事的一个重点,为了把这件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源汇区把解决老城区道路不平、污水横流的背街小巷每年列入工作重点,对全区街巷进行了全面普查,查路况、查供排水情况、查周围环境、查受益单位和受益人数,并深入居民家中摸清群众思想,听群众的心声。紧接着,就制定出台,明确工作目标。在具体操作中采取了“三结合”的有效措施:一是街巷硬化同市场建设、三产开发相结合;二是同解决吃水、排水、入厕、绿化、亮化、美化相结合,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三是同路况相结合,避免修建短命路,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坚持连片成规模、集中出形象的指导思想,把路修到家门口,下水道通到居民家,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问题,赢得了群众的支持,硬化工作被群众称为“心连心硬化工程”。经过近年来不懈的努力,先后投入资金1680多万元对30多个居民区400多条背街小巷进行了硬化、绿化、亮化,总硬化面积169464平方米,硬化率达到了98%,新修下水道15800米,绿化面积18240平方米,居民区安装路灯2360盏,亮化率达到100%,解决了数万居民群众的行路难、排水难、照明难等一系列问题,受到了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
为确保辖区环境实现“七无”(无乱堆乱放、无乱贴乱画、无乱设摊点、无乱挂乱接、无乱搭乱建、无乱控乱占、无污水乱流)的目标,从源头上彻底遏止辖区内脏、乱、差的现象,源汇区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坚持“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严格落实沿街单位“门前三包”责任制,清除市区道路两侧、背街小巷、居民区和垃圾杂物,治理街道各路段及流动摊点、占道经营、店外经营,规范沿街门店的门头字号,实施沿街墙体美化和简易棚及铁架棚的拆除,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及沿河两侧等地段积存的垃圾卫生死角进行了全面清理。同时严厉打击辖区乱搭乱建的违法建设行为,加大沿河整治力度,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目前,已清理垃圾卫生死角26处,沿河及居民区新建垃圾池180多座,规范沿街门店招牌670多个,粉刷沿街围墙20000多平方米,拆除沿街临时棚架28处,查处违法建设60多起,拆处违法建房42户,拆除违法建筑面积28640平方米,制止违法建设行为80多起,设卡拦截违法建筑运料车辆120多次,有效遏止了居民区及沙澧河两岸私搭乱建现象,使辖区内的环境卫生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为构建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环境更加优美的和谐源汇,源汇区不断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加强对排污单位污染治理设施监督,对排放有色、污浊、废水以及排放有毒、有害及异味废气现象严厉打击,有效治理噪声扰民,严格控制建筑工地施工噪音、社会噪音和娱乐噪音的管理,进一步强化创建烟尘控制区,实现城区空气洁净目标。同时,在全区范围开展了“十五小”、“新五小”企业的排查活动。对查出的15家,国家明令淘汰的“十五小土”企业进行了彻底取缔关停,并采取监督措施,严防死灰复燃。还对辖区内13家省定废气污染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达到了国家废气排放标准。截止目前,已查处冒黑烟排污锅炉28家,对10家锅炉采取了关停措施,对4家锅炉进行了摧毁,14家锅炉进行了改造。在辖区内清洁能源型锅炉使用率达到65%,锅炉改造率达到100%。
9、历史文化
河上街庙会
从2010年起源汇区每年春节在开源景区举办河上街庙会。该庙会以“呈现传统民俗,彰显本地特色文化”为主旨,包括戏曲歌舞、奇活儿绝技、民间故事、传统民俗和民间艺术等30个传统文化项目。游客既可以在吹糖人、糖艺、捏面人、捏泥人、剪纸、民间字画等表演中充分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又可以在舞狮、舞龙、铜器表演、迎宾舞、少数民族歌舞、大鼓书、花轿迎亲、秧歌、高跷等传统节目中感受民俗文化的精彩。
河上街古镇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河上街古镇项目,位于泰山路南段西侧,与开源森林公园毗邻。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总长约800米。具体项目有:牌坊楼、员外村、游客服务中心、悦来客栈、源汇寨墙、受降亭、炮楼、钟楼、鼓楼、绣球楼、演武场、书场、皮影、戏台、茶馆、沿街店铺等。
上一篇:漯河市郾城区许慎纪念馆
下一篇:漯河市召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