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科普

2019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_第四集起宏图内容简述

科普小知识2022-05-21 20:44:26
...

  以下是24集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四集起宏图内容概要,从1953年起,一场大规模经济建设热气腾腾地在中华大地全面铺开。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立工业体系,是新中国宏大的抱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19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_第四集起宏图内容简述。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四集起宏图

  1956年5月31日,*在船上听取了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建设的情况汇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

  那天,风和日丽,*心情正好,兴致很高,忽然提议要在长江里游泳。这是他第一次横渡长江。从蛇山北岸游到汉口的淡水池,15公里,*在水里游了整整两小时。从水中,他穿越了正在建设中的长江大桥。

  几天以后,*写下那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游泳》。

  兴起大规模经济建设,把新中国建成一个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正是几代中华儿女孜孜以求的梦想。

  但奠基之初,新中国建设者们,对内,面对着的是“一穷二白”的家底,对外,面临着帝国主义的重重*。

  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甘肃玉门拍到的一组镜头。那时候中国人就是用这种方式开采石油的。拼命干,全国原油产量也只有12万吨。

  *感慨道: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憋着一股劲的中国人,下定决心,迎难而上。从1953年起,一场大规模经济建设热气腾腾地在中华大地全面铺开。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立工业体系,是新中国宏大的抱负。

  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号召全国人民同心同德,为实现工业化而积极奋斗。

  第一个五年计划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建造的156个建设项目为标志,重点发展重工业,能源、原材料、机器制造等基础工业项目。

  *第一次访问苏联期间,曾经参观了斯大林汽车制造厂。当看到一辆接一辆的汽车驶下装配线时,他把手指往地上一指,对随行人员一字一句地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大工厂。”

  1953年7月15日,新中国第一个汽车工业基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是在一片荒郊上举行奠基仪式的。

  筹备之初,有人提出像苏联那样,把这第一个汽车厂叫“*汽车制造厂”,因为苏联的第一个汽车厂叫“斯大林汽车制造厂”,也有的人提出叫“新中国汽车制造厂”。*只同意叫第一汽车制造厂,他说“我们很快还要有第二,第三个。”

  为生产出*的第一辆汽车,技术人员自制的汽车零件有2335种,各种工装、非标图纸达十多万张,描图员就有一百多人。

  当年建设一汽共投入资金6亿元,相当于全国6亿人民一人一块钱。

  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第一辆卡车下线之前,有人建议把一汽的产品命名为“*号”,但*欣然命笔,写下了雄浑有力的“解放”二字。

  首批十二辆解放牌汽车缓缓驶下装配线,绕厂一周后驶向市区。驾驶首批解放牌汽车上街的司机马国范,脸上的笑容藏也藏不住,幸福的模样被人们编成《老司机》这首歌:“五十岁的老司机我笑脸扬啊,拉起那手风琴咱们唠唠家常。想当年我十八就学会了开汽车呀,摆弄那个外国车呀,我是个老内行啊,可就是啊,没见过,中国车呀啥模样啊。盼星星盼月亮啊,盼的那个国产汽车真就出了厂。”

  中国第一辆国产小轿车,东风牌轿车,也诞生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1958年5月21日一大早,一辆红色的东风轿车驶进了*,环绕绿色草坪行驶了两圈,稳稳地停了下来。车门打开,*满面春风地跨出车门,高兴地说:“好啊!坐上我们自己的小轿车了!”

  那个火红的年代,同炼钢炉前熊熊炉火一起映照在工人们欣喜的面庞上。

  新中国向工业进军,激励着无数建设者的不眠之夜。

  那是为祖国创业!没有什么比为祖国创业更令人胸怀宽阔、精神振奋!

  那个火红的年代,在高山,在平原,在大漠,在戈壁,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平均每天都有一个项目开工或者竣工。

  1956年7月,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架新型喷气式歼击机。

  1957年,中国开始生产T54型坦克。

  1958年,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诞生。

  洛阳拖拉机厂的兴建,开始了中国人自己制造拖拉机的历史。谭震林副总理兴奋地说:“一个耕地不用牛的时代开始了!”

  富拉尔基和太原等重型机器厂的建成,使中国能够自行制造重型采矿设备、工程机械等,大大提高了机械设备的自给能力。

  从前连铁钉火柴都要进口的中国,第一次建立起了自己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新中国的建设宏图不仅仅展现在现代基础工业建设中,也展现在崇山峻岭和辽阔高原上。这里是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318国道。平原高山,草原冰川,迥然不同的景象,美轮美奂。行驶在这里,你很难想象当年的建设者是怎样在这悬崖峭壁中用生命和鲜血打通这条进藏通道的。

  1950年初,解放军奉命进军。*指示进藏:“一面进军,一面修路”。

  就这样,11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技术人员和当地百姓一起手拿铁锤、钢钎、铁锹和镐头等原始工具,身上捆着绳子吊在半山腰作业。他们命悬一线,绝不退缩,一点一点向着拉萨的方向推进。

  为了打通这条从雅安到拉萨的进藏通道,有三千多名官兵英勇捐躯高原,几乎一公里就有一名官兵倒下,而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

  两次骑马进藏的艰难经历,让开国将军慕生忠萌生了修筑一条从格尔木到拉萨的现代公路的设想。为了修路,慕生忠从青海跑到北京,找到刚从朝鲜战场归来的老首长*作了汇报。半年后,*批准了慕生忠的青藏公路修路报告。

  1954年5月11日,慕生忠带领十九名*,一千二百多名当地百姓和战士,在格尔木河畔、昆仑山口、楚玛尔河拉开了战场。他们边修路边通车,只用了七十九天就把公路修到了可可西里。慕生忠带领大伙白天抡大锤,晚上住帐篷。他不断地鼓励大家:“修筑青藏公路的决心不能动摇,就是死了也要头朝拉萨。”

  在开工后的七个月零四天,二十五座雪山被筑路者攻克,汽车终于能从格尔木直接开到布达拉宫。1954年12月25日,川藏、青藏两大公路举行了通车典礼,结束了没有公路的历史。

  到1957年底,中国大部分县、镇通了汽车。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万多公里,除外,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862公里。

  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修建了一批民航机场,开辟了通往东南亚、欧洲和非洲的三条航线。

  水与大河,既孕育和滋养了文明,也带来了凶险和灾难。自古以来,中国始终是一个水患灾害频繁袭扰的国家。治理水患,变害为利,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1950年夏天,一份反映淮河特大洪涝灾情的报告,让*流了泪。报告写道:受灾耕地面积4350万亩,灾民“来不及逃走,或攀登树上,失足坠水(有在树上被毒蛇咬死者)”。*当即批示:请令水利部限日作导淮计划,送我一阅。此计划八月份务须作好,由政务院通过,秋初即开始动工。他说:“不救人民,还叫什么*!”

  治理淮河是新中国第一个全流域,多目标的大型水利工程。全国有两千多万人直接参与水利工程建设,投入经费约七亿元。“父子齐上阵,兄弟争报名,妇女不示弱,夫妻共出征”,形象地体现了当年治理淮河的真实状况。

  有着“新中国第一坝”之称的佛子岭水库大坝,就是在这一时期建成的。

  修建新中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谁也没有经验。茅以升、钱令希、黄文熙……数不清的专家、技术人员来到这里参加技术论证。工人们白天施工、夜里学习,实现技术革新四千多项。

  1954年11月,佛子岭水库竣工。据统计,建库至今,佛子岭水库群已累计拦截大大小小的洪水230余次。

  随着治理淮河、荆江分洪、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等骨干项目的建成,中国很多地区水患频繁,灾害不断的状况得到初步改变。

  有了水库还不能实现旱涝保收。几千年来农民各自耕种的土地是没有统一灌溉系统的,新中国几亿农民又开始了修渠引水,平整土地等农田基本建设。

  那个火红的年代,同样激励着走上集体化道路的农民。农村广袤的土地上红旗招展,这是几亿农民在祖辈留下来的土地上进行着伟大的创业。宏伟的农业基础工程,保障了农业稳定丰收,显著增产,并为发展现代农业建造了必要的基础条件。新中国农民的贡献是巨大的。

  在天山南侧的库尔勒市中心有一座纪念碑,叫十八团渠纪念碑,这尊铜像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无数屯垦戍边将士光辉形象的真实写照。

  1949年王震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进军,9月25日和平解放。随后军区发布命令:“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不得有任何人站在劳动生产之外”。就这样,驻疆只保留一个国防师,其他全都一手拿枪,一手拿锹,奔赴新战场。作战地图变成了生产地图,炮兵瞄准仪变成了水平仪,战马变成了耕马,马镫变成了犁头,十多万将士在天山南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1954年10月,**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此后,全国各地大批优秀青年、复转军人、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加入兵团行列,投身建设。他们栉风沐雨,扎根边疆,为推动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我国黑龙江省北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曾经是一大片荒芜地区,被称为“北大荒”。

  经过上世纪50年代大规模的垦殖,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北大仓。

  1950年9月,在北京召开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来自祖国各地和各条战线上的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在祖国的首都北京相聚,其中不少是劳动妇女代表。

  梁军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她的照片刊登在报纸上,是50年代女青年向往与效仿的楷模。1960年发行的人民币一元票也是根据她的原型设计印制的。

  英雄奔赴北大荒,好汉建设黑龙江。截至1977年,陆续有十四万复转官兵和几十万青年垦荒者来到北大荒,他们中很多人长眠在了黑土地下。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是拓荒勇士们留给中华民族的不朽财富。

  新中国正在飞速成长。捷报一个接一个传来。第一个五年计划原定的主要指标在1956年提前一年完成。1957年9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了通车典礼。中国邮政总局为此发行了一套两枚纪念邮票—《武汉长江大桥》。

  急速发展的祖国需要更多的建设工业化国家的新知识,需要更多的青年们快快成长。

  1957年,*再次访问苏联,特别在莫斯科接见了中国留学生。他动情地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领袖的殷殷期望,激励着热血衷肠的中国青年。他们正在茁壮成长,他们必将成为宏伟蓝图的绘制者和中坚力量。

  【大事记】

  1951年10月,官厅水库开工建设。

  1952年5月,作出《集中全国力量,首先建设鞍钢》的决定。

  1952年6月,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荆江分洪工程胜利完成。

  1952年7月,新中国建设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建成通车。

  1953年,完成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工作。

  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1957年完成,为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1954年7月,第一架自制飞机首飞成功。

  1954年8月,第一座现代化纺织机械制造厂开工生产。

  1954年10月,生产建设兵团组建。

  1954年12月,贯通“世界屋脊”的青藏、康藏公路全线通车。

  1955年10月,*自治区成立。

  1955年11月,有效控制血吸虫病。

  1956年7月,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重汽车试制成功。

  1956年7月,自主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5首次试飞成功。

  1957年4月,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开幕。

  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