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科普

初中生心理健康知识

科普小知识2021-11-16 22:25:23
...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生心理健康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生心理健康知识

  一、 中学生应该学习一点心理健康小知识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轻松上考场。

  2.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

  3.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中学生应学习一点心理学。

  二、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如果你问一位中学生“你健康吗”他也许会说:“我当然健康,瞧,我壮得象头小牛犊,从没生过病。”可是健康不应只指体格健壮与否,还应包括心理在内的健康。严格地说,只有体格健康还算不上是健康,因为健康不只是体格健壮与否,还包括心理健康与否,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现在不少中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胆小、忧郁、孤僻、依赖、神经质、人际关系不良等。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生理健康的指标较明确,判定容易一些,而心理健康的判定便较为困难,因为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模糊性。

  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从相对的比较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另外,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应指出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能只看一时性的偶尔现象,使断定心理不健康。心理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

  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 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即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② 满意的心境满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满意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他们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他们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他们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满意的、愉快的。

  ③ 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④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

  ⑤适度的情绪,充分的理智人与动物区别在于有理智。健康心理必须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护较长的时间。要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不低下猥琐、泪丧悲观的情绪,更不会反复无常。

  初中生心理健康标准

  ①智力正常。

  ②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③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④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⑤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⑥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⑦有心理自控能力。

  ⑧有健全的个性特征。

  ⑨有自信心。

  ⑩有心理耐受力。

  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世界卫生组织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中证明, 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中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中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 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数据表明,青少 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成人更为严重。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必然冲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种.种社会矛盾、人际关 系的矛盾、成人社会的诸多心理冲突等,必然突出地从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中反映出来。稚嫩的心灵承受着几代人给予的压力,社会变革中的断层和种.种羁绊,束缚着 孩子们的心灵和手脚,这一切不能不让人为之担忧。然而,只要及早加以重视和预防,现在开始努力也不迟,重要的是为父母、为师长者要切实了解孩子,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迷津”。

  初中生心理健康自我调适方法

  (一)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

  有些校长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往往把目标订得过高,这就可能因难度过大导致目标不能实现,一旦落空,必然造成严重的挫折感。因此,在确定工作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其价值大小,而且要充分考虑它实现的可能性。如果条件不具备,即使是很有意义的目标也不应列入主要的工作计划之中。

  (二)适当调整目标方向

  当事实表明某一目标的实现已不可能或可能性极小时,如能尽快对原订目标做出调整,改变一下目标方向,亦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比如,某校长原想在升学率上使学校达到全区中上水平,但终因生源差,实现目标困难较大,于是及时改变方向,在发展学生特长,办出学校特色方面下功夫,很快取得突出成绩,使学校的形象同样大为改观。从心理调适的角度看,人们在某些方面目标无法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往往会通过更换新目标淡化挫折感或通过其它目标的实现和其它需要的满足来作为补偿,以恢复心理平衡。这就是心理防卫机制中的替代和补偿作用。

  (三)辩证地认识挫折情境

  对挫折情境如何认识,是影响挫折体验的重要因素。有的人把挫折单纯看作是一种损失,是倒楣事儿,是不该发生的事儿。这样认识的结果只能导致怨天尤人,懊悔不迭,从而加重挫折体验。如果能够辩证地看待挫折,把它看作是前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事,并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增长经验,锻炼意志,就能充分利用挫折的积极效应。“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样认识自然会减轻挫折体验,进而促成挫折向成功的方向转化。这就是心理防卫机制的合理化作用的反映。

  (四)正确分析失败原因

  失败时要冷静、客观地分析导致失败的原因。一般说,失败的原因不外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对主观原因当然要进行认真的分析,这是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但如果不属重大责任事故,总结的重点一般不应放在个人责任上。从心理调适的角度看,如果能把导致失败的客观原因实事求是地总结出来,就能起到使当事人减轻心理压力、消除挫折体验的作用。当然,这决不是说要人们在犯了错误的时候拼命地去拉客观,为自己开脱,而只是说,在客观分析各种原因的基础上,不必要陷入过分的自责之中,更重要的是要把精力放在“以后怎样改进”上边去。这才是心理防卫中“合理化作用”的积极意义所在。

  (五)继续努力,争取新的成功

  有时,目标受阻是因为客观上条件不成熟,主观上努力不够所致。此时如能锲而不舍,再接再厉,或在另一个方向上去努力有所成功则一时的挫折感自然会在新的成功喜悦中烟消云散了。这一调适方式常见于自信心和好胜心都比较强的人。比如,一位校长,听到别人挖苦他科研成果上一片空白时,在恼怒羞愧之后,发奋钻研教育理论,后来发表了几十篇论文,还出版了专著,成了一位有相当影响的学者型校长。这就是心理防卫机制中最具积极意义的一种调适方式──升华。

  (六)合理调节情绪

  人在遭受挫折时,总会产生一些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如烦恼、愤懑、沮丧、焦躁等。这些消极情绪如不能很快加以控制,便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如果遇到重大挫折,消极情绪表现过强,还可能导致出现非理智性的行为,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遭遇挫折后,能否成功地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往往是摆脱挫折困扰的重要条件。在这方面常用方法主要有以下一些:转移,即把注意力暂时转移到其它事情上,以缓解或冲淡不愉快的心情;宣泄,即在适当的场合,向适当的对象倾吐心中的不快,这是减轻内心痛苦的有效措施;压抑,即靠意志的作用把不愉快的心情压在心底,不让它表现出来,对身居领导的校长而言,这是常用的一种自我控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