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东亚峰会

科普小知识2022-06-05 17:14:45
...

东亚峰会的概念最早是由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于2000年提出的,而东盟也早在1995年就决定在举办每年一次的首脑会议时,欢迎其它亚洲国家的首脑参加。1997年年底,东盟与中日韩三国“10+3”合作机制正式启动。2001年,参加“10+3”会议的东亚13国26位专家组成的“东亚展望小组”提出了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报告,为东亚地区合作提出了发展蓝图。2004年,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的第八次“10+3”*会议决定,2005年在吉隆坡召开首届东亚峰会。2017年11月1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出席第12届东亚峰会并讲话。

中文名:东亚峰会

外文名:EastAsiaSummit

创建日期:2005年12月14日

峰会类型:地区性峰会

成员数目:东亚地区13个国家

组织性质:官方论坛

1、成立背景

东亚峰会(EastAsiaSummit,简称EAS)概念最早由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于2000年提出。2002年第六次10+3*会议通过《东亚研究小组最终报告》,“推动10+3*会议向东亚峰会演变”是报告提出的九项中长期措施之一。


东亚峰会

在东盟推动下,首届东亚峰会于2005年12月14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东亚峰会由此启动。

2、峰会成员

现有18个参与国。其中,东盟10国(文莱、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初始成员。俄罗斯和美国于2010年10月第五届东亚峰会上加入。

3、主要机制

东亚峰会是年度*会议机制,由东盟轮值主席国主办和主持,迄已举行11届。峰会主要通过外长及高官会晤回顾峰会合作,就未来发展方向交换意见。峰会确定能源、金融、教育、公共卫生、灾害管理、东盟互联互通为重点合作领域,并初步形成经贸、能源、环境、教育部长的定期会晤机制。

4、重要文件

《关于东亚峰会的吉隆坡宣言》(2005年)、《关于预防、控制和应对禽流感的东亚峰会宣言》(2005年)、《东亚能源安全宿务宣言》(2007年)、《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新加坡宣言》(2007年)、《东亚峰会灾害管理华欣声明》(2009年)、《东亚峰会五周年纪念河内宣言》(2010年)、《东亚峰会互利关系原则宣言》(2011年)、《东亚峰会关于东盟互联互通的宣言》(2011年)、《东亚峰会金边发展宣言》(2012年)、《关于疟疾防控和应对疟疾抗药性区域合作宣言》(2012年)、《东亚峰会关于粮食安全的宣言》(2013年)、《东亚峰会打击走私野生动植物宣言》(2014年)、《东亚峰会关于地区应对埃博拉疫情的声明》(2014年)、《东亚峰会关于伊拉克与叙利亚*/*组织暴力行径的声明》(2014年)、《东亚峰会灾害快速反应声明》(2014年)、《纪念东亚峰会成立十周年吉隆坡宣言》(2015年)、《东亚峰会关于全球温和运动的宣言》(2015年)、《东亚峰会关于加强区域卫生安全的声明》(2015年)、《东亚峰会关于打击暴力*的声明》(2015年)、《东亚峰会关于网络事务的声明》(2015年)、《东亚峰会关于加强地区海洋合作的声明》(2015年)、《东亚峰会促进东亚基础设施发展合作万象宣言》(2016年)、《东亚峰会加强应对危机移民及人口贩卖宣言》(2016年)、《东亚峰会核不扩散声明》(2016年)。

5、中方参与情况

中国*出席了历届东亚峰会,阐述中方对东亚合作的政策主张,与各方就东亚峰会及东亚合作未来发展交换意见。

2016年9月8日,第11届东亚峰会在老挝万象举行。*总理出席会议。会议重点讨论了东亚峰会未来发展方向、重点领域合作以及非传统安全挑战等问题。*总理指出,应坚持东亚峰会作为“*引领的战略论坛”定位,支持东盟中心地位,奉行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等“东盟方式”,积极务实推动对话合作。在经济发展方面,各方应大力支持地区互联互通,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加强社会民生领域合作。在政治安全方面,中国坚持奉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外交传统,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支持各方加强非传统安全合作,探讨区域安全架构建设,妥善处理热点敏感问题。

6、原则

东盟组织提出的参加东亚峰会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应是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已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东盟组织有实质性的政治和经济关系。

东亚峰会机制自创立以来,秉承开放、包容、透明的理念,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及难、优势互补的合作原则,坚持合作发展这一主题,坚持*引领的战略对话论坛性质,在不少领域开展了实质性合作,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7、历届峰会

第一届峰会

首届东亚峰会于2005年12月14日在吉隆坡举行,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6国(即“10+6”)的国家元首或*首脑与会。与会*提出了17项具体领域合作倡议,签署了《东亚峰会吉隆坡宣言》。

第二届峰会

第二届峰会于2007年1月在菲律宾宿务举行,与会*签署了《东亚能源安全宿务宣言》,提出了东亚地区能源合作的具体目标和措施。第三届峰会于同年11月在新加坡举行,与会*签署了《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新加坡宣言》。2011年美国和俄罗斯加入东亚峰会,东亚峰会机制由此扩大至“10+8”。

第三届峰会

2007年11月21日,第三届东亚峰会在新加坡举行。本次峰会的主要议题是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以及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6国*出席会议。*总理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携手合作共同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讲话,着重阐述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5点看法和主张。与会*签署并发表了《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新加坡宣言》。

第四届峰会


*出席第四届东亚峰会

2009年10月25日在泰国华欣举行。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6国*讨论了朝鲜半岛去核化等问题上的立场,同意在经济、教育、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加强合作,并在会后发表了主席声明。声明说,与会*重申应通过外交途径和相关各方合作,对朝鲜半岛去核化问题采取和平和全面的解决方式,并表示充分支持尽早重启六方会谈,以促进该地区的长期和平与稳定。*对与会各国*祝贺*成立60周年表示感谢。*说,60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走向成熟,日益密切;中国参与和见证了东亚合作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的发展历程。东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各国的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休戚与共,这也有力地推动了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

第五届峰会

2010年10月30日,第五届东亚峰会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东盟国家和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出席会议,就东亚合作进展与发展方向、经济复苏、可持续发展等地区和国际问题展开探讨。*总理出席会议。与会*通过了旨在纪念东亚峰会5周年的《河内宣言》,为下一阶段的发展确立了方向和优先事宜,同意在教育、金融、能源、灾害管理以及预防禽流感5个优先领域加强合作,重申将继续加强对话与合作,同意继续研究建立东亚*贸易区的可能性。

第六届峰会

2011年11月17日至19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东盟10国国家元首或*首脑、中国国务院总理*、日本首相野田佳彦、韩国总统李明博、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印度总理辛格、美国总统奥巴马等出席了会议。俄罗斯和新西兰分别派外长与会。作为第六届东亚峰会的重要成果,会议通过了东亚峰会关于互惠关系原则与东盟互联互通的两个宣言。其中,互惠关系原则宣言包含基于《联合国宪章》《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以及其他与会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准则和共同原则,将作为推动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的行为指南。参加东亚峰会的各方当天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以及加强财金、能源、教育、传染病和灾害管理等五大重点领域的合作进行了讨论。第六届峰会通过的有关东盟互联互通的宣言则是除上述五个合作领域以外的一个重要合作领域。会议强调,东亚峰会要继续坚持以*引领的战略论坛性质,坚持以东盟为主导,以“10+1”、“10+3”为合作主渠道,并指出,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以及存在的不确定性,应保持东亚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第七届峰会

第七届东亚峰会2012年在柬埔寨举行。

第八届峰会

第八届东亚峰会(2013年10月)10日上午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召开,东盟及其8个对话伙伴国*就地区合作问题进行讨论。本次峰会的重要议题包括粮食及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疾病控制和灾害管理等。峰会结束时将发表一份主席声明。

第九届峰会

2014年11月13日,第九届东亚峰会在缅甸首都内比都举行,东盟10国及8个对话伙伴国的*围绕东亚一体化进程的相关战略性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全球问题进行了讨论。

第十届峰会

2015年11月22日,国务院总理*在吉隆坡国际会议中心出席第十届东亚峰会时,就各国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提出五点倡议:

一是各国承诺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捍卫二战成果和战后秩序,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共同维护国际和地区包括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二是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承诺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领土和管辖权争议。

三是中国和东盟国家承诺全面有效完整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加快“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尽早达成“准则”,并采取措施不断完善地区互信合作机制建设。

四是域外国家承诺尊重和支持地区国家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努力,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不采取导致地区局势紧张的行动。

五是各国承诺依据国际法行使和维护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飞越*。

第十一届东亚峰会

*总理2016年9月8日在老挝万象出席第11届东亚峰会,阐述了中方在南海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第一,中国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一贯忠实履行《公约》。根据《公约》,缔约国拥有首先选择直接对话协商方式和平解决争端的权利。中方不接受、不参与仲裁等第三方解决程序是在行使国际法和《公约》赋予的权利。在场有的国家也采取类似的立场。

第二,过去十多年南海地区保持和平稳定,基础是中国与东盟国家达成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宣言》的制定是基于包括《公约》在内的国际法原则与精神,已经成为行之有效的地区规则。至于南海地区的航行和飞越*,本来就不存在任何问题。按照《宣言》规定,南海有关争议应由直接当事方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这是既符合国际法、又有效管用的办法。单方面提起仲裁,引入第三方,违背了《宣言》,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搅乱了以规则为基础的地区秩序,损害了本地区和平稳定。

第三,中方与东盟国家正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在争议解决之前管控分歧、化解矛盾、推进合作。昨天,中国-东盟*会议通过有关海上合作的两项成果文件。中国和东盟国家完全有智慧、有能力处理好南海问题。域外国家应当理解支持地区国家所做的积极努力,而不是渲染分歧,扩大甚至制造矛盾。

*强调,中国始终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大局出发,以建设性态度负责任地处理南海问题。中方愿与各方共同努力,将南海建设为造福地区各国人民的和平、合作、友谊之海。

与会*充分肯定东亚峰会对推进地区和平与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取得的合作成果,表示,东亚是全球最具活力地区和经济发展引擎,峰会应坚持“*引领的战略论坛”定位,增强政治互信,构建适合东亚特点的安全构架,有效应对核扩散、气候变化、全球发展、难民、自然灾害、*等挑战,维护东亚稳定局面。强化经济伙伴关系,深化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互联互通、金融、环保、教育、民生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各方欢迎中国-东盟*会议宣布尽早达成“南海行为准则”,并通过有关海上合作的成果文件,支持各方全面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和平和外交方式解决海上争议,确保实现地区稳定与繁荣。

峰会后,*与东盟十国及韩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共同出席《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联合声明发布仪式。

第十二届东亚峰会

2017年11月14日,国务院总理*在马尼拉出席第12届东亚峰会并发表讲话。

讲话全文如下:

在第12届东亚峰会上的讲话

(2017年11月14日,马尼拉)

*国务院总理*

尊敬的杜特尔特总统,各位同事: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仍不稳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遭遇波折,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在这样的背景下,东亚能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国际合作的高地,不是自然而然的,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得益于地区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共同追求,得益于东亚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文化特质,得益于地区国家人民对共建和谐亚洲、繁荣亚洲的认同。

东亚和平稳定的局面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东亚国家历史上曾饱受战乱之苦,和平稳定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这些年来,地区国家虽然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不同,但能够秉持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的精神,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和争端,不断深化睦邻友好和政治互信,探索出具有东亚特色的和平共处之道。东亚总体和平稳定的环境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地区所有国家都是受益者,也应当成为地区和平稳定的坚定维护者、积极贡献者。

东亚经济发展成就来之不易,应更加努力。近几个世纪,东亚国家错失了太多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历史机遇。经过艰辛探索,我们成功找到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东亚奇迹”,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分量与日俱增,改变了地区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我们都有责任把这种良好发展势头保持下去,同舟共济、立己达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既造福20亿地区人民,也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东亚一体化进程来之不易,应持续推进。长期以来,地区国家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大力推进贸易和投资*化便利化,搭建起以东盟为中心、地区国家广泛参与的区域合作架构,各类双边和多边自贸安排蓬勃兴起,已成为区域一体化的一面旗帜。我们应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把握好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推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朝着早日建成东亚经济共同体的方向努力。

各位同事!

东亚峰会成立12年来,致力于促进地区发展、维护安全稳定,已成为域内外国家共同参与的重要对话合作平台。各成员方应坚持“*引领的战略论坛”定位,坚持东盟的中心地位,坚持经济发展和政治安全合作“双轮驱动”,把握正确方向,加强规划引领,完善机制建设,推动峰会行稳致远。中方愿对下一步合作提六点建议:

一是加快区域一体化建设。中方愿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加快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成果落地;与有关方一道,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早日完成。

二是推动可持续发展。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方与菲律宾、老挝共提发表“东亚峰会*关于减贫合作的声明”。中方将主办环境资源管理研讨会,并继续举办清洁能源论坛和新能源论坛。中方愿与各方在峰会框架下加强海上对话合作,将主办海事管理、海洋微塑料研讨会。

三是促进社会发展。中方高度重视与各方加*生、教育等领域合作,愿积极考虑举办肿瘤防控、特殊食品监管等领域合作项目,继续推动技术及职业教育培训等人文交流与合作。

四是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中方支持峰会*发表关于反恐合作的声明,赞赏菲律宾*打击*的努力,愿与各方加强反恐对话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中方愿继续支持联合国机构举办东亚峰会地震应急演练。

五是创新安全理念。我们要倡导和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实现安全上的合作共赢。今年发表的《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白皮书系统阐述了中方的新安全理念,展现了中方对区域安全合作的积极态度。我们呼吁各方妥善处理热点敏感问题,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矛盾分歧。

六是完善区域安全架构。我们要推动优化地区安全治理模式,力争破解安全难题。中方支持继续探讨区域安全架构问题,倡议地区国家开展关于完善亚太安全架构的联合研究。

各位同事!

宁静的南海是各国之福,南海起波澜对谁都不利。中国是南海最大沿岸国和南海航道的主要使用国,比任何国家都希望南海和平稳定和航行与飞越*。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努力下,南海形势已明显降温趋稳,并呈现积极发展态势,有关各方回归通过谈判磋商解决争议的正轨,国家间关系持续改善。特别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于今年5月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框架。昨天,我和东盟国家*还共同宣布启动“准则”下一步案文磋商。这一形势令人振奋,充分展现了地区国家通过对话协商妥处分歧、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共同意愿,也充分展现了地区国家有信心、有智慧、有能力妥善处理好南海问题,使南海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下一步,中国将继续致力于同东盟国家全面有效落实《宣言》,深化海上务实合作,积极推进“准则”磋商,争取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早日达成。我们希望有关域外国家尊重地区国家为此付出的努力。

各位同事!

上个月召开的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继续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可以从亚洲开始,从周边起步。中国将按照亲诚惠容理念,继续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自身发展同地区国家发展对接起来,把自身安全同地区国家安全融合起来。中国的发展只会给东亚乃至世界发展繁荣带来机遇,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方愿与峰会各方齐心协力,维护地区和平发展合作的良好势头,积极推进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共同谱写东亚合作新篇章、开创东亚发展新愿景!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