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实验和贝尔定理
爱因斯坦是理论家,他并不从事实际的实验。有人说他把最初的想法匆匆地记在信封的背面,过后再把它更详细地写在黑板上。但在与玻尔和量子论的拥护者进行论战时,爱因斯坦很想进行某种实验,尽管作为一个理论家,他做的不是“真实的”实验,而是“思想”实验。他的意图是要说明,量子的“烟龙”不是自然界的事实,而仅仅是由于描述量子的理论不完备所引起。爱因斯坦坚信,并不是量子世界是如此的不真实,而是量子论所提供的描述不适当。他在写给 M·玻恩的信中说,“我发现这种观念十分令人难以容忍。”他还说,“如果现在的解释可以证明是正确的,我宁愿做一个修鞋匠,或者甚至到赌场里去干事,也比做一个物理学家强。”②然而结果是,爱因斯坦及他的同事 B·波多尔斯基 (Boris Podolski)和 N·罗森 (Nathan Rosen)所提出的著名的思想实验非但没有能解决量子的不确定性问题,反而产生了更大的困惑,它无疑承认了在空间相互分离的粒子间的瞬时信息传递。量子的实在性证明比任何人所预料的甚至更奇妙。
著名的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实验是要得到处于相同状态的两个相同的粒子并允许它们分离,然后对其中一个粒子的位置进行测量。因为这两个粒子是相同的,所以人们的预料是,应该可能利用这种信息来预测第二个粒子的相应状态。对这个粒子,我们可以测量它的补充属性,比如说速度。这就意味着,我们既能知道第二个粒子的速度又能知道它的位置——这一结果在量子论中是被禁止的。爱因斯坦争辩说,同时的位置和速度具有某种意义,如果量子论不能说明这一点,那是因为它不完备。
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实验在 1935 年就已提出,但直到 80 年代它的陈述才得到物理仪器的检验。这种检验没有证实爱因斯坦的预料,反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正像宇宙学的光束分裂实验一样,两个粒子尽管在空间是分离的,但结果显示它们是直接相互关联的,在这种情况下,测量一个粒子的活动对另一个粒子有某种测量影响。事实上,这种奇怪的现象就是物理学家 J·贝尔 (John Bell)在 60 年代所预言的。①贝尔定理要求空间上相隔一段距离的粒子之间有瞬时的“信息”传递,对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思想实验的检验证实了结果的确如此。粒子具有瞬时相关性,所以信息能够越过有限空间而无需有限的传递时间。
信息的瞬时传递违反了相对论的基本定律:宇宙中没有任何信号能传播得比光速快。但量子似乎无视这一禁令,它们的相关性是瞬时的,而且
② 引自 M·玻恩《爱因斯坦书信集》,纽约,沃克出版社,1971 年。
① J·贝尔《论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佯谬》,载《物理学》第一卷,1964 年。并不缩短距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