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本有6大名著,为何成为了4大名著?另外两本是什么?
众所周知,在咱们中国有着非常著名的“古典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传》。不过有很少人知道,在晚清至民国这段时期,其实我国拥有着“六大名著”。那么这另外两本是什么呢?为何会只剩下四大名著了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所谓的“六大名著”,是指咱们熟知的“四大名著”之外,另加了两本书,分别是《儒林外史》、《聊斋志异》。
实际上,“四大名著”这个说法出现的时间很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出版社的需求而刻意推出的说法,可以理解为一种营销手段。
那为什么出版社要去掉两本呢,多两本不是可以卖出更多的书吗?这其中是有原因的。
早在明朝,文学家王世贞就提出了《史记》、《庄子》、《水浒传》、《西厢记》为四大奇书,但是后来冯梦龙说,你这个分类不对,《史记》是史书、《庄子》是道家经文、《水浒传》是通俗小说、《西厢记》是杂剧,四种不同种类的书,怎么能被归纳到一起呢,这不是瞎胡闹么。
于是冯梦龙提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四大奇书,到这里,就全是小说类读物了,分类十分合理,人们也十分乐意接受这种说法。
到了清朝,就十分尴尬了,因为一本叫《红楼梦》的旷世奇书横空出世,半部残书称霸中国,四大奇书根本不够看的,叫五大奇书又不合适。
你知道,在中国,四这个数字还是具有特殊含义的,人有四肢、年有四季,归类的时候,中国人也习惯以四、六、七这些数字,没有说用五的,五象征权力,不能随便用。
这样一来,就只会把《金瓶梅》淘汰掉,实在因为这本书中所写内容太多露骨,不像其他几部书,大家当个乐子看就行了。
就这样,去掉《金瓶梅》,补上《红楼梦》,成了清代人的“四大奇书”。
到了晚清时代,四个名额明显不够用了,因为明清两代的小说,就跟唐宋两代的诗词一样,遍地都是,你下楼买盒烟都能遇到10个写小说的,其中精品虽然不多,但也不是没有,比如明末冯梦龙写的《东周列国志》、《三言二拍》,许仲琳写的《封神演义》,清代钱彩、金丰合著的《说岳全传》等。
在这些众多的明清小说中,除去前面提到的四大,其文学性、可读性、流传性最强的,就是清代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和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
所以在清末到民国这段时间,民间流传着“六大奇书”,就是在四大的基础上,加上了这两部。
说起来,这两部是被淘汰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内容方面,四大都是长篇小说,一个故事贯穿始终,而《聊斋志异》是短篇小说,全书将尽500个独立小故事,《儒林外史》虽然名为长篇小说,但实际上其中的故事很多也是独立成篇的,只是有一个王冕的故事,作为全书的核心思想。
这是一本托鬼狐言人世的书,蒲松龄先生想象丰富,在书中,描写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东西,比如在《凤仙》一篇中,他就写出了最早的“照相”故事;在《晚霞》一片,又破天荒地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正面描写舞蹈演员的日常生活;在《夜叉国》中,他又写了一个岛国的人物生存状态,比《鲁宾逊漂流记》早了近100年。
同时,在书中,他又用辛辣的笔法,狠狠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丑恶,很多篇目中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揭露官场黑暗的同时,他也对水深火热的老百姓表达了同情,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聊斋志异》都是禁书。
但是呢,书中有太多露骨的内容,现在我们能独到的《聊斋志异》,都是删减版,那些香烟的画面我们是没有机会看到的,并且在思想方面,蒲松龄虽然跟大多数同时代的人相比还是思想前卫,但他还是饱受封建思想荼毒,在书中很多地方可以看出来,他笔下还是有少量糟粕内容的,这就不太适合作为名著来推广了,那个年代,蒲松龄先生的墓都被挖了,这些鬼魔狐怪的事……你懂的。
吴敬梓先生这部书,跟《聊斋》的本质是一样的,他们都是通过文学作品的方式,来揭露社会。不一样的诗,《儒林》更加依托于现实,《聊斋》则偏重于用虚幻。
整部《儒林》,在第一回用王冕的故事交代了整个故事的主体思想,接下来的故事,也几乎是短片内容的连接,就是说,故事是散的,但是思想是统一的。
所以这也跟四大的评选标准有一定差别,故而被淘汰。
最后还有一点,《聊斋志异》为什么不能入选名著,主要是因为里面各种动物、植物都会成精,经常上网的同学应该知道:建国后动物不许修炼成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