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零饥饿”目标面临“隐性”挑战

科普小知识2022-05-20 10:58:44
...

“零饥饿”目标面临“隐性”挑战

图片来源:粮农组织,官方网站

10月16日是第39个世界粮食日,主题是“行动创造未来,健康饮食和零饥饿”。回顾过去十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这是饥饿第一次与健康饮食联系在一起。这意味着“零饥饿”不仅是为了应对饥饿,也是为了确保人体获得足够的营养。

自2015年以来,世界上饥饿人口的数量逐年增加,打破了此前10年的减缓趋势。根据联合国和其他机构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报告,到2018年,世界上面临粮食短缺的人数将达到8.216亿,其中九分之一的人挨饿。

饥饿不仅是一个粮食问题,而且还受到环境和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何应对全球粮食危机,实现“零饥饿”?中国科学报邀请粮食作物研究者和政策研究专家讨论技术、政策和系统的整合策略。

隐性饥饿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根据《2019年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世界饥饿人口数量连续三年增加,从2015年的7.85亿增加到2018年的8.22亿。

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所长范生根博士告诉《中国科学新闻》,饥饿人口增加的原因很复杂,但地区冲突和气候变化是主要驱动力。目前,多达18个国家和近7400万人深受冲突的影响,这些冲突容易引发饥荒。此外,气候变化导致的全球变暖将影响粮食生产和许多自然系统,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不可持续的粮食系统也不断威胁着人类健康和地球环境。

在全球范围内,大量儿童和成人面临多重营养不良负担:营养不良(饥饿)、微量营养素缺乏(隐性饥饿)和肥胖。据统计,1.49亿儿童发育不良,身高不足。6 . 72亿成年人肥胖。人类需要同时解决“食物不足”和“食物不良”的问题。

自2009年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副所长张春义负责协调和组织全国30多个相关研究机构和大学的专家组成多学科研究团队,开展中国人群特别是贫困人群微量营养素缺乏症的相关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

张春义说,营养不良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各种形式的营养不良都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粮食生产不适合营养需求,膳食结构不合理。

值得注意的是,饮食多样性不足导致的微量营养素缺乏症与儿童发育迟缓率(身高体重比低)增加有关,这甚至可能导致儿童永久性认知障碍。

目前,张春义课题组的研究领域已经从偏远落后地区扩展到城市,研究对象也从水稻、小麦、玉米等主食作物扩展到蔬菜。研究人员发现,隐性饥饿在贫困地区更严重,但隐性饥饿也存在于城市。调查数据显示,遭受隐性饥饿的人数没有减少。

长期以来,粮食安全的重点是确保数量,而营养不包括在粮食生产指数中。“以前注意营养已经太晚了。现在,中国的粮食问题正逐步转向隐性饥饿。研究者应该关注作物的营养品质,解决食物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张春义说道。

改革食品体系

樊胜根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全世界共同努力,改革我们的食品体系,推广健康膳食。

最近,《柳叶刀》杂志的报告强调,饮食结构的变化包括全球对健康食品(如水果和蔬菜)的消费增加,而对添加糖和红肉等食品的消费减少。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有必要因地制宜。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健康和可持续饮食。

然而,报告中指出的饮食方法对大多数穷人来说是负担不起的。膳食计划的费用超过了15.8亿人的人均收入。

樊胜根说,营养补充剂是解决隐性饥饿的方法之一,但相比之下,通过食物补充营养更经济。降低营养强化食品的价格应该是一项优先政策。

"对于粮食作物,营养质量和产量之间没有矛盾."张春义说道。

土壤利用与环境变化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朱春武也表示,全球变暖后,一些地区出现了适合农作物生存的趋势,比如中国东北地区的种植期延长。与此同时,极端天气导致农作物产量增加或歉收。然而,从生产技术和土地资源来看,全球粮食生产能力可以解决饥饿问题。

作物营养强化是解决办法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希望通过作物营养强化来寻求营养失衡和营养不良的解决方案,即通过农业技术筛选、培育、评价和推广富含微量营养素的营养强化作物新品种。

张春义的研究小组从2007年开始参与叶酸营养强化的研究,希望培育叶酸含量高的作物。

他介绍说,与转基因作物不同,研究人员使用分子标记从作物中选择叶酸含量高的自交系,找到控制叶酸积累水平的基因,并通过基因组测序技术和作物转化相关分析锁定这些表型变异。

2014年,张春义的研究小组通过与北京农林科学院合作,最终开发出了高叶酸鲜食玉米品种。

“培育这样一个新品种通常需要8到10年,但这只是长征中的一小步。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仍有大量工作要做,才能让营养强化作物上市。”张春义说道。

诚然,技术可以增加某些营养成分的含量,但培育新品种并不意味着消除隐性饥饿。公众不知道这些营养强化食品的存在,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食品。

朱春武介绍说,不同的人群缺乏不同的营养素,因此在现阶段应该开展科普教育,让公众了解营养素缺乏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目前,日本、新加坡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食品上标注了热量和营养成分表,引导观众做出科学的选择,值得借鉴。

“最重要的是鼓励跨部门合作和行动,引进医疗机构,开展健康科学普及,确保居民体检的效率和质量,建立居民健康数据库,并为制定国家健康饮食计划提供第一手资料。”朱春武说道。

此外,樊胜根认为,应该鼓励先进的作物育种技术和农业生产技术在全球流动。他列举了中国在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儿童发育迟缓率从2000年的18%降至2013年的8%。

“中国的科学研究可以在方法和数据方面变得更加全球化,并增加与非洲、拉丁美洲和南亚国家的科学研究合作机会。与此同时,研究还应该把减少全球饥饿和营养不良作为其愿景。”范生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