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贺兰山

科普小知识2022-04-25 19:14:44
...

贺兰山(蒙古语:;Alašaaɣula),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蒙古语称骏马为“贺兰”,故名贺兰山(此说疑有误,唐代韦蟾有诗云:“贺兰山下果园成”,蒙古人十三世纪才崛起,说源于蒙语只是通用说法)。

中文名:贺兰山

外文名:Ho-lanMountains,Ho-lan亦作Helan

地理位置:中国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

海拔:3556米

1、简介


贺兰山

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贺兰山山脉东坡的中段和北段,地跨银川市、石嘴山市二市六县(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8°19′~39°22′,东经105°49′~106°41′,面积1935.36平方公里,占宁夏国土的3.74%,是宁夏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贺兰山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著名山地之一,纵峙于银川平原与阿拉善高原之间,地跨温带草原与荒漠两大植被区域的交接处,是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同时它以其迤俪高大的山体和绵延阴翳的森林,有效地阻挡腾格里沙漠的东移和冬冷夏湿气流的南来北往,并明显地减弱了山地水土流失与洪水暴发,既涵养水源,又调节气候,是银川平原的天然生态屏障,对确保银川平原生态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保护好贺兰山这一天然生态屏障,将不断地改善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确保贺兰山生态屏障的安全,将为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和科教文卫事业的全面、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确保银川平原中、北部地区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2、地质地貌


贺兰山

贺兰山为地垒式山地。山地东西麓均有巨大的山前隐状断裂。其地质基础是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复式或单式褶皱及压性断裂带构成的经向构造体系,与南部的牛首山褶断带、清水河—六盘山褶断带、罗山—云雾山隆起带等构成“祁吕贺”山字形的脊部,构造形迹是一系列背向斜的断层,由于新华夏系的干扰,其表现比较破碎。

贺兰山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化石也比较丰富。自古生代至第四纪地层大都完备,仅缺失晚粤陶世一早石炭世的沉积。前寒武纪的太古界和上元古界与麻岩片石英岩均有出露,见于柳条沟、大武口沟等处。下古生界寒武系的石灰岩、砂岩、页岩发育良好,分布普通。上古生界则以石炭与二迭系地层同等发育为特点,见于石炭井、苏峪口、石嘴山等地,以页岩、砂岩等为主,并含有煤层。中生界三迭系地层广泛分布,侏罗系次之,前者以砂岩、砾岩、页岩为主,为组成山体的主要地层;后者主要见于汝箕沟、古拉本等地,以各种砂岩为主,为本山区主要产煤地层之一。白垩系和第三系地层都不发育。在山前地带和山间低地广泛分布着第四系冲积洪积、风积物和山麓堆积物等。

贺兰山在地貌形态上呈东仰西倾,形成东坡有众多古老岩层出露的断崖,岩石壁立,远比西坡陡峭险峻。由于内外营力作用的差,使贺兰山北、中段在地貌形态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北段东坡山体最宽处21公里,海拔不超过2000m,主要由花岗岩组成,边际有少量沉积岩,物理风化强烈,形成球状风化地貌,北部接近乌兰布和沙漠。

中段是贺兰山主体部分,海拔3000m左右,最高峰沙锅洲即在此段中部偏南处。这里山体庞大,地势陡峻,峰峦起伏,峭岩危耸,沟谷下切很深。海拔2000m上下有一段相对较平缓的山坡,出现小型山沟洼地或山间台地,山坡风化物较厚,甚至出现小型山间积水洼地。中段东坡南狭北宽,最宽处21公里,以苏峪口为界,向南宽度不足14公里,山势较为和缓;向北则山体较宽,一般大于14公里,到汝箕沟一带可达20余公里。这是古生界末期以后中生代的地层发育,有优质煤炭资源。

贺兰山东坡沟道极为发育,多数自西向东延伸,呈梳篦状分布,自三关口至苦水沟之间有沟道21条,概属黄河水系的外流区,其中最大者为大武口沟,集水面积为574平方公里。沟道一般在中、上部下切较深,呈“V”字形,沟道下部则较为宽阔,砾石遍布谷底。

3、气候特点


贺兰山

贺兰山深居内陆,屹立于广阔的干旱草原和荒漠区中,东南温湿的海洋性气流至此已是强驽之末,极少能成云致雨。但西北来的干冷气流却活动频繁,因此贺兰山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全年干燥少雨,寒暑变化强烈,日照强,无霜期短,因其海拔高,而又具有山地气候的特点。

贺兰山南北段基带的年平均温度差别不大,但从基带向高山则表现出明显的递减,由下部的8.5℃降至2900米的-0.8℃,平均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2℃。气温的年、日变化也比较大,山麓平均年较差32℃左右,日较差9℃左右;高山地带的年较差为26℃左右,日较差8℃左右。

贺兰山日照充足,热量资源比较丰富,年平均日照在3000小时以上。历年平均气温稳定≥10℃的日数海拔2900米处为38.2天,积温478℃;海拔1112米的银川平均气温稳定≥10℃的天数为172天,积温为3298.1℃,平均无霜期122-170天。贺兰山的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现象,平均每上升100m,降水量增加13.2毫米。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山体上部丰雨年其降水量可达600mm,欠雨年则不足200mm。降水的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全年降水量的60-80%集中在6-8月份,但随海拔升高年内降水分布趋于均匀,如山地中段海拔2000m以上林区,6-8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60-70%,2000米以下到山麓地带则占70-75%。历年2000米以上的中山区平均蒸发量为900-1000mm,浅山及洪积扇为1000-1200mm,北段的低山区为1200-1400mm。由于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差值巨大,因而空气很干燥,从中段高山向南北段的低山和东部坡麓,干燥度由2.0增加到8.0。

贺兰山东坡多风且风速较大,山体上部尤为显著。主风向在山体上部为偏西风,中下部为偏北风.随海拔升高,大风日数增多,由平均54天增到158天,一般刮7-8级以上大风的日数每年有24天左右。贺兰山高山气象站曾记录到风速>40米/秒的大风。

4、水文情况


贺兰山

贺兰山东坡水的径流量为7120万立方米,年径流系数为0.12-0.15,径流深度的平均值仅22.4mm,有限的地表水资源在区内的分配也不均匀,7120万立方米的地表径流中常流水占40.5%,为2550万立方米,其平均径流深度10.8mm。在乱石堆积、植被郁闭的沟谷中常流水处于地表以下0.5-1.0m,呈潜流状态,往往在地形突然变化时出露地表。中段上游地区,山地高寒,降水多而蒸发相对低,又有基岩裂隙水补给,常流水丰富,形成大小不等的许多跌水、小瀑布奔流下泻。植被稀疏的汝箕沟,大武口沟一带,地表径流深度大于中段,但常流水的径流深度却小于中段,仅为中段的0.69和0.38。

贺兰山暴雨通常发生在7-8月,暴雨期常常出现洪水,大面积发洪的情况较少,局部地区或沟道发生的较多,一般系峰高量小,历时短,落急剧。贺兰山东麓坡面侵蚀主要来自暴雨冲刷,年平均输沙量为176万吨,其侵蚀模数较大的区段为大武口沟流域一带,年侵蚀模数平均值为1000吨/平方公里以上,中段的苏峪口、插旗口一带则为500吨/平方公里左右。

贺兰山东坡大多数沟道,特别在中段,沟道水质很好,PH值7.5左右,矿化度不高,为轻度软水或适度硬水,适宜饮用。北段沟道水质状况复杂,除少量可饮用外,大部分沟道或区段水质差,仅可供林牧业和农田灌溉用。

5、土壤


贺兰山

贺兰山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其水热条件发生明显的规律性更替,所发育的土壤也各不相同。贺兰山东坡自下而上出现以下主要土壤类别:

粗骨土:粗骨土是以石块为主,土石混合的一种非地带性(隐域性)土壤,分布于低山区中段的陡坡和北段各坡面上。坡度多在30℃以上,局部缓坡坡度也在20℃左右.土壤可溶性盐含量为0.02-0.048%,PH值为8.2-8.6,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以上,少部分不足1%。主要生长着灰榆、锦鸡儿、刺叶柄棘豆和白莲蒿,坡度平缓处有针茅生长。

山地灰钙土:灰钙土是荒漠草原气候带的一类地带性土壤。在贺兰山分布于海拔1400-1900m的浅山和山麓地带,汝箕沟以北可达2000m的高度,多见于阴坡、半阴坡,极少出现于阳坡。坡度一般为30-40度,较缓处有15度左右。母岩多为砂岩、片岩和石灰岩,平缓处多为坡积物和洪积物。山地灰钙土层较薄,一般20-40cm,厚者可达50-60cm,侵蚀严重的汝箕沟以北地区厚度仅为10cm左右。土壤质地为砂质壤土,含水量少,有紧实的钙积层。表土含盐量平均值为0.038%,PH值8.1-8.4,有机质含量3%左右,缓坡及接近上部林缘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山地灰钙土分布地带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的种特征,干旱少雨,温差大,日照强,只能生长一些耐旱的植物,主要有灰榆、蒙古扁桃、锦鸡儿、刺叶柄棘豆、白莲蒿、灌木亚菊和针茅等,盖度为15-30%。由于坡陡林稀,土壤侵蚀比较严重,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的难度大。

山地灰褐土:山地灰褐土为森林土壤,主要分布在中段山地海拔1900-3100m的阴坡与半阴坡,阳坡也有小面积的分布,坡度为30度左右。在地形缓和、林木茂盛、气候湿润的小环境下,分布高度可下延到1900米以下。

山地灰褐土包括山地淋溶灰褐土和山地普通灰褐土两个亚类。山地淋溶灰褐土分布在海拔2400-3100m的高度范围,土体较湿润,地层有1-2厘米的苔藓层,表土有机质层厚20cm左右,有机质含量8.3%,pH值7.2,可溶性盐含量0.032%。下部为褐色或棕色土层,有机质含量大于1%,有明显的粘化现象并有一定的钙质沉积,地表植被为青海云杉林。山地普通灰褐土分布于海拔1900-2600m,土体干燥,地面有1cm左右的枯枝落叶层,表土层有机质层厚20cm,有机质含量平均为7.74%。心土层具有粘化现象,并有明显的钙斑沉积。全剖面含盐量为0.023-0.045%,pH值为8-8.4,有石灰反应。地面生长着油松林和油松高山杨混交林。

山地草甸土:山地草甸土是贺兰山市山灌丛、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分布于海拔3000-3100m以上,即贺兰山主峰一带由于地形较为平缓,温度低,降水量多,土壤的相对湿度大。表土层10-20cm中根系密布盘结而具韧性。有机质层厚度30cm左右,颜色深暗,结构良好。往下便是棕色土层,厚度大于30cm,有一定的盐类淋溶。全剖面可溶性盐含量低,均在0.06%以下,有机质含量7-10%,pH值随土层加深而由表土的7.0-7.5到中下部土层的8.0-8.4,但全剖面无石灰反应。

6、植被


贺兰山

贺兰山位于我国温带草原区与荒漠区的分界处,植被类型比较复杂。它有标志山地所在水平地带属性的草原和荒漠,也有山地植被垂直系列中出现的针叶林和疏林草原,还有各种灌丛、草甸和落叶阔叶林。

山地草原分为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两个亚类。以长芒草(Stipabungeana)、大针茅(Stipagrandis)和阿尔泰针茅分别为建群种的典型草原,由60余种植物组成,每个植物群落中出现的种数变化很大,最少的仅有4种,最多的达21种。荒漠草原是由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戈壁针茅(Stipatianshanica)、中亚细柄茅(Ptilagrostispelliotii)、灌木亚菊(Ajaniafruticulosa)为建群种或共建种。形成更旱生化的草原类型,在山麓地带形成纵贯南北的荒漠草原亚带。该类草原的植物种类比较复杂,每个群落中有植物5-19种,多为10种左右。

荒漠草原植被类型比典型草原旱生特征更强烈,主要分布于山前平原地带。仅见于石炭井周围,主要以红砂(Reaumuriasoongorica)、珍珠猪毛菜(Salsolapasserina)和松叶猪毛菜(Salsolalaricifolia)组成的小灌木或半灌木荒漠,局部地方有以霸王(Zygophyllumxanthoxylum)或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为建群种的灌木荒漠分布。组成本地区荒漠植被的植物约59种。

疏林草原分布于贺兰山低山半干旱地带,它由许多草原植物如短花针茅、长芒草、灌木亚菊、刺叶柄棘豆(Oxytropisaciphylla)等组成的草被层与稀疏生长的耐旱小乔木灰榆(Ulmusglaucescens)共同组成一种植物群落。它既不同于落叶阔叶林,也不属于草原,是一种具有独特区系组成、结构特点和外貌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于海拔1600-2000米间的广阔范围中,介于山地草原带与山地针叶林带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山地疏林草原带。

低山区干旱和中山区与亚高山温度低,加之水热条件不适,,限制了落叶阔叶林的发育,所以本类植被在山中很单调,面积小,分布零散,且很局限,群落中树种单一,结构比较简单。主要类型为分布于山地针叶林带中的山杨(Populusdavidiana)林,多系油松(Pinustabulaeformis)林或青海云杉(Piceacrassifolia)林破坏后出现的次生纯林。

贺兰山植物群落有11个植被型70个群系。垂直分异明显,可划分成山前荒漠与荒漠草原带(海拔1600m以下)、山麓与低山草原带(1600~1900m)、中山和亚高山针叶林带(1900~3100m)和高山与亚高山灌丛草甸带(3100m以上)4个植被垂直带。阴阳坡差异很大,在低山带,草原群落多占据阳坡,而阴坡则被中生灌丛所取代;在中山带,阴坡以青海云杉(Piceacrassifolia)林为主,阳坡以灰榆(Ulmusglaucescens)、杜松(Juniperusrigida)疏林和其它中生灌丛为主;3000m以上阴阳坡分异不明显。东、西坡及南、北、中段植物群落分异也很突出,各自均有一些特殊的群落类型。中段以森林和中生灌丛为主,南段和北段荒漠化程度较高,森林面积很小。贺兰山东坡比西坡温暖和干燥,森林面积远小于西坡,并分布一些酸枣(Zizyphusjujubavar.spinosa)、虎榛子(Ostryopsisdavidiana)等喜暖中生灌丛。

宁夏贺兰山保护区地处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界地带,地跨温带草原与荒漠两大植被区域的交接处,地理位置独特,地形组合复杂,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垂直分布明显,使保护区内保存着比较丰富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具有很强的特有性、典型性和珍稀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区位和特殊的保护价值,同时,贺兰山保护区复杂的生物多样性及其所处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对于研究半干旱地区植被发展、演替及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重要价值。

7、资源简介


贺兰山

野生植物

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目前记录到野生维管植物84科、329属,647种,17个变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0属,16种;裸子植物3科5属7种;被子植物71科314属624种,17个变种。被子植物中有双子叶植物61科248属476种,17个变种;单子叶植物10科66属148种。维管植物种类以菊科(Compositae)和禾本科(Gramineae)最多,其次是豆科(Fabaceae)、蔷薇科(Ros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毛莨科(Ranunculaceae)、莎草科(Cyperac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石竹科(Caryophyllacea)、百合科(Liliaceae)。前20科共有234属,489种,占全部属的71.1%,全部种的77.1%;其余64科仅95科148种。

此外,贺兰山还分布有苔藓植物30科81属204种(包括种以下单位,下同),贺兰山东坡共有26科65属142种,西坡共有27科67属162种,其中苔类7科、9属、11种,藓类植物23科、72属、193种;大型真菌259种,隶属于16目32科81属。

野生动物

贺兰山分布有陆生脊椎动物218种,其中鸟类143种,兽类56种,爬行类14种,两栖类3种,鱼类2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32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雪豹、马麝、盘羊、黑鹳、金雕、大鸨、胡兀鹫、白尾海雕8种,其余32种均属于国家的二级保护动物,它们分别是:马鹿、岩羊、猞猁、石貂、蓝马鸡、雀鹰、松雀鹰、苍鹰、长耳鸮、红隼、鸢、秃鹫、蜂鹰、大鵟等。

8、历史文化


贺兰山

当中原地区进入信史时期后,贺兰山一带仍然是游牧民族的天堂,那些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族群,在水草丰茂的贺兰山地区,过着属于他们的生活。公元前272年,秦军彻底击溃了雄霸宁夏大地甚至西北大片土地的义渠戎后,一些战败的部落纷纷北逃,史学家蒙文通在他的《周秦少数民族研究》一书中认为这些人北上“以后为匈奴,居河套南北”。其中的一些人就逃到了贺兰山,从此,贺兰山就进入了一个由匈奴人占据的时期,这里一度成为匈奴与秦抗衡的基地。 

明朝建立后,国土边防线大大收缩,宁夏是明廷的九边重镇,贺兰山成了明朝*在西北地区和蒙古残余*中的瓦剌、鞑靼之间的界山。整个明朝,也是瓦剌、鞑靼常常突破贺兰山和明朝军队征战的时期,尤其是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亲自带兵征讨瓦剌,却被瓦剌人俘虏。1455年,瓦剌首领在贺兰山北边的属地被部下杀死,通过贺兰山骚扰明朝长达87年的瓦剌部落军事实力开始衰退;另一支来自贺兰山西侧、北侧的鞑靼开始了在贺兰山地区和明朝的较量。

清朝时,蒙古额鲁特、和硕特等部开始在贺兰山西边屯牧,也结束了这里长期的军事局面,直到解放。随着清朝疆域面积的扩大,贺兰山东边也不再有大的战事,一个相对宁静的贺兰山出现在了中国近现代史中。

9、节庆活动


贺兰山

花儿会

时间:每年5月~6月

介绍:远近的百姓都登山会歌,多时人数可上万。届时人们撑着伞,摇着扇,或拦路相对,或席地而坐,歌词多为即兴创作,极具生活气息。主要活动内容包括拦歌、对歌、游山、敬酒、告别等。“花儿会”也是青年男女选择对象的极妙场合,他们以歌为媒,向对方表白心迹。

中国银川国际汽车摩托车旅游节

时间:每年夏季或秋季

介绍:中国银川国际汽车摩托旅游节被誉为亚洲最大规模的机车盛事,获得了中国十大节庆品牌的荣誉。参与节庆的车手来自世界各地,借此机会切磋技艺、交朋会友。节日期间,除了拉力赛、越野赛、场地追逐赛等各种赛事之外,还有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和文艺演出,同时开展宁夏旅游的推广活动。

宁夏银川国际黄河文化节

时间:每年9月中旬,一般为期10天左右

介绍:自古以来,宁夏与黄河有着不解的缘份,并形成了典型的黄河文化。在黄河文化节期间,游客可以领略到典型的中国西部风光和浓郁的*风情,观赏到雄浑奔腾的百里黄河和典型的黄河民间文化活动。每届节日都会举办大型民族歌舞、民间文艺、杂技、秦腔等艺术团体演出,节日期间还举办丰富多彩的《中国现代名人书画展》、《贺兰山岩画展》、《旅游商品展》、《*食品展》等。

10、相关故事

贺兰山是宁夏的旅游景点之一,这里不仅四季如春,山清水秀,还有神奇而古老的岩画呢!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同样造就一方的文化艺术。距今两百万年前已形成的黄河,在贺兰山前湍湍奔流回溢,山下是一片珠串式的湖泊沼泽。由于喜马拉雅山当时还很低,故南亚的热流畅通无阻的灌输到这里,而形成了南亚气候,四季如春,贺兰山山上山下植被葱郁莹翠,高大的乔木茂密到遮天蔽日这里曾经是动物的王国,犀牛、大象、猴子、老虎等大型动物和已经灭绝的动物共同生活在这个自然集体中。

考古学家认为这已是民族公社时代,已进入狩猎经济时期,由于先民们会使用石器特别是雕刻用的石刀、尖状器,这就为镂刻民族的崇拜物——各种动物、植物等图形准备了必备的工具,所以岩画,大约是距一万五千年至六千年具有经济基础的民族公社时代产生的。

贺兰山不仅有神奇的岩画,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据说韩半仙死后村子里出现了一个怪物,一个既像骆驼又像羊的白色动物,老年人说那是白鹿。看过小说《白鹿原》的人都知道,那可不是一般的东西,那是通灵性的象征呀!当年人民解放军解放宁夏时,马鸿奎从石嘴山渡口往外贩运了十几卡车的家藏细软,其中就有金银宝贝。由于混乱之机,郭栓子黑吃黑,仅吃到了夕日的顶头上司那里。他和手下杨噶娃,张绪绪等人一起把财宝运到了贺兰山腹地,据说有人看到他们把财宝埋到了缸沿沟。直到今天隔三叉五到缸沿沟探宝的也不乏其人„„贺兰山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11、景点景观


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气势宏伟,风光秀丽,山涧潺潺、林涛阵阵;每到春季,百花芬芳,争奇斗研;时值金秋,玛瑙般的樱桃、山杏、野葡萄挂满枝头,绽红吐绿,令人心醉。贺兰山山势险峻,怪石嶙峋,主峰海拔高度3556米。伫立于主峰放眼东眺,宁夏平原尽收眼底;极目俯瞰,草原景色一览无余,是理想的避暑,旅游胜地。

在贺兰山深处,奇石倚古洞,神泉见圣水,岩画融峭壁,古寺立石刹。广宗寺、福音寺两座内蒙古西部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座落山中。自清朝乾隆二十一年建成后,经声滔滔、香烟袅袅,盛行近两个半世纪。期间庙宇楼台高耸,造型古朴神秘,色泽五彩斑斓,给人以深不可测的感觉。寺区内空气清爽,风光旖旎,塔、亭、堂、殿、阁遥遥相对,又与苍松翠柏、崇山峻林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幽静、清新、圣洁的自然景观。

贺兰山原始森林、花草芬芳,山壁陡峭,气势雄伟。这里有香獐、马鹿、麝、黑鹳、蓝子鸡等1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和山鸡、青羊、岩羊、黄羊、狐狸等百余种野生动物,时常成群出没于林间溪头,追逐戏嬉,全然是一座天然动物园。如果乌云暴风袭来,天昏地暗,声震如雷,鸟兽全无,使人胆战心寒……登上极峰,如走云天、宛履霞雾、情趣别具,在这里,可以领略到沙漠的浩翰,戈壁的宽广。而且,还可以欣赏到“大漠落日”、“沙市蜃楼”的奇特景观。俯览群山,峰峦叠翠,林海滔滔,惊险、神秘、粗犷、神奇的感觉涌入心中。

更有那漫漫历史长河中,阿拉善边疆少数民族主体——蒙古族,和硕特部落赶着勒勒车和牛马羊群,游牧在戈壁夕阳下的情景……

贺兰山国家狩猎场位于阿拉善境内乌巴公路43公里处的贺兰山北峡子沟,2003年8月经国家批准,由内蒙古九汉天成旅游开发公司投资建成,贺兰山国家狩猎场分为宿营生活区、养殖狩猎区、风景观赏区,其中宿营生活区坐落在贺兰山北脚下的一个风景优美的山环中,乌巴公路开口处,据巴彦浩特3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住宿方面,狩猎场拥有符合星级标准的木质客房,身处其中,使人不由自主地融入大自然之中,狩猎区占地几十公顷,区内有青羊和牧羊供游客狩猎,在距生活区步行15分钟路程的香池子风景区,新建的农庄完全按照阿拉善蒙古族风俗礼仪设计和布置,使游客在游览休息的同时更深切的感受勤劳勇敢的蒙古民族的纯朴与好客。

上一篇:团泊洼

下一篇:准格尔召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