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百家姓

赫连姓

科普小知识2022-05-02 11:50:30
...

姓氏:赫连〔 赫連 〕

拼音:hè lián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第 1529 位。位于誉姓 之后,绒姓 之前。

赫连姓 百家姓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最新 1529 2018年 2014年
2013年 2007年 2006年
1995年 1987年 1982年
明朝 元朝 宋朝
北宋 417

赫连姓 起源

赫连姓起源一

源于南匈奴,出自东晋十六国时期铁弗部,属于汉化改姓。赫连氏源出历史上的匈奴民族。因匈奴单于取汉室女子为妻,其后裔子孙有跟随刘氏者。至东汉末至两晋时期,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匈奴族部首领叫右贤王刘去卑,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去卑是汉光武帝之子沛献王刘辅六世孙度辽将军刘进伯的后代,刘进伯北伐匈奴被擒,生了尸利,尸利生乌利,乌利生去卑。到西晋时期,刘虎改为铁弗氏。东晋十六国时期,刘虎的曾孙(即刘去卑的五世孙)南匈奴铁弗部首领刘勃勃称自号“大夏天王”,傲称自己“云赫连天”,改姓名为“赫连勃勃”,他建立了著名的夏国,追刘去卑为正皇帝。汉史称“胡夏”,其王族子孙遂以“赫连”为氏,世代相传。按史籍《晋书》的记载:“赫连氏为刘元海之族,篡位自称天王,有诏书曰:我的先祖,从北方迁至幽朔后,改姓姚,与中原的姓氏不同音,故又随母亲姓齐。子孙随母姓是不合礼仪的。古代人姓氏不定,有随母姓的,有随父姓的,我现在要根据礼法改变这种习惯。帝王是上天之子,是显赫的徽记,天地相连的枢纽。故现在改姓称赫连氏,顺应天意,永享天下。天子位尊,不能与支庶同姓,其他非正统的子孙,皆以铁伐为氏。愿我的宗族子孙刚锐如铁,皆能征善战。”自刘元海起,其后代遂以其谐音汉字“赫连”为姓氏,称赫连氏。从血统上看,赫连勃勃为汉光武帝刘秀的十四世孙。

赫连姓起源二

源于北匈奴吐谷浑部,属于汉化改姓。两晋时期,鲜卑吐谷浑部攻破并灭了大夏国(胡夏),俘虏赫连氏王族。后来,吐谷浑部自己部族中也有人以赫连为姓氏,成为鲜卑赫连氏一族。后逐渐融合入汉族,世代沿传至今。

赫连姓 分布

赫连氏是典型的汉化匈奴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十七位门阀。赫连姓在大陆和*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赫连姓源出历史上匈奴有此姓。因匈奴单于取汉室女子为妻,子孙跟随刘姓。古代汉朝时,北方有个匈奴族部落,首领叫右贤王刘去卑,他的一个后代又自称为夏王,并将刘姓改为赫连姓。西晋刘虎改为铁弗氏。东晋,刘虎曾孙勃勃称大夏天王,建国夏,又改复姓“赫连”氏。历史上吐谷浑族中也有赫连这个复姓的。

赫连氏源出历史上的匈奴民族,望族居盛乐郡(今内蒙古和林格尔)、渤海郡(今河北沧州)。

赫连姓 郡望

盛乐郡:西汉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祁县以东广大地区,郡治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

渤海郡:历史上的渤海郡在地域上有两个称谓,另一为渤海国。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唐朝时期的东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为主体亦建立过渤海郡,先称振国(震国),又称渤海国,其时辖地在今东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后来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国。渤海国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的渤海湾沿岸一带。后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为大辽国契丹族耶律·德光所灭,以后不复存在。

赫连姓 堂号

盛乐堂:以望立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

乐川堂:北周有赫连达,是赫连勃勃之后,刚鲠有胆量。他年少时随贺拔岳征伐有功,赐为长广乡男爵。后来又迎接宇文泰匡,收复秦、陇、弘农,战于沙苑,皆有功。武帝时拜大将军、夏州总管。他廉俭仁恕,进爵仁恕,进爵乐川郡公卒。赫连氏因以“乐川”、“仁恕”为堂号。

仁恕堂:同上。

赫连姓 姓氏源流

一、赫连(赫連)hè lián

现行较罕见之复姓。今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大同、临汾、榆次、忻州,河南之义马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刘去卑之后也。去卑,独孤氏之祖也。勃勃僭帝号称夏,都朔方,自云赫赫连天,因以为氏。”《中文大字典》据《晋书·赫连勃勃载记》亦注:“本匈奴刘去卑之后。传至勃勃,僭称夏王,下书曰:朕之皇祖,自北迁幽朔,姓改姒氏。音殊中国,故从母氏为刘,子而从母之姓,非礼也,朕将以义易之。帝王者,系天为子,是为徽赫,实与天连,今改姓曰‘赫连’氏。”《姓氏考略》引《夏录》亦注:“其先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刘渊之族,姓铁弗。勃勃称王於朔方,国号夏,改姓为赫连氏。”

2、又注:“吐谷浑大姓有赫连氏。”则此当出自鲜卑族。

二、赫连(赫連)

赫连姓分布:上海嘉定、*台北、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赫连姓起源:

1、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刘渊之族,姓铁弗。铁弗勃勃称王于朔方。国号夏,改姓为赫连氏。赫连勃勃改姓诏书:“朕之皇祖,自北迁幽朔,姓改姒氏,音殊中国,故从母氏为刘。子而从母之姓,非礼也。朕将以义易之。帝王者系天为子,是为徽赫实与天连,今改姓曰赫连氏。系天之尊,不可令支庶同之。其非正统,皆以铁伐(即铁弗)为氏,庶联宗族子孙刚锐如铁,皆堪伐人。”夏国后为吐谷浑慕璝所灭,其族并入吐谷浑。故称吐谷浑大姓有赫连氏。

2、系由綦连氏所改。

赫连姓名人:

赫连昌,勃勃之子,魏太武擒昌,诏昌尚始平公主,封秦王,坐谋反伏诛。赫连铎,唐时本吐谷浑部酋,官阴山府都督。

郡望:朔方。

变化:

1、北周时夏州总管、乐川郡公赫连达之曾祖库多汉,因避难曾改姓杜,见《周书》。

2、河南新乡赫连氏改为郝氏。

赫连姓 历史名人

赫连姓古代名人

赫连韬唐代,才子,福建省漳浦人,有不羁之才。与莆田的陈黯、王肱、萧枢、林贤、福州陈蔇、陈发、詹雄齐名,合称为“闽中八贤”。

赫连达字朔周,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以北)人,赫连勃勃的后裔。他的曾祖父因避难改姓杜氏。赫连达性情刚强耿直,有胆力。他年轻时跟随贺拔岳征战有功,被任命为都将,赐爵长广乡男,又迁任都督。初建六官制度时,赫连达被任命为左遂伯。后出任陇州刺史。周武帝保定初,迁任大将军夏州总管、三州五防诸军事。赫连达虽然不是文官,然而性情质朴正直,尊奉朝廷法度,虽多施用鞭刑,而对判处死罪十分慎重。他性格又很廉洁俭朴,边境的胡民有人送羊给赫连达,他想要与胡人相结交,就以缯帛进行回报。主管官员请求使用官物,他说:“羊进了我的厨房,不能用官库的东西谢人。”

赫连勃勃十六国时期,胡夏的创建者。南匈奴后裔,刘渊的同族。在位约十九年。北魏明元帝曾改其名为屈孑,意为卑下。原为铁弗部,勃勃称王后,以为帝王“徽赫与天连”,因而改姓为赫连氏。父刘卫辰,率部服属于苻坚,屯驻代来城(今内蒙古杭锦旗东),为北魏所灭。勃勃逃亡到后秦,受到姚兴的宠遇。任为安北将军、五原公,镇朔方(今陕西省延安)。407年,勃勃自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大夏。据有河套之地,南境抵三城(今陕西省延安)和高平(今宁夏固原)。勃勃体格魁伟,雄略过人,而凶暴好杀。善于用兵,多次向西进攻南凉,向南进攻后秦,俘掠大量人口牲畜。413年,营建首都,蒸土筑城,铁锥如能刺进一寸,即杀工匠一并筑入。他说自己将要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因定城名为统万(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东晋将领刘裕灭后秦南归后,勃勃乘机南下,418年攻克长安,作为南都,自称皇帝,关中郡县都投降。425年赫连勃勃死。子赫连昌继位。427年,北魏攻取统万,次年,赫连昌被擒。431年,胡夏灭亡。

赫连定五胡十六国,赫连勃勃三子,大夏第二任皇帝。

赫连昌五胡十六国,赫连勃勃四子,大夏第三任皇帝。

赫连铎唐朝末年,吐谷浑首领、大同节度使。

赫连姓 相关姓氏

赫、赫宜、赫尔 (赫爾)、赫康、赫核、赫氏、赫纳 (赫納)、赫胥、赫舒、赫哷、赫哲、赫咠、赫书 (赫書)、赫依、赫别、赫努、赫业 (赫業)、赫勒、赫佳、赫舍里、赫舒哩、赫舍哩、赫舍呼、赫赫尔 (赫赫爾)、赫锡特 (赫錫特)、赫玉特、赫噜克 (赫嚕克)、赫叶哷 (赫葉哷)、赫尔济 (赫爾濟)、赫尔苏 (赫爾蘇)、赫斯勒、赫楚特、赫济哩 (赫濟哩)、赫齐拉 (赫齊拉)、赫尔拉特 (赫爾拉特)、赫锡赫哩 (赫錫赫哩)

上一篇:如何挑选鸭胰

下一篇:东方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