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
周平王,中国东周第一代王。西周幽王之子。姬姓,名宜臼。公元前770-前720年在位。西周末年,幽王被犬戎杀死,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经犬戎侵袭,十分残破。太子宜臼受到申、许、鲁等诸侯拥戴,在申(今河南南阳北)即位,是为平王。为避犬戎,平王把都城从镐京东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史称东周。周平王依仗晋、郑、虢等诸侯的力量,勉强支持残局。但是周室衰微,周天子失去其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各国之间的兼并越来越有发展,中国历史从此进入春秋时期。平王死后,因其太子洩父早死,立平王之孙林为太子,是为周桓王。
本名:姬宜臼
别称:姬宜咎、周平王
朝代:东周
民族:华夏族
父亲:周幽王
母亲:申后
职业:东周君主
谥号:平王
在位时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20年
去世时间:公元前720年
主要成就:建立东周
1、人物简介
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20年),姬姓,名宜臼(一作宜咎),周幽王姬宫湦之子,母王后申后(申国国君申侯之女),东周第一任君主,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20年在位。
西周末年,周幽王无道,于后宫得褒姒以后,生子伯服。不久,竟废申后及姬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于是姬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周幽王,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经犬戎侵袭,十分残破。太子宜臼受到申、许、鲁等诸侯拥戴,在西申(今陕西宝鸡)即位,是为平王。为避犬戎,平王把都城从镐京东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史称东周。周平王依仗晋、郑、虢等诸侯的力量,勉强支持残局。“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周平王在内外交困中度过五十年,于公元前720年去世。平王死后,因其太子洩父早死,立平王之孙林为太子,是为周桓王。
周平王东迁洛邑,传了23代王,至赧王亡,史称「东周」,虽长达500多年,但王权旁落,虚有其名,实权全在*强大的诸侯手上,不过,即使周天子再不像西周时名实相符,却仍算是共主,得到有权势的大诸侯表面尊重.在这500多年的东周,根据政局变化,又细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代。
2、人物生平
平王姬宜臼,周幽王在位时,原被立为太子。幽王宠爱褒姒后,废黜了宜臼,改立伯服为太子。
周平王
后来,周幽王宠幸妃子褒姒。周幽王八年(前774年),周幽王竟然废嫡立庶,废黜申后的王后之位,姬宜臼的太子之位;改立褒姒为王后,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为太子。
有一天,宜臼在花园里玩耍,幽王将笼子里的猛虎放出,打算让猛虎将宜臼咬死。宜臼很有胆量,当猛虎向他扑来时,他非但不惊慌逃避,反而迎上前去,冷不防大吼一声,吓得老虎吃了一惊,后退几步,伏在地上观察动静。宜臼便从容离去。他知道这是父王存心暗害他,就与母亲申后暗暗逃出都城,投奔外祖父申侯。
犬戎攻破镐京,杀死了幽王以后退走了。卫、晋、秦、郑、申、鲁、许等诸侯国就拥立宜臼为王,于西元前770年在西申(今陕西宝鸡)即位。不久,因为镐京已遭战争破坏,宜臼在秦国护送下,东迁至洛邑,在晋、郑等诸侯国夹辅下,勉强支撑残局。东迁后的周朝,史称东周。东周开始的这一年,就是春秋时期的开端。
在宜臼即位的同时,诸侯虢公翰拥立幽王的另一个儿子余臣为天子,称携王,出现了两周并列的局面。十余年后,支持宜臼的晋文侯攻杀了携王,周王朝又重新统一。宜臼东迁时,因为秦襄公护送有功,就提升他为诸侯,并答应说:“戎人攻占了镐京和岐山地区(今陕西凤翔县一带),你去攻击他们吧,打到哪里,那里就归秦所有。”不久,岐山以西地区为秦所攻占,秦国从此开始发展起来。由于大片故土丧失,东周王朝仅仅拥有今河南西北部的一隅之地,东不过荥阳,西不跨潼关,南不越汝水,北只到沁水南岸,方圆只有六百余里,地窄人寡,与方圆数千里的大诸侯国相比,它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而已。周王朝大大衰落了。郑、晋、齐,鲁、燕、宋、楚等大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相互之间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纷乱局面,我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大变革的动荡时期。
宜臼在位期间,因外祖父申侯拥立自己有功,便赐予申侯以封地,并派自己畿内的百姓去戍守。这使百姓离乡背井,十分怨恨。姬宜臼一度委任郑庄公寤生为朝廷卿士。后由于郑国实力雄厚,姬宜臼对郑庄公怀有戒心,不愿朝政为郑庄公所操纵,又乘郑国多事,郑庄公没有来上任的机会,想撤掉他卿士的职务。郑庄公闻知,马上赶到洛阳,对姬宜臼施加压力。姬宜臼再三赔礼,郑庄公不依。姬宜臼只好提出让太子姬狐去郑国作人质。不过这太有损天子的体面,群臣又提出了相互交换人质的办法,让郑庄公的儿子忽也来洛邑作人质,而周太子去郑国则用学习的名义。史称“周郑交质”。从这一史实可知;姬宜臼东迁后,周王室已*衰微,周王名为天子,实际上要看大诸侯的脸色行事。
前720年,姬宜臼病死。姬宜臼死后的谥号为平王。
3、迁都事件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这个名称,是因为和当时鲁国历史书《春秋》记事的时间大体相当而来的。在这二百九十多年的时间里,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近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全其*者,不可胜数。”
周平王东迁是东周开始的标志,也是东周时期的第一阶段,即春秋时代的上限时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秦襄公、卫武侯等诸侯武装护送下,自镐京(今陕西长安区西北沣河东)迁都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希望能借助此次迁都,得到强大的晋、郑等诸侯的扶持。周平王迁都事件,开启了东周时代的第一页。
周平王
西周末年,社会矛盾异常尖锐。一方面,王室内部斗争激烈;另一方面,戎狄的不断入侵,也让周王朝应接不暇。公元前781年前后,周幽王即位,这位西周最后一位国君在位期间,宠溺妃子褒姒,不仅用烽火戏诸侯以博得妃子一笑,且不顾众臣反对,一意孤行废除申后的儿子宜臼,而立褒姒之子伯服为继承人。褒姒是褒国姒姓的女儿,申后是申侯的女儿,申侯是姜姓,由此就引发了姒姓和姜姓间的矛盾,为西周灭亡埋下了隐患。周幽王这一废嫡立庶的做法,也极大违背了周王朝以礼乐伦常为准则的一贯传统,引起了统治集团内部强烈反对。
公元前771年,申侯抓住周幽王废嫡立庶的即会起兵发难,联合缯、犬戎等夷族*,攻破西周都城镐京。在骊山杀了周幽王,立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西周由此宣告灭亡。经过这次兵变,镐京城内狼籍一片,王宫内室也都残破不堪。加之镐京因频临西北游牧部落,遭到西陲边境少数民族武装多次侵犯;另外,由于周宣王末年,西北关中一带连年干旱,洛、泾、渭等主要河流大川干涸,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岐山地区又发生了地震等自然灾害;同时,岐山地区又发生了地震等自然灾害,百姓生活受到很大威胁。周太史根据占卜,认为这是周朝将要灭亡的预兆。基于上述因素的考虑,周平王决定迁都洛邑,以得到晋、郑等诸侯的扶持。
公元前770年,秦、卫、晋、郑等诸侯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邑。
洛邑又称成周,它是周武王当年于牧野之战东征灭商后,回师途中选中用于建设新都的地址。洛邑位于伊水、洛水一带的夏人故地,周武王决定将殷人的残余*集中在此,以加强地处西方以丰镐为中心的周人对其的控制。武王计划好以后,未能等到新城开始动工,就去世了。
后来,武王的弟弟周公接手了营建新城的重任,经历了约一年时间,这座新都基本建成。周公将殷人迁移至此,并驻扎军队进行监视。在西周王朝统治期间,洛邑作为西周的东都,或者叫陪都,其地位也相当重要,但相比镐京,还是次之。直到周平王迁都至此,洛邑方成为权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国都。
由于周平王是弑父夺位,因而为尊崇礼制的各诸侯所轻视,周天子在诸侯间的威望一落千丈;而这一时期的周王室更加衰弱,诸侯*却越来越强,东周从一开始就呈现出王室衰微的趋势。
虽然已经离开了镐京,但周天子的安宁日子并没有多少。王城洛邑仍然时常受到戎狄的侵扰,在戎狄的蚕食下,周平王对京畿之地的控制范围日渐缩小,最后沦落到仅剩下今洛阳城附近的地盘。与此同时,周天子也逐渐丧失了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掌控的军事力量。为了奖掖支持周王室有功的晋国、郑国等诸侯,周王室先后将周围的一些土地分赐给他们。周惠王四年(公元前673年),将虎牢关以东之地赐给郑国,将陕西东部的酒泉地区赐给虢国。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635年)又将黄河以北的温地赐给晋国,这种行为导致周王室的领地不断缩小,其实际占有领域东至荥阳,西抵潼关,南达汝河,北临黄河。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随着秦晋二国征服陆浑,并将其族内人迁至中原伊川一带,周王室的领土被进一步压缩,仅仅据有今河南省西北一部分土地,方圆不过一二百里,其面积已远不能和稍大的诸侯国相提并论。
辖地减少,财政匮乏,周天子原本凌驾于其他诸侯之上的政治和经济资本都烟消云散了。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本依托于西周时期旧的政治和经济局势建立起来的一套全面的礼制也“礼崩乐坏”,天子的权威得不到尊重,往往遭到有实力的诸侯轻视。周襄王即位后,居然倾全国之力也找不到一辆供天子乘坐的马车,只得又派人到鲁国去要,结果被鲁桓公以冠冕堂皇的理由“诸侯不贡车服”赶了回来。周景王曾经责难晋国王室进贡日常用品,却被掌管点击的籍谈以从来没有受过周王室的恩赐为理由回绝,周景王立刻历数了周王室对晋国的封赏,把籍谈说得哑口无言。这就是成语“数典忘祖”的来历。可是,周景王的伶牙俐齿并不能缓解周王室的财政危机。
郑国的大臣子大叔曾对晋国执政范献子谈到晋国和王室之间的关系时打了一个比方:酒瓶如果空了,就是酒缸的耻辱。在这里,子大叔将周王室比作酒瓶,而将晋国比作酒缸。这个比喻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当时周王室在经济上对诸侯国的依赖程度。
在西周时期名目繁多、体系严密的礼仪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列鼎制度。鼎原本是一种烹煮食物的器具,后来由于在祭祀礼义中的重要地位而逐渐被神圣化,成为权力的象征。根据《周礼》规定,在祭祀时,天子列九鼎,诸侯列七鼎,卿大夫列五鼎,士列三鼎,死后也以相同的数目陪葬。然而到了春秋时期,这一制度被早就不将周天子权威放在眼里的诸侯们破坏殆尽。
周平王东迁
周庄王九年(公元前688年),南方的楚灭申,从此领土直接同周王室毗邻。后来楚庄王争霸中原,在周王室边境陈兵数万,并向周王室派出的大夫王孙满打听周天子九鼎的轻重大小。这就是成语“问鼎中原”的来历,楚庄王赤裸裸地暴露了他想要取周王室而代之的野心。表面上尚且如此,在地下长眠的诸侯就更加肆无忌惮地僭越礼制了。在考古人员对河南虢太子墓的发掘中,在墓中发现了七鼎,根据礼制,诸侯才能用七鼎,而太子和卿大夫只可以用五鼎。连小小虢国的太子都用七鼎,那国君当然用的是九鼎,这无疑是僭越之举。这种在西周时期一定会导致身死国灭的行为,在春秋时期却十分寻常。
另一件能表现周天子权威的事就是“巡狩”。所谓“巡狩”,就是每隔九年,周天子都要出行祭祀名山大川,考查诸侯政绩,并且根据考察结果,重新分配诸侯的爵位。然而自周平王东迁以后,天子几乎没有进行过巡狩。泰山脚下原本有一块周王室的田产,其收成专供周天子祭祀泰山之用,由于周王室不能直接管理,就交给郑国代为耕种。结果后来郑国看周天子久不巡狩,便将这块地据为己有,并用其交换了鲁国的另外一块领土。
尽管跌落神坛的周王室已趋近日落西山,但周天子仍以“天下共主”的名义,对诸侯拥有一定的号召力。一些地方上的诸侯,因其经济和武装力量的发展强大起来之后,开始谋求政治上的利益。他们打着王室的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政治好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元前367年前后,东周王室内部因权力争夺,分裂成东、西两个部分,成为与各国平等的诸侯之一。
4、周郑交恶
周朝的政治*是分封建国的封建制。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同时直接领有王室的土地(王畿),诸侯则受封于周王室,在各自的领地上建立国家。各诸侯国在内政方面有很强的独立性,平常周天子基本上不予以干涉。但是,在军事和外交方面,各诸侯国均要听命于周天子,即所谓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除此之外,诸侯国还有对天子进贡和朝觐的义务,如果不按时进贡或朝觐,天子可以“削藩”。对于不服从领导的诸侯国,周天子还可以派兵攻打,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号召其他诸侯出兵协助进攻。
周朝的统治者为了确保对大大小小同姓、异姓诸侯国的统治,建立了严格的军制。
按照周朝的军制,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周天子有六军,大的诸侯国有三军,中等诸侯国有二军,小诸侯国则只有一军。对于各诸侯国武装力量的规模,在制度上有明确的规定,以此保证王室相对于诸侯的军事优势。
如果犬戎之乱之前,周王室至少看起来仍有那么强大的话,犬戎之乱之后,周平王依靠了秦、郑、晋等诸侯之力才将都城从镐京迁到雒邑,实力就明显下降了。王室丧失了旧关中平原地区广阔而富饶的土地不说,东迁之初拥有的方圆约六百里的王畿,也随着赏赐、分封和被外敌侵夺,逐渐缩减至方圆约两百里左右。以这样狭窄的土地上的产出,难以维持满员的六军。
在这种情况下,周王室很可能还是维持了六军的编制,但形式重于实质,无论人数还是战斗力,都大打折扣。号称六军,实际上可能只有二军甚至一军的战斗力。而一些逐渐强大起来的诸侯国,即使只维持三军以下的部队编制,实际上人数和战斗力都远远超过了表面的规模。
周平王姬宜臼
郑庄公寤生的祖父桓公在周幽王年代担任了王室司徒一职,庄公的父亲武公则在周平王年代担任了王室卿士。所谓卿士,是王室的首席执政官。
武公死后,庄公继承了郑国的君位,同时也继承了他在周王室的职务,成为了周天子的卿士。
郑庄公虽然也姓姬,但是作为周平王东迁后出生的一代,他对于周天子基本上没有什么畏惧之心,对王室也谈不上什么感情。所以,首席执政官的位子他占了,人却总是呆在新郑治理他的郑国,很少去打理王室的事务。
他这样做,和周朝卿士的代表人物周公旦比起来,实在是差得太远了。周公旦一方面是王室的执政卿士,另一方面则是鲁国的第一任君主。但是,为了不辜负周武王的重托,终其一生,他都没有去鲁国享过清福,一心一意扑在王室的工作上,公务繁忙的时候,吃饭洗澡都顾不上(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说的就是他),成为勤政爱民的楷模。
毫无疑问,周公旦是周朝卿士政治的一座丰碑,周平王不能强求郑庄公也像周公旦那样勤于王事,也不能要求郑庄公像他的祖父郑桓公那样以死报国。他的要求很简单,郑庄公身为王室的卿士,郑国又离王室最近,好歹按时到雒邑来点个卯,在表面上维护一下王室的尊严。
当然,在维护尊严的同时,他还有另外一个很现实的考虑,那就是希望郑国做个表率,履行向王室进贡的义务。
在周朝强盛的年代,各诸侯国基本能够按照规定朝觐与进贡;但在周平王东迁之后,王室衰微,王畿面积大大缩水,王室的经济越来越拮据、越来越依赖于诸侯的进贡,诸侯们反而将自己的义务抛到了爪哇国,进贡的周期越来越长,进贡的物品越来越少,有的甚至根本不来进贡。
周平王并非昏庸的天子。如果与他的父亲周幽王相比,他甚至可以说是相当敬业的一位统治者。只不过他生不逢时,从登上王位的第一天,便要直面这个封建王朝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内忧外患。处于这种情况之下,即便是周武王再世,恐怕也难以有所作为吧。
每逢祭祀远祖的大祭,他总是出神地看着大庙*奉的列祖列宗的牌位,心里遥想着两百年前周穆王以没有按时进贡为由远征犬戎的故事,难免又想到近在咫尺的郑国居然已经大半年没有进贡任何物品,而那个叫寤生的家伙竟然还堂而皇之地担任着王室的卿士……
“一定要撤掉他在王室的职务。”周平王对亲近的朝臣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朝臣们面面相觑。半晌,有人小声地说了一句:“那个人可是对自己的亲弟弟都下得了手啊!”又有人接着说:“差点连自己的母亲都不放过!”
“那就更该将他撤掉,另找有德之人担任这一要职。”周平王说。
其实,在他心里,已经有一个人选,那就是虢公忌父。
虢公忌父就是西虢国君,当时也在周王室担任了某一公职,因此常在朝廷行走。
值得一提的是,忌父的父亲名叫石父,在周幽王年代担任了王室的要职,位列三公,与郑庄公的爷爷郑桓公同朝为官。然而,这位虢公石父的历史名声并不好,属于戏台上的白脸奸臣。人们通常认为,周幽王千金买一笑和烽火戏诸侯这两件荒唐事,实际上均由石父一手策划。因此,西周的灭亡,石父是负有直接重大责任的。
和石父不同,忌父是一位知书达理、谨言慎行的诸侯,加上他对王室的态度依然保持了十分的恭敬,使得周平王对他另眼相看,产生了倚重之意。再说,既然石父曾经位列三公,现在由忌父担任卿士的话,也算是子承父业了,在众人面前容易通得过。
周平王把忌父找来说:“我关注你很久了。你这个人平时为人低调,办事也勤勤恳恳,能力又强,而且最重要的,你对王室忠心耿耿,这是众人都看在眼里的。”
忌父谦虚地说:“这是为臣应该做的。”
“郑伯一家在朝庭担任卿士已经有三代了,当然啦,他们家也确实曾经为王室作出过一些贡献,但成绩都是过去的了。最近几年,郑伯基本上都不理朝政,总是猫在自己的家里处理家务事,这样下去恐怕不是办法。”
忌父说:“也许他家里的事多,您就体谅一下吧。”
周平王说:“你就别替他说好话了,我了解他,他根本就是目无组织无纪律,*涣散,不把王室放在眼里。这样吧,我决定对你委以重任,由你来代理国政,你可千万别推辞。”说完他微笑着满怀期望地看着忌父。
但是周平王笑得脸部肌肉都僵硬了,也没等到这一幕出现。忌父先是惊愕,继而脸上出现惊恐的神色,他眼睛瞪得老大,连连摇头说:“不好,不好,郑伯不来朝庭,必定有他不来的理由,您最好亲自批评教育他,如果要臣取而代之,他还不恨死臣?”
当天晚上,忌父就不辞而别,回到虢国去了,跑得比兔子还快。
周平王气得一口气摔了十八只陶罐。
气归气,更可气的事还在后头。不知道怎么搞的,郑庄公竟然知道了这事。一直不理朝政的他突然赶到了雒邑,出现在周平王面前。
“我们家三代蒙受圣恩,在朝中担任要职已经有很多年了。现在听说您想将朝政委以虢公,所以赶来交还卿士的职位,以满足您的愿望。”郑庄公客客气气地说。
“没有的事。”周平王干笑了两声。面对这个传说中杀弟逐母的冷血动物,他竟然突然失去了撤销其职务的勇气,也忘记了自己贵为天子的身份,极力否认曾经发生过的事实。
“说来也是我寤生命苦,家里有个不听话的弟弟,一直跟我作对,所以这几年我处理家务事,忙得不可开交,抽不出时间来打理朝政。现在家里的事基本摆平了,我想这下可以好好尽忠王事,替您分忧了,没想到,唉……”郑庄公一脸惋惜。
“寤生你误会啦。我也是考虑你家里事多,不忍心让你两头跑,所以要忌父权且帮你把工作做一做,让你好安心处理家里的事,没有说要撤你的职啊。你说说,这工作你要是不干,谁还敢干呢?”周平王连忙解释。
“虢公有才啊,我哪比得上?不如就按您的意思,我把卿士一职让给虢公得了。否则的话,人家还会说我贪恋虚名,素餐尸位,不体谅天子的苦衷。您说,我这又是何苦来呢?”
“我真没那意思,你就别怀疑了。”天子着急了。
“寤生不敢怀疑,只求辞职。”
“不许。”
“一定要辞。”
“仍然不许。”
“坚持要辞。”
两个人就这么杠上了。一个是底气不足,急于表白;一个是老谋深算,就等着对方犯错误。那光景,有如赵本山和范伟在互相忽悠。果然,忽悠来忽悠去,周平王说了一句胡话:“寤生你要实在信不过我,我就只好派狐到郑国作为人质,如何?”
郑庄公倒是一下子愣住了,想说“成交”却又张不开嘴。
影视形象
狐是何许人?狐就是王子狐,周平王的世子,下一任周天子的法定人选。
自古以来,诸侯之间为了取得信任或结成同盟,互相遣子入质,是很正常的外交行为。但是,天子遣子入质诸侯,却是闻所未闻的事。
郑庄公瞪着天子看了老半天。事情显然超出了想象范围。他弄不明白,眼前这位天子究竟是大智若愚、深不可测,还是仅仅因为昏了头。
“您……该不是开玩笑吧?”
“君无戏言。”
郑庄公深呼吸了一口空气,快速计算着这事带来的好处与风险。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周平王也太不按常理出牌了,即便是郑庄公,也难免踯躅不前。
“这样做还不能消除你的疑虑吗?”周平王有点受不了了,鼻尖上开始冒汗。
“好吧,圣命难违,做臣子的也只能照办。为表示寤生的忠心,消除您的担忧,我自愿派世子忽作为人质到雒邑来居住。”郑庄公终于一本正经地说。
这就是史上有名的周郑交质。
周郑交质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王室威信扫地,沦落到与诸侯等量齐观的地位。
《左传》对此有一段评论:“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大概意思是说,各自心怀鬼胎,交换人质也没多大意义;双方互相诚信,不违礼制,即使不交换人质,又有谁能够从中挑拨离间?
话说得很好,只是在那个尔虞我诈、云谲波诡的年代,诚信究竟能值几个钱?
命运坎坷的周平王在位五十一年,于前720年驾崩。这个时候,王室的法定继承人王子狐还在郑国的首都新郑当人质,父子俩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
不久之后,王室将世子忽送回了新郑,而郑庄公也安排人将王子狐护送回雒邑,准备继承王位。不料王子狐尚未来得及登基,突然又一命呜呼,追随他父亲而去了。
关于王子狐突然死亡的原因,史书上没有过多记载。后人只能推测,这位尊贵的人质在郑国生活的日子过得一点也不快乐,加上父亲过世的时候还不能尽孝送终,所以悲伤过度,没来得及过把当天子的瘾就“薨”了(天子之死称崩,诸侯之死称为薨,王子狐未即位为王,所以只能称薨)。
国不可一日无主,周王室的诸位大臣转而奉王子狐的儿子林为君。林就是历史上的周桓王。
说起来也是令人心酸,周平王死的时候,王室的财政拮据到了无钱举行一次像样的葬礼的地步,只好派人到鲁国,低三下四地请求鲁国赞助一点丧葬费。
周平王和王子狐的先后去世,引发了王室对郑庄公的强烈不满。年少气盛的周桓王决心继承爷爷的遗志,任命虢公忌父为卿士。
不知道被两代天子一致看好的虢公这次有没有勇气挑起大梁,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消息传到新郑后,郑庄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当然,郑庄公不会躲在家里摔东西,也不会冲冠一怒就起兵和王室对着干起来,更不可能跑到雒邑去和天子据理力争。即使是在最恼怒的情况下,他都不会做出不理性的事情,这是郑庄公真正可怕之处。
他派大夫祭仲带领一支军马,优哉游哉地开到周王室的边境一个叫做温的地方,对当地的官员说:“不好意思,今年鄙国收成不好,所以把部队开到贵地来开饭,请领导支援麦子一千钟,我们吃得差不多了就会回去,不会给贵地添太多麻烦……什么,不给?没关系,不劳您亲自动手,我们自己来。”
这是前720年四月发生的事,周平王父子尸骨未寒。
祭仲的人马在温吃喝拉撒,呆了三个多月,又移师到成周地方,正好这里的禾熟了,继续吃。面对这群武装蝗虫,当地官员紧闭城门,也不敢出来管事,只好派人向王室报告。
王室的反应出人意料的冷静。据说年少气盛的周桓王很想放手与郑庄公一搏,被辅政大臣周公黑肩给劝阻了。黑肩也没有给天子讲多少大道理,一来实力差距摆在那里了,二来考虑到郑庄公好歹也是周王室的后代,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些许小事,忍忍就算啦。
这件事在历史上叫做“周郑交恶”。
5、为政举措
周平王在位期间,因外祖父申侯拥立自己有功,便赐予申侯以封地,并派自己畿内的百姓戍守。此举使得百姓离乡背井,十分怨恨。
周平王一度委任郑庄公为朝廷卿士。后由于郑国实力雄厚,周平王对郑庄公怀有戒心,不愿朝政为郑庄公所操纵,又乘郑国多事,郑庄公没有来上任的机会,想撤掉他卿士的职务。郑庄公闻知,马上赶到洛阳,对周平王施加压力。周平王再三赔礼,郑庄公不依。周平王只好提出让太子姬狐到郑国作人质。不过这太有损天子的体面,群臣又提出相互交换人质的办法,让郑庄公的儿子忽也来洛邑作人质,而周太子去郑国则用学习的名义。史称“周郑交质”。从这一史实可知;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已*衰微,周王名为天子,实际上要看大诸侯的脸色行事。
6、后世评价
周平王于周幽王去世后,在东都雒邑建立东周,为一复国君主。但由于周平王即位时,有许多诸侯反对他,当时传闻他和母亲申后因被其父周幽王废掉后一直怀恨在心,故意联合诸侯国缯和外族犬戎入宫杀害幽王和褒姒,然后即位为天子。故此,所有诸侯都不再听从天子,而造成东周时代的开始。
周平王时,周的国力已衰,军力不振,经济困难,大片土地已分封给诸侯国,尤其是宗周一带的故土都给了秦国,周王直接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小了。周王室的土地仅仅方圆几百里,东至荥阳,西至潼关,南至汝水,北至沁水南岸。相反,诸侯国的地盘却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强,他们之间互相兼并,掠夺土地,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周天子号令天下的时代却一去不复返了。
7、家庭成员
父母
人物形象
父亲:周幽王姬宫湦。
生母:申后,申国国君申侯之女。
继母:褒姒,深得周幽王宠幸。
兄弟
姬伯服,周平王异母弟,褒姒所生。
儿子
长子:姬洩,也作姬泄,尊称姬泄父或泄父,史称太子洩父或太子泄父,先周平王而死,故未即位,其子即周桓王。
次子:姬狐,史称王子狐,太子泄父死后,被立为太子。周平王病死后,从郑国返回本国准备即位,但因一路哀伤过度,回朝后即病死。
少子:姬武,武姓的得姓始祖,武则天的40代高祖,武则天称帝时,追封其为周睿祖康皇帝。
8、影视形象
1996年电视剧《东周列国•春秋篇》:世忠弘饰演周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