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青玉龙螭衔环谷纹璧
东汉青玉龙螭衔环谷纹璧,又名东汉龙螭衔环谷纹青玉壁,1969年5月出土于定州市北陵头村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现藏于河北定州市博物馆。作为墓主人生前地位和财富的象征,这件玉璧体型硕大,玉质细腻。玉壁通高30.5厘米,直径24.4厘米,厚1.1厘米,玉质呈青色半透明状,外沿处有宽带一圈,内饰规整的谷纹。上方凸出透雕相对双龙衔环,龙身卷曲蜿蜒,用细线刻出五官及足爪,间饰云气纹。两侧镂雕形态各异的龙形耳。该玉壁为*和田青玉材质,用料巨大,琢磨规整精美,纹饰疏密有致,古朴大方,是中国目前发现最完整、最大的一块玉璧。1993年9月,该玉璧被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伯达及文物专家杜遒松、王海文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名称:东汉青玉龙螭衔环谷纹璧
材质:*和田青玉
大小:通高30.5厘米,直径24.4厘米,厚1.1厘米
所属年代:东汉
用途:祭天的礼器
出土时间:1969年5月
出土地点:河北省定州市北陵头村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1、简介
东汉龙螭衔环谷纹青玉壁
东汉龙螭衔环谷纹青玉壁,又名透雕龙螭衔环青玉璧。通高30.5厘米,直径24.4厘米,厚1.1厘米。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现藏于河北定州市博物馆。作为墓主人生前地位和财富的象征,这件玉璧体型硕大,玉质细腻。青玉雕制,色青绿,有红褐色沁,表面有温润明亮光泽。壁内、外边缘为素面宽带,肉面饰规整的谷纹,上部透雕龙螭衔环形象,一龙一螭身体修长,以阴刻线勾勒口、眼、鼻、耳及足爪,它们翻转扭动,同衔一环,好似相向争斗嬉戏,情趣盎然。两侧各透雕形体较小的一龙一螭,生动活泼。此璧玲珑剔透,雍容典雅,对称中富于变化,是汉玉中的瑰宝。
2、用途
礼仪用玉
东汉龙螭衔环谷纹青玉壁是用来祭天的礼器。
据《周礼·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到了汉代,玉器的功用有了延伸与拓展,礼仪功用已经大大衰退,渐趋成为馈赠的重要礼品和信物,或悬挂做装饰。考古发掘汉代“六器”之用的礼仪用玉无论种类还是数量均较少,两汉中山王墓出土玉器中也仅有玉璧、玉圭。尤其是东汉龙螭衔环谷纹青玉壁等几件玉器,制作异常精美,雕工精湛,纹饰灵动,且器形较大,是汉代礼玉的精品代表。
3、不寻常的来历
出土地点:河北定州
在定州市博物馆,馆长郝进庄讲述了青玉龙螭衔环谷纹璧的不寻常的来历:1969年11月中旬的一天,有一位村民来到定县博物馆(定州市博物馆前身)报告说,城南北陵头村的一座古墓被村民取土时给挖开了,里面好像有东西。博物馆人员闻讯后,立即派人赶到现场,紧接着,一场抢救性的发掘开始了。在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这座墓早年曾经被盗过,现场的杂乱和文物存放的不科学,明显说明了这一点。并且砖砌的券顶因为年代久远已经坍塌,里面的器物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考古人员仔细清理每一件发掘出的器物,也没有发现任何有文字记载的东西,那么,这个墓葬的年代及墓室的主人只能根据墓室结构和出土器物来判断。考古人员在清理文物时,发现了这件青玉龙螭衔环谷纹璧,它存放于中室通往西后室的门外西侧,从墓室结构和出土器物推断,西后室是停放棺椁的地方。两室分别有大量的玉衣和石衣散片,并且一直延伸到中室东部,各自形成一条明显的分布线路。考古人员分析,这种现象很可能是盗墓者把玉衣和石衣从窄小的东、西两后室拖拽到宽大的中室去造成的。和满城汉墓出土时的情况一样,这件玉璧本应该放置于死者的玉衣之内,可能是盗墓者在携带时随身体和玉衣的移动,被遗落在门侧的。也许由于墓内黑暗,也许是盗墓者精神紧张,致使这块玉璧没有被发现,而今幸存下来,然而此墓自始共丢失了多少宝物,恐怕只能是一个千古之迷了。
4、墓穴文物考证
玉璧在墓穴中的位置
郝进庄馆长介绍说,据当时参加发掘的考古人员回忆,这座陵墓位于北陵头村西200米处,墓顶的封土高达12米,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在发掘中他们发现,这墓室的规模相当宏大,由墓道、东耳室、西耳室、前室、中室、东后室、西后室等部分组成,南北全长27米,东西最宽为13.8米。在墓中出土了金、银、玉器等珍贵文物1000多件,其中这件青玉螭衔环谷纹璧,形体硕大,质地细洁莹润,雕琢精美,堪称国宝。一起出土的文物还有银缕玉衣、金龙、金辟邪等罕见珍贵文物。
如此众多的昂贵文物和规模宏大的墓葬到底是哪个时代的,墓主人又是谁呢?
专家分析,这个墓穴共有六个墓室,从结构看,比1959年发掘的定州东汉早期中山简王墓复杂,而与河北望都东汉晚期的墓相仿。墓中出土的连枝陶灯、陶壶也和望都汉墓所出土的陶灯、陶壶酷似。由此推出,这座墓应该晚于中山简王墓,它和望都汉墓同属于东汉晚期,墓中出土的200多枚五铢钱,最晚的是剪轮五铢。根据史料记载,剪轮五铢出现于东汉灵帝建宁三年(公元170年)前后,这样,墓的年代应该与此相同。
5、墓主浮出水面
墓主:中山穆王刘畅
从规模宏大的墓室以及价值昂贵、精致细作的金、银、玉质殉葬品推测,这不会是一般官吏的墓,出土的银缕玉衣,更为这一论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郝馆长介绍说,汉代使用玉衣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据《汉书·礼仪志》记载,皇帝死后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墓中出土的是银缕玉衣,证明了墓主人应该是诸侯王的身份。
从汉代历史推究,定州在汉代属于古中山国,汉代自汉景帝封第九子刘胜为第一代中山王开始,十七代中山王世袭时间长达300多年。东汉时期中山王共有七位,中山简王之后有四位,他们是中山夷王刘宪、中山孝王刘弘、中山穆王刘畅,刘畅死后,他的儿子刘稚即位,关于刘稚,史书上没有详细的记载。夷王刘宪和孝王刘弘死于桓帝即位之前,这一时期的墓中不可能有东汉剪轮钱出现。最后一位中山节王刘稚,史书上没有详细的记载,他在位时间极短,不会有充足的时间建造这样一座大墓葬。又有《后汉书·中山简王》记载,刘焉墓建成用了10年时间,这座墓比刘焉墓复杂,至少10年以上才可以完工。这样一算,只有中山穆王刘畅与墓的年代相当,由此推知,这座墓应该是中山穆王刘畅的墓。
6、国宝莹润雍容
玉璧大小
中山穆王刘畅于东汉顺帝永和六年即位中山王,在位34年,死后葬于定州北陵头村,这个村名也由此得来。刘畅在位时间较长,墓内陪葬大量精美的器物也在情理之中。国宝青玉龙螭衔环谷纹璧是众多器物中最精美的一件,它通高30.5厘米,直径24.4厘米,厚度有1.1厘米。玉璧体型硕大,用青玉雕制,玉质半透明,表面有温润、明亮的光泽,局部沁蚀处有泛红的褐色。璧的内外边缘是素面宽带,肉面饰规整的谷纹。上部透雕玉环饰,一侧透雕螭虎做耳,另一侧透雕翼龙做耳。青龙白虎在汉代分别代表东、西方位,这样就赋予这件玉璧天下宇宙的含义。这块玉璧做工精良、玲珑剔透、雍容典雅,为死者生前地位、财富的象征,为两汉玉璧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有一个情况值得注意,东汉时期,中国的玉器发展逐渐走向低谷,在这一时期还可以出现这样超大型的装饰精美复杂的玉璧,实在是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所以它被定为国宝也当之无愧。
7、玉璧肩负使命
CCTV《国宝档案》视频截图
人们不禁要问:玉璧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用的呢?从各地出土的情况看,玉璧多出自祭祀遗址、大型王陵和有身份的贵族墓葬中,这给玉璧又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郝馆长介绍说,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就出现了玉璧,那时的玉璧被作为祭天的礼器。古人有“天圆地方”之说,玉璧具有天圆的象征,中间有孔,似有贯通之义,反映了古代天人感应的原始宗教意识。商周时期继承发展了这层意义,并取其苍璧之色像天,用来作为祭拜天神的礼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交往日益频繁,玉器是重要的礼器,也是自天子到贵族显赫身份的象征,成为诸侯王之间相互聘问的重要信物。同时,玉璧也是权力的象征,《左传》有这样的记载,楚共王用璧祭群神,把璧埋在大廷的地下,吩咐王位庶子进来叩拜,谁压着埋着的璧,则决定谁能继承王位。所以说,玉璧在众多场合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人们所熟知的“完璧归赵”的故事,更是给玉璧增添了浓重的政治色彩。汉代厚葬之风盛行,并迷信“金玉在九窍,精神不死”的说法,所以玉璧多用于随葬,以保护尸体不腐烂。在河北满城刘胜妻子窦绾墓中出土的镶玉漆棺外壁镶嵌有玉璧26块,窦绾玉衣的前胸和后背放置玉璧15块,随葬玉璧之风可谓达到了极至。
这件青玉龙螭衔环谷纹璧自重新面世以来,有着令诸多文玩钦羡的非凡阅历,它曾经随*出土文物展览,先后到过法国、日本、美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十四个国家展出。1990年在美国展出时,它被悬挂在展厅的*,配上周围特殊灯光的映射,整个大厅都像沐浴在玉璧莹润的光辉之中,因此,在众多文物中,它一直是最引人注目的佼佼者。
8、最近展览
中国目前发现最完整最大古玉壁现身河北定州
青玉龙螭衔环谷纹璧
2017年9月15日,正处于陈展阶段的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免费对民众开放。在玉器展厅内,一块国宝级文物“东汉龙螭衔环谷纹青玉壁”,引起参观者高度关注。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块硕大的玉壁保存在玻璃罩内。文字解说显示,该玉璧通高30.5厘米,直径24.4厘米,厚1.1厘米,玉质呈青色半透明状,外沿处有宽带一圈,内饰规整的谷纹。上方凸出透雕相对双龙衔环,龙身卷曲蜿蜒,用细线刻出五官及足爪,间饰云气纹。两侧镂雕形态各异的龙形耳。
据定州市博物馆副馆长杜会平介绍,该玉璧名为东汉龙螭衔环谷纹青玉壁,1969年5月出土于定州市北陵头村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同时出土的还有金银、铜、铁、玉、陶、骨等器皿1100余件。该批文物的发现,为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珍贵资料。
杜会平称,先秦时以壁为礼仪祭祀用玉的制度到汉代仍有延续,目前考古所见之汉代玉壁多用于装饰及丧葬,是墓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该玉壁为*和田青玉材质,用料巨大,琢磨规整精美,纹饰疏密有致,古朴大方,是中国目前发现最完整、最大的一块玉璧。1993年9月,该玉璧被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伯达及文物专家杜遒松、王海文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杜会平解释说,该玉璧龙螭左右交错分布,以礼的形式把神权和王权相结合,体现出统治者通过“敬天、保民、明德”,以求*永存的意愿。谷为中国先民最早栽培成功的粮食作物之一,到汉代,谷物的种植成为最重要的农事活动,古代祭天首先要祭祀农神,该玉璧作为礼器,上雕谷纹,充分表达出统治者祈福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之意。
第一代中山王刘胜
定州市博物馆
定州市博物馆位于该市中山东路南侧,占地面积约60亩,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3.8亿元人民币。该馆现有馆藏文物5万余件,其中有包括东汉龙螭衔环谷纹青玉壁在内的国宝级文物3件,一级文物107件,二级文物214件,三级文物644件。藏品种类有陶、瓷、玉、石、金、银、铜、骨、木等,以汉代和宋代为主,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
河北定州为汉代中山国故地。公元前154年,西汉景帝封皇九子刘胜为中山靖王,都卢奴(今定州),设中山国。自此,西汉、东汉十七代中山王在此绵延达329年之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