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
永和(元年:136年-末年:141年)是东汉皇帝汉顺帝刘保的第三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记6年。此外东晋穆帝司马聃、闽惠宗王延钧、十六国时期北凉君主沮渠牧犍等多个政权都曾以此为年号。
1、汉顺帝年号
汉顺帝
永和(元年:136年-末年:141年)是东汉皇帝汉顺帝刘保的第三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记6年。
纪年
永和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
公元136年137年138年139年140年141年
干支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
君主简介
刘保(115年—144年9月20日),即汉顺帝(125年—144年在位),汉安帝刘祜之子,母宫人李氏,东汉第七位皇帝。
汉安帝死后,阎皇后无子,便先废了安帝的独子济阴王刘保,然后找个幼儿刘懿为皇帝,想自己垂帘听政,掌握朝政大权。刘懿做了七个月的皇帝就死了,宦官孙程、王康等十九人便发动宫廷政变,赶走阎太后,将时年十一岁的刘保拥立为帝,改元“永建”。
由于汉顺帝的皇位是靠宦官得来的,所以将大权交给宦官。后来宦官又与外戚梁氏勾结,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梁氏专权。
建康元年(144年)刘保去世,终年三十岁,庙号敬宗(献帝除其庙号),谥号孝顺皇帝,葬于宪陵。
出生
137年——范滂,王允,赵温,士燮
139年——卢植
141年——程昱,黄琬
逝世
139年——张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画家。
141年——马续
2、晋穆帝年号
晋穆帝
永和(345年-356年)是东晋皇帝晋穆帝司马聃的第一个年号,共计12年。
纪年
永和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十年十一年十二年
公元345年346年347年348年349年350年351年352年353年354年355年356年
干支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
君主简介
司马聃(343年―361年),即晋穆帝(344年—361年在位),字彭子,东晋第五位皇帝,晋康帝司马岳之子,母褚蒜子。东晋建元二年(344年)司马岳死,司马聃即位;由于年幼而由母太后褚蒜子掌政,并由何充辅政。何充过世后改由蔡谟与司马昱辅政。司马聃在位期间东晋虽然北伐失败,但是由于桓温消灭了在四川立国的成汉,并且于永和十二年(356年)夺回洛阳,虽然不久就因为粮运不继而撤退,但东晋的版图仍然有所扩大。升平五年(361年)司马聃死去,终年十九岁,安葬于永平陵,谥号穆皇帝,庙号孝宗。
同一时期存在的其他政权的年号
建兴:前凉政权年号
和平(354年-355年九月):前凉政权张祚年号
太和(344年-346年九月):成汉政权李势年号
嘉宁(346年十月-347年三月):成汉政权李势年号
建武(335年-348年):后赵政权石虎年号
太宁(349年):后赵政权石虎年号
青龙(350年正月-闰二月):后赵政权石鉴年号
永宁(350年三月-351年四月):后赵政权石袛年号
永兴(350年闰二月-352年四月):冉魏政权冉闵年号
元玺(352年十一月-357年正月):前燕政权慕容儁年号
皇始(351年-355年五月):前秦政权苻健年号
寿光(355年六月-357年五月):前秦政权苻生年号
建昌(352年正月-五月):张琚自立年号
建国(338年十一月-376年):代政权拓跋什翼犍年号
3、闽惠宗年号
基本内容
王延钧
闽康宗王继鹏即位沿用。
纪年
永和元年二年
公元935年936年
干支乙未丙申
君主简介
闽太宗王延钧(闽东语:UòngIòng-gĭng,闽南语:ÔngIân-kun;?—935年),继位后更名王鏻(又作王璘)。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君主。王审知次子,王延翰之弟。
王延钧原任泉州刺史。天成二年(927年),杀兄王延翰自立。被王延禀推戴为武威留后。五月,后唐明宗任命王延钧为威武军节度使,守中书令,封琅琊王。七月,后唐又遣吏部郎中裴羽、右散骑常侍陆崇,进封王延钧为闽王。后唐长兴二年(931年)十二月,陈守元假借宝皇之命,建议王延钧“避位受道,当为天子六十年。”于是王延钧逊位给长子威武军节度副使王继鹏,成为道士,取道号玄锡。翌年春三月复位,要求后唐仿吴越钱镠、南楚马殷之例,封自己为尚书令。后唐不答,王延钧遂断绝双方关系。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王延钧称帝,改年号为龙启,国号“大闽”。闽国永和元年(935年),被其子王继鹏所杀害。死后谥号为惠皇帝,庙号太宗(一作谥号齐肃明孝皇帝,庙号惠宗)。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清泰(934年四月至936闰十一月):后唐—李从珂之年号
大和(929年十月至935年八月):吴—杨溥之年号
天祚(935年九月至937年十月):吴—杨溥之年号
大有(928年三月至942年三月):南汉—刘龑之年号
明德(934年四月至937年):后蜀—孟知祥之年号
广政(938年正月至965年正月):后蜀—孟昶之年号
大明(931年至937年):大义宁—杨干真之年号
天显(926年二月至938年):契丹—耶律阿保机、耶律德光之年号
甘露(926年至936年):东丹—耶律倍之年号
同庆(912年至966年):于阗—尉迟乌僧波之年号
承平(931年四月二十六日至938年五月二十二日):日本朱雀天皇年号
4、北凉君主沮渠牧犍年号
沮渠牧犍画像
承和(433年四月-439年九月),或作永和,是十六国时期北凉君主沮渠牧犍的年号,共计6年余。
由于《太平御览》引《十六国春秋》作永和年号,因此《资治通鉴·宋纪·元嘉十年》条跟随;记载纪元的书籍又跟随通鉴的记载。学者根据《高僧传》、《魏书》和《北史》的相同记载承认沮渠牧犍的承和年号,从而认为永和年号为错误。
另外,甘肃出土的石刻有“……缘禾三年嵗次甲戌”字样。学者认为永和年号可能缘和之错误,但是“缘和三年嵗次甲戌”则指“缘和元年”应为壬申年,与史书记载的永和或承和的干支均不合。
纪年
永和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
公元433年434年435年436年437年438年439年
干支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
君主简介
北凉义和三年(433年)蒙逊去世,牧犍继立,即河西王位,改元永和。当时北魏一统华北已势不可挡,永和七年(439年)北魏攻姑臧,牧犍出降,北凉亡,北魏统一华北,牧犍也成为十六国时代最后一位君主。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八年(447年),有人密告牧犍谋反,遂被太武帝赐死,谥哀王。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元嘉(424年八月—453年十二月):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太兴(431年正月-436年五月):北燕政权冯弘年号
神麚(428年二月-431年十二月):北魏政权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年号
延和(432年正月-435年正月):北魏政权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年号
太延(435年正月-440年六月):北魏政权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年号
泰始(432年正月-437年四月):南朝时益州领导赵广、程道养年号
建义(436年三月-442年五月):仇池政权杨难当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