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建交
中国和东德1950年即已建立外交关系。由于分属两大阵营,中西德之间直至60年代初仅有一些民间贸易往来,没有官方接触。
中文名:中德建交
年代:60年代
时间:1950年
国家:中国
1、建交前的国际形势
30多年前的1972年,中德建交。中国原驻联邦德国大使王殊(后任外交部副部长)不久前撰文回忆了当时的情景。
1969年底,王殊离开北京到波恩(时任新华社驻波恩分社记者)。1971年7月中旬,美国总统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事后发表公报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于1972年5月前访华,这在波恩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中国问题成了西德政党*和媒体激烈争论的焦点。
反对党及其媒体猛烈攻击勃兰特*屈从苏联压力,对中国采取冷淡态度,并主张加快采取措施同中国关系正常化。执政党竭力为其先苏后中的政策辩护,嘲笑前联盟*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但也表示要及时发展同中国的关系。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很多国家包括不少西方国家同王殊国建交,更使西德国内政党双方的争论达到了高潮。反对党与执政党都希望同中国方面的接触以早日实现关系正常化。
2、建交背景
二战结束后,德国分裂为*德国和联邦德国(简称东德和西德)。由于西德*未同*建立官方关系,因而*问题并非中、西德两国建交的主要障碍。
五十年代,中国*就曾关心中、西德两国关系正常化。1955年*主席发布关于结束中德之间战争状态的命令,指出中德两国间的和平关系应当建立起来。1956年*总理声明,中国欢迎同联邦德国的关系正常化。60年代初,西德已实现?经济奇迹?,迫切需要开辟国外市场和改善国际地位,加之中苏分歧公开化,西德上下出现了积极发展对华关系的呼声。1964年5月,双方驻瑞士的外交机构就发展两国关系问题首次进行官方接触,但由于各种原因未取得实质性结果。
70年代初,随着中美关系大门的打开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以及西德同苏联、东欧关系逐步正常化,中国与西欧国家建交出现高潮,以基社盟主席施特劳斯为首的西德对苏强硬派一再试探与中国发展关系,同时西德各界要求同中国建交的呼声也日益高涨。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在野的基民盟要求联邦*同中国建交,基民盟*之一、时任联邦议院外委会主席施罗德提出了访华愿望。勃兰特*也向中方发出了愿与中国谈判建交的信息。1972年7月,施罗德主席应邀访华,是新中国成立后来访的首位西德重要政治家。施在与周总理的谈话中表示,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时机已经成熟,联邦*和在野党都主张两国就建交问题进行谈判。乔冠华副外长以外交学会副会长的名义与施罗德主席共同签署?内部谅解?,声明两国*都有早日建交的愿望,并商定通过双方驻第三国的外交代表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这份谅解为两国通过谈判正式建交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3、德国政要访华
在1972年1月底罗马尼亚驻联邦德国大使的招待会上,王殊遇到了基民盟副主席、前联邦*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施罗德(基民盟是目前德国最大的在野党。现任总理格哈德·施罗德所领导的是社民党)。他曾两次谈到希望去北京同中国*就两国关系交换意见,王殊就问他有何具体的想法。他想了一下后说,这里谈话不太方便,过些天他将约王殊到他在议会的办公室去谈。
2月21日下午,王殊与他在议会的办公室里进行会谈,施罗德表示在方便的时候到中国访问。王殊很快把这件事报告了国内。
1972年7月15日施罗德一行到达北京。当天,他同外交部副部长兼外交学会会长乔冠华、外交部部长助理章文晋等进行了会谈,他首先表示他不能代表*,但愿意为推动两国建交作出努力。后又与乔冠华进行了单独会谈。
周总理每天听取乔冠华有关会谈的汇报。周总理认为,从施罗德的谈话看来,西德*是愿意同王殊国建交的,因此在第三次会谈中应进入实质性商谈。果然如周总理所料,施罗德在这次会谈中说,他的想法是两国建交的时机很好,应尽快举行谈判。他拿出由西德外交部起草的内部谅解方案,请王殊方考虑。
乔冠华看后认为与王殊方看法基本相符,因此经过商谈作了少许修改后就同施罗德在7月20日上午一起签了字。内部谅解表示两国*都有早日建交的愿望。
4、周总理会见客人
20日下午和晚上,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两次会见了施罗德,进行了长达5个小时的谈话。周总理在会客厅门口同他握手时用德语说“欢迎你”,他也感谢周总理的接见。周总理笑着意味深长地说:“王殊也感谢你带来了及时好雨。”那些天北京久旱不雨,在接见之前刚刚下了一场倾盆大雨。这句双关语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周总理在门口回答了西德记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最后谈到用德国的设备和方法酿造的青岛啤酒时,周总理要服务员送每个记者两瓶青岛啤酒,并且告诉他们说不要自己先喝掉,要带回去同家人一起喝。
宾主坐定以后,谈话始终很活跃,晚饭后继续再谈,一直谈到凌晨1时。施罗德一行在7月21日离开北京去大连、鞍山、上海和南京访问,他在各地的活动几乎成了西德媒体每天的重大消息。
5、正式建交
1972年8月10日,德国外长谢尔接见了王殊。王殊向谢尔表示中方有早日同联邦德国谈判建交的愿望。谢尔说,王殊的谈话证实了施罗德从中国带回的信息,希望尽快确定具体谈判的时间和地点。几天后,王殊外交部很快建议在波恩进行建交谈判,任命王殊为谈判代表。
德方表示同意,并且任命政治司司长史塔登为谈判代表。9月29日王殊同史塔登草签了两国建交联合公报,并且在同一天发表了共同的消息,宣布建交谈判已顺利结束,谢尔外长将应姬鹏飞外长的邀请在10月11日到15日访问北京。
谢尔外长率领庞大代表团,在10月10日下午到达北京。第二天,他同姬鹏飞外长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了建交联合公报。
6、中德建交后
2017年2月15日,为庆祝中德建交45周年,以“今日中国——合作·友谊·共赢”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将贯穿全年在德国举办,中德50多家机构将合作举办80余项文化活动,涵盖音乐、戏剧、舞蹈、创意设计、文学、电影等多个艺术门类。
上一篇: 八七会议
下一篇: 上海(东华大学)纺织服饰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