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城市建筑

达万铁路

科普小知识2022-06-06 02:57:35
...

达万铁路,国家Ⅰ级铁路,内燃牵引,于1997年10月31日开工建设,2002年10月23日通过初验投入临管运营。2010年12月7日,成都铁路局达万铁路电气化改造竣工了。2010年12月7日,一辆红绿相间的电力机车缓缓驶出达州站,前往万州。达万铁路电气化改造后,在保持达州、达州东、麻柳、开江、梁平、分水寺、李河、万州8个车站的基础上,新开平桥、亭子、大风、葫芦潭、文化、申家沟、石板梁、关龙桥、三正、万州西10个中间会让站。达万铁路西起达州站,东止万州站,客运里程157km,达州站→万州站作为上行,反之作为下行。

中文名:达万铁路

外文名:Dazhou-WanzhouRailway

起点站:四川达州站

终点站:重庆万州站

里程:157.9公里

通车时间:2004年11月

设计速度:100km/h

技术等级:国铁Ⅰ级,单线,电气化

1、铁路开通


达万铁路

2004年11月1日上午,重庆万州火车站,彩旗飘扬、锣鼓喧天。9时40分,当5630次车鸣响汽笛驶离该站时,标志着三峡库区第一路———达万铁路正式开行旅客列车。今后,成都游客可坐火车直达万州畅游三峡库区。8日开始尝试运送旅客。重庆市万州区长坪乡的1000多名三峡外迁移民成了达万铁路的首批客人。客运开通后,停靠的沿途站点有万州、万州李河、分水、梁平、四川开江、四川达州麻柳镇、达州7个车站。据业内人士透露,达万铁路首开的客运速度大约为60公里/小时,从万州到达州只需3小时左右。

2、工程建设

达万铁路为国家Ⅰ级铁路,内燃牵引,预留电力牵引条件,设计运输能力客车3对,货运472万吨/年;远期客车8对,货运661万吨/年。达万铁路于1997年10月31日开工建设,2002年10月23日通过初验投入临管运营,到2003年底已办理货物运输72.6万吨。

该项目由铁道部、重庆市和四川分别按照70%、16.65%、13.35%的出资比例合资建设经营。总投资达28.7581亿元。使用亚行贷款8650万美元。根据贷款协定,达万铁路部分工程、主要材料以及设备按照亚行采购指南进行国际竞争性招标,严格执行菲迪克条款。

达万铁路于1996年10月31日在万州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由中国人大委员长*剪彩。这条铁路西起四川达州市,东至重庆市万州区,有桥梁116座、涵渠516座、隧道和明洞56座,设车站18个,现投入使用车站8个。该线路最大坡度12‰,最小曲线半径400米,设计为I级单线铁路。

3、改造工程


达万铁路

2010年12月7日,成都铁路局达万铁路电气化改造竣工了。2010年12月7日,一辆红绿相间的电力机车缓缓驶出达州站,前往万州。这标志着,达万铁路结束了长达8年由内燃机车担当动力车头的历史,为宜万铁路通车后,列车直达重庆主城作好了准备。至此,三峡库区第一条铁路———达万铁路,客货运输列车全部改用电力机车。

达万铁路的电气化改造竣工,将极大的缩短列车的运行时间,提高运行速度。

成都铁路局提供的消息说,达万铁路虽然只有短短的158.2公里,但这条路的东边与宜万铁路相连,西边又接入了襄渝铁路,线路行经达州、开江,梁平、万州等,是连接三峡库区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宜万铁路通车后,从重庆主城经达万铁路,再经宜万铁路至上海,运行里程将缩短约600公里。

达万铁路电气化改造后,在保持达州、达州东、麻柳、开江、梁平、分水寺、李河、万州8个车站的基础上,新开平桥、亭子、大风、葫芦潭、文化、申家沟、石板梁、关龙桥、三正、万州西10个中间会让站,开行的列车,也将由原来的13对增加至30对,运输能力成倍扩张。增设站点和增开客货列车,是为与宜万铁路对接,在三峡库区形成一条方便旅客,提升货运能力的强大枢纽线。

成都铁路局提供的消息说,达万铁路升级改造只要了不到10个月,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建成的目标,对加速西南铁路东通道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建设意义

达万铁路西起襄渝铁路达州站襄阳端,东至重庆市万州区,正线全长157.077公里;而它地处四川盆地东北边缘的高山丘陵地带,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多变,工程十分艰巨。铁路沿线交通不便,多为贫困和不发达地区,是一条扶贫线。达万铁路建成投产后,因万州火车站和万州深水港联结,达成、达万铁路和长江航运一起,构成四川和重庆水陆联运的综合运输网络,是货物客流出川、通江达海的直接通道;因此,达万铁路将成为国家“十五”规划中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全国路网,加速西南铁路通道建设,开发沿线资源,改变贫困地区面貌,加*峡库区建设,推动四川、重庆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麻阳站

下一篇:滇越铁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