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月宫365”计划第二批志愿者入舱
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记者李江涛)“月宫365”实验换班仪式9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实验室举行。四个人作为第二批志愿者进入了“月宫一号”。他们将在密封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200天。
据“月宫1号”的总设计师兼首席科学家刘宏教授介绍,“月宫365”实验自5月10日第一组四名志愿者进入舱内开始密封实验以来进展顺利。四个人的所有生理指标都记录准确。机舱里的所有设备运转正常。大豆、油莎豆、小麦、芋头等作物和番茄、辣椒等蔬菜生长良好。根据实验设计,班次将在60天内改变,第二组将进入客舱,第一组将有大约10小时的工作交接,系统将在此期间为8名乘客提供生命支持,并且将调查系统在短时间内抵抗高负面影响的能力。9日下午5点左右,第一组4名志愿者将离开机舱,第二组4名志愿者将继续停留200天。此前,俄罗斯在这种系统中停留时间最长的记录是180天。
据介绍,根据之前的试验和实验设计,第二组组员的新陈代谢高于第一组组员。本实验将研究增殖群在不同代谢水平变化时系统的稳定性,验证和发展系统的长期运行控制技术。此外,该实验还将研究人们在幽闭恐怖症环境中的长期心理变化,自然光节律对人们情绪的影响,肠道微生物与人们情绪变化的关系,以及不同种类的植物对人们的情绪调节。
第一批仍在机舱工作的志愿者刘辉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们在机舱里非常忙碌。他们每天早上7点起床,做饭和工作,在早上11点做饭和吃饭,14点开始工作,16点吃下午茶,每天晚上23点休息。你可以在业余时间上网和扔飞镖。
据了解,“月宫一号”是“太空基地生物再生生命支持系统基础实验装置”。只有美国和俄罗斯在国外掌握了这项技术。这项研究对于保证中国载人月球基地和火星探测等太空计划的顺利进行,对于保障航天员的安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10月,刘宏团队开发了综合地基测试系统“龚玥一号”。2014年1月至5月,中国首次长期高封闭性集成测试成功进行,封闭测试持续10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