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做科技强国建设的主力部队
■我们的记者丁佳
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启动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建设高标准国家实验室。
这也是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后,国务院对2018年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路径的更明确要求和安排。
那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层次是什么?在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中,哪些力量可以发挥主导作用?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张杰,请他对问题进行解释。
“科技发展史告诉我们,建设富强国家需要不同的科技创新体系。”张杰指出,以上世纪初至中叶的英、法、德三国为例,三国当时的富裕程度相当,但科技创新体系的构成和任务不同。英国强调自主创新,注重科学家的*探索。德国强调科学研究为国家使命服务,并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重要的战略科技领域取得突破。法国介于两者之间。
从上世纪初到上世纪中叶,德国在科学技术领域逐渐壮大,逐渐取代了老牌强国英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科技强国之一。二战后,美国和苏联都认识到战略科技力量在推动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都加强了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美国将所有17个战时实验室转变为国家实验室,而苏联以学术荣誉使科学院具体化,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苏联科学院。因此,在冷战期间,虽然苏联的国力只有美国的1/7,但在重要的战略科技领域,苏联和美国是平等的,在当时,苏联和美国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科技强国
张杰认为,世界科技强国的更替历史表明,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科学研究、战略科技力量、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企业创新力量都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战略科技力量应该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力军。“战略性科技力量可以引领国家创新体系的其他单位朝着国家布局的未来发展方向前进,如在网络信息、能源、海洋、材料科学、空间、人口健康等领域。,而他们的作用相当于军队中的主力”
事实上,自*成立以来,中国为新中国的独立和发展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包括中国科学院和国防科学技术部。
“中国科学院是为使命而生的。与主要从事*探索科学研究的好奇心驱动的大学不同,中国科学院是由国家使命驱动的。”张杰说,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国防、工业和民生领域啃过最坚硬的“骨头”。
在科学院成立之初,中国科学院利用约三分之二的科研人员投资“两弹一星”的研发,为国家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抗美援朝”期间,中国科学院响应国家命令,研制了战场上急需的抗生素。为了解决农业急需的化肥,盐湖研究所的成立为中国农业和钾肥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打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橡胶禁运,华英率先合成顺丁橡胶,解决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大战略问题。为了解决20世纪50年代蛋白质摄入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水产研究所驯养了四条大鱼...中国科学院始终服务于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始终围绕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开展科学研究,产生了许多开创性的科技成果,推动和支持了中国工业技术体系、国防科技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任务是满足国家的迫切需要和研究国家的需要。当党、国家和民族需要它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不计代价、不计得失。”张杰说:“这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特点和品质。”
2013年7月,*总书记访问中国科学院时,明确指出中国科学院是党、国家和人民可以依靠和依靠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并对中国科学院未来发展提出了“四个率先”的要求。
“这表明*总书记明确界定了中国科学院在建设科技强国中的使命和作用。中国科学院将严格遵守其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和地位,牢记其最初意图。”张杰说,中国科学院正在实施的“第一行动”计划,是要把自己从传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转变为现代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更好地支持建设一个科技强国。
然而,他也坦率地承认,我国科研体系的划分在早期是明确的。大学负责培养人才,而中国科学院负责科学研究。然而,随着近十年来研究型大学在中国的兴起,研究体系的定位出现了一些重叠。
“现在我们需要重新理清国家创新体系各单位的使命定位。建设科技强国,需要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进行更加积极的改革。关键是要把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张杰最后表示,他相信随着国家科技*改革的深入,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措施将不断出台,中国科学院将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科学新闻(2018-03-08,第一版集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