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国科技期刊:戴着行政化脚镣跳不了市场化的舞

科普小知识2021-09-08 22:45:24
...

科技期刊的发展是中国科技界的一根刺。

最近的香山会议再次聚焦“中国科技期刊”。十多年前,当记者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时,委员会成员正在讨论这个话题。近年来,从*部门到出版社,再到科技界,召开了各种会议,希望推动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但收效甚微。

“我们也想改变,但没那么容易。”中国科学院学报联合编辑部的文杰(化名)表达了大家的沮丧。你为什么“站着不动”?业内人士认为,行政管理是制约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因素。

科学家在科学期刊中没有最终发言权。

“几年前,我们研究了所有三种期刊,并考虑将其分为不同的级别,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然而,他们不同意这份报告。不是编辑部做了它想做的事。”文杰表示,相关部门对期刊的管理甚至细化到每个编辑每年需要多少小时的专业培训,培训内容也有严格规定。

“我觉得近年来国内科技期刊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一家核心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成员陈东(化名)告诉《每日科学》记者,“原因是该期刊没有自主权,这导致了多层管理和限制。几年前我们考虑过英文杂志,但由于领导意图、批准等原因,这件事尚未完成。”

正如陈东所说,长期以来,我国科技期刊实行主管、主办、出版三级管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行政分配的序号资源应考虑部门的需要多于学科发展和期刊业的需要。在办刊过程中,科学家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还存在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甚至需要各级批准才能改变发行周期。”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胡升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所谓的质量管理停留在编辑标准层面,如印刷错误和印刷错误,重点不在学术检查。

编辑缺乏热情令人担心他们的素质。

总的来说,在这些附属单位中,期刊部是最不受重视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动力做好期刊工作陈东承认,“过去,主管部门有一定的期刊经费,但现在这笔经费基本上没有了。基本上,他们必须对自己的利润和损失负责,有些人甚至要求利润。”

他表示,在行政管理制约市场运作的背景下,期刊管理团队正在努力应对赚钱的需求。“很难冷静下来,思考下一步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吸引好的捐款来源。这只能在我们面前完成。”

"我们的主管部门要求期刊上交利润,而且这个指数每年都在增长."材料领域核心期刊的负责人周目(化名)告诉《每日科学》记者,“期刊在这里被视为创收部门。”

受行政管理和利润指标双重约束的期刊难以*发展。“像我们这样的杂志主要依靠出版费,但不可能一直提高出版费,这就更难吸引稍微好一点的资源。在目前的情况下,扩大团队和做更多事情的可能性更小。我们只能混日子。”周目说。

尽管周目的期刊很难,但它们大多依赖于一个行业,或者隶属于拥有一些资源的机构和协会。他们仍然能够维护它们。一些大学学报的质量和生存更令人担忧。

“中国大约有500种大学期刊。这些期刊在中国知网分类系统中被列为综合性科技期刊。从历史上看,他们的主要职能是服务于他们的学院和大学,他们的专业定位是模糊的。它们经常被用作教师晋升和研究生毕业的工具。很难提高它们的质量。也有被称为“区域+技术”的期刊,它们也是高度同质的,难以区分胡升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这类期刊的诞生有其历史背景。20世纪80年代,国家设立了一批这样的期刊,以执行知识分子政策,解决出版书籍和成果的困难问题。他们现在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如果某些期刊文章的质量和运行期刊的资金不可持续,就应该设计适当的退出机制。”胡升华认为。

生命难逝,期刊难以集群发展

然而,收回日记账并不容易。“在过去的两年里,人们一直在说这个系统将会被改变,一个独立的出版社将会建立,但是它似乎已经在开始的时候就结束了。我们去年准备了材料,但后来什么也没发生。”周目说。

“因为序列号需要严格的审批,它已经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许多质量低劣的期刊不愿退出。”胡升华分析,有些期刊将发行或版面转包,而这些期刊的承办者当然是以赚钱为目的,设立买卖版面的交易,不看论文的质量,错误百出。

此外,欺诈并不少见。“我们曾经申请过一份名为《建筑遗产》的期刊。当我们还在为它的出版做准备的时候,社会上的一些犯罪分子假装成杂志的编辑部,大张旗鼓地开始出售版面和出版假期刊。许多人被愚弄了。”胡升华认为,这样的问题能够出现,说明市场秩序非常混乱。

胡升华表示,近年来每年约有50种新期刊获批,远远不能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想做不一定能做,做不了也死不了。生命是艰难的,死亡是艰难的。”

“ISSN已经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有些人想办期刊,有热情和能力,但他们就是不能申请国际期刊社。”中国科学技术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武夷山告诉《科学日报》,经营不善的期刊可以通过有偿使用序列号和“转让”经营权来赚钱。

武夷山认为,国内科技期刊品种数量的增长与科技论文产出的增长不相称。他说,根据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去年的统计结果,中国科技人员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上发表了49.42万篇论文,在SCI期刊上发表了34.22万篇论文,即国外出版物约占国内出版物的2/3。

“假设我们的研究人员不向国外期刊投稿,假设每种期刊发表的文章的平均数量保持不变,中国高质量科技期刊的总数将比原始数量增加约2/3,以满足研究人员的出版需求。但在目前的期刊管理*下,这是不可能的。”武夷山说。

胡升华分析:市场化的缺失严重制约了我国科技期刊的集团化和规模化发展。

根据此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年)统计,中国科技期刊的导演、赞助商和出版商相对分散,5020种期刊的总导演数为1375人,出版商数为4381人。平均每个出版单位出版1.15种期刊,4205个出版单位只出版一种期刊,占期刊总数的84%。

“期刊有导演、赞助商和出版商,并接受本地化管理。序列号资源的流通极其困难,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机制尚未形成。”科学出版社总经理彭彬举了一个例子。他们的出版社曾想与中国科学院的一家外国研究所合作,升级一份科技期刊。然而,它在将该杂志的出版单位改为“科学出版社”时遇到了障碍。

“期刊归属地管理。中国的相关规定要求出版单位和主要组织者位于同一地区。出版单位怎么可能不是地方单位?”彭彬表示,这种合作只能搁置。

阅读更多

象山科学大会引发中国科技期刊争论

中国科技期刊:该怎么办?别做什么?

优秀论文争相“走出去”中文期刊,感叹“海外”

科技期刊做大做强:顶层设计与协同推广

如何做强世界第三低质量的中国科技期刊

优化评价势在必行:中国科技期刊如何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