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在北极的“出行”体验
新华社龙雪9月21日电(记者注:北极之旅的经历)
新华社记者沈成
北极冰雪覆盖。我怎样才能到达北极科学考察?当到达北极进行海冰作业、浮标部署等任务时,如何结冰?如何操作设备?在中国自然资源部组织的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中,记者有幸跟随考察队在北极体验了几种独特的旅行方式。
北极,这个“世界的尽头”,必须在被探索之前到达。科研小组乘坐的“雪龙”科研船成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龙雪”号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极地科学研究船,也是一艘能够在极地破冰的船只。它能以1.5节的速度冲破1.2米厚的冰(包括0.2米厚的雪)。自从1994年进行第一次南极科学考察和物资运输以来,“雪龙”已经多次前往南极和北极,覆盖了五个大洋。
记者看到,红白相间的雪龙进入冰区后,蜿蜒穿过北极海冰,就像在白色的画布上添加了最生动、最有活力的笔。然而,雪龙并非不可战胜。小组到达高纬度地区后,海冰情况严重,航行困难。许多厚厚的浮冰,“雪龙”没有从许多冲击中移开,不得不绕道而行。
随着“雪龙”号到达冰区,作为北极科学研究重要内容之一的冰站立即开始运行。因为许多海冰不够厚,龙雪号无法停靠。因此,有必要依靠更灵活的“黄河”船将探险队从探险船运送到冰面。
在每次冰站作业开始前,通常藏在船舱里的“黄河”号船被吊到船舷外,小组成员将所需的科研材料带到船上。为确保人身安全,装载物资的“黄河”船将被吊至海面,队员们将分批把笼子拿到船上。后来,“黄河”号慢慢离开“雪龙”号,直奔海冰。与巨大的雪龙相比,黄河之舟小巧玲珑,宛如母子。
在这次探险中,该团队部署了14个全球定位系统海冰漂移浮标。由于浮标必须放置在不同的海冰上,海豚直升机是时候展示它的威力了。
“有了直升机,我们可以在条件更复杂的北极高纬度地区轻松快速地到达行动目的地。直升机每次飞行可以部署3到5个浮标,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探险队助理首席科学家雷瑞波说。
他介绍说,浮标阵的布置可以用来研究海冰漂移和冰场变形的运动轨迹,有利于定量描述海冰的流变特性及其尺度效应。
除了部署浮标之外,在调查期间,直升机机组人员还完成了寻找航道、从长期冰站提升货物、航空摄影等工作。,共进行了12次飞行。
“雪龙”、“黄河”、“海豚”,这些特殊的极地“交通工具”,从天而降,乘风破浪,开展科研任务,满载科研成果归来,为北极的科研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