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红发表说明称《自然》未经同意擅改其文章标题
9月9日,《自然》杂志刊登了《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主任张的一封信,题为《中国期刊发现31%的论文在“通信”栏目中有抄袭现象》。这篇文章在国内学术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以下是张本人提供的文章全文的翻译和对本文的简要说明:
如7月5日,《自然》(466,167;2010)如文章所述,《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期刊的支持下,于2008年10月申请加入“交叉检查”项目,以防止学术不端行为,该项目于2008年获得“世界最佳出版创新奖”,并成为该项目的第一个中国成员。在过去的两年中,通过交叉检查,国内外提交的2233篇论文被检查并与数据库中的大量文献进行比较。发现有31%(690多篇)的文章被不合理引用和剽窃(相似度超过30%)(注:数据是结论性的,交叉检查数据库有记录)。然而,相似度约为30%的手稿不一定会被拒绝。如果国际评论者确认他们的核心内容是原创的,他们应该提醒作者在仔细修改后进行评论)。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在各种场合举办了案例讲座,警告学术不端行为,保护作者的原创思想。交叉检查后的最后一次被标记在每篇已发表文章的首页上(注意:一般检查两次,通过国际同行评审,在网上发表前的最后一分钟)。他们还在期刊封面上做了标记,并在网站首页设立了一个交叉检查栏,提醒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论文作者他们严肃的学风以及他们对论文的学术和道德责任。同时,我们也分析了一些可能与传统东方文化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不同的现存现象。例如,在过去,学生不会因为背诵和抄袭老师的好文章或抄袭别人的好词而受到批评(注:不合理的引用和剽窃在亚洲的投稿论文中更常见,当然,在欧洲也可以找到,等等)。)。
此外,我们还先后在《科学时报:5月6日》、《从几个现象看学术不端行为》和《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年第4期》发表了《防止学术不端行为,保护科研原创成果》《学术出版》:2010年第1期《案例研究:交叉检查——发现剽窃的有效工具》等国内外报纸发表了多篇中英文文章,并被国内多家媒体转载出版。这一举措也引起了国际出版界的关注。参见国际专业出版商协会2009年12月的季刊《电子新闻-季刊》。(注:本文描述了国际出版界对“剽窃”的定义,并详细讨论了不同的表达形式。请阅读。
最后,本文特别强调,自2008年以来,大多数中国学术期刊广泛使用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电子杂志和同方王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来检查和制止学术剽窃。
关于标题的原因:
1.“创新软件有助于监管中国的剽窃行为”
(创新软件帮助中文社论处理剽窃)(这是作者最终校对的标题和内容:见校对附件
2.《中国日报》发现31%的投稿被剽窃
(一家中国期刊发现31%的投稿中存在剽窃现象)
(这是《自然》编辑在最后一分钟修改的标题和内容。见附件:http://www.zju.edu.cn/jzus/download/Correspondence.pdf.未经作者校对,见《自然》编辑来信部分后,作者抱怨道:
“…。这是一位资深编辑在最后一刻做出的改变。因为你的信中只提到了JZUS,我们希望大多数读者都清楚,31%的数字只是指那个杂志。很抱歉,我帮不上什么忙。”
上一篇:经期能吃鱼丸吗
下一篇:9月13日《自然》杂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