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心”号抵达南海目标海域 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顺利开钻
新华社《分辨》2月15日电(记者张)经过一天一夜的航行,33名中外科学家乘坐美国“分辨”号海洋钻探船于14日下午抵达南海北部目标区,开始第三次南海海洋钻探,并于15日成功钻探到第一管海底沉积物样品。
通过船上先进的动态定位系统,“决心”号牢牢地锚定在北纬18.40952度和东经115.85979度。这是第三次南海钻探中第一个钻孔U1499的位置,水深约3770米。
海底800多米厚的沉积物下有一个相对突出的“小山丘”。这座“小山”大约30公里长,10公里宽,1200米高。U1499A钻孔的位置就在这个“小山”的正上方。第三次南海钻探的目标是钻透海底沉积物,从这个“小山”的顶部获取岩石样本。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教授、第三次南海海洋钻探计划367航次首席科学家孙震教授认为,通过对地震剖面、重力资料和磁异常等多种科学研究方法的综合研究,可以确定“确定”的当前位置是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和地壳减薄到最低的地方。“小山丘”可能是由于地壳变薄、莫霍面上升和下地壳暴露而形成的。因此,在“山顶”钻井最有可能到达下地壳的岩石。
根据钻探计划,“确定”将首先使用APC液压取样工具在浅海底钻探松散沉积物样品,然后使用XCB钻头获得部分固结沉积物,向下钻探650米,提取沉积物样品,进行测井,并获得钻孔壁密度、伽马射线、磁化率等科学数据。为了保证钻孔质量,“决心”号将放弃第一个钻孔(A),在附近钻第二个钻孔(B),放入套管和重返锥体,用RCB钻头钻穿沉积层,从“小山丘”顶部钻下岩石样品。
由中国科学家领导的第三次南海钻探旨在探索“大陆是如何分裂的,为什么陆地变成了海洋?”科学之谜检验了基于大西洋的国际非火山大陆破裂理论——“地幔剥蚀破裂”。
这一理论认为地壳深处的断裂带导致海水向下渗漏。海水与地幔橄榄岩发生化学反应后,会形成弱的“蛇纹石”,并释放热量,从而导致大陆板块的弱化和断裂。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地质特征与大西洋的“大陆破裂蓝图”相似,但发展条件完全不同。
因此,如果在U1499钻“确定”钻,在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小山丘”钻“蛇纹石”,这将表明大西洋的“地幔剥蚀破裂”不是地球上的“孤立事件”。这种独特的大陆破裂方式可能是大陆解体过程中的常见过程。
如果在U1499A钻孔中没有钻“蛇纹石”,而是钻了其他类型的岩石,这也将是海洋钻井首次证明存在另一种大陆断裂机制。这两种结果都将大大增强科学家对海洋和陆地变化的理解。
第三次南海海洋钻探包括两次航行,“确定的”IODP367和IODP368。2月13日,33名参加IODP367的中外科学家乘坐“决议号”从香港驶往南海目标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