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人类永生的新方式:让文化散布于宇宙、以后生物存在

科普小知识2022-02-01 09:47:59
...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我们的物种将面临大量的生存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来自核战争、气候变化、生物工程疾病的流行、人工超级智能、分子纳米技术或某种我们尚未想象到的威胁。绝望、愤世嫉俗和厌世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从现在开始,我们需要考虑确保人类可持续生存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宇宙已经存在了将近140亿年,并且可能在同一时期继续存在。作为一个物种,智人已经存在了大约300,000年,这在宇宙的尺度上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如果有任何延长人类生存时间的机会,我们不应该浪费它。

当然,“我们”在这里指的是人类的未来分支,因为如果我们能成功避免灭绝,智人很可能在未来几十亿年里经历巨大的变化。此外,如果人类能够避免灭绝的灾难并妥善安排一切,那么可以说人类的无限延续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已经进入了一种良性的生存模式。如果我们想这样做,我们也应该认真考虑这件事,否则人类最终会被遗忘在宇宙中。

第一步是我们需要避免已经卷入的气候危机。如果所有的能源和资源都被用来减少日益恶化的环境所带来的威胁,那么在未来很难取得技术、社会和经济的进步。我们还必须努力保持全球人口的可持续增长,减少财富分配不均造成的压力,并在资源有限的地球上可持续地生活。

同样紧迫的是,我们需要面对一个严峻的现实:人类文明很快将不得不面对一系列日益增加的生存和灾难风险。在这些风险中,每增加一个世界末日场景,人类自我毁灭的概率就会增加几个数量级。如果人类文明——以及我们这个物种本身——要永远延续下去,我们就必须拿出明智而实用的解决方案。

分散的人类

如果我们的文明要延续到22世纪及以后,建立强有力的安全、负责任的*机构和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实施的政策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个可悲的事实:当前的技术状态迫使我们孤注一掷。因此,人类需要成为星际物种。

然而,一旦人类有能力在地球之外生存,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就是分裂成不同的群体并向不同的方向移动——即使这意味着永远失去彼此的联系。这个概念可以被称为“分布式人类”。

为人类寻找一种在地球之外的生活方式应该是我们最优先考虑的事情之一,但是我们的想法需要比这更远大。如果我们想要人类文明生存到宇宙的尽头,那么我们需要发展一种星际思维——甚至是星际思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类甚至还没有创造出一个可持续和自我维持的生物圈。如果你仔细想想,即使这还不够令人担忧,也已经够令人沮丧的了。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苏联在西伯利亚进行了“基本输入输出系统-3”测试,但该系统过于依赖外部资源,不能被视为真正的生物圈。至于20世纪90年代耗资2亿美元的生物圈二号项目,它根本没有发挥作用。该系统显示二氧化碳水平波动、缺氧、水的酸度等的结果。即使是那些长期生活在封闭环境中的参与者也表现出了社会障碍。

这些失败意味着地球拥有我们所知的唯一正常运行的生物圈。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结论,因为如果我们想生活在地球之外,无论是在月球或火星上,还是在到最近的可居住的外星星球的代际宇宙飞船上,我们都需要建立一个人工生态系统。

因此,我们需要重启生物圈计划,不仅因为它将使在地球之外生活成为可能,还因为如果地球环境最终崩溃,我们可以在地球上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此外,生物圈计划还可以为未来的地球工程提供参考,并为其他星球(如火星)的工程提供有用的信息。

我们也应该使用星际方法进行太空探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移民将无法到达另一个恒星系统,但派遣探测器探索遥远系外行星的日子可能很快就会到来。已故的斯蒂芬·霍金和亿万富翁尤里·米尔纳提出了一个想法:建造一艘速度超过光速20%的星际“星际飞船”。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我们能够在短短几年内拥有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技术。这种探测器将用于星际侦察任务,向人类揭示潜在的可居住行星。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建造并发射宇宙飞船,把有希望的人类移民送到那里。

假设我们能找到一种在地球之外生存的方法,这种“分散的人类”状态将帮助我们避免集体的大规模毁灭,无论是自然的还是自己造成的。

例如,当人类分散在银河系中时,他们可以避免所有人类在自己造成的灾难中灭绝,或者防止危险病原体的广泛传播。类似地,即使一个人类群体被一些自然灾害摧毁(比如附近的恒星变成了超新星)或者互相残杀并一起死亡,其他群体也会继续存在。

“分布式人工”的缺点之一是潜在的收敛风险。分散的人类群体,虽然没有联系,但仍然可以并行发展,并可能以类似的方式消亡,同时没有警告其他群体即将面临的威胁。这些融合的风险可能包括创造危险的人工超级智能形式,一些致命的物理实验,倒退到不可恢复的生存模式,等等。或者其他我们无法想象的事件。

后生物存在

避免灭绝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作为个体,我们也需要变得更长更有弹性。如果我们想生活在太空中,我们必须从生物学角度重建我们的身体。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从生物生存模式过渡到数字生存模式,人类长期生存的机会将会大大提高(尽管不应该排除生物体老化的可能性)。这听起来很极端——的确如此——但随着一些控制论或数字化的存在,生活将变得非常不同。

首先,我们的寿命将是无限的。上传的数字生活可以生活在超级计算机内部稳定的虚拟现实环境中,而计算机的位置实际上并不重要(尽管有些人认为它应该放在一个寒冷的地方,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计算效率)。

整个人类文明可以生活在一台超级计算机上,这使得数万亿个个体的存在成为可能,每个个体都可以用大脑来模拟。反过来,这些超级计算机可以在银河系内外被复制和分布,这可以被称为“后人类分布”。

许多未来学家推测,运行这些大脑模拟系统和“后人类”文明需要超级计算机。

已故物理学家罗伯特&布尔;布拉德伯里根据戴森球体预测了他所谓的“俄罗斯娃娃大脑”的存在。这些假设的巨型结构将从附近的恒星吸取能量,从而产生巨大的计算潜力。类似的概念是木星的大脑,它在相对较小的行星尺度上运行。然而,鉴于恒星的数量有限,数字文明最终将不得不再次寻找替代能源。

数字人类存在的另一个主要好处是它可以备份到云中。模拟脑死亡,例如由于自然灾害或一些不可预见的内部问题,将是一场悲剧,但是从备份中恢复的一个或多个复制器可以继续存活。

数字化的存在也将允许人类以光速穿越太空。一个数字星际旅行者可以被视为一个由1和0组成的反编译流,通过另一个行星或太空中一个遥远位置的中继站,并不断向一个更遥远的宇宙前进。

当然,所有这些都是高度推测性的。我们不能完全确定人类思维是否能以上述方式转变,也不清楚数字生活是否真的比现实生活更安全或更理性。在这个后人类和后生物的数字模型中,我们应该能够维持一种存在直到宇宙的终结。即便如此,我们仍可能找到一种方法坚持到最后一刻。

文化的不朽

如果这一切都失败了,我们可能会找到其他方式来永生,尽管是象征性的。

美国宇航局的旅行者号探测器装备了一个“黄金唱片”,一个12英寸的镀金铜板,编码来自地球的声音和图像。我们也可以向太空深处发送文化时间胶囊,但内容要详细得多。旅行者号探测器在数字时代之前就发射了,新的存储技术将存储更多的信息。

2016年,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的存储系统,可以在原子尺度上对数据进行编码。在测试中,该设备可以将500兆比特的数据压缩到1平方英寸的空间,这足以将人类写的每本书存储到邮票大小的驱动器中。

在未来,类似的技术可以使我们将整个人类文化包装在一个存储介质上,并通过星际探测器将其发送到太空深处。如果外星文明有幸拦截到这个探测器,他们将有机会分析整个人类文明的信息——假设我们能创造某种类似于罗塞塔石碑的系统来协助翻译。

或者,我们可以通过无线电波或激光脉冲将这些数据传输到太空,但这些数据的保真度会大大降低(作为重复的数字信标发送出去可能会有所帮助)。除了分享人类文化、科学和技术知识,我们还可以传授重要的历史教训、智慧和建议。

最后,我们可以把人类的文化遗产作为某种纪念碑留在地球上。与此同时,这些纪念碑可以给来访的外星人一个警告——警告他们不要重复我们人类独自生活在银河系被遗忘的角落时犯下的错误。

人类永生的新方式:让文化散布于宇宙、以后生物存在

原标题:人类不朽的新途径:让文化在宇宙中传播,让后来的生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