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教学

文理融合引出新挑战 招考分离从根源阻断问题

科普小知识2022-03-05 03:28:40
...

■徐悦,本报见习记者

随着大一新生开始报到,第一次高考已经结束,下一个考生准备去“战场”。最近有关高考的一系列变化的消息给参加高考的北京考生带来了新鲜空气。

一、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继浙江和上海之后,新的高考将于2020年实施,采用“3+6换3”的新模式(高考将包括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统一考试,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和政治六个科目的三个选修考试)。艺术和科学之间没有区别。

高考的这一系列变化实际上只是我国高考改革进程的一部分,但它无疑将文理分科的老话题再次摆在了公众面前,引发了广泛的讨论。那么,艺术和科学应该整合吗?文理融合后的高考会给考生和大学带来什么新的挑战?

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是大势所趋。

“事实上,关于艺术和科学是否应该分成不同分支的讨论从很早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刘海峰教授在接受《中国科学日报》采访时表示。

早在制定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时,国家就广泛征求社会对高考和高中教育是否应该打破文理分野的意见。"当时,赞成和反对的意见不一."刘海峰说。

然而,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全面启动。

《意见》提到:“改革考试科目设置。为了加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相关性,考生的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三个科目组成,即语文、数学和外语,以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三个科目。高考语文、数学和外语科目保持不变,成绩保持不变。外语科目将有两次考试机会,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

它明确指出,"艺术和科学没有区别",这无疑决定了政策层面艺术和科学融合的总方向,并开启了艺术和科学不分割的新进程。

“高中文科和理科不分科是我国未来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曹泰生说。

他认为,国家和教育部推进高中文科和理科改革,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寻找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后期,即将进入大众化阶段。也就是说,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精英教育或最终教育,而是应该为大学毕业生开展终身学习打下坚实而丰厚的基础。高等教育已经是这种情况,没有理由预先将高中教育分成不同的分支,从而限制人的全面*发展。”他妈的太神圣的分析。

新改革带来新挑战

有20种“6对3”的主题组合(选择6个主题中的3个)。新高考后,“最佳匹配”和“最聪明匹配”充斥网络。下列现象如“放弃物理考试”无疑给反对者提供了一个反对的理由。不可否认,上述现象确实暴露了一些问题和漏洞,因为新的高考没有区分文科和理科。

根据刘海峰的分析,在以前的高考模式下,高校的人才选拔相对简化,文科三科,理科三科,分配非常明确。然而,在“六对三”政策实施后,学生将有更多的选择,学生有可能选择文科和理科。高校在制定录取标准时面临的情况将会更加复杂。这是高校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

此外,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更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是,在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实施中,高考录取主要是按照总分3+3排名,再加上学生自愿录取,这并没有改变以分数为基础选拔人才的局面。

最近,网上有消息透露,“去年一所著名大学的第一次大学物理考试是由浙江和上海的大一新生进行的,整体的退学率比往年高得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出现上述现象恰恰是因为当考生选择科目时,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如何获得更高的NMET分数,而不是自己的兴趣和未来长期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在选择科目时,学生会避开更难的科目,以获得更高的分数。这导致学生的入学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可能发现很难跟上大学课程的进度,也很难满足大学发展的需要。”熊丙奇说。

刘海峰对此也有同感。从上海和浙江实施新高考方案后的情况来看,实施第一年有一半的专业没有具体的学科要求。只要高分的考生被高校录取。一些学校只需要满足他们选择的三个科目中的一个,“这导致学生避开可能很难选择的科目,结果发现一些学生在参加考试后没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从根本上阻断录取与考试的分离

针对高考文理科非分科产生的新问题,上海、浙江等试点项目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高校开始为高考改革补上选修课,并设立最低数量的保证考生。例如,浙江已经为物理学设立了65000人的最低保证人口基数。”熊丙奇说。

此外,教育部在今年发布的《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中表示,将制定并发布《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题要求指引(试行)》,引导高校优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的选题要求。

然而,在熊丙奇看来,上述补救措施只是暂时解决了一些问题,新的问题将随之而来。

“例如,如果高校提出选择更多的物理专业,放弃物理学科的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然而,由于化学科目没有强制性限制,学生可以放弃化学科目。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必须实现招考分离,从根本上扭转学生仍然只对成绩感兴趣的功利观念。”熊丙奇说。

在国外,大多数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院和大学,在独立招生中,学院和大学不会按照单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分类和录取。取消文理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给大学和学生更多的*。然而,如果不打破分数和排名的束缚,仍然很难实现这样的目标。

对此,曹太盛表示赞同:“我们应该加快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进程,改变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工作中*、高校和考试机构之间长期以来权责不清的状况,使高校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各种评价结果的判断,真正选择招生的依据,使高校成为真正的招生主体。”

但是,面对“6对3”政策带来的20种灵活组合,高校在成为招生主体后,应该更加细致、专业。

曹太盛建议,高校应成立专业招生团队,通过招生条例明确招生要求,并形成多元标准,以适应学生的多样性。

“我们应该完善大学与高中课程体系的对接机制。努力招收主修专业的学生,让学生在大学期间有多种选择专业的机会,这样学生就可以在高中没有文理分科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自己的兴趣和潜力。”操,太神圣了。

中国科学新闻(2018-09-04,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