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近代光学著作——《镜镜詅痴》
《疯狂的镜子》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光学及其相关应用的科学专著,对后代具有重要意义。
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而古老的分支,它的相关研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东西方。
在我国,自春秋战国以来,古人在这一领域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并有记载和流传。北宋科学家沈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在纸窗上开了一个小孔,让风筝在窗外高高飞舞,让房间内的纸屏风上出现远处宝塔的影子。他发现当风筝飞得很高时,影子也随之移动,当风筝向左飞时,影子向右飞,风筝向右飞,影子向左飞。宝塔的影子也被发现倒挂着。这显示了光反射和反转图像之间的关系。
沈括实验图表1
沈括实验图2
此外,元初科学家赵有勤在《葛·心香书》的《一点弱点》中描述了一次大规模的光学实验。他首先在地下挖了两个圆形陷阱。圆形陷阱的上盖有一个中间有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孔的盖子。通过它,可以只进行一个条件不同的对比实验,以研究针孔(大小和形状)、光源(形状和强度)、图像(形状和亮度)、物距和图像距离之间的关系。将1000多支蜡烛分别插入两个圆盘中,放在陷阱底部或桌面上,作为实验的光源。这个实验证实了光的直线性,定性地显示了图像的亮度和光源的强度之间的关系,并且涉及到光的照度和成像理论。
这在古代是罕见的。因为古代人对光的理解是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的,所以西方在这一领域的进步实际上远远领先于我们。直到18世纪上半叶,《疯狂的镜子》一书的出版,才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疯狂的镜子》的作者郑是安徽省歙县人。当他年轻的时候,他以广泛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而闻名。与当时的文人一样,郑原本想走的是学高人一等、官学兼优的传统道路,但当他考入*后,他对做官渐渐失去了兴趣。一方面,他被刻板的写作所限制,不想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陈词滥调上。另一方面,他深深地意识到,与当一名官员相比,拓宽自己的知识和视野是一个人在短暂的一生中应该做的事情。结果,他毅然离开了家乡,背着行李开始了几年的旅行。随着他游遍长江南北,他逐渐将研究重点放在与科学相关的领域,如力学、热学和光学,并注重收集材料进行物理研究和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实验。
郑相(网络图)
据传说,郑最先对光学感兴趣,还有一个小故事。道光初年,当他去扬州旅游时,他和他的朋友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偶然看到了灯影戏。这出戏现在已经站不住脚了,但它却深深地吸引了郑的目光,以至于他停了很久。直到他的朋友们大喊大叫,他才不情愿地离开。临走后,他没有忘记,而是一直在思考着灯影戏的成像原理。在扬州的几个月里,他经常去过元宵节,并逐渐认识到物体、图像和镜子之间的关系。他还意识到物体的图像可以被获得,因为物体可以通过镜子被拍摄。他立即与其他人讨论,并在遇到任何经验时做笔记。经过十多年的不懈研究,他终于写出了中国近代第一本系统阐述几何光学、光学仪器和制镜技术原理的科学著作《镜的疯狂》。
《镜子是疯狂的》(网络图)
出版于1847年的《疯狂的镜子》的标题令人费解。第一个词“镜子”是一个动词,意思是“拍照”,而“愚蠢”的意思是“没有任何天赋,但喜欢炫耀”,这实际上是一种谦虚。该书书名的直译意思是“我对照镜子现象的浅见”。该书分为五卷四部:明原、井磊、史源和左书。第一部分相当于基本原则。第二部分讲述了镜子能反射光线或让光线通过的原因,以及镜子的材料、颜色和形状。第三部分论述了凹透镜、凸透镜和透镜组的原理和成像特点,这是本书的中心,也是郑最有力、最成功的部分。第四部分是实践,在理论指导下制作各种观察镜。该书还介绍了幻灯机的原理、装置和调制方法,并介绍了几种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的方法,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科技宝库。从内容安排来看,《疯狂的镜子》的逻辑结构非常严谨,对光学各种相关问题的讨论也非常全面。《中国光学史》载有:“它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几何光学专著,也是中国古代物理学史上第一部科学专著。”
然而,遗憾的是,郑虽然独立地发展了一套光学理论体系,但对后来光学的发展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张父和艾于1853年联合翻译了《论光》。在后来者的眼里,西方引进的理论肯定比郑的理论优越。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大多数人把目光转向了新翻译的西方科学书籍。与西方成熟且仍在发展的理论相比,《疯狂的镜子》一书可以说是毫无胜算,并逐渐被人们所忽略。尽管如此,它在我国古代科学经典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史增添了许多色彩,并将永远为后代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