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洋贸易研究方兴未艾
照片来源:TIM SEVERIN
辛巴达在航行了七年后退休了,在巴格达过着舒适的生活,发誓再也不登船了。然而,考古学家刚刚开始努力修复遗失已久的《印度洋纪事报》。
“有一天,我想到了去遥远的地方,遇见陌生人,想到遥远的岛屿去观察未知的事物。”《一千零一夜》中的水手辛巴达说。巧合的是,狡猾的奥德修斯在他的故事中描绘了沉船、食人族和富含香料和宝石的异国他乡的精彩故事。
然而,直到最近,辛巴达的故事才引起研究古代和中世纪东西方关系的学者的兴趣。他们一直在密切关注丝绸之路,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知道这条路,但他们忽略了马可·波罗通过印度洋回到欧洲的事实。南大洋路线很容易被忽视,因为人们只能看到在印度村庄发现的罗马硬币或冲上肯尼亚海岸的中国陶瓷。
现在,这条繁忙的贸易路线已经消失了。研究人员正在穿越东南亚的沼泽,潜入斯里兰卡的珊瑚礁,挖掘非洲海滩。文物的碎片揭示了印度洋贸易的故事,远远超出了宝石和香料的简单交换。"最后,我们超越了贸易,开始谈论文化身份的形成."印度新德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的考古学家希曼舒·普拉巴·雷说。
新的证据表明,从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498年,当欧洲人到达时,印度洋网络连接了三大洲的不同社会,催化了从早期东南亚到中世纪非洲海岸的工业发展和文化变迁。
2008年,来自牛津大学的考古学家妮可·鲍伊温和他的同事获得了欧洲研究理事会150万美元的五年资助,用于拼凑被忽视的印度洋贸易史。然后,他们开始扩大合作,应用新方法研究现有文物,并在海洋边缘进行小规模挖掘。目的是跟踪植物、动物、贸易商品、人和思想是如何在3000多年里穿越海洋的。达勒姆大学的考古学家格雷格·拉森用微弱的辛巴达自吹自擂的语气说道:“我们是新一代的探险家。”
工匠到达:
东印度洋,公元前5至2世纪
公元前2世纪,印度商人利用印度洋季风前往阿拉伯。古老的贸易塑造了家养植物和动物的分布:高粱和小米等谷物从非洲传入印度;肉桂和肉豆蔻从南亚传到以色列和埃及。
现在,考古学家发现,在公元前400年,东南亚人将制造铁器来支持精英,并建立一个他们自己设计的大型护城河部落。
这位东南亚精英拥有珍贵的奢侈品。新的发现表明,在遥远的北方与印度的贸易提供了这些东西。从2005年到2009年,一个法泰探险队发现了卡奥萨姆·卡奥,东南亚已知最古老的城市。领导该小组的法国国家研究所CNRS考古学家贝里尼斯·贝利纳-普莱斯声称,这座城市是印度和东南亚之间早期重要的贸易连接点。
发掘表明,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卡奥萨姆凯奥是一个被沟渠和栅栏包围的巨大城市。之后,这个地区的沿海城镇很可能会效仿卡奥·萨姆·凯奥的榜样。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查尔斯·海厄姆总结道:“对卡奥·萨姆·凯奥的研究无疑揭示了到公元前4世纪,印度工匠已经定居在马来半岛的沿海港口城市,并将当地元素融入他们的作品中。”
印度特殊的棉纺织技术在越南的传播也揭示了工匠和商人的迁徙,这表明在公元前几个世纪,印度人和商品在东南亚登陆,并遇到了一个富有精英的复杂社会。“这是关于人们形成联系。”伦敦大学学院的考古学家詹姆斯·兰克顿说。
钢:
印度次大陆,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4世纪
当卡奥·萨姆·卡奥在东方繁荣时,印度洋的西半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贸易时代。拜占庭在公元10世纪复制了一份描述从东非到马来西亚的地理、经济和政治景观的文件。根据这一信息,历史学家长期以来认为,罗马对奢侈品的需求促进了这一时期的贸易。但现在斯里兰卡的考古工作表明,埃及和罗马商人很可能被吸引参与已经繁荣的国际贸易。
来自斯里兰卡和美国的研究人员最近完成了第二阶段的沉船挖掘工作,挖掘地点位于瓦勒威河口下方34米处。斯里兰卡是一个泪珠形的岛屿,位于印度的南海岸。文物中有一些玻璃锭,可能是印度制造的,用于制造当地的珠子和手镯。潜水员还发现了剩余的货物:一些固体铁和石头,高约3米,长约20米。
德克萨斯A&M大学的考古学家黛博拉·卡尔森认为她知道铁是从哪里来的:在山上,其他考古学家发现了几个世纪前的古代矿井和钢铁生产设备。
斯里兰卡的文物证实,这些金属是为了出口而提炼的,而不仅仅是为了小规模的国内消费。因此,这个曾经被认为是乡村社会的岛屿,实际上是一个主要的工业区。“Hinduwane”是6世纪和7世纪的阿拉伯语,意思是钢铁,可能反映了这个岛屿的作用。瑞典国家文化遗产管理局的马茨·莫格伦指出,“瓦内”是斯里兰卡当地对钢铁的称呼。
斯瓦希里语文化诞生;
非洲东海岸,公元800-1400年
在印度洋贸易的最初几个世纪,很少有古书解释非洲的角色,其农业落后于亚洲海岸。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当时索马里南部的东非没有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印度洋贸易最终在非洲海岸留下了最持久的遗产:基于贸易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整个文化。斯瓦希里语的生活方式包括*信仰、阿拉伯语以及类似中东的烹饪和商业传统。斯瓦希里语这个名字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沿海居民”。
许多历史学家从中世纪文献中推断,斯瓦希里文化在89世纪传入东非。对植物和动物引进的研究支持了东非在公元800年左右参与了印度洋贸易的观点。古植物学的发现表明,像水稻这样的谷物是在公元800年左右在该地区种植的。根据阿肯色州立大学的埃里克·吉尔伯特(Erik Gilbert)的遗传学研究,有两个分离株,一个来自东南亚,另一个来自印度。自8世纪以来,猫、鸡和老鼠似乎也乘船进入东非。大米和其他食物的消费直到很久以后才传播到内陆,这表明斯瓦希里文化起源于印度洋,而不是非洲。
辛巴达的船
那么,什么样的船能完成这样的跨海通信呢?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海洋考古学家露西·布鲁(Lucy Blue)表示,典型的辛巴达时代船只可以承载1000倍于骆驼的重量,所需人力也比丝绸之路大篷车少得多。
这些船只所承载的航海文化在海洋边缘留下了印记。在公元后的前三个世纪,印度南部的泰米尔诗歌警告年轻人不要离开家乡去遥远的港口追求他们的财富梦想。
泰米尔大学的考古学家维拉萨米·塞尔瓦库马指出,当生产方式从传统的农业和渔业转变为商业时,这是社会压力的标志。后来的铭文和石刻表明,船主逐渐成长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富人阶层。
辛巴达的故事反映了这种情况。在他的最后一次旅行中,这位出生在伊拉克的商人更像是巴格达哈里发的外交官,携带着来自远方统治者的珍贵礼物,因此赢得了哈里发的感激。
辛巴达在航行了七年后退休了,在巴格达过着舒适的生活,发誓再也不登船了。然而,考古学家刚刚开始努力修复遗失已久的《印度洋纪事报》。“我们正在改写历史。”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的考古学家马里利·伍德说。(张冬冬)
《中国科学日报》(2014年7月10日,第三版国际版)
阅读更多
《科学》相关报道综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