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勋章”获得者黄旭华:终生报国不言悔

科普小知识2021-09-09 09:06:56
...

作为第一代攻击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总设计师,黄旭华似乎因为他的“暴风雨”壮举而“潜入”生命之海。

埋藏30年的隐藏“作品”

“从一开始,我就参与了核潜艇的开发,我知道这将是一生的工作。”黄旭华说道。

“*勋章”获得者黄旭华:终生报国不言悔

“*勋章”获得者黄旭华(新华社)

1926年,黄旭华出生在广东汕尾。当我在小学的时候,在抗日战争期间,我的家乡被日本飞机轰炸了。这个海滨青年许下了为国家服务的愿望。

高中毕业后,黄旭华收到了*大学航空系和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的录取通知书。在海边长大的黄旭华选择了造船。

新中国成立初期,控制核垄断的超级大国一直在实施核威慑。

20世纪50年代末,**决定组织力量独立开发核潜艇。黄旭华有幸成为研究小组成员之一。

在执行任务之前,黄旭华在1957年的元旦那天与家人长期分离后回到了家乡。这位63岁的母亲反复说,“工作很稳定。你应该经常回家。”

然而,在接下来的30年里,他的家人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他的父亲直到他去世后才能再见到他。

1986年底,灰鬓斑白的黄旭华回到广东老家,看望了93岁的母亲。他含着眼泪说:“人们常说忠孝不能兼得。我说对国家的忠诚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心。”

直到1987年,他的母亲才收到他的一份《文汇报》。她在报告文学《无名的生活》中看到了“他的爱人李世英”这几个字。黄旭华只有九个兄弟姐妹和家庭成员了解他的工作性质。

黄旭华的爱人李世英承受的压力比隐瞒自己的姓氏还要大。忙的时候,黄旭华一年中有10个月不在。结婚和分居八年后,李诗英才知道丈夫做了什么。

“他的生活简单而随意。出去理发太麻烦了。后来,我买了一个理发工具,学习如何剪头发,并剪了几十年。”李世英说。

难以铸造的重型设备

核潜艇是一项集水下核电站、潜艇导弹发射场和潜艇城于一体的复杂工程。

“当时,我们只有几年的苏联式仿制潜艇。核潜艇从根本上不同于潜艇。每个人都从未见过核潜艇的样子,对它的内部结构一无所知。”黄旭华回忆道。

当开始探索潜艇船体线型方案时,黄旭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船体类型。最后,他选择了最先进和最困难的水滴船。

为了建造一艘相同型号的核潜艇,美国首先建造了一艘常规动力潜水潜艇,然后在潜水潜艇上安装了核动力。

黄旭华通过大量的坦克牵引和风洞试验获得了丰富的试验数据,为验证船体方案的可行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计算数据,没有手动电脑,我们一开始只能靠算盘。每组数字由两组人计算得出,相同的答案可以通过。它通常是针对单个数据日夜计算的。”黄旭华回忆道。

核潜艇技术复杂,有成千上万的支持系统和设备。为了合理安排船上成千上万的设备、仪表和附件,黄旭华不断对其进行调整、改造和完善,使船上100多公里的电缆和管道就位,为缩短工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用最“土”的方法解决最前沿的技术问题是黄旭华和他的团队克服困难的法宝。

除了用算盘计算数据之外,他们还采用了用秤称的方法:所有登船设备都要称重,装置中的边角料也要逐个称重。经过几年的建设,每天发射的核潜艇数量几乎与设计值一致...

正是这种精神激励了黄旭华团队一步到位,将核动力和水滴壳结合起来,开发中国的水滴核动力潜艇。

自我否定、奉献和快乐

核潜艇战斗力的关键在于深度潜水。然而,极端深潜测试的风险非常高。一艘核潜艇在美国的一次深潜测试中沉没。这场灾难的悲剧已经被写入人类历史。

在核潜艇的极限深潜试验中,黄旭华亲自登上潜艇参加试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亲自发射核潜艇进行深潜试验的总设计师。

“这些设备和材料都不是进口的。我们自己做的。进行超深潜水试验没有绝对的安全保证。我总是担心还缺少什么。为了稳定每个人的情绪,我决定和每个人一起深入调查。”黄旭华说道。

载有黄旭华和100多名参与者的核潜艇每次潜入水下一米。

“在极限深度,一个扑克大小的钢板承受超过一吨和超过100米的压力。任何不合格的钢板、有缺陷的焊缝和不充分的阀门关闭都可能导致船只的毁坏和死亡。”海水的巨大压力挤压船体发出“咔哒”声,这是令人激动的。

黄旭华镇定自若。了解数据后,指挥官继续潜水,直到他打破了之前的记录。在这个深度,核潜艇的耐压性和系统是安全可靠的,整个潜艇设备运行正常。

一个新的记录诞生了,整个船都沸腾了!黄旭华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激动,即兴作了一首诗:“华翁,赤檀龙宫。大海风雨交加,尽情享受吧!”

正是本着这种奉献精神,黄旭华和他的团队在1970年研制了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所有这些都超过了1954年的第一艘核潜艇。在世界核潜艇发展的历史上,建造周期短是罕见的。

1970年12月26日,凝聚了数千名科研人员心血的巨型物体顺利发射,黄旭华不禁潸然泪下。新中国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就实现了核潜艇需要1万年才能完成的伟大承诺...

几十年来,黄旭华言传身教,培养和选拔了一批技术人才。他经常用“三面镜子”来鼓励年轻人:一面是放大镜——追踪有效的线索;第二是显微镜——看清楚内容和实质;第三个是看魔镜——去掉假的,保留真的给我自己用。

作为中国船舶工业719研究所的名誉所长,93岁的黄旭华仍然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为年轻一代回答问题和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