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首届中国氚科学与技术学术交流会在成都召开

科普小知识2022-03-23 08:24:59
...

8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和中国核学会主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所主办的中国氚科技学术交流会议在四川成都举行。这是中国氚科学领域的首次全国专业学术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先觉、傅、、柴志方、,以及科技部、执行中心、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中国核工程有限公司等高校、研究所及相关企业的300多名中国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交流5份会议邀请报告、60多份分会议口头报告、100多份会议发文报告和论文。这是中国氚科技研究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的首次集中亮相。

目前,全球科学界对聚变能的研究不断深入。氚作为核聚变不可缺少的燃料,因其科学研究、技术和工程开发而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会议组织者、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所所长赖新春在讲话中说,氚作为关系到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未来发展的重要科学研究领域,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核技术领域。在我国,虽然氚科学研究成果突出,但由于其与过去国防领域的特殊关系,氚科学技术领域的交流活动较少。本次会议的召开将有力推动氚科学技术与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和创新,培养和聚集相关科研人才,推动科研人员与国内外同行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开展科研合作,共同达到科学高峰,对提高我国氚科学技术水平,促进氚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交流会议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晓林研究员,中国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罗德利研究员,中国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彭树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彭先觉院士,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柴志方院士作了《中国聚变堆氚工厂技术基础》、《挑战与近期计划》、《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所氚科学技术研究进展》、《中国物理研究所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氚化学与技术研究进展》, 《核能与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堆的未来》、《氚生物效应与防护技术研究》等专题报告,从核聚变、中国核能发展、聚变堆氚工厂和氚基础研究等方面介绍了当前氚的研究进展和前沿研究成果。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罗德利研究员在会上表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所已完成了中国ITER TBM模块氚相关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关键单元技术的前期研发,并在氚相关系统的概念设计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我们先后完成了氚相关系统的概念报告,研究确定了氚相关系统的流程、主要功能部件和参数,以及各子系统的接口参数,并通过了专家评审。这使中国成为参与ITER国际合作项目的七个国家中第一个签署TBMA并完成氚相关系统概念设计报告的国家。

在中国聚变堆氚装置的概念设计方面,罗德利透露,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所作为项目牵头责任单位,与国内优势单位共同完成了中国聚变堆氚装置的概念设计,提出了中国聚变堆氚装置氘氚内燃料循环回路和氚安全及密闭系统的总体设计,并研究确定了各子系统的功能要求、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参数。研究了氢同位素分离技术、氚分析技术、氚安全壳等一大批关键单元技术,初步掌握了未来氚工厂的关键技术。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晓林说,目前,当发展核聚变能源的科学可行性得到实验验证时,中国科学家通过参与国际ITER项目,为建设长期运行的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和工程基础。根据中国实验堆氚工厂的总体目标要求,未来中国装备研究所将全面开展氚工厂关键技术的概念设计优化和预研究,掌握大规模氚燃料循环、关键氚相关材料和专用技术装备等关键技术。完善国内氚工厂研究平台,培养相关领域各类人才,使我国基本具备聚变堆和未来其他磁约束聚变堆氚工厂的工程设计能力。

会上,来自相关领域的300多名专家学者以专题邀请报告、邀请报告和发文报告的形式,梳理了中国氚科技研究的最新成果,分析了氚科技研究的发展趋势,提炼了研究发展方向,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发展提出了建议。与会者还在分组会议上讨论了氚化学和氚技术、氚和材料、氚分析、检测和生物效应。他们深入讨论了近年来我国氚科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当前行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他们分享了中国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了当前氚科学和前沿技术,并讨论了氚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作为中国氚科技领域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盛会,大会还首次向优秀青年氚科技专家颁奖,并表彰优秀论文和优秀发文。其中,中国科学院材料研究所的熊、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的倪、中国科学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的周等人荣获“氚科学杰出青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