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社荣获2018年全国科普微视频大赛优秀作品奖
7月5日,由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表演在江苏省扬州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席周忠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沈宝根、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陈洪渊教授出席了展览。国务院有关部门1000多人、部分地方代表、获奖作品创作者代表和扬州各界人士参加了活动。
举办全国优秀科普微型视频展览,是新时期坚持*中国特色*思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体现。这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旨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展示科技创新成果、前沿技术和基础科学知识,增强人们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适应受众需求,创新科学传播方式。
本次展览展示的科普视频都是2018年全国科普视频大赛的优秀作品。它们是科学的、信息丰富的、受欢迎的和艺术的。2018年全国科普微视频大赛共收到作品466部,通过专家评审产生优秀科普微视频100部。内容涵盖科学技术的所有方面,科学知识和技术方法通过科学可视化向公众传播。
其中,由科普报提交的微型视频作品《地球的灵魂》获得了2018年全国科普微型视频竞赛优秀作品奖。
优秀作品展览
整场演出采取了播放微型视频作品、现场科学实验、科普解说、科学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形式,为观众提供了一场精彩的科学盛宴。“太空反应堆时代来了”、“地球的灵魂”和“微笑”卫星解密太空天气”将观众带入科学的神奇世界。杂技《星河探梦》运用人机交互技术,完美呈现人类征服宇宙、漫步太空的梦想。
实况演出
此外,2018年全国科普微型视频大赛优秀作品颁奖仪式在现场举行,报社等单位代表上台领奖。颁奖仪式采取了科学家宣布获奖者姓名、院士信息和获奖代表发言的形式。它是独一无二的,使活动现场成为促进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和激励科普创作的舞台。
颁奖仪式
科普微型视频的创作和制作已经成为科普传播的新趋势。在互联网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传统的传播方式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和影响。公众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中国的高质量科学视频仍然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因此,众筹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微视频创作和制作的有效途径。举办全国科普微视频竞赛和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作品展示活动,向公众播下科学的种子,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普及科学,使科普微视频的创作和制作成为公众的一种便捷技能,帮助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作品展览由科技部服务中心、科技日报、扬州市人民*和北京万芳数据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扬州市副市长方桂林表示,他希望优秀科普微视频作品展览永久落户扬州,扬州市将继续扩大与主办方的影响力,打造一流的科技文化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