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科学家叶培建:让中国探月工程跨步前行
74岁的叶培建已经从事太空飞行50多年了。从月球探索项目到火星梦想,他见证了中国太空飞行向深空的步伐。
叶培建做了眼部手术。为了保护视力,他养成了“听电视”的习惯。9月17日,他在电视上听到自己的名字,然后接到一个祝贺电话,确认他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虽然经过检查和交谈,叶培建已经做好了准备,但当他听到总统的命令时,仍然非常激动。后来,他感到一阵羞愧。
“中国航天工业有多少人才,但我为这个荣誉感到内疚。”他说,“但是现在我已经做到了,我只有在未来尽我最大的努力带领团队完成任务,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74岁的叶培建已经从事太空飞行50多年了。从月球探索项目到火星梦想,他见证了中国太空飞行向深空的步伐。
"我希望汽车会从山上滚落下来,撞死我."
1968年2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研究所正式成立。正是在这一年,叶培建从浙江大学无线电系毕业,成为了学校下属的北京卫星制造厂的一名技术员,开始了他的航天事业。
2000年9月1日,我国的资源二号星01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我国研制的第一颗传输型遥感卫星。它在社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方面被寄予厚望。这颗卫星对叶培建来说意义非凡——这是他担任首席设计师以来的第一颗卫星。
但是这次任务,让他经历了他太空生涯中最大的挫折。
这颗卫星成功地在发射后一路向西传输数据,并在绕地球飞行前通过喀什TT&C站。看到一切正常,叶培建带领骨干小组赶赴太原,飞往Xi安进行后续飞行控制工作。
那天,每个人心情都很好,一路上有说有笑。
在车离开这座山之前,叶培建接到了一个电话:地面失去了卫星信号,卫星“失去了联系”。
他惊呆了。
“这个国家花了这么多钱和十年时间来开发这颗卫星。人们非常信任我,相信我能做得很好。结果……”叶培建觉得无法交代。他回忆道:“当时,我只希望汽车会从山上滚落下来,撞死我。”
很快他平静下来,开始思考对策。下次卫星飞越中国时,要到第二天早上。如果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能会有所帮助。
叶培建找到了卫星电源的负责人,确定了电源情况,安排人员查找问题,制定了救援计划。
这个问题很快被确定为来自地面的不适当的命令,这导致了卫星态度的改变。地面人员很快编写了修改程序。当卫星从东部进入边境上空时,技术人员通过位于我国东部的长春监控站上传指令,让它“复活”。
这颗卫星后来超过了它的设计寿命,并实现了与后续卫星意想不到的“三星联网”。
“登上月球是一项创新。”
20世纪80年代初,叶培建第一次接触到月球探测的成果。
当时,在瑞士学习期间,他前往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总部拜访各国最高知识水平的代表。美国的展览是来自月球的岩石。他觉得“人们的标准真的不一样”。
2001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进入示范阶段,叶培建成为首批核心研究人员之一。2004年初,月球探测工程第一阶段启动,叶培建担任嫦娥一号卫星的总设计师和总指挥。
他不仅带领嫦娥一号任务小组走向成功,而且凭借“先吃螃蟹”的勇气和面对科研问题毫不妥协的“直性子”,成为决定后续嫦娥任务命运的关键人物之一。
嫦娥二号卫星和嫦娥一号卫星是同时研制的。最初,作为嫦娥一号卫星的备份,其发展前景一度备受争议。有些人认为嫦娥一号已经成功了,没有必要再花更多的钱去发射备份星。叶培建站在一边反对,争辩道。他说月球探测项目并没有就此结束。既然卫星已经开发出来了,为什么不利用它走得更远呢?
事实证明,2010年国庆发射的嫦娥二号作为探月二期工程的试点星,不仅在探月成果上取得了进一步的进展,而且为后续的探月任务奠定了基础,并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展试验。完成了日地拉格朗日两点探测和图坦斯小行星的飞越探测,获得了宝贵的科学数据。最后,它飞到了1亿公里之外,这也验证了中国的深空探测能力。
因此,当2013年12月2日发射的嫦娥三号探测器完成其登月任务时,其备份星嫦娥四号没有陷入是否发射的争论,但任务规划仍存在分歧。许多人认为嫦娥四号不需要冒险,更有信心登上月球。叶培建再次表示反对。“中国的探月工程应该循序渐进。落到月球背面是一项创新。”他说。
今天,嫦娥四号已经成为第一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探测器。玉兔2号也走了总共290米。他们都成功地完成了10月份的日常工作,并成功地进入了10月的夜晚。
对于嫦娥四号任务的成功,美国宇航局的一位专家感叹道,“我们不能再说中国人只会照做。”
“我将继续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叶培建有一颗“大心脏”。
嫦娥一号在最近几个月完成刹车,指责大厅沸腾,老专家一个接一个地哭泣,但他保持冷静。
后来,他说工作已经完成,他对结果很有信心。
在嫦娥三号发射前夕,一个装置出现了异常信号。没人能决定是否推迟发射。叶培建承担了责任,及时为发射鼓掌。他解释说,这不是设备故障,而是信号干扰造成的塔结构。
在嫦娥四号任务期间,叶培建忙于担任所有模型的总设计师、总指挥顾问、质量总监和飞行控制专家组组长。任务即将完成,但当他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他似乎很放松。
“飞行控制专家组的*别是喝咖啡,聊天,无所事事。”他笑着说:“如果我仍然忙于执行任务,那么我就有麻烦了,这表明我遇到了问题。”
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的那一刻,探测项目的执行主任张萱泪流满面。叶培建静静地握着她的手作为鼓励。这也许是他最激动人心的表情。
叶培建在发射现场一直很平静,在他的同事眼中,他成了“海上的锚”。每个人都说,只要有树叶,即使你不说一句话,你的心是踏实的。
近年来,叶培建一直站在幕后默默支持年轻人,但他的内心一直担心中国的深空探测。他非常担心即将到来的嫦娥五号和火星任务,计划中的嫦娥六号、七号和八号任务,甚至未来计划中的小行星和木星等深空任务。
“在地球和太阳系里,人类都很小。如果我们不走出去,我们注定是不可持续的。”他说,“有些人认为今天探索太空似乎没有用,但我们必须在未来开始为太空权利而战。如果你现在不去,将来再去想可能就太晚了。”他说。
叶培建,一个有着远大梦想的人,总是脚踏实地,从不忘记基本原则。除了繁忙的工作之外,他总是抽出时间来做讲座和报告,向公众传播太空飞行的知识和理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拿出了一封他提到的杭州崇文实验小学学生的来信。“在你的解释中,深奥和不可理解的空间知识变得如此有趣,浩瀚和神秘的宇宙变得如此迷人...从那天起,我们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成了你的粉丝。你点燃了许多少先队员心中的太空梦想……”他仔细阅读了这封信,和蔼的脸上流露出宽慰和自豪。
“我是人民的一员,我的荣誉是人民赋予我的。我将继续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叶培建说道。(记者傅逸飞)
科学家叶培建访谈(腾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