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提丢斯-波得定则?
提丢斯-波德定律讨论了行星在太阳系中的分布,这是由德国提丢斯提出的。后来德国天文学家波德进一步研究了这个问题,并公布了这条规则,因此得名提提乌斯-波德定律。
1766年,德国高中教师大卫·提丢斯发现行星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有一定的规律,并提出了一个规则。1772年,德国天文学家波德在他的著作《恒星研究指南》中总结并发表了这个公式。这个公式的内容是取0,3,6,12,24,48这样一组数字...每个数字加上4除以10是每个行星和太阳之间距离的近似值。当时,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以及木星和土星似乎都符合这个公式。例如:
水星离太阳的距离是(0+4)/10=0.4天文单位;
金星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是(3+4)/10=0.7天文单位。
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6+4)/10=1.0天文单位;
火星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是(12+4)/10=1.6天文单位;
木星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是(48+4)/10=5.2天文单位;
土星离太阳的距离是(96+4)/10=10个天文单位。
所有上述都符合这个一定的规则,但它也有它的缺陷。显然,火星和木星之间缺少一颗行星。这颗大行星应该离太阳有2.8个天文单位。为什么这里没有行星?那时,人们认为应该有一颗大行星,但它还没有被发现。因此,寻找它的竞赛开始了,许多天文学家开始仰望星空。
这种搜索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没有结果。当人们失望时,1781年,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发现了天王星,太阳系第七大行星。令人惊讶的是,天王星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是19.2天文单位。根据规则,计算结果是(192+4)/10=19.6,这实际上符合提提乌斯-博德定律。这确实是一个神奇的规则。每个人都完全相信这条规则。因此,大家的热情又被激起来了。每个人都同意在2.8秒时确实有一颗大行星。
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却没有结果,直到1801年,意大利天文台皮亚齐发现了一个新的天体。经过计算,它的距离是2.77天文单位,非常类似于2.8。它被命名为谷神星。但是它的体积太小,只有950公里,远远落后于大行星的大小。正当人们迷惑不解时,几个天体相继被发现。它们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并且不是很大。结果,人们知道这里有许多小行星,这就是所谓的小行星带。
一些卫星与其所属行星之间的平均距离与提提乌斯-波特定律相似,但提提乌斯-波特定律也有其局限性。例如,海王星和冥王星的计算值与观测值不一致,水星n不是1而是1,这也是一个无法解释的问题。因此,人们认为提提乌斯-博德定律只是一个经验公式,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但提提乌斯-博德定律指导人们寻找小行星带是事实。
下一篇:哪些小行星最有可能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