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论文再遭大批撤回谁之过
■新华社记者张嘉伟
同行评议机制被学术界视为衡量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最近已成为学术欺诈的“痛点”。几个月前,BMC出版社撤回了43篇论文,其母公司德国斯普林格出版集团(German springer Publishing Group)也于8月18日撤回了在其10份学术周刊上发表的64篇论文。这两篇论文的撤回是由于同行评审过程中的欺诈,涉及的大部分作者来自中国。
斯普林格出版集团在给新华社记者的一份声明中表示,该集团的期刊编辑首先发现了一些论文评论者电子邮件地址的真实性问题。随后的内部调查发现了伪造的同行评审报告。“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64篇论文的同行评议过程受到了不当影响。”
声明没有具体说明这64篇论文来自哪个国家。但新华社记者在该组织网站上搜索的撤回论文目录显示,大多数作者来自中国,包括来自上海、北京和山东的研究人员。
斯普林格集团执行副总裁威廉·柯蒂斯(William curtis)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此次撤回的论文大多是去年提交的,不到该集团去年从中国收到的论文总数的0.05%。“这些撤回的论文并不代表中国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的总体水平。他们发表的许多论文在各自领域都有重大的学术突破
他说,通过各种手段伪造同行评审的现象影响到全球学术界。“我们不认为这是中国独有的问题。”追踪学术论文质量的“撤回观察”网站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三年中,因同行评议欺诈而撤回的论文数量占该网站记录的所有撤回论文的15%。
所谓的同行评审是学术期刊中常用的论文评审系统。一般来说,出版物的编辑会邀请论文所涉及领域的学者对论文质量进行评估,而主编会参考评估结果来决定是否发表论文。该系统的初衷是确保论文的“公开性和诚实性”,以及研究的真实性和足够的意义。
这两次退出活动的重点是同行评审。长期以来,许多出版社允许论文作者在提交相关材料的过程中向期刊编辑推荐经过同行评审的候选人。
然而,英国医学中心出版社之前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这为作者或第三方提供了操纵同行评审过程的机会。他们的常见做法之一是提供知名专家的姓名,但编造相关的电子邮件地址。如果期刊向上述伪造的电子邮件发送同行评审邀请,它们通常会很快收到对论文的正面评论,以便论文能够被期刊采用。
出版伦理委员会主席弗吉尼亚·巴伯(Virginia Barber)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表明一些期刊的编辑过程存在漏洞,因此提交了此类伪造的同行评议报告。不过,她也认为,这些期刊在发现这些漏洞后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不会对同行评议机制产生太大影响。
包括英国医学中心在内的许多期刊出版商不再允许作者推荐候选人进行同行评审。关于撤回这份文件,斯普林格集团说,它将加强对参加同行审查的专家的资格审查,以便编辑可以检查这些专家的身份及其电子邮件。
在BMC和其他组织对同行评审欺诈的调查中,也有第三方组织的数据,这些组织本身是合法的,并在作者(尤其是母语为非英语的作者)提交论文之前提供诸如论文格式优化和语言润色等服务。然而,很大的疑问是他们是否帮助甚至控制了同行评议的欺诈。
柯蒂斯表示,目前掌握的“有限证据”表明,这些组织在提交纸质材料期间可能参与了相关的欺诈活动,但“目前还无法完全证实这是实际情况”。
Barber还认为,尽管大多数提供这些服务的机构都遵循这些规则,但一些第三方机构可能会卷入同行评审欺诈。与其他国家的研究人员相比,中国研究人员将更频繁地使用这些第三方服务,这可能部分解释了为什么这两篇论文的撤回主要涉及中国研究人员。
然而,巴伯说,许多研究人员不得不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以便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大的进步,这种激励机制也导致他们中的许多人使用各种手段发表论文。伪造同行评议只是学术界众多欺诈问题中的一个。学术界涉及激励机制的最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即使同行评议中的漏洞能够被堵塞,造假者仍然会通过其他方法达到他们的目的。
《中国科学日报》(第四版综合版,2015年8月20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