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演讲稿
金秋九月,金桂飘香,花好月圆,在这万家团圆的中秋佳节,你的心是否如大家一样牵挂着远方的亲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演讲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演讲稿1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中秋节在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文化内涵已发展成表达美满、和谐、富饶和安康的美好愿望,也成为团结、团圆、庆丰收的象征,但团圆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思想内涵。中秋节强调的是团圆,他符合中华民族的伦理观,对构建和谐社会是很有意义一个节日。如果把它的文化内涵发掘出来,我们会发现,原来传统中秋节是这么有意思。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根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等活动。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传统节日应该是民族文化的盛典,是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符号,是来自历史深处不可磨灭的记忆。传统文化在节日的承载下薪火流传,生生不息。传统节日不仅仅是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载体,更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载体。只有当我们明白"我们从哪里来",也才能回答"我们朝哪里去"。应该说,中秋节在几个传统节日中,颇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中秋节源初是古代劳动人民感谢大自然赐予的节日,其时既是赏月的季节,也是庆祝丰收的时节,其蕴含的文化意义是人们对团圆、和谐的情感诉求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尊重,这种情怀是跨越国界的,身处世界各地的华人都会认同,所以它既是沟通心灵的纽带,又是文化的桥梁,正所谓“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寄托了中国人多重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几千年来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通过中秋佳节的形式得以大众化地传承下来,在当今时代有助于倡导重视家庭、尊重自然、崇尚和合的意识,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而言具有积极意义。通过传统节日,我们可以保持民族特色,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的传统节日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特点,千百年来发挥了传承、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用。
到了中秋,月上中天时,最难忘怀的还是那几句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中秋时,每当看到一轮圆月挂上了天空,不由的就会想到远方的亲人,不由得想到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而变得感伤。此时家乡亲友的问候最是暖人心怀,遥在他乡的你也该连线父母,道声平安,一诉乡思。
老师们、同学们:在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之际,让我们为创建和谐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起努力吧!
我的演讲到此完毕,谢谢!
2021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演讲稿2
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中秋——我们的节日》。
秋浓了,月圆了,我们又度过了一个中秋!上个星期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它仅仅次于春节,是我国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的月最圆,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称为“团圆节”。
金桂飘香,花好月圆,在这美好的节日里,人们赏月、吃月饼、走亲访友……无论什么形式,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果有人问我:“为何庆祝中秋?”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中秋节是我国古老悠久的传统佳节,象征一个民族的迷人魅力,它本身就是一种奇特而又神秘的艺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享受着它的缤纷,我们仰慕她博大的胸襟,我们钦佩她对中国古文化的重大影响。年轻的我们,担负着延续古老文明的重任,中秋欢欣鼓舞时,更不要忘记自己的职责,做一个合格的继承人,这么一笔丰厚的财富,是我们耗尽心血也学不完的。
中秋最美是亲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讲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诉说着人们同一个心声:亲情是黑暗中的灯塔,是荒漠中的甘泉,是雨后的彩虹……
中秋最美是思念。“每逢佳节倍思亲”,月亮最美,美不过思念;月亮,高不过想念。中秋圆月会把我们的目光和思念传递给我们想念的人和我们牵挂的人,祝他们没有忧愁,永远幸福,没有烦恼,永远快乐!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此时此刻,我们也更加期盼祖国统一,民族昌盛,国泰民安。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
2021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演讲稿3
老师同学们:
我喜欢中秋节,因为中秋节的夜晚可以吃好多好东西,最重要的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我们小孩玩归玩,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又香又甜,苹果熟了甜津津的,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谈谈心开心极了。有次我想到一句诗句:“每逢佳节备思亲”。
妈妈每年都要去超市买月饼吃。有一些的月饼外观像大饼,很厚实,闻起来香喷喷的,吃起来酥酥的。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桂花雕印出的花瓣月饼,这种月饼吃起来散发着淡淡的桂花清香味。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而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不仅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而且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但是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我总想要吃上两大块儿“桂花月饼”,觉得好香、好甜……
你看,农家餐桌上,除家禽肉类,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越来越多的餐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肉类、蔬菜、海鲜。
“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人们总要饮一点酒。这样的中秋节才有意思。
中秋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2021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演讲稿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中秋情思》。
在中国,中秋节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她寄托着我们无限柔美的情思,承载着我们无比浪漫的情怀,传承着我们无比高雅的文化精神!中秋!风清月明,柔情四溢。中秋!小河与大海相思,旷野与天空互唤,草木与阳光相依,星星与月亮相悦。中秋!更是把父母与儿女,爱人与亲人,游子与故乡的心紧密相连。
中国人是重情谊的,中秋节是个多情的节日!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人们毡席地坐,登高赏月,遥寄远方,倍思亲人。无论何时何地,云卷云舒、星月轮回,改变不了的是人们心中深远悠长的思乡之情,挥之不去的是我们对爱人、亲人、友人最缠绵最真挚的不了情。这些深情浓浓的汇成了中秋节圆圆的明月,汇成了人们心中深挚的期盼:让天宫月娥免去凡间灾难,送去我们对亲人朋友最真诚的祝福,愿我们的海外游子早日回归祖国怀抱!
中国人是浪漫的,中秋节是个诗情画意的节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当我们吟诵这耳熟能详的诗句时我们脑海中是多么浪漫的画面,我们心中洋溢着多么神圣的情感,我们为古老的中华民族而自豪,为我们崇高不朽的中华文化而骄傲!
今天,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兴旺和平的时代里,在这个祥和美好的节日来临之际,我更想对大家说:请珍惜家人和师长对我们的爱,珍惜我们的同学情,珍惜我们拥有的幸福生活吧!让我们为亲人更加幸福,祖国更加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力拼搏吧!
最后,祝我们的亲人、友人健康平安,祝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合家欢乐,幸福美满!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1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演讲稿5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经过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其来源被赋予上了神秘的色彩,那么透过层层传说的幻化,我们为什么要庆祝中秋节呢?
苏东坡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曹文轩说:“人类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还依然在无家的感觉中。”我们身处现在的时间节点,暮然回首,发现过去的人生,就像是电影里配乐的叙事片段,我们的心在向前推进的每一帧画面里寻找着皈依的地方,渐渐脱离最初的那个被亲情围绕的温暖的豆荚。我们需要一个契机,或许时间短暂,却可以让我们重温情感的羁绊,去填补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团圆情结。每逢佳节倍思亲,若是分隔两地,纵有良辰美景也沦为虚设,有亲在旁,围桌畅谈,不复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的凄凉,徒增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和睦,中秋佳节之意义得到了体现,届时容身在温馨氛围中的我们大可叹曰:“绝景良辰难再并。”
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在我们熟悉西方节日的具体日期比亲人生日更加铭记的今天,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我们的概念里只是调养生息的机会抑或是成为热爱文学之人附庸风雅的话题,佳节的来历,前人赋予的神奇色彩再不为人们津津乐道,文人墨客的诗意文字大多尽散在历史的遗风中,而不为我们推崇的腹中底蕴。如果我国的传统节日不再是日历表上生硬的数字,不再是平凡普通与往常一般无二的分秒,那么是否可称得上是无愧于五千年来的民族文化的代代相传?“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当中国梦这三个字成为众多报刊,杂志的醒目标题,当中国梦这一精神成为先进工作者内心的正能量,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梦并非异想天开,而是从对中国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所以为了践行这一精神,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丰富传统节日的内容,以发展的眼光正确地认识它们。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愿我们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中秋之夜!